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拖拉机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柳州路集合点2013年活动记录

  [复制链接]
61
 楼主| 发表于 2013-1-31 17:38: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拖拉机1 于 2013-1-31 17:39 编辑

再补发几张戈壁冰川拍的照片

































62
 楼主| 发表于 2013-2-3 20:44:31 | 只看该作者
2月2日骑游上海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是一座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馆藏珍贵文物12万件,其中尤以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为特色。藏品之丰富、质量之精湛,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上海博物馆创建于1952年,原址在南京西路325号旧跑马总会,由此开始了她的发展之路。1959年10月迁入河南南路16号旧中汇大楼,在此期间,上海市政府作出了决策,拨出市中心人民广场这一黄金地块,建造新的上海博物馆馆舍。
    上海博物馆新馆于1993年8月开工,1996年10月12日全面建成开放。上海博物馆建筑总面积39200平方米,建筑高度29.5米,象征“天圆地方”的圆顶方体基座构成了新馆不同凡响的视觉效果,整个建筑把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巧妙地融为一体,在世界博物馆之林独树一帜。新的上海博物馆设有十一个专馆,三个展览厅。目前,它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着八方来客。



先来个集合照


在大厅里等候参观























63
 楼主| 发表于 2013-2-3 20:50:22 | 只看该作者























64
 楼主| 发表于 2013-2-3 20:56:19 | 只看该作者





























65
 楼主| 发表于 2013-2-7 09:08: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拖拉机1 于 2013-2-7 15:17 编辑

2月6日,骑游海军上海博览馆。

从上海的西南角到上海的东北角。按照冬季参观各个展馆的计划,骑友们昨天从位上海西南角落的柳州路斜穿上海来到位于上海东北角的宝山区塘后路,参观海军上海博览馆,然后再到临江公园,参观淞沪抗战纪念馆。

    海军上海博览馆坐落在长江口的吴淞军港,创建于1991年,它的前身是陈列毛泽东主席乘坐过的长江舰纪念馆。1953年2月19日,毛泽东主席首次视察人民海军舰艇部队,乘坐“长江”舰从武汉到南京,航行中,毛主席先后为“长江”、“洛阳”等舰题词:“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为纪念这一意义重大的视察活动,“长江”舰退役后,海军党委决定在上海吴淞建立“长江”舰纪念馆。1991年,海军东海舰队在该纪念馆原址筹建了中国海军历史馆。是全国仅有的两家宣传海洋和海军知识、反映海军历史、展示人民海军建设的海军博物馆之一。1992年11月21日,江泽民同志莅临该馆视察时指示:“要把这里建设成青少年爱国主义和国防观教育的基地”,并欣然题写了馆名。1996年被国家教育委员会、民政部、团中央、文化部、国家文物总局和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海军上海博览馆是一座匠心独运、构思新颖的浅灰色花岗石建筑,简洁、明快,气魄恢宏。右侧门柱酷似风帆,左侧屋脊矗立着四根形同舰船烟囱的圆柱,连接左右的是一道状如核动力舰体的门梁,象征着中国海军从远古驶来,利箭般射向大洋。走进馆门,迎面是飘扬的旗帜衬映着的H型花岗石雕塑,H的横档上悬吊着一把硕大的金钥匙,赋意着人民海军保卫着祖国的海疆,同时也表示了召唤人们前来打开海洋和海军知识的大门。

出发之前



兵器馆

76毫米舰炮

它的原型是AK-176M型单管76毫米舰炮,是前苏联70年代发展起来的自动炮。由下诺夫哥罗德机械厂研制,1975年开始装舰服役。主要装备在包括水翼艇在内的各种水面舰艇上,用于抗击来自空中的威胁目标,打击海上目标和岸上可见目标。从射速来分析,在意大利研制射速为 80发/分的OTO 紧凑型75毫米舰炮的时候,前苏联已经开始研制射速120发/分的 AK-176M型舰炮,它比OTO 120发/分的第三代产品早装舰10年左右。

