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537|回复: 6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综合] TCR 使用心得以及panaracer duro pt测试报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5-4 15:05:2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还没注册吗?一起加入来玩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去年到北京工作的时候,只把山地车带到北京去了,公路车就扔在老婆江苏的家里(我们把上海的房子借出去了)
几个月的时间,在北京网球,羽毛球,游泳什么的也玩的不亦乐乎,山地车因为没有山,反倒没什么时间玩
不过2月份的时候,突发奇想,要不把公路车修整修整带到北京来,周末骑个天津,去个廊坊什么的(后来才知道,是潍坊风筝,不是廊坊风筝)
然后我就开始着手折腾这事了。
之前的tcr hybrid是用的1*9的变速系统 胎应该是闪电的光头公路胎,型号我真一时记不清楚了。
反正原来整车如图吧。

琢磨着要换的东西有
传动套件(这套传动跟了我快6年了,该回家睡睡觉了)
把立把横(原来的把立是台产的,其实也不错,不过觉得质感老了,把横是阿米巴的scudd,我觉得角度不适合我这种休闲骑的需求)
车胎(原来的胎年份长了,快4年了,虽然总共不超过2000公里,也该换换口味了,罪过啊,好多朋友两个月都比我4年骑得多)

清明的时候要回一趟上海,办理些工作上的事情和自己的医疗保险什么的,就顺带从北京开车回来。刚好带上自行车,去上海装配一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一下顶一下 踩一脚踩一脚
2
 楼主| 发表于 2011-5-4 15:07:28 | 只看该作者
回来之前问了小黑对各种型号配件的看法,包括force,apex,ut,105等,camp没有考虑完全是因为身边没有参考,而且,我一般是自己调试车子,不想为了camp再买一套工具。 最后因为我个人的使用习惯,还是顶了ut 6700的套件。
原因嘛,有几个:
1.        我之前使用的是da和ut的混搭,对这套系统比较熟悉,操作方式也比较认可
2.        我对小日本做这种精细小零件是比较放心的
3.        Shimano的牙盘的优势一直很明显
4.        6700的链条镂空是很漂亮的
5.        Sram的系统我不熟悉,但是我喜欢shimano那种流畅得水一样的感觉

别的,没了。没有对sram的一点不敬,只是因为我不了解,而且,身边没有用的例子。
我就搞不明白,sram到处搞培训基地啊,安装基地啊,维修基地啊,为啥不在基地放个试骑车辆?

操控系统,我试了几个把型,原来看好的是3t的team版本的r系列,后来觉得形状不是特别适合自己的需求,就换成了pro的把,其实,pro虽然是欧洲牌子,但是,小日本收过来之后,还是做了一些改变,保留了硬度的同时,角度也更加适合亚洲人需求。把立是直接从起点拿的行货的3t aRx pro。3T的把的硬度是不错的。
座杆坐垫跟着这个车多年了,easton的ea70一直兢兢业业,坐垫是ART(giant aisa racing team)的坐垫,虽然成色不行了,重量也重,但是,我坐在上边感觉非常的踏实。不在乎那点重量,屁股的感觉最重要。

提到轮胎,小黑说可以送我一对松下的轮胎测试使用。哈哈,那就用上呗。

车子的配置如下
车架: 04年tcr hybrid
前叉:原配
传动:ut 6700
刹车:ut6700
轮组:r550,我没用太好的,因为对我来说,主要平时溜达着使用,强度过得去,顺滑就行
车胎:panaracer duro pt
控件:3t把立,pro plt 把横,ea70座杆
脚踏:山地540(我主要还是骑山地,而且不习惯公路脚踏太过稳定的感觉)

3
 楼主| 发表于 2011-5-4 15:08:44 | 只看该作者
车子最后带脚踏,水壶,水壶架的整装重量是8.2kg,算不上轻
我估算了一下,可以控制重量的主要有几个方面
1.        升级轮组,至少可以减轻400-500克
2.        坐垫,至少可以减100克
3.        内胎,100克
这些算下来就是600-700克了,车重变为7.5左右,已经很好的重量了,是满足了强度,重量的均衡。我的车子很少做到极致轻量,一是因为最求最后重量冲关的时候容易过多耗费金钱,二是会牺牲强度和耐用性,我个人的追求下,没有那个必要。

