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chengjial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游记分享] 《神州追梦》—31年前骑自行车旅行全国游记(附图视频)

[复制链接]
51
 楼主| 发表于 2006-7-12 11:11:13 | 只看该作者
◆◆◆◆◆◆◆◆连载(23)◆◆◆◆◆◆◆◆




                                     藏胞从不喝白水



                            九点告别阳光城,途见岩凿彩佛身;
                            盘足端坐赤单臂,对我欢迎又送行。

                            路经曲水三道班,车思请我用午餐;
                            越过雅鲁藏布江,半边货架又抖断。
                            中途口渴寻饮水,藏胞豪气吐壮言:
                            “我们从不喝白水,奶茶任喝不要钱!”

                            夜宿山南十道班,拉巴心细真周全;
                            怕我不适酥油茶,端上糖水一大碗。
                            担心夜间天气冷,送来五条厚毡毯;
                            两餐大米烩菜饭,连住一块五毛钱。

6月4日  约105公里  山南扎那养护段十道班




                            沿途群山草木光,土路沙石似豆粮;
                            为何几次急停车?汽车驶过大灰扬。

                            行到山顶放眼看,风景美丽不一般;
                            羊卓湖水清又净,波浪声声绿蓝间。
                            水鸟欢喜啾啾叫,近有渔船远有帆;
                            高原湖泊赛碧玉,雪山屹立好壮观。

                            圣湖岸边八十里,顶风赏景达九时;
                            唐拉山口积厚雪,迫我慢行看仔细。
                            渔民请喝酥油茶,劝我暂停早歇息;
                            婉拒好意赶路程,免费住在龙马区。

6月5日 约128公里  江孜县龙马区委 羊卓雍湖水面海拔4441米




                            此地电杆真少见,砌成方形带锥尖;
                            既像碉堡和灯塔,更像戍边兵大汉。
                            任凭风吹和雨打,哪怕雪雹与严寒。
                            高原空旷缺林木,牧民牛粪当煤炭。

                            日间两次车架断,事发江孜白朗县;              
                            兵站虽献铁丝固,四肢仍旧有三残。  
                            为何车伤频繁现?不是钢铁是木杆?
                            白茫雪山老沉疴,德钦医治未过关。

                            抵达地区招待所,晚饭时间已错过;
                            街上店铺皆打烊,有啥办法解饥渴?
                            次仁多吉真友好,劝吃生肉三两多;
                            生肉下酒头一回,进入他乡须随俗。

     闻名中外的江孜宗山炮台,是西藏爱国军民誓死保卫祖国领土、英勇抗击英军的遗址和历史见证。

     一百年前,英国帝国主义在入侵我国东南沿海的同时,又将魔爪从西南边疆伸向西藏,江孜军民利用高峻的宗山构筑炮台奋勇御敌。无奈土枪、土炮、大刀、梭镖终究难敌英军的新式火枪、火炮的轮番猛攻,坚持抗击八个月后,因弹尽粮绝,被迫与冲上山的英军展开肉搏,部分力竭者宁死不屈、跳崖牺牲……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6月6日  约133公里  日喀则第一招待所

6.6-6.7...jpg

53 KB, 下载次数: 260

52
 楼主| 发表于 2006-7-12 11:21:21 | 只看该作者
◆◆◆◆◆◆◆◆连载(24)◆◆◆◆◆◆◆◆



                                                       初食生肉



     昨日傍晚八点半到达日喀则体委时,已是下班时间。秘书尼玛同志将我带到地区招待所,同室的藏族大哥次仁多吉热情地请我吃生羊肉就青稞酒。虽颇感突然,一因饥不择食,二来盛情难却,三想入乡随俗,就欣然接受了邀请。

     初食生肉,怕不适应,没敢多吃,大约三两止住。不料今日竟无丝毫异常反应。

     早餐前一小时,四川老乡(江津人,在吉隆工作)黄安海和四位藏族兄弟,不厌其烦地主动教我藏语日常用语。黄又请我喝别具风味的酥油茶加豆腐乳,还真是非常可口。

     早餐后,拟尽快修焊好自行车。不巧又逢星期天,全区单位皆关门放假。其实,此地根本没有自行车,自然也无修车铺。但此车无论如何要在这里修好,否则,后半个西藏更无能为力。

等待期间,免费瞻仰了具有500多年历史、集后藏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的中心——闻名遐迩的札什伦布寺。虽然规模和人气不如拉萨的布达拉宫,但仍显得精致堂皇、不同凡响。日喀则藏语意为“如意庄园”,而扎什伦布寺又是日喀则最早的建筑,可以说“如意庄园”就指扎什伦布寺。有了扎什伦布寺才有如今的日喀则。可惜当时这里还没有摄影服务部。

