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车之家-BikeHome.net

标题: TCR 使用心得以及panaracer duro pt测试报告 [打印本页]

作者: allanwalker    时间: 2011-5-4 15:05
标题: TCR 使用心得以及panaracer duro pt测试报告
去年到北京工作的时候,只把山地车带到北京去了,公路车就扔在老婆江苏的家里(我们把上海的房子借出去了)
几个月的时间,在北京网球,羽毛球,游泳什么的也玩的不亦乐乎,山地车因为没有山,反倒没什么时间玩
不过2月份的时候,突发奇想,要不把公路车修整修整带到北京来,周末骑个天津,去个廊坊什么的(后来才知道,是潍坊风筝,不是廊坊风筝)
然后我就开始着手折腾这事了。
之前的tcr hybrid是用的1*9的变速系统 胎应该是闪电的光头公路胎,型号我真一时记不清楚了。
反正原来整车如图吧。

琢磨着要换的东西有
传动套件(这套传动跟了我快6年了,该回家睡睡觉了)
把立把横(原来的把立是台产的,其实也不错,不过觉得质感老了,把横是阿米巴的scudd,我觉得角度不适合我这种休闲骑的需求)
车胎(原来的胎年份长了,快4年了,虽然总共不超过2000公里,也该换换口味了,罪过啊,好多朋友两个月都比我4年骑得多)

清明的时候要回一趟上海,办理些工作上的事情和自己的医疗保险什么的,就顺带从北京开车回来。刚好带上自行车,去上海装配一下。
作者: allanwalker    时间: 2011-5-4 15:07
回来之前问了小黑对各种型号配件的看法,包括force,apex,ut,105等,camp没有考虑完全是因为身边没有参考,而且,我一般是自己调试车子,不想为了camp再买一套工具。 最后因为我个人的使用习惯,还是顶了ut 6700的套件。
原因嘛,有几个:
1.        我之前使用的是da和ut的混搭,对这套系统比较熟悉,操作方式也比较认可
2.        我对小日本做这种精细小零件是比较放心的
3.        Shimano的牙盘的优势一直很明显
4.        6700的链条镂空是很漂亮的
5.        Sram的系统我不熟悉,但是我喜欢shimano那种流