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载(24)◆◆◆◆◆◆◆◆
初食生肉
昨日傍晚八点半到达日喀则体委时,已是下班时间。秘书尼玛同志将我带到地区招待所,同室的藏族大哥次仁多吉热情地请我吃生羊肉就青稞酒。虽颇感突然,一因饥不择食,二来盛情难却,三想入乡随俗,就欣然接受了邀请。
初食生肉,怕不适应,没敢多吃,大约三两止住。不料今日竟无丝毫异常反应。
早餐前一小时,四川老乡(江津人,在吉隆工作)黄安海和四位藏族兄弟,不厌其烦地主动教我藏语日常用语。黄又请我喝别具风味的酥油茶加豆腐乳,还真是非常可口。
早餐后,拟尽快修焊好自行车。不巧又逢星期天,全区单位皆关门放假。其实,此地根本没有自行车,自然也无修车铺。但此车无论如何要在这里修好,否则,后半个西藏更无能为力。
等待期间,免费瞻仰了具有500多年历史、集后藏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的中心——闻名遐迩的札什伦布寺。虽然规模和人气不如拉萨的布达拉宫,但仍显得精致堂皇、不同凡响。日喀则藏语意为“如意庄园”,而扎什伦布寺又是日喀则最早的建筑,可以说“如意庄园”就指扎什伦布寺。有了扎什伦布寺才有如今的日喀则。可惜当时这里还没有摄影服务部。
始建于1447年的扎什伦布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在后藏地区最大的寺院,也是全国著名的六大黄教寺院之一。寺院占地约二十万平方米,拥有层楼高耸、气势磅礴的建筑群。寺内藏有多种珍贵文物,是研究西藏历史社会的宝贵资料。
寺院除了宽敞的议事大厅、讲经大殿、达赖宝座、释迦牟尼鎏金铜像、“度母”(观音)铜像、弥勒佛像和多座金玉珠宝裹身的灵塔及丰富的壁画,大弥勒殿里高达26米的鎏金青铜弥勒坐像尤其壮观,据说铸造该像用铜115吨,黄金279公斤,珍珠300余粒,琥珀、珊瑚、松耳石等珍贵宝石1400多颗,佛像的眉间镶嵌着特大钻石一颗,蚕头钻石30颗,珍珠宝石60余颗……是世界上最大的铜佛坐像。堪称稀世之宝。
听说先后有不少尼泊尔工匠参与建造此寺。而且以前此寺还严禁女性进入。
欲将再次磨穿的皮鞋加个底,无奈地区仅有的一家修鞋铺也是每日午后两点才开门,掌好鞋底已是三点多钟了。顺便购买了一个塑料食品桶并混购了白糖、麦乳精各一斤,又到交通局、军分区向有关人员和汽车司机询问前方的路况。
之后,观看了地区体委主任顿珠扎西组织指挥的足球比赛。虽然谈不上多么精彩激烈,但内地地区级专业球队在此竞赛未必就能取胜,首先多数人的体力肯定不行(当年我国足球水平很差,也不普及。七十年代初,部队团里临时组建的球队经过短短一个月训练后,居然能以八比零的佳绩大胜地方县级专业队。我虽然是场上队员之一,因球技和速度都不行,滥竽充数,自然没进球。只能尽力随着球满场跑,起点干扰对方的作用。可见整体水平之差)。
傍晚,体委主任顿珠扎西请我到他家做客。刚进门,他爱人便忙着为我泡糖茶,我却毫不见外指着桌上的酥油茶说:“我喜欢喝这个!它可香了。”
她连忙高兴地为我斟上一杯,我端杯一饮而尽,接着又是一杯。顿珠爱人笑容可掬,拍手唱道:“来来来,再干上一杯……一杯再一杯……”。
我毫不客气连喝五杯,宾主兴奋地笑作一团。半个多月来我深深体会到:顺应民族的生活习惯是加快加深相互了解的一条捷径,也是对地方民族的尊重。每当我猛吃糌粑狂饮酥油茶时,藏族同胞皆表现出无比的高兴和热情。本来一杯酥油茶要卖一毛多,旅途中,我常日饮二三十杯,每次至少四五杯。但他们几乎都不收我的钱。看来都把我当作贵客和知心朋友了!
离开顿珠扎西主任家时,他执意送我一条三寸见方、长约一尺的大面包:“也没有什么好东西送给你,这个你就带着路上吃吧,请你一定要收下!”
别以为一个面包没啥稀罕,当时此地物品紧俏,尤其食品。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在地广人稀的后藏旅途中,这无疑是雪中送炭!关键时刻,堪称无价之宝。何况这面包也非同一般,是两天前主任的友人从远在八千里外的北京带来、国宾馆级的建国饭店烤制的。盛情难却,我怀着感激之情收下这一不寻常的珍贵礼物。
当晚,体委的尼玛同志和招待所的领导又用藏文给我签写了证明,为我后藏之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招待所又免去了本应收取三元二角的两晚住宿费(如今,可能多数人对一元六角钱缺乏准确的概念,那可是超过了当时全国工人的日平均工资。这也是我在之前遇到的最高住宿费)。
6月7日 约10公里 日喀则休整修车 住宿免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