它的射速高 每分钟可射击120发~130发,也就是说每秒发射2发。同时,还可以根据作战需要, 灵活选择60发/分或30发/分的射速。这种高射速射击与相应弹药技术的配合(如高爆预制破片弹、可修正弹等),可有效地拦击反舰导弹的攻击,与40毫米舰炮相比,拦击反舰导弹的有效射距可大大外伸,因此,有迹象表明,很可能在新一代战斗舰艇 上将取代一部分40毫米舰炮,更确切地说取代以预制破片进行“间接命中”的小口径舰炮(如40、57 毫米舰炮)。持续射击能力强 炮位上储弹多(152发),加之配有水外冷却系统,所以在不进行补弹条件下, 可持续自动射击152发弹,这种射击能力,差不多是OTO 76毫米舰炮的两倍。并可实现弹种更换, 更换时间需2~3秒钟。工作方式多,生在能力强 共有全自动、半自动瞄准、人工瞄准三种工作方式,于各种工作方 式备用,冗余系数大,可靠性好,同时有利于分火射击。


100毫米紧凑型舰炮

用于攻击海上目标和防空,也可反导弹和执行对岸轰击任务。采用活动身管炮身,被筒套在身管后部,炮闩为倒立楔式。初速870米/秒,身管长5500毫米,射速10~90发/分,对海上目标,最大射程17500米,有效射程12000米;对空目标,最大射程8000米,有效射程6000米;炮重17000千克,具有结构紧凑、重量轻、射速高、反应时间短等优点。其主要技术特点如下。 1.多功能、多用途  2.射速高且可变,持续射击能力强 3.扬供弹自动化 4.射击精度高 5.反应能力强  6.采用全自动、遥控、封闭式炮塔和强制排壳技术 7.舰炮重量轻  8.使用多种弹药

25毫米舰炮196l年式双联25舰炮是一种小口径半自动舰炮,用于对空、对海和岸上目标射击。曾大量生产,广泛装备我国海军导弹艇、护卫艇等各种舰艇。61式双25舰炮由两门自动炮、供弹系统、炮架、瞄准具、液压传动系统等部分组成。总体结构采用两门炮上、下配置,双耳轴摇架;瞄准系统在左侧,供弹系统在右侧的布置。上、下配置火炮利于减小体积,节省舰艇上的安装空间。61式双25炮刚刚定型一年后 就赶上1965年的“八六”海战。这次海战击沉了国民党海军大型猎潜舰“剑门”号,和小型猎潜舰“章江”号,装备此炮的护卫艇参加了战斗。海战中,国民党军舰上的舰炮虽然口径大、射程远,但是由于缺乏稳定系统,在风浪中无法瞄准;而我方小艇上的速射炮在近战中发挥了火力猛烈的长处。但实战中反映出此炮在高射角下故障多,在对海和对空作战中火力不够集中,因此海军装备部提出将火炮由叠装改为平装。增大弹箱容量以及增加光学瞄准具和夜间照明装置等改进意见。五机部下达了改进设计任务。工厂组织了十多位技术人员负责改进设计,于1971年试制成功。7月通过国家靶场设计定型试验,1972年2月海军装备部批准设计定型,命名为61-1式双25舰炮。装备在黄埔级、上海级、海南级、湖州级、河谷级、黄蜂级、6610级、榆林级、旅大级等舰艇上。



   分罗经

罗经是一种测定方向基准的仪器,用于确定航向和观测物标方位。罗经分为磁罗经和电罗经两种,现代船舶通常都装有这两种罗经。飞机上也装有罗经,航空用的罗经称为航空罗盘。磁罗经是利用磁针指北的特性而制成。指南针即是原始型式的磁罗经,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用于航海的指南针又称罗盘。至20世纪初,性能稳定、轴针摩擦更小的液体罗经制成,曾用于大部分船舶。磁罗经有磁差,是由于地磁极与地极不一致而产生。存在于磁北和真北之间的夹角,即磁偏角。海图上标注有本地磁差和年变化率,使用磁罗经时可据以修正读数。磁罗经结构主要由罗经柜和罗经盆组成,带有磁针的罗经卡安装在盆内。

