本帖最后由 拖拉机1 于 2013-1-3 13:25 编辑
1月2日,是柳州路集合点的骑行活动日,为了避免早晨寒冷气候对老年者身体的伤害,集合点把骑行活动时间调整为中午12:30集合,骑行目的地也由郊外转为市内,去参观市区内免费的展览场馆或者到徐汇区的龙腾大道骑行拉练。这样,既保持了身体的运动状态,又不会因为天气变化对老年人身体的伤害。今天集合点骑游目的地为位于普陀区的“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
上海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位于延长西路志丹路路口,是迄今为止全国最大的元代水利工程遗址,占地总面积约1500平方米。遗址发现于2001年5月,后经多次发掘整理,被评选为“2006年度中国十大考古发现”。博物馆占地2300多平方米,地上建筑预计花费2300多万元,而地下相关保护预计花费5000多万元。2001年5月,在上海普陀区志丹路和延长路交汇处的“志丹苑”建设工地施工过程中,发现地下古代遗迹,经不断考古勘探、文献查证和全国专家论证,确认为上海元代水闸遗址,该遗址的分布面积、建筑规模、建设方式、工艺技术等均超越了国内现有发掘展示的同类遗址,对研究上海城市发展和历史演变、展示上海城市文化底蕴具有重要价值。上海文管委邀请文物考古、保护、历史地理、地质水利工程等各方面专家,经过两天对志丹苑考古发掘现场考察、论证,一致确认志丹苑为元代水闸。专家指出,志丹苑与已发掘的北京金中都水关遗址和广州西汉水闸遗址相比,年代早于北京晚于广州,但规模之大、保存之完好,均是这两个水闸不能相比的。他们提议志丹苑可申报“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并在原址上进行保护,建立遗址博物馆。
在论证会上,专家们根据水闸现场发掘出来的石板、木头、元代文字———八思巴文等遗物及文献记载,证实水闸为元代古遗址,距今700多年。水闸是在宋代水闸营造的基础上,在长江三角洲这一特殊地貌情况下建造的,因此在中国水利工程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同时,它又是长江口海岸水利工程的重要标志,从闸门到驳岸、外墙、固水的石面构造、用材,都可堪称是此类水利工程的先驱。 据了解,上海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是迄今为止全国最大的元代水利工程遗址,占地总面积约1500平方米。遗址发现于2001年5月,后经多次发掘整理,被评选为“2006年度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陈燮君说,该遗址的发现颇具曲折,当年5月,“志丹苑”小区在施工过程中打桩受阻,幸好相关负责人是文物爱好者,就将事情发映至文物部门,专家们根据水闸现场发掘出来的石板、木头、元代文字———八思巴文等遗物及文献记载,证实水闸为元代古遗址,距今700多年。那么,水闸在当时的作用是什么?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陈燮君介绍说,水闸是元代水利工程师任仁发手下的十大水利工程之一,是在宋代水闸营造的基础上,在长江三角洲这一特殊地貌情况下建造的,“除了蓄水放水外,在当年最大的作用是冲击下游河床的泥沙。”因而,在中国水利工程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同时,它又是长江口海岸水利工程的重要标志,从闸门到驳岸、外墙、固水的石面构造、用材,都可堪称是此类水利工程的先驱。
2001年5月,在上海普陀区志丹路和延长路交汇处的“志丹苑”建设工地施工过程中,发现地下古代遗迹,经不断考古勘探、文献查证和全国专家论证,确认为上海元代水闸遗址,该遗址的分布面积、建筑规模、建设方式、工艺技术等均超越了国内现有发掘展示的同类遗址,对研究上海城市发展和历史演变、展示上海城市文化底蕴具有重要价值。为了保护好这一重要遗址,上海在做好遗址发掘的同时,积极推进上海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的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