     始建于1447年的扎什伦布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在后藏地区最大的寺院,也是全国著名的六大黄教寺院之一。寺院占地约二十万平方米,拥有层楼高耸、气势磅礴的建筑群。寺内藏有多种珍贵文物,是研究西藏历史社会的宝贵资料。

     寺院除了宽敞的议事大厅、讲经大殿、达赖宝座、释迦牟尼鎏金铜像、“度母”(观音)铜像、弥勒佛像和多座金玉珠宝裹身的灵塔及丰富的壁画,大弥勒殿里高达26米的鎏金青铜弥勒坐像尤其壮观,据说铸造该像用铜115吨,黄金279公斤,珍珠300余粒,琥珀、珊瑚、松耳石等珍贵宝石1400多颗,佛像的眉间镶嵌着特大钻石一颗,蚕头钻石30颗,珍珠宝石60余颗……是世界上最大的铜佛坐像。堪称稀世之宝。

     听说先后有不少尼泊尔工匠参与建造此寺。而且以前此寺还严禁女性进入。

     欲将再次磨穿的皮鞋加个底,无奈地区仅有的一家修鞋铺也是每日午后两点才开门,掌好鞋底已是三点多钟了。顺便购买了一个塑料食品桶并混购了白糖、麦乳精各一斤,又到交通局、军分区向有关人员和汽车司机询问前方的路况。

     之后,观看了地区体委主任顿珠扎西组织指挥的足球比赛。虽然谈不上多么精彩激烈,但内地地区级专业球队在此竞赛未必就能取胜,首先多数人的体力肯定不行(当年我国足球水平很差,也不普及。七十年代初,部队团里临时组建的球队经过短短一个月训练后,居然能以八比零的佳绩大胜地方县级专业队。我虽然是场上队员之一,因球技和速度都不行,滥竽充数,自然没进球。只能尽力随着球满场跑,起点干扰对方的作用。可见整体水平之差)。

     傍晚,体委主任顿珠扎西请我到他家做客。刚进门,他爱人便忙着为我泡糖茶,我却毫不见外指着桌上的酥油茶说:“我喜欢喝这个!它可香了。”

     她连忙高兴地为我斟上一杯,我端杯一饮而尽,接着又是一杯。顿珠爱人笑容可掬,拍手唱道:“来来来,再干上一杯……一杯再一杯……”。

     我毫不客气连喝五杯,宾主兴奋地笑作一团。半个多月来我深深体会到:顺应民族的生活习惯是加快加深相互了解的一条捷径,也是对地方民族的尊重。每当我猛吃糌粑狂饮酥油茶时,藏族同胞皆表现出无比的高兴和热情。本来一杯酥油茶要卖一毛多,旅途中,我常日饮二三十杯,每次至少四五杯。但他们几乎都不收我的钱。看来都把我当作贵客和知心朋友了!
  
     离开顿珠扎西主任家时,他执意送我一条三寸见方、长约一尺的大面包:“也没有什么好东西送给你,这个你就带着路上吃吧,请你一定要收下!”

     别以为一个面包没啥稀罕,当时此地物品紧俏,尤其食品。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在地广人稀的后藏旅途中,这无疑是雪中送炭!关键时刻,堪称无价之宝。何况这面包也非同一般,是两天前主任的友人从远在八千里外的北京带来、国宾馆级的建国饭店烤制的。盛情难却,我怀着感激之情收下这一不寻常的珍贵礼物。

     当晚,体委的尼玛同志和招待所的领导又用藏文给我签写了证明,为我后藏之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招待所又免去了本应收取三元二角的两晚住宿费(如今,可能多数人对一元六角钱缺乏准确的概念,那可是超过了当时全国工人的日平均工资。这也是我在之前遇到的最高住宿费)。

6月7日  约10公里  日喀则休整修车   住宿免费。

6.7...jpg

49 KB, 下载次数: 274

53
发表于 2006-7-13 11:01:03 | 只看该作者
真棒,厉害。。。



54
发表于 2006-7-20 09:04:23 | 只看该作者
对你的敬佩犹如滔滔江水...
55
 楼主| 发表于 2006-7-20 12:18:51 | 只看该作者
◆◆◆◆◆◆◆◆连载(25)◆◆◆◆◆◆◆◆





                                             西行险情




     早上,地区文教局局长多吉同志专程赶来看望我。交通局路政科的张勤武同志还带来了最近才绘制成的阿里地区道路图,并把我将要经过的地方作了详细的讲解……领导们都预祝我旅途平安、争取更大的胜利。

