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拖拉机1 于 2013-2-7 15:17 编辑
2月6日,骑游海军上海博览馆。 从上海的西南角到上海的东北角。按照冬季参观各个展馆的计划,骑友们昨天从位上海西南角落的柳州路斜穿上海来到位于上海东北角的宝山区塘后路,参观海军上海博览馆,然后再到临江公园,参观淞沪抗战纪念馆。 海军上海博览馆坐落在长江口的吴淞军港,创建于1991年,它的前身是陈列毛泽东主席乘坐过的长江舰纪念馆。1953年2月19日,毛泽东主席首次视察人民海军舰艇部队,乘坐“长江”舰从武汉到南京,航行中,毛主席先后为“长江”、“洛阳”等舰题词:“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为纪念这一意义重大的视察活动,“长江”舰退役后,海军党委决定在上海吴淞建立“长江”舰纪念馆。1991年,海军东海舰队在该纪念馆原址筹建了中国海军历史馆。是全国仅有的两家宣传海洋和海军知识、反映海军历史、展示人民海军建设的海军博物馆之一。1992年11月21日,江泽民同志莅临该馆视察时指示:“要把这里建设成青少年爱国主义和国防观教育的基地”,并欣然题写了馆名。1996年被国家教育委员会、民政部、团中央、文化部、国家文物总局和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海军上海博览馆是一座匠心独运、构思新颖的浅灰色花岗石建筑,简洁、明快,气魄恢宏。右侧门柱酷似风帆,左侧屋脊矗立着四根形同舰船烟囱的圆柱,连接左右的是一道状如核动力舰体的门梁,象征着中国海军从远古驶来,利箭般射向大洋。走进馆门,迎面是飘扬的旗帜衬映着的H型花岗石雕塑,H的横档上悬吊着一把硕大的金钥匙,赋意着人民海军保卫着祖国的海疆,同时也表示了召唤人们前来打开海洋和海军知识的大门。 出发之前
兵器馆 76毫米舰炮 它的原型是AK-176M型单管76毫米舰炮,是前苏联70年代发展起来的自动炮。由下诺夫哥罗德机械厂研制,1975年开始装舰服役。主要装备在包括水翼艇在内的各种水面舰艇上,用于抗击来自空中的威胁目标,打击海上目标和岸上可见目标。从射速来分析,在意大利研制射速为 80发/分的OTO 紧凑型75毫米舰炮的时候,前苏联已经开始研制射速120发/分的 AK-176M型舰炮,它比OTO 120发/分的第三代产品早装舰10年左右。 它的射速高 每分钟可射击120发~130发,也就是说每秒发射2发。同时,还可以根据作战需要, 灵活选择60发/分或30发/分的射速。这种高射速射击与相应弹药技术的配合(如高爆预制破片弹、可修正弹等),可有效地拦击反舰导弹的攻击,与40毫米舰炮相比,拦击反舰导弹的有效射距可大大外伸,因此,有迹象表明,很可能在新一代战斗舰艇 上将取代一部分40毫米舰炮,更确切地说取代以预制破片进行“间接命中”的小口径舰炮(如40、57 毫米舰炮)。持续射击能力强 炮位上储弹多(152发),加之配有水外冷却系统,所以在不进行补弹条件下, 可持续自动射击152发弹,这种射击能力,差不多是OTO 76毫米舰炮的两倍。并可实现弹种更换, 更换时间需2~3秒钟。工作方式多,生在能力强 共有全自动、半自动瞄准、人工瞄准三种工作方式,于各种工作方 式备用,冗余系数大,可靠性好,同时有利于分火射击。
100毫米紧凑型舰炮 用于攻击海上目标和防空,也可反导弹和执行对岸轰击任务。采用活动身管炮身,被筒套在身管后部,炮闩为倒立楔式。初速870米/秒,身管长5500毫米,射速10~90发/分,对海上目标,最大射程17500米,有效射程12000米;对空目标,最大射程8000米,有效射程6000米;炮重17000千克,具有结构紧凑、重量轻、射速高、反应时间短等优点。其主要技术特点如下。 1.多功能、多用途 2.射速高且可变,持续射击能力强 3.扬供弹自动化 4.射击精度高 5.反应能力强 6.采用全自动、遥控、封闭式炮塔和强制排壳技术 7.舰炮重量轻 8.使用多种弹药
25毫米舰炮196l年式双联25舰炮是一种小口径半自动舰炮,用于对空、对海和岸上目标射击。曾大量生产,广泛装备我国海军导弹艇、护卫艇等各种舰艇。61式双25舰炮由两门自动炮、供弹系统、炮架、瞄准具、液压传动系统等部分组成。总体结构采用两门炮上、下配置,双耳轴摇架;瞄准系统在左侧,供弹系统在右侧的布置。上、下配置火炮利于减小体积,节省舰艇上的安装空间。61式双25炮刚刚定型一年后 就赶上1965年的“八六”海战。这次海战击沉了国民党海军大型猎潜舰“剑门”号,和小型猎潜舰“章江”号,装备此炮的护卫艇参加了战斗。海战中,国民党军舰上的舰炮虽然口径大、射程远,但是由于缺乏稳定系统,在风浪中无法瞄准;而我方小艇上的速射炮在近战中发挥了火力猛烈的长处。但实战中反映出此炮在高射角下故障多,在对海和对空作战中火力不够集中,因此海军装备部提出将火炮由叠装改为平装。增大弹箱容量以及增加光学瞄准具和夜间照明装置等改进意见。五机部下达了改进设计任务。工厂组织了十多位技术人员负责改进设计,于1971年试制成功。7月通过国家靶场设计定型试验,1972年2月海军装备部批准设计定型,命名为61-1式双25舰炮。装备在黄埔级、上海级、海南级、湖州级、河谷级、黄蜂级、6610级、榆林级、旅大级等舰艇上。
分罗经 罗经是一种测定方向基准的仪器,用于确定航向和观测物标方位。罗经分为磁罗经和电罗经两种,现代船舶通常都装有这两种罗经。飞机上也装有罗经,航空用的罗经称为航空罗盘。磁罗经是利用磁针指北的特性而制成。指南针即是原始型式的磁罗经,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用于航海的指南针又称罗盘。至20世纪初,性能稳定、轴针摩擦更小的液体罗经制成,曾用于大部分船舶。磁罗经有磁差,是由于地磁极与地极不一致而产生。存在于磁北和真北之间的夹角,即磁偏角。海图上标注有本地磁差和年变化率,使用磁罗经时可据以修正读数。磁罗经结构主要由罗经柜和罗经盆组成,带有磁针的罗经卡安装在盆内。 电罗经罗经又称陀螺罗经,是利用陀螺仪的定轴性和进动性,结合地球自转矢量和重力矢量,用控制设备和阻尼设备制成以提供真北基准的仪器。陀螺罗经是由主罗经与分罗经、电源变换器、控制箱和操纵箱等附属设备构成。
而分罗经则是罗经指示系统中,用于远距复示主罗经指示信息的部分。
俄式光学测距仪,因为过于古老,在网络上找到与之有关的资料
潜水用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