电罗经罗经又称陀螺罗经,是利用陀螺仪的定轴性和进动性,结合地球自转矢量和重力矢量,用控制设备和阻尼设备制成以提供真北基准的仪器。陀螺罗经是由主罗经与分罗经、电源变换器、控制箱和操纵箱等附属设备构成。
而分罗经则是罗经指示系统中,用于远距复示主罗经指示信息的部分。



式光学测距仪,因为过于古老,在网络上找到与之有关的资料


潜水用具






66
发表于 2013-2-7 09:36:38 | 只看该作者
可惜,有两个不错的展览没赶上,《美国博物馆收藏宋代为主中国画精品画展》《俄罗斯东宫珍藏展》不弃可以看偶帖子,但宋画不让拍照,估计是永远的遗憾了!!!!!
一组户外照片凑数

点评

谢谢您的关注!会去你的帖子关注。  发表于 2013-2-7 13:43
67
 楼主| 发表于 2013-2-7 14:08: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拖拉机1 于 2013-2-7 14:14 编辑

“锚一1”型水雷,山西汾西机器厂仿制的苏式大型触发水雷,代号M-l。该型水雷专用于攻击大型水面舰只,可由舰艇或潜艇布设。布设水深3—25米,使用期限1年,破坏半径10米。1962年开始装备部队服役。以后经过改进,加配非触发引信,研制出锚一乙型水雷,提高了攻击主动性,并扩大了使用的海域。



沉雷是中国海军研制和大量装备的传统水雷,可用于攻击各型水面舰船和潜艇。
沉-0 触发水雷



沉-0型水雷的资料已经无处查找,现在贴上沉-3型水雷的资料:
沉三型水雷。中国舰船研究院701研究所设计,上海前卫仪表,生产的音响与感应联合引信水雷,1974年装备部队服役,代号C-3。该型水雷是中国研制的首种具备抗扫雷和抗自然干扰能力的水雷。可由水面舰船、潜艇和飞机多种办式布设,使用期限2年,破坏半径20米。沉三型水雷弹径533毫米,采用声磁双通道联合引信,具有较大的使用灵活性,既可布设于水深6-50米,用于攻击大、中型水面舰船,也可布设在100米内水深,用于打击潜艇。1982年,该型水雷进行引信改进,到1986年研制出性能更好的沉三乙型水雷,最大布设水深可达200米。



“沉-l”型水雷是仿制的苏式非触发性沉底音异感应水雷。



另一种沉雷



各种炮弹的实物解剖


















68
发表于 2013-2-7 16:54:06 | 只看该作者

炮弹解破图,震撼!
69
发表于 2013-2-7 17:09:19 | 只看该作者

点评

谢谢您的关注!  发表于 2013-2-7 21:00
70
 楼主| 发表于 2013-2-7 20:59: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拖拉机1 于 2013-2-7 21:05 编辑


苏式瓦斯鱼雷,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从前苏联引进,现在已经无从查找它的资料。只好把国产最古老的鱼雷资料抄录如下:
“鱼-1”型热动力自控鱼雷是一种由舰艇发射,用以攻击敌人水面舰艇的大型鱼雷。1962年7月以前,我国主要是试制苏式氧气鱼雷,但随着该工作的深入和对氧气鱼雷的图纸与样雷的进一步消化,705研究所认为,这型鱼雷虽然航程较大,且有图纸资料和样雷,但它使用的是高压氧气,不安全,苏联在使用中出现过爆炸和多起沉雷事故,部队已很少使用,而且生产、使用、维护和保养都很复杂;另一型瓦斯鱼雷虽然航程稍短,但航速与前者基本一样,且使用简便、安全,其国产化试制难点则是有样无图。705研究所经过慎重选型,放弃了原定的不适合中国国情的氧气鱼雷的试制工作,建议取两者之所长,以瓦斯鱼雷为原型继续进行国产化试制。海军经过研究后采纳了这一建议。当时,中国仅储存有2条装有机动仪的改进型瓦斯鱼雷。进行有样无图的测绘仿制涉及众多技术难关。在这种情况下,七院院长刘华清果断决定,由705研究所拆样进行中间试制,要求在两年半的时间内试制出2条原理样雷。在七院领导下,705研究所艰苦奋斗,顽强攻关,提前完成了原理样雷的中间试制、试验任务。在进行测绘、试制的同时,705研究所通过对该产品的“反设计和专题研究”,进行了鱼雷设计原理的探索,逐步建立了中国自己的直航鱼雷研究设计体系。在此过程中,除对全雷总体和分系统进行参数分析外,还开展了大量的专题研究,为制定产品技术条件提供了依据,锻炼了科研队伍,奠定了鱼雷科学研究的基础。
  1970年3月,在海军的组织领导下,有关工厂、研究所、院校、驻厂军代表室、修理厂和试验基地联合组织技术攻关大会战。这次大会战先后在旅顺、宁波、青海等地进行104航次试验,施放鱼雷513条次,历时一年半,一共试验了28种技术方案,最终各项技术问题都基本解决。1971年9月,经海军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批准,设计与生产一次定型,命名为“鱼”-1型鱼雷。
  热动力自控鱼雷的国产化试制成功,在中国水中兵器研制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它不仅结束了中国鱼雷K进口的历史,而且为中国鱼雷的科研、生产从国产化试制跨入自行开发奠定了基础。
主要数据:口径 : 533mm,长宽: 7,800mm,弹头: 400kg,发射 火箭: 电(银锌),速度 : 50ktPHP,范围: 9km,教导 : 被动音响归航(于1A)