     接着,顿珠扎西主任如约带我来到汽车队解决修车难题。因为车队的氧气已用完,又带我到农机厂。

     两位师傅对自行车诊断过后,决定锯掉车货架的旧残肢,重新接上四块钻了孔的厚实扁钢,使软弱的货架得到了彻底的根治。他俩一直忙到十二点半才把货架四肢和行李筐焊接修复完毕,最后还硬是分文不收(借此,我向两位忘了问及姓名的好师傅深表谢意)。

     午后一点,告别了体委和地区招待所的同志们后,又精神抖擞地踏上西行之路。

                             傍晚狂风真是大,尘砂弥漫遮山崖。
                             侵身抽脸何所惧,奋力前行不足怕。
                             汽车半山相对撞,只因路窄轮打滑。
                             四千多米错拉山,不知不觉已上下。
                             日见野兔七八只,自由驰骋好潇洒。
                             晚餐白糖大米饭,夜间保暖羊皮加。
                             众人与我谈旅行,初用藏语来对话。
                             藏汉语言混和用,大家听得笑哈哈。

6月8日 120公里 中尼公路36道班 食宿免费 错拉山4300米





                             临别见我衣单薄,普拉班长来抚摸;
                             欲将赠与皮背心,感激婉拒忙推脱。

                             今日上午又遇险,性命差点就玩完;
                             圆弧路面多砂石,四○二K 拉孜县。
                             迎面机车挂拖斗,下坡又逢急转弯;
                             惯性难控赛猛虎,满车石料冲我碾。
                             避免对碰沟下窜,眨眼已撞我后圈;
                             司机慌忙弃车跳,生死关头求平安。
                             心想大祸将临头,若未伤残谢苍天;
                             甚是福大命又大,翻车离我半米远!

                             为何欲行轮不转,原来后圈形已变;
                             辐条断掉整八根,货架撑杆又撞弯……
                             被迫修车近两时,换了钢丝又调圈。
                             车架焊得确实牢,今日接受大考验。

                                渡船过了江,沿途更荒凉;
                                路上无行人,全天车六辆。
                                野兔二三十,水中有鸳鸯?
                                远处见帐篷,湖边多牛羊。

6月9日  约135公里  拉普公路9班

56
 楼主| 发表于 2006-7-20 12:23:20 | 只看该作者
◆◆◆◆◆◆◆◆连载(26)◆◆◆◆◆◆◆◆



                                      露宿“铁床”星做伴



                               路遇藏族一妇女,请喝奶茶笑眯眯;
                               提起茶壶我就倒,就像是在自家里。
                               还未到口被夺走,抢过顺手泼一地;
                               莫非是在捉弄我?故意让我来受气。
                               我欲离去不搭理,她却挽留笑嘻嘻;
                               但见开水把碗净,重新斟满双手递。
                               连续喝了三大碗,丝毫也没讲客气;
                               热情笑谈听不懂,临别说声“突机七”。

                               拉普十六的罗扎,午饭招待糌粑茶;
                               另有大葱炒鸭蛋,对我恁好咋报答?
                               听说昨日有两人,来此午餐找到他;
                               方向与我正相反,也是骑车闯天下。

                               定久兵站去买饭,回答饭菜已卖完;
                               请求能否找找看,叫我西去寻道班。
                               廿一道班购晚餐,本想就此住一晚,
                               证件检查整一时,仍说没铺去下班。

     抵达22道班时,已是夜间十一点半了。待班里重要会议开完,已经半夜十二点半了。

     当我提出借宿一夜,他们颇感为难,一再申明没有多余的床位。但在这天寒地冻的夜晚,因附近除此再无人烟,又不忍心拒绝我。领我到次努家喝了两三斤热牛奶后,终于给安排了一个特别的“铺位”——用于修路拉土石料的手扶拖拉机的铁拖斗。里面已垫上一件羊皮大衣,另放有两条棉被和遮挡机车的帆布罩。

     按说他们已是尽力而为了,但毕竟是在露天睡“铁床”,依然冷得彻夜未眠。 躺下本已两点钟了,可这半个夜晚却感觉特别长。只好反反复复地估算着天上的星星……

     借此谈点近日所见:

     这段路上的道班工人之间不少都有亲戚关系,有的一家两代或一家数人都在同一班,住房紧靠道班。

     他们的家布置得整洁有序,收录机、保温瓶、锅盆器皿擦得铮亮;方桌、箱柜制作精美,大都用鲜艳的色彩描绘着龙凤虎豹、山水花草;墙上往往挂着几个至十余个配有玻璃镜框的“先进工作者”奖状,并贴着不少彩色年画和藏画;毛泽东主席的画像和“红宝书”也不少见……

     能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宽松生活有关,时钟在此却不多见。自行车更是毫无踪影。

     一般道班房离公路仅两三丈远,均无围墙。白天车辆行人极少,夜行车或许几天能遇一辆。

     晚上工人们大都早早睡下,养精蓄锐。尽管夜间明月高照,屋里屋外一目了然,不少房屋却根本不关不锁。当地人豁达、正直、善良、诚实,绝不动用、妄取他人物品。我的自行车和行李已经连续三天在露天平安过夜,正如古书里所言“道不拾遗,夜不闭户”。

