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阿越 于 2012-12-14 15:04 编辑
松西乡——K786工棚
一天内从松西乡赶到多玛,更多看你运气。因此大伙还是决定出松西乡50公里后,开始找工棚投宿。
大早时间不多,只能将就泡面下肚。临行前,自由风决定留下休息(日后路上一会骑车一会搭车,虽曾遇到大伙,但之前做下的口碑,已无人敢于搭伴。)告别后,享受着温暖的阳光出发。
今日体力虽已恢复不少,但咳嗽却越发严重并时时伴随着干呕,特从上海带去的“八仙果”(养喉咙,抑制咳嗽,缓解咽喉用)作为我一路上的法宝(我有咽喉炎病史,每到冬季遇寒就极易咳嗽,但出发前一两年已调养好。为防止新藏线上咽喉炎复发,每天吃几块八仙果,一直到泉水沟发生那事前,咽喉一直无大碍。),吃下也无任何用,却更觉得喉咙闷。扛吧,能扛多久就骑多久。
我喜欢红土大坂的爽快,一出松西乡便直上大坂。与昨天界山大坂相反,今天红土大坂还真是骑上去的。心中顿时怀疑这是不是大名鼎鼎新藏线上最高的红土大坂。停车问工地人员,对方也搞不清楚~~。但一直往前,眼前不断涌现的红色土地告诉我:“应该没错”!
红土大坂,以及其所在中国“鸡臀部”地理位置,看似荒漠,人烟稀少。但从出叶城开始,一路五颜六色的土地颜色告诉我们,这下面不简单。矿物品种丰富、储量巨大,但大多为年轻矿脉,目前利用价值不高。但日后是留给子孙后代的巨大财富。因此,这片区域,目前只发放勘探证,而不发采矿证。
奇特!麻扎、黑卡甚至库地,海拔没红土大坂高,却比红土更冷。相反,红土虽高,山顶却有牧草和地被植物,气温也平易近人不少。界山的划分,更增添了一份欣喜。不仅是气候、地境不同,两个不同区域彼此相邻,却信奉两种不同宗教。界山划分,相互不冲突。
骑到垭口,发现对面迎来四部越野车,两边对视。却想着不同问题,“擦,一会问他们要水喝”,“~~考,这鬼地方居然会出现一个活人骑个单车”。车上一群人下来,手中长枪短炮纷纷对准我。瞬时间,身上飘飘然,找到做名人的感觉了!一双双仰慕的眼光,一声声询问,让我把讨水的事忘记到九霄云外。原来是一群结伴自驾游的富驴,这也是第一次在路上有人帮我拍照,便留下少有的我和单车合影照。(界山那张照片被删,到现在偶还心有余悸。)
下山,风又来了。逆风加侧风外带沙暴,让原本爽气的超长下坡路变成骑平路外带上坡(红土大坂之后,海拔一路下去,按理说基本是一路下坡到多玛。但正如开头所说,能否一天赶到,就看你运气)。而此时路况也越来越差,加强型搓板外带厚灰,甚至比爬红土大坂还辛苦。两侧山脉已冒出新牧草,路上的压抑减轻不少。虽也有雪山,但比新疆段显得温和。
码表公里数已超过50。按之前约定,开始找工棚。说来也巧,不出3公里,便有一片工棚。首选的工棚小,不方便。便投宿旁边一个大工棚区,负责人甚好,给我们一个空帐篷。晚饭免费和工人们搭伙,工棚区有个藏民开的小卖部,价格厚道,在帐篷里和藏民盘腿交流,虽语言不通,但手语加一些常用汉语,依旧能和他们欢声笑语。出于尊重,以及对方习俗,故未拍照。
晚上在大帐篷内搭小帐篷,伴随着一连串咳嗽及爬起,昏昏睡去。
抵达红土大坂垭口,很少有的我和单车合影
山腰上,一群黄羊
时不时出现的小型龙卷风,总让我们吃足苦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