”鹰击”8反舰导弹是我国研制的一种高音速、超低空掠海飞行的多用途反舰导弹,7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1979年,该导弹首发飞行试验成功。它可以多联装载在各种类型的驱逐舰、护卫舰、常规潜艇、快艇上,也能装在轰炸机、强击机上从空中发射。主要用于攻击护卫舰、驱逐舰等中型以上水面舰艇,壹枚命中即可重创或摧毁目标,也能打击快艇一类的小型水面舰艇。弹体为圆柱形,4个弹翼和尾翼呈“X-X”形配置,正常式气动布局,助推器串联在弹体尾部。导弹从前向后分别为雷达舱、驾驶仪舱、固体火箭发动机、尾舱和助推器。导弹在飞行初始阶段从12度-15度爬升到约50米高度,而后降到20或30米的巡航高度。末段接近目标时,导引头参与航向校正。该导弹可进行单射或齐射。该导弹由弹体、固体火箭助推器、固体火箭主发动机、末制导雷达、战斗部等组成。战斗部重165公斤,舰舰型导弹射程8-40公里,平飞高度20-30米,平飞速度0.9马赫,导弹可靠性80%,命中概率90%,命中一发可使3000吨级驱逐舰受重创或丧失战斗力,其制导方式是自控加自导,发射方式为单发或齐发。”鹰击”8反舰导弹导弹具有多种抗干扰性能、超低空飞行、攻击隐蔽、突防能力强等特点。它重量轻、体积小,全重仅815公斤,全长5.814米;采用两级固体火箭发动机作为动力装置,使用维护简便、弹上末制导雷达采用单脉冲体制,抗干扰性好、采用高精度无线电高度表,可掠海巡航飞行,不易被发现,故攻击隐蔽、空防能力强;采用半穿甲爆破型战斗部,能穿入船舷在舱内爆炸,威力极大;采用箱式发射装置,即可贮运,又可发射,并可重复使用,无须对准目标,能进行扇面发射。每座发射箱装一枚导弹,在小艇上装4座,大艇上装6或8枚,在护卫舰和驱逐舰上装载8座,装在甲板上
红旗HQ61X舰空导弹
 “红旗”61是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中低空近程地空导弹武器系统。1965年9月开始设计,最初命名为“红旗”41号,1966年1月改名为“红旗”一61号。由于当时中国海军急需防空导弹,1967年改为舰空导弹系统设计,海基型为“红旗”61B。“红旗”一61防空导弹装备海军后,性能良好。1976年,中国在此基础上进行地空导弹系统的研制,并于1986年定型,生产型为“红旗”61A。