     藏族同胞的学龄孩子也戴着红领巾,亲热地叫我叔叔。他们一般学三门功课——藏语、汉语和算术。多数孩子的汉语讲得比他们长辈好得多。

     过了江孜县后,路上出现了多处无桥的河道和水沟。汽车到此都涉水冲过,我也仿效此法,遇浅沟就提前加速,借助惯性抬腿一冲而过,顺利时煞是惬意!当然也有狼狈落水的窘态。碰上较宽较深的河沟,只有脱掉鞋袜、长裤,扛车通过。白天倒也无所谓,早晚气温寒冷时,就需要咬紧牙关了。昨天涉水时,一辆汽车正好从身边开过,溅我一身冷水不说,还差点被水浪冲倒。

     (“突机七”:藏语“谢谢”。 “红宝书”:文革期间对各种《毛主席语录》,《毛泽东选集》的尊称。曾风靡全国、遍及全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创造了我国图书出版发行数量的最高纪录,有“东方的《圣经》”之称。从1964年5月问世到1979年2月12日中宣部发文通知停止发行,短短的15年内,仅国家出版社正式出版的总印数就有十亿五千五百多万册,如果加上文革初期“造反”组织和许多机关、团体、部队、厂矿等翻印、编印的,数量之巨更为惊人!据说是世界上出版数量最大的图书。)

6月10日  约135公里  拉普公路22道班  免费住宿  

57
 楼主| 发表于 2006-7-20 12:27:51 | 只看该作者
◆◆◆◆◆◆◆◆连载(27)◆◆◆◆◆◆◆◆



                                               迷人的无人区




     早餐后,灌满一壶酥油茶,买了一斤多糌粑面,便准备挑战后藏第一个“无人区”。

     临别前,道班班长抱歉地对我说:“成同志,很对不起,委屈你了。昨夜一定没睡好吧?你可不知道啊,我们已经两次上你们汉人的当了。好心好意招待他们后,总是在半夜偷了东西就跑了……”

    听了班长的讲述,既感羞愧更痛恨那些不争气的同胞。他们为了得到一点私利竟然不顾自身和民族的声誉,败坏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若不是藏族同胞宽宏大量,旅途中的食宿大事焉能获得保障?旅行岂能顺畅?

     上午十一点,我从拉普公路234公里附近脱离公路向北进入非公路区,朝着措勤方向行进。

     只见“路”如河滩,茫茫荒原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鹅卵石,沿途还有许多小水沟和水洼,甚至一些不知何时方能解冻的冰河。许多地段根本无法骑行。此景充分印证——青藏高原在遥远的时代曾是一片汪洋大海。大自然的神力真使人无不惊叹!

     野兔、水鸟逐渐增多,几只或数十只一群的野羊、野马、野牦牛,时常可见。它们往往敌友不分,离我还有几十米就慌忙躲开,却对身边表面友善、随时威胁自身性命的狼视而不见,甘愿认狼为友,认狼为主。

     或许它们已对天敌见惯不惊,反把难以捉摸的人类视为凶残的敌人。这也间接的提示人们:该以爱心扭转它们的偏见了。

     此地的狼确实没有我们想象的可怕。也许供它享用的小动物实在太多,知足之余乐得奉行“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中午时分,两狼在我前方五六十米徘徊一阵后,又转到左侧约二十米处默默随我前行。或许它们还从未见过自行车,也没听过车铃声,所以才靠近仔细观察、研究,要不然就纯粹是讨好地为我送行吧。

     真的,许多时候狼与人似乎都相互理解,与人们豢养的宠物狗无异。没有到此切身体会过的人兴许不太相信。

     好一派和平共处的动物世界,神秘美丽的原始风光!

     午后两点多,幸遇四位牧羊人,不失时机地向他们买了奶茶、大饼和生牛肉(随身携带的食物未到关键时刻不能轻易动用,万一长时间不见人烟怎么办?)。

     饱餐一顿,仅收半斤粮票五角钱。

     三点左右,来到塔格加间隙喷泉区(当时不知是否有此名称,近年才在西藏地区详图上见到)。远观一会儿后,强烈的好奇心驱使我来到它面前细看究竟 。

     在一片乳白偏黄、发热的石灰岩地上,分布着大小泉眼十多个,最大的一个泉眼直径二米有余。为了进一步看清泉眼里的秘密,我小心翼翼地匍匐(怕站立不稳,栽进泉洞,无人搭救)至大泉眼旁,探头朝下望去:但见眼口犹如大肚坛口,水面比眼口明显宽阔,边厚尺余至数尺的地壳下,褐黄色滚烫的泉水在地洞里两三米处不停地汹涌翻腾。从未见过如此壮观的“汤锅”!

