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拖拉机1 于 2013-3-18 16:55 编辑
3月16日,是柳州路集合点骑友们活动的日子,这一天,风和日丽,春天的阳光晒在人们的身上暖洋洋的,是春游踏青的好时光。我们去搜寻据说与“霸王别姬”中与“姬”有关的传说。
楚汉之争时期“西楚霸王”项羽的爱姬名虞(一说姓虞。因此现代人多称其为虞姬)。生卒年不详,民族不详,出生地不详。相传容颜倾城,才艺并重,舞姿美艳,并有“虞美人”之称。曾在四面楚歌的困境下一直陪伴在项羽身边,后人也因此根据项羽所作的《垓下歌》推断出她在楚营内自刎,由此流传了一段关于“霸王别姬”的佳话。在北新泾的苏州河边外环线吴淞江桥西侧绿化带内,曾经的新泾镇努力村姚家宅有座虞姬庙,就是传说中“霸王别姬”中与虞姬有关的一座庙宇。
以下资料由柳州路志愿者“一品”提供:
据世代沿河而居的多位老人相传,当年项梁、项羽在江南一带起兵,虞姬随夫征战,在四面楚歌的困境下一直陪伴在项羽身边,虞姬自刎,项羽杀出重围至乌江,感到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江边。手下人带着虞姬的遗物返回江南,虞姬的两个妹妹惊闻噩耗,悲痛欲绝中拔剑与汉军作搏击,英勇无比,所向披靡,汉军使出毒招,赤身裸体上阵,两女子为保贞洁,中箭身亡。乡亲们钦佩三姐妹是女中俊杰,在苏州河边的大土墩里埋入虞姬的丝巾和两姐妹的尸体,土墩取名虞姬墩,当地的农民大多不认字,“虞姬”两字叫不顺口,干脆就叫野鸡墩。 日前,大型史剧《楚汉传奇》正在各大卫视播出,千古流传的“霸王别姬”中的虞姬让人心生感怀。不过可能很少有市民知道,在长宁区新泾镇努力村就有一个虞姬墩和一个虞姬庙。记者获悉,申城的虞姬庙文化将有望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开发旅游项目。 土墩静卧于外环大桥下 旧时的苏州河有好几个大弯道,地势凶险,水流湍急,虞姬墩处在其中一弯处,位于苏州河北面,所以 “野鸡墩弯里”的叫法也沿用至今。所谓“今朝上昼伲到江北野鸡墩弯里挑卖头,下昼拿铁鎝坌(ben)地”的上海本地方言,意思就是“今天上午我们去江北虞姬墩摘菜,下午拿好农具翻土锄地”。 当年,土墩四周荒凉,原有三块大青石,其中一块青石上有一眼口,是当时的驻军系旗当旗杆之用,现在青石都已沉入苏州河底。上世纪六十年代,建造中山西路引桥需填土,就用船只运走土墩上的泥土,高高垒起的土墩也就化作为平地,此处就当做耕田用地,到了二十一世纪,土墩静卧在外环大桥之下。 这里曾有“出会”文化 虞姬庙中当年的小尼,现如今九十四岁高龄的王奶奶告诉记者,十六岁时她随师父从历史名邑巴县乘货船来上海,在虞姬庙中修行,诵念经文,供奉虞姬娘娘位于正中,神像最为高大,两旁还有三关老爷、猛将、观音菩萨等。 每年清明、七月半(七月十五)、十月朝(十月初一),几个青壮年来到庙中请虞姬娘娘出堂,娘娘被抬上轿子,进行“出会”仪式,一路人马着盛装,手拿大刀,举起毛樱枪作开路先锋,摆出一副捉鬼降魔的阵势,每到一个宅子,不管男女都会出来接轿,拿出米粒、元宝等,化在篱笆上。每次的“出会”都非常隆重,巡回走上好几个宅子,要花整整一天时间,到了傍晚虞姬娘娘才回归庙宇。 可惜的是:我们千寻万找,找了虞姬庙时却发现,通往庙宇的道路已经被一建设工地所阻断,我们只好扛着自行车从苏州河旁边的树木中穿行,到庙宇门口,那大门紧闭不迎客,我们只好在那门口拍了一张纪念照,败兴而归。
早晨,朝阳初升,沐浴的明媚的阳光下,老年骑友们幸福的笑脸与太阳一同升起
集合了
休息
庙前的集体照
铁将军把门让我们败兴而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