回正题吧。
当车子装好之后,我就把车带到了朋友太仓度假的小别墅,由于白天要在上海市区陪老婆逛街,晚上的时候,抑制了一天的兴奋终于可以得以释放,我会在小区磨磨胎,压压弯,然后后边到了老婆江阴的老家,早上起来会在乡间道路上骑行一下子。
回到北京后,出差一个连着一个,只能周末抽出一小段一小段的时间,骑个40公里左右的。就是从家到北京的运河森林公园,中间有一段来回骑,路况还不错。在5.1期间,终于找机会沿着103国道,跑了趟长一点的,大约100公里左右(到天津路程的一半折返),老实说,这段路况一般,有大车经过,时不时有小石头,有时还有碎石路和小坑,高兴的时候,我也蹦蹦跳跳的骑

上一个江阴河豚,土法制作
4
 楼主| 发表于 2011-5-4 15:10:24 | 只看该作者
平路巡航:
由于主业还是山地,所以,公路车主要用于我平时骑长一点的距离,或者是想寻求骑车的自由的时候,对于我来说,平路巡航的时间比较多。我的巡航速度大致在25-30之间,在很多高手看来,都会发笑的,小蒋,你山地水平还算不错,公路怎么就这样?真的,我就这个速度,山地是一项耐力,爬坡,技巧和胆量见长的项目,我在技术性赛道的表现好过速度型的。

在巡航的时候,这台车子能较好的保持速度,中腰轮组在这里给出了不少支持。
一般来说,轮组的高度和巡航速度成成正向比例,前提是你选取合适你力量的高度,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踩板轮的,在你力量不足的时候,板轮带来的侧向风(特别是前进方向侧45度的风,是很可怕的)你会花一些体能来对付不稳定的风带来的操控问题,所以,如果你是一个严肃的公路骑行者,你至少需要拥有两套车轮,而且最好是一家公司出品的。

我想,这个车的巡航还有可以提高的地方,基于两个点
1.        轮组的精度,这个轮组可以在轴,滚组,轴碗的地方做细致一点,减少滚动阻力,有人说,这个轮子空转很好啊,我告诉你,这都是浮云。负重下的滚动阻力才是真实的。用手转动轴心的时候,你觉得顺畅的原因无外乎:这个轮子真的不错,滚珠和轴碗之间有间隙,润滑油的功效。但是,后两点一旦上车骑起来之后,是有很大影响的。
2.        车架的力量传输,巡航相当于一种固定功率的输出。掌握良好的发力姿势可以减轻对车架的依赖,但是不是全部。我觉得这个车从力量传输上,我只能给85-90分,他可以把后链支叉做的更加强壮,这样并不会牺牲舒适度,却很好的提高了传动效率。(强壮后链支叉能够提高巡航的传动效率,强壮的五通设计可以提高大力冲刺踩踏效率)
5
 楼主| 发表于 2011-5-4 15:12:42 | 只看该作者
非铺装路面巡航
国内的情况是,永远在修路,所以,总是要考虑不那么好的路面,而且我这人也爱没事找个野地,所以,即使是公路车,也得是不是的跟着我去烂路跑跑。还好我体重轻,速度也不快,人品也还行,所以,一直车子也没为难过我,虽然车被我为难过不少次。
先看看我的战绩吧,基本我在非铺装路面跑的时速还是保持在25-30左右(小碎石路)所以,会有闪躲的时候,但更多时候,根本来不及闪躲,就是直接过去。所以,轮组框上是伤痕累累,所以,这轮组我就没有想过卖的问题了,也没打算升级,即使新换轮组,我还是心疼啊。
胎宽是23c的,气压在这种路面,我一般保持90左右。
前端时间看了paris-roubiax的比赛介绍,车手都是使用27-28c的胎,我想,那一定很舒服了。
这个架子这么多年了,我还喜欢的原因很简单,舒服!一个是角度,一个是骑行感觉。
角度是种奇怪的好感,骑车10年了,我还是喜欢那样的角度,类似于传说中的标准角度,但是要放松一点,趴得没有那么厉害。我也不大喜欢reach太长的车子。所以,giant的架子一直很合我的口味。
二来是这个车的感觉。太硬的架子不大喜欢,喜欢刚柔并济的。这个架子刚刚好,后三角碳纤维,通过胶水和套管结构链接到前三角,有减震效果,同时也注重传动。
前三角铝合金,并在bb处,有额外的加强筋(类似补强)。方便发力踩踏。前叉是片状的碳纤维,纵向刚性好,侧面稍弱,在面对前轮的左右弹跳的时候,不会显得神经质(当然,压弯的时候,也不够准确)
在小碎石路面的感觉也是这样的。通过非常流畅,不弹脚。坐在坐垫上,你能明显感觉到你在经过碎石,但是,你不会感觉到每颗石头的顶端,你只是觉得你在经过一个固定频率的震动带一样。
在路面的弯道中,你还是能很好的控制弯道,如前边所说,不会特别的敏感,但是,你会发现是在控制中的。这个感觉有点像宝来的操控对比翼豹的,宝来稳,不会特别敏感就是tcr的感觉,翼豹非常敏感,你给多少,他就给你反馈多少,都是好车,看你自己的喜好了。
买车不能一味追求硬,而应该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6
 楼主| 发表于 2011-5-4 15:14:18 | 只看该作者
爬坡
上海没坡,太仓也没有,老婆家附近也没有,北京我住的地方也没有
后来我好歹找了一个天津四盘山,大家凑合着跟我感受吧
很多人说起爬坡就头疼,事实上,我觉得爬坡的乐趣远大于平路,哈哈,我山城来的,你们不用管我。
爬坡对车子的最大考验是持续输出的能力和角度以及配重比。
因为爬坡的时候,整个车子的中心往后往上移动了,对原有的角度就完全改变了,一般来说,爬坡前,进行一些设定的修改会比较有利
1.        坐垫适当前移,能够保证原有的踩踏圆圈,而不至于重心过于往后,由踩变踹。
2.        用好三个位置,正常爬的时候,抓住车把横着的位置,胸腔开阔,便于气流通畅,但是,不要在手上过于用力,以免造成前轮不必要的左右扭曲,增加行程。站起来休息的时候,抓住手变头,站踩攻坡的时候,也可以用这个角度。冲坡顶的时候,还是下把吧。
我感觉,这个车子的爬坡并不给力,前边我说了,巡航的时候,觉得后链支叉不够强壮,造成力量传输不够直接。在平路上,我也没那心思骑更快,在坡上就不一定了,你的力量发挥不出来,你就会在坡道上感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转化过来就是蛋疼,这个是很可怕的。上坡我们需要的是直接的力道传输!
考虑一下,这个车有几点影响了我的爬坡
1.        哥体重没当年那么好了,还想追求当年的感觉
2.        车重还是大
3.        角度爬坡的时候,我还保持的平路的角度
4.        我用的车把较长
5.        后链支叉不给力
6.        车架老化了
总的来说,这个车的坡道表现,我只能给80分。我自己的体能表现,我只能给70分
7
 楼主| 发表于 2011-5-4 15:15:48 | 只看该作者
过弯性能
过弯性能包含三个方面
灵活性,精确性,稳定性
灵活性主要依靠车身的角度,结构决定,准确来说是头管的角度长度和上管的角度长度的配比
精确性是主要依靠头管与下管的结合,以及前叉的敏感度,对后端来说,是seattube与坐支叉的结合
稳定性主要是压弯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主要依靠座管(seat tube)与后三角的结合。(所以,你能看到gt的铁三角系列和bmc的不同设计的后三角与前三角的链接