     升将涌出地面时,为避免烫伤,忙退回安全区。当粗壮的水柱喷高约四米时,附近多个直径一尺左右的小泉眼也同时冒出热水和热气,持续时间约半分钟,绝大部分喷出地面的水又及时回归地洞。平静几分钟后,又周而复始的爆发一次热气腾腾的景象。

     听拉孜县的工程师介绍说:“……这个热喷泉曾经创下喷水高达四十七米的壮观场面!”如果确实如此的话,一定还远远不止这个高度,因为他们不可能长期在此观测。不知这神奇的动力将延续到何年何月?

     我想:能身临其境、亲眼目睹这一奇观的人绝对不多,我无疑是数量有限的幸运者之一。但对刚才近距离接触喷泉也不由心生后怕:万一地壳垮塌或不慎掉进水洞,即使不遭烫死也会力竭淹死,因为周围根本无人搭救。莫非能够被热泉平安无恙的托出地表?实在不敢幻想,也不敢尝试。

     几小时不见人迹,不由为今晚的夜宿担心,疲劳和孤独感驱使我渴望尽快见到房屋或帐篷。

     在空旷的原野上,曾几次“看见”前方有帐篷,当兴奋地走近时却又一次次大失所望——不是一堆垒石,就是一堆牛粪。

     六点半左右,我突然真的兴奋了,因为右前方近千米之处隐约蠕动着一大群羊!虽然还未见到牧羊人,仍快步向它们靠拢,迅速加入羊群队伍。羊走,我也走;羊群停下吃草,我就席地坐下记笔记。我仿佛已是它们的主人或是须臾难分的亲密朋友!看来,人的生存能力远不及一般动物,短暂的孤独也使人无所适从。

     七点半,见一位藏族阿爸来赶羊。忙迎上前问道:“阿爸拉,来昌肚给?”(大伯,有没有住房?)

    “明肚。”(没有)阿爸摇着手说道。

     其实根本无须商量,今晚是铁定粘上他了,我远远地尾随于后。奇怪!明明看见他赶着羊下山,怎么忽然间就没有踪影了呢?应该向左还是向右去寻他呢?凭着感觉我朝右追寻而去。

     可是,推车走了半小时也未见到阿爸和羊群。难道他(它)们会飞吗?肯定不会的。我焦急地又返身朝左寻觅,终于在傍晚九点半钟,在阵阵犬吠的引导下,来到了两个帐篷前。

     阿爸果然在里面。我把自行车平放在地上,像老熟人一样走进帐篷。见我跟踪而来,阿爸会意地笑了。
帐篷里燃烧着牛粪大火,四个牧羊人有说有笑地一边烤火一边炒青稞麦。对于我的到来,他们既不惊讶也没欢迎,更无一点戒意,随意得像是邻居来串门。

     长年的游牧生活,使他们已对不速之客习以为常,无须刨根问底、查验证明,聚到一起就是一家人。有饭同吃、有茶同饮、有酒同醉、有房同睡是这个民族豪爽淳朴的风格。我自然而然的加入到他们之中,边吃边喝边谈边笑,直到半夜一点方才安静入睡。

     今日全天除两次见到牧民和帐篷外,再也没见到房屋和人家。也未看见任何车辆。

     梦中车丢失,不由起身外出察看,车却静静地躺在原地。
6月11日 约 80公里  住牧民帐篷  

58
 楼主| 发表于 2006-7-20 12:33:34 | 只看该作者
◆◆◆◆◆◆◆◆连载(28)◆◆◆◆◆◆◆◆





                                         虚惊




     凌晨三点半,就被呼啸的大风吵醒再难入睡。虽说躲在帐篷里,因遮风不严,后半夜粪火已熄,仅裹一件羊皮大衣、足下搭一块麻袋片要想睡得香甜实在不易。由此领略了高原游牧生活的艰辛。

     临行前,付钱粮给阿爸,他坚决不收。问及姓名,他连连地摆手摇头。只好感激地向他们一边鞠躬一边说:“突机七!吉妈吉用!”(谢谢!再见!)然后循着昨日傍晚的自行车痕迹离此上“路”(为求保险,岂敢妄行?所谓路,实为汽车留下的车辙)。

     没行多久,听到阵阵沉闷的流水声,却偏偏看不见河沟。奇怪吧?原来河水就在我的脚下流淌。此时,我正好踏在这终年不化的冰河上。由于冰面积满尘土并长有黄绿色的浅苔,不注意根本看不出来。