  “红旗”-61A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由导弹、双联装发射架、6×6越野车底盘、跟踪照射雷达和指挥控制站等组成。导弹采用半主动连续波雷达寻的制导,弹长3.99米,弹径0.286米,翼展1.166米,弹头重 40公斤,发射重量310公斤,最大速度3马赫,最大射程10千米,最大射高8千米,战斗部为连续细杆杀伤式,单发命中率64%~80%。“红旗”61B舰空导弹武器系统由导弹、跟踪照射雷达、射击指挥仪、弹库、发射架和发控台以及各种技术保障和辅助设备组成,具有机动能力强,命中精度高,杀伤概率大,使用维护简单等特点。在护卫舰的艏、艉各配1套发射装置,每套武器系统都能独立作战,可实现舰艇的全方位防卫,能同时攻击两个来袭目标。

  “红旗”-61经历了由陆到海,再由海到空的发展历程,是中国第一种三军通用型导弹,为以后发展三军通用的基本型防空导弹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关于它,还有一段故事:装备
“红旗”-61
舰空导弹后的海军531舰于1988年参加“3.14”中越赤瓜礁海战,对越军舰艇具有压倒性装备优势.轻易击败越方505舰。战斗结束后,531舰还受命做好防空准备,以防对手空中报复。但越方已为我战力所慑、丧失再战欲望,使053K型舰的“海红旗”-61失去了唯一一次的实战机会。人民海军挟战胜余威,又接连收复东门、南薰、渚碧等三个岛礁,在南沙群岛实际控制6个岛礁,从此打下立足之地。531舰因此成为功勋舰,退役后进入青岛海军博物馆,在那里诉说着中国第一代防空护卫舰的故事。


大名鼎鼎的”幂河“式导弹
“冥河”导弹是前苏联研制的一种反舰导弹,它是一种飞航式导弹,外形象一架小飞机。“冥河”导弹的前身是P-5导弹,它装备于前苏联的“蚊子”级导弹快艇上。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埃及海军的“蚊子”级导弹快艇用艇上的P-5导弹击沉了以色列海军的“埃拉特”号驱逐舰,创造了小艇吃掉了大舰的辉煌记录,震惊了世界。这是海战史上首次海上导弹战,显示了反舰导弹的威力,也显示了导弹快艇具有小艇打大舰的作战效能。在此基础改进的P-15型导弹就是“冥河”导弹,它使用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和1台固体燃料助推火箭,射程只有35公里,导弹速度0.9马赫,攻击范围没有超过水天线,飞行高度利用气压高度计维持在150-300米左右。“冥河”导弹为主动雷达导引,在地平线范围内可自行搜索目标,因此发射艇仅需利用火控雷达或光学瞄准器在发射前进行瞄准即可。
1974119的西沙保卫战中,当时南越海军3艘驱逐舰和1艘护航舰,大的为1770吨,小的也有650吨,总吨位为6000多吨,舰上共装有127毫米以下口径火炮50门。而中国海军舰艇编队的4艘舰艇,最大的才570吨,比对方最小的还少80吨,而小的只有300吨,总吨位加起来只不过1760吨,还不足对方最大的一艘舰只的吨位。此外,我方4艘舰艇仅装备有85毫米口径火炮16门,其中大部分还是双管小口径火炮,装备实力悬殊极大。在装备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我军采取灵活的战术,敢于集中兵力打近战,加上战区人民的积极支援,经过艰苦卓绝的顽强作战,中国人民解放军参战部队击沉南越护卫舰1艘,击伤驱逐舰3艘,毙、伤敌数百人,终于创造了以小舰打大舰的成功战例,保卫了我国领土的完整。海战结束后,我军乘胜登陆作战,从南越军队手中夺回被占三岛。“1.19”海战结束后,南越当局极力掩饰自己的失败,并在“怒涛”号被击沉后的当天,制造了系列的骇人“新闻”,说在这场海战中,中国海军派出了实力强大的“科马尔级驱逐舰”,同时在交战中还使用了“冥河式导弹”,妄图以此蒙骗世界舆论,为自己的失败寻找借口。



导弹上的俄文,说明了这枚导弹是正宗的苏联产品



五管火箭发射炮,是我国军舰普遍装备的一种发射反潜火箭弹的火箭炮



深水炸弹发射炮,用于发射攻击潜水艇的深水炸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单车之家 - BikeHome.net

分享你和单车的快乐故事

Powered by Discuz!X3.2 © 2004-2015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