转到这个车架来说:
我喜欢这个车架的原因就是他的角度和尺寸,这是一个压缩架,水平是51.5,尺寸为s号,对比很多欧洲s号水平为535,xs为495的设定,这个更加符合腿长手短的亚洲人。压缩架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尺寸调整的幅度大,而不会影响车架美观,放到水平三角架,这就是个问题了。
过弯的灵活性很好,在碰到弯道之后,我能按照我的想法控制车身的游走。

精确性是指车把转动的角度和整车的反应,这个稍差一筹,主要原因是
1.        前叉形状不是那种棒状的,而是片状的。
2.        6-7年的老架子了,铝合金也有老化
3.        后三角的结合方式,以及比较细的seattube与后三角的链接。
总得来说,相对市面上现在的众多新款车架,还是有差距,但是符合我的需要。

过弯稳定性
主要是指在压弯过程中,整车表现出来的质感。后三角越稳定,车子的整体性越高。
这个车的稳定性并不差,原因在于bb和链支叉的链接,是采用打扁的管材,并用了加强筋,虽然在踩踏上,由于链支叉不够强悍,表现一般,但是过弯的时候,还真挺不错的。
8
 楼主| 发表于 2011-5-4 15:16:20 | 只看该作者
下坡高速稳定性
速度起来之后,对车架稳定性的要求取决于几个方面
1.        车架的空气动力学性能(破风性)
2.        车架的大小和上管是否水平(这点压缩架有先天劣势)
3.        骑手体重。
4.        轮组的破风能力
5.        整车带人的震动特有频率(这个就像开车一样,很多车在120km附近是个震动特别严重的点)

我在这方面没有经验,只能提出评价方向,有经验的朋友谈谈吧
9
 楼主| 发表于 2011-5-4 15:17:00 | 只看该作者
明天更新轮胎细节
10
发表于 2011-5-4 15:33:10 | 只看该作者
好细致的感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单车之家 - BikeHome.net

分享你和单车的快乐故事

Powered by Discuz!X3.2 © 2004-2015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