     稍后遇到一条冰雪融化后形成的浅河,此河水深不过尺许,河面漂着冰渣,河底乱石密布。虽说是六月中旬,但上午的气温仅相当于家乡冬天的早晨。

     为了免受涉水的寒冷之苦,我采用了就近抱石搭桥的非勇敢行动。在较窄较浅之处,只花了十分钟就建成一座“两墩桥”。然后脚踏桥墩,车行水路,顺利通过。

     沿途有许多密集的大卵石,推车绕行也无法完全避开。曾数十次碰撞自行车脚踏,走得跌跌绊绊……汽车留下的车辙大都形成尺余宽,半尺多深的泥水槽,车辙间还常见到一些鲜花和野草,可见汽车也极少光顾此地。

     不过,这人迹罕至之处倒成了野生动物的乐园,它们不论是数量还是种类都胜过昨天。

     日间两次见到狼追野兔,尽管狼比野兔健壮,却总被狡兔戏弄得气喘吁吁。狂奔中的野兔最拿手的一套就是不减速的急转弯!对此,狼只能自愧弗如、甘拜下风。

     我还看到两头巨大的、状如南方水牛的动物,可能是野牛吧……在不远处悠闲地饮水。

     鱼和鹤类水鸟就更多了。西藏高原的水异常清澈,几十米远也能清楚地看见鱼儿游动。它们一点都不怕人,对扔在身边的石子毫不理睬。我轻轻捧住一条八九寸长的黑梭鱼,它竟心安理得地任我抚摸,极其温顺、老实。

     转眼已经下午三点,又是大半天不见人迹。我稍事停留,吃了几把糌粑面,喝了几口已被酥油堵住壶口的冷茶,权当完成一次午餐加午休。

     将近五点时,突然发现前方两三里远的地平线上缓行着数百头牦牛!心中不由暗自狂喜。于是,一边接近牛群,一边放眼寻觅牛群的主人。

     亏我眼力极好,一刻钟后,终于看见右前方两座山脚之间一个直立的小黑点正朝一个较大的扁形黑点移动,我确信这就是牧人和帐篷!激动地朝着目标奔去。经过半个多小时疾行,终于到了帐篷边。

     这里住着母女三人。她们不惊不诧地、像迎接老朋友似地、主动地微笑着向我打着“招呼”,用充满好奇的眼光打量着我的自行车。我连忙用不成熟的藏语回应道:“阿妈拉、坡末拉,雅古肚。确过拉竹朗,切让拿沙吗月白?”(大妈、妹子,好。请给点水喝,有吃的东西吗?)

     看来,她们完全听明了我的话,慷慨地捧出食品,任我享用。接着,她们又兴奋地对我讲了许多话,可惜我只学了几句藏语,实在一句也听不懂了。

     见我如此“装聋作哑”,急得两位姑娘当即把我扑倒在地。瞬间,不由一阵紧张:早年听说藏区野蛮,男女之间很开放,藏族姑娘喜欢汉族小伙……不仅有强奸、轮奸汉族姑娘后,抛撒金银珠宝首饰扬长而去的事;还有汉族男青年被绑架、软禁,遭强奸的事(虽然只是极其个别的特例)。难道我今天自投罗网,作茧自缚?

     谁知她们只是笑嘻嘻地在我身上一阵拍打、搜索,钱和粮票也不要,真不知到底需要什么。

     稍后,一位聪明的姑娘终于茅塞顿开,她递给我一个空火柴盒。我一下子明白过来——哦!原来她们是在寻找火柴。刚才那一阵紧张简直就是自作多情,无故虚惊一场。

     我急忙点头起身,从行李筐底部的一双袜子里倒出一盒仅用去几根的火柴,这还是一个月之前在云南买来点蜡烛用的。见到火柴,两位姑娘如获至宝,又是欢呼又是蹦跳。阿妈也高兴得笑眯了眼。

     没想到早已遗忘的两分钱一盒的火柴在此竟如此宝贵!我得意地庆幸自己居然能对她们有所帮助,能给她们带来温暖“如意”,真后悔没多准备几盒。

     之后,母女仨简直更是把我当成了功臣,又端出大半缸半干的牛奶油膜。我也毫不客气、狼吞虎咽地将它啗尽!这油膜可是比纯牛奶还香还宝贵呢!

