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拖拉机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柳州路集合点2013年活动记录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3-1-10 08:57:49 | 只看该作者

补发戈壁冰川拍摄的元旦环上海照片

本帖最后由 拖拉机1 于 2013-1-10 08:59 编辑

柳州路骑游队参加上海自行车协会组织的元旦环上海骑行活动已经落幕了,骑友们在活动过程中也拍摄了不少的照片,现在先把戈壁冰川拍摄的一部分照片贴上来,供大家欣赏。


骑友们除了参加骑行活动外,有的当了志愿者,为大家服务


骑友风采
全体队员敬重的柳州路领队老吴













保存到相册






nEO_IMG_CIMG3777.jpg (295.67 KB, 下载次数: 9)

nEO_IMG_CIMG3777.jpg
12
发表于 2013-1-10 10:22: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xuxuxu88 于 2013-1-10 10:24 编辑

最近照片颜色艳丽多了,赞!

点评

不同的人,用不同的相机,效果是不大一样的。  发表于 2013-1-10 14:24
13
发表于 2013-1-10 10:59:33 | 只看该作者
柳州路集合点的能人真多

点评

来自五湖四海,来自各行各业,他们各有各的优势,各有各的能力,聚集在一起,就显得能人多了起来。  发表于 2013-1-10 14:26
14
 楼主| 发表于 2013-1-10 14:35:09 | 只看该作者
继续上图




























15
发表于 2013-1-10 16:24:28 | 只看该作者

点评

谢谢!  发表于 2013-1-10 20:22
16
 楼主| 发表于 2013-1-10 20:39: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拖拉机1 于 2013-1-10 22:15 编辑

1月9日参观黄道婆和邹容纪念馆
黄道婆(约1245—1330年),宋末元初知名的棉纺织家。又名黄婆黄母松江府乌泥泾镇(今上海市华泾镇)人。出身贫苦,少年受封建家庭压迫流落崖州(今海南岛),以道观为家,劳动、生活在黎族姐妹中,并师从黎族人学会运用制棉工具和织崖州被的方法。元代元贞年间(1295—1296)重返故乡,在松江府以东的乌泥泾镇,教人制棉,传授和推广“捍(搅车,即轧棉机)、弹(弹棉弓)、纺(纺车)、织(织机)之具和“错纱配色,综线挈花”等织造技术。她所织的被褥巾带,其上折枝团凤棋局字样,粲然若写”。由于乌泥泾和松江一带人民迅速掌握了先进的织造技术,一时“乌泥泾被不胫而走,广传于大江南北”。当时的太仓、上海等县都加以仿效。棉纺织品色泽繁多,呈现出空前的盛况。黄道婆去世以后,松江府曾成为全国最大的棉纺织中心,松江布有“衣被天下”的美称。1330年卒。松江人民感念她的恩德,在顺帝至元二年(1336),为她立祠,岁时享祀。后因战乱,祠被毁。至正二十二年(1362)乡人张守中重建并请王逢作诗纪念。明熹宗天启六年(1626)张之象塑其像于宁国寺。清嘉庆年间,上海城内渡鹤楼西北小巷,立有小庙。黄道婆墓上海县华泾镇北面的东湾村,于1957年重新修建并立有石碑。上海的南市区曾有先棉祠,建黄道婆禅院。上海豫院内,有清咸丰时作为布业公所的跋织亭,供奉黄道婆为始祖。在黄道婆的故乡乌泥泾,还有上海,至今还传颂着:“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的民谣。






















nEO_IMG_CIMG3878.jpg (197.01 KB, 下载次数: 7)

nEO_IMG_CIMG3878.jpg
17
 楼主| 发表于 2013-1-10 20:45: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拖拉机1 于 2013-1-10 21:28 编辑

发几张我拍照片

出发之前,志愿者老胡同志做例行的动员讲话
















18
 楼主| 发表于 2013-1-10 21:02: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拖拉机1 于 2013-1-10 21:37 编辑

纪念馆内的展品


当时的纺车



其他的纺织机械








当时纺织出来的布做成的衣服



蓝印花布











nEO_IMG_IMG_3730.jpg (197.77 KB, 下载次数: 8)

nEO_IMG_IMG_3730.jpg
19
 楼主| 发表于 2013-1-10 21:03: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拖拉机1 于 2013-1-10 21:58 编辑

在参观完黄道婆纪念馆后,我们又到邹容墓地去瞻仰革命前辈。在寻找墓地时,意外地发现了邹容纪念馆,就在华泾路868号,这个纪念馆却是当年安葬邹容的刘三故居,二楼是华泾街道办事处,一楼就是邹容纪念馆。

邹容(1885年-1905年4月3日),原名绍陶,又名桂文,蔚丹,留学日本时改名邹容。中国近代著名革命宣传家,《革命军》一书的作者。

邹容生于四川省巴县(今重庆市),1902年自费赴日本留学,就读于东京同文书院,开始参加革命运动。1903年因与同学张继陈独秀等人一同剪去政府留学生监督姚文甫的发辫,事后被迫回国。至上海后,与革命志士章炳麟章士钊等人结为挚友,积极参加拒俄运动爱国学社的革命活动。是年出版《革命军》,亟言排反清,号召人民起来革命,诛杀清帝及满人,建立独立自由的“中华共和国”。不久苏报案发,邹容与章炳麟一同被清政府要求上海公共租界当局通缉。邹容主动投案,希望能在公开审判中与清政府正面辩论。后二人被租界当局判处三年有期徒刑,邹在关押二年后病死于狱中,年仅二十岁。《革命军》一书风行海内外,畅销一百余万册,是清末革命书刊中流传最广的,对散播革命思想有很大贡献。蒋中正胡适在青少年时期都曾阅读过此书。

1912年3月29日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追赠邹容为陆军大将军。

1924年春,章太炎、蔡元培章士钊于右任张继等20余人,专程前往华泾举行公祭,并推刘三和李根源主持修墓立碑事宜。当时墓地坪高出农田,围以铁栏杆,墓面南为圆形石砌墓,高2.36米,直径2.48米,墓前尖顶青石刻书“邹容之墓”。过神道石阶有石碑一座,刻有章太炎篆书“赠大将军巴县邹容”。墓后为章太炎撰文、于右任书的青石墓表。碑后复有造型美观的高大石屏,气势雄伟,东西两边各立一座石亭。在文革中被毁。1980年,为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重修邹容墓。墓区总占地一亩余,墓台座北朝南,面向大道,四周环有长青松柏,庄严肃穆,两边是正方形绿化区,广植花草.


























20
 楼主| 发表于 2013-1-10 21:06: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拖拉机1 于 2013-1-10 22:08 编辑

参观完邹容纪念馆,我们沿着华泾路往西,到邹容墓地瞻仰。





















竟然有人做出污损革命文物的行为,让我们大家谴责这种社会败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单车之家 - BikeHome.net

分享你和单车的快乐故事

Powered by Discuz!X3.2 © 2004-2015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