     本来,她们还盛情地留我住一宿。考虑到实在不方便,而且天色尚早,精神状态也极好,预想朝前走还将遇到牧民,便果断地向母女仨挥手告别。

     临别时,她们不但坚决不收分文,又送我一块已风干了的羊羔肉,这肉轻轻一咬就成粉末,口感甚是鲜美。

     藏胞们热情好客,没有太多的男女授受不亲的陈腐观念。我倒是有一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想来不由暗自好笑。

     虽说已是下午六点多钟,但此地离太阳落山还有三个多小时,距夜晚还有四、五个小时。

     没料到后来整夜再也不见人影。

     凌晨四点前有星星和明月照路,行进还不算困难,只觉有些寒冷和困乏。为了战胜寒冷和疲劳,我吃光了所有的糌粑粉和冷茶水,鼓起精神大步疾行。

     一边走一边自我陶醉地纵情唱着:《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牧羊姑娘》、《草原之夜》、《赞歌》……荒原上的野生动物们也许难得听到这美妙的歌声,并未怪我打破这宁静之夜,更未对我群起而攻之。

     四点钟后月亮落山了,只剩下暗淡微弱的星光,道路实难辨清。在黎明前的黑暗中,数次遇到几十个黑影,我只要摁响车铃,它们就让道逃遁了。看来,它们确实爱好音乐,喜欢歌声,只是暂时还不适应车铃声罢了。

     迎风推车,头、手、脚都冷得不行,不得不几次停下蹦跳一会儿,待稍暖和后再继续前行。 黑暗中我踉踉跄跄地走着,先后摔了三跤。失足水沟鞋袜湿透后,更是不敢停下了。

     由于心中渴盼人烟,几次误把远处的山梁当成房屋,把天边的星星当成火光。

     曾几次困得闭着眼把路走偏,幸好高原宽阔无悬崖大河。

     清晨七点半,传来狗叫声。不一会,看见前面有座正方形帐篷!走近细看,占地约1.5平方米、一方敞开的简易帐篷里席地坐着一位微闭双眼的藏族中年人,一位非常彪悍且气度不凡的男子汉。静卧在他身旁的护卫犬则镇定自若、不卑不亢地打量着我,全无普通犬常有的狐假虎威。

     如同电视电影里见到的西藏贵族,中年汉子戴着精美的大耳环,茂密的黑发与彩色丝带合在一起编着两根长约二尺的大辫子,双手和头上还佩戴着许多色彩斑斓的饰物,佩刀和服饰也显得比一般人精致华贵。

我向他购得食物填饱肚子后,又借机在他的帐篷里放心小憩了两小时。由于对方沉默寡言,我们均未过问去向、事由及姓名。

     告别藏族大哥时,我问措勤县城还有多远。回答是:“二十多公里”。心想不至于那么快,姑且把它当成双倍距离看待吧。

     下午三点,果然还未看见县城,所幸又遇见一座帐篷。这里住着母子俩,他们热情地请我吃了冰糖大米饭和奶茶煮羊肉。临别时,阿妈和嘎玛哥又送我一块拳头大的冰糖和一斤多生牛肉。

     顺便又问措勤县还有多远时,没想到经过五个多小时奔波之后得到的回答仍然是:“还有二十多公里”。

     深知这“二十多公里”路的艰难,不敢心存幻想。姑且再把它当成双倍的路来行,晚间总会到达吧?
接下来是经过一湖又一湖,卵石大坝过了一个又一个,直到太阳落山,既不见人迹,也不见措勤县的影子。

     傍晚九点半后,仿佛道路右边不远处有座房子,于是弃道向房屋走去。

     谁知一小时后,那房屋倒越来越像座山了。此时恰逢一条峡谷式的干沟横在面前,我便与车连滑带滚下到沟里。奇怪的是沟底竟然有车辙印!心想这车印有可能通向措勤县城,可它会不会是几小时前我已经过的路?如果确实的话,往右行将重走老路,往左行则走向回头路;若是尚未走过的路,向右行似乎就抄了捷径;但万一这路是另一条根本就不通往措勤的呢?

     在这昏暗的夜里,我无法确定,想到措勤已离此不远,不愿为抄近路冒险,唯一保险的笨办法还是退回老路再朝前走。于是又竭尽全力,连拖带扛把车往沟壁上送。

     吃喝没寻着,白费两个小时倒也没什么,只怕一旦精力耗尽……此时此地,无谓的劳神费时是相当危险的。

     之后,又经过一路坎坷、三分焦虑、五次摔跤……终于在深夜一点半看到了措勤县模糊的轮廓!至此,久悬未定的心总算稳定下来。

     经过三天的艰苦跋涉,胜利地穿越了这一较大的“无人区”。由此,心中感到非常自豪,也很庆幸。

     其实,“无人区”之说也并非绝对。虽然三天没见到车辆和固定房屋,倒也累计几次看见十余位牧民。
凌晨两点找到县招待所。服务员说:“没空位啦……”

     已没精神搭理、解释、请求,仿佛回到自己家里,找到个空床,倒头便睡。
   6月12日-13日  约235公里  措勤县委招待所  住宿免费  扎日南木错湖面海拔4613米

59
 楼主| 发表于 2006-7-20 12:36:33 | 只看该作者
◆◆◆◆◆◆◆◆连载(29)◆◆◆◆◆◆◆◆





                                   世界髙城的朋友




     醒来已是九点半,继续养了两小时,才心满意足下了床。堪称四天来最香的一觉。

     今日又逢周日。日喀则招待所在这天是只开两餐,而此地的礼拜天干脆就不开伙。县委食堂管理员许国成同志,湖北人,进藏工作已九年。听说我骑自行车旅行到此,立刻赶来拉我到他家,盛情招待午餐。

     辞谢了管理员后,我抓紧时间检修自行车。三天来钢丝又断六根,其中四根断在飞轮一侧。因为车轴皮是老式小圆孔而非新式“8”字孔形挂钩型,换这四根钢丝必须把整个后轮和飞轮拆下才行。可不知什么原因,飞轮联接得特别紧,拆敲许久也不见动静。

     腿蹲麻木了,起身到隔壁借小凳和铁锤。见到地质队员们,我恍然大悟,高兴地招呼道:“诸位同志好!你们到这里有五六天了吧?”

     “你怎么知道?”

     “听日喀则体委主任说起过,你们大约是五号出发的,不是要前往狮泉河吗?怎么在此住下不走了呢?”

     “我们现在走不了啦!两位司机不适应高原气候已回去了,得等着派新司机来。你就没有高原反应吗?”

     “在东达拉山上感觉有一点,以后就再没有了。”

     “你真不简单啊!我们稍微累一点就觉得呼吸困难,自从到了高原,连跑操锻炼都被迫取消啦……这几天的路上没有人烟,你是怎么过来的呢?”

     “我的运气还不错,每天总能遇上牧民。况且我也带有干粮,即使两三天见不到人也挺得过来。”

     感叹过后,非请我坐下聊聊,继续问这问那。还为我沏上茶水,端出糖包子、油炸鱼、红烧野羊肉等。

     “这鱼是去湖边洗脸时用帆布桶舀来的,野羊也是在附近用猎枪打的,多的是,这几天我们都吃腻了。” 我不由想起童年课文里描述的北大荒:“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没料到这种景象会在此地再现……

     心驰神往之时,早忘了“串门”的目的了。我乖乖地服从着他们的安排:我为他们讲旅游,他们为我照相、理发,长春地质学院的袁敏才同志代表大家在我的笔记本上题写了贺辞。

     队长还要送我奶油、羊肉,我以不便携带而婉拒,只收下了十斤粮票。最后,大家约定:秋天长春见!]

     日间,藏族服务员央宗同志几次向我致歉:“对不起哦。请你多原谅。我不知道你是这样的人,我们这里从来也没来过骑自行车的。你真是太勇敢!太辛苦了!你是我们的贵客……”

其实昨晚是我太不客气,太不讲理了。

     傍晚,西藏邮车总站、文教厅和地区工作组的专车从拉萨经过数日跋涉后也到此住下。县委书记欧珠和刚到此地的有关领导同志们都纷纷赶来看望我(可惜没有记下他们的姓名),欧珠书记赞扬了我的勇敢精神,并指示招待所免收我的住宿费。县委办公室负责人王朋春同志在为我所作的证明中写道:“……我县平均海拔5000米,从22道班到我县约240公里,路途十分艰难。”

     当然,这240公里是指不走冤枉“路”,不脱离主“车辙”的最近距离。

     晚餐时,招待所食堂不但破例供应了平常的稀饭馒头和粉条烧肉,还特地专为我做了几样好菜:豆筋烧肉、油炸大虾仁、海带丝肉片汤和蔬菜罐头等,最后总共才收我五角钱的餐费。对此,我实在不能接受,争执道:“工作组的领导和司机同志们一餐要交一元二角,我比他们吃得又多又好,怎么才收这点呢?太不平等了嘛”

     管理员解释说:“他们因公出差有补助,你是自费骑车旅行,怎能一样?不定请示领导后,还要全免呢,不要客气了,就算我们为你尽一点微薄的帮助吧。”

     如此的支持与理解,除了感激,我无话可说。

     临睡前,四位藏族邮车司机又满怀深情地各送我一个面包。他们说:“给多了对你是负担,送一点表达我们的敬意。这是干净的,带在路上吃。我们在日喀则就听说你了,只是没想到直到这里才把你追上,太佩服你了……”

6月14日  措勤县城休整  住宿免费  

6.14..jpg

49 KB, 下载次数: 219

6.14===.jpg

59 KB, 下载次数: 213

60
发表于 2006-7-20 12:36:53 | 只看该作者
终于又有新的了
这次多贴一点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单车之家 - BikeHome.net

分享你和单车的快乐故事

Powered by Discuz!X3.2 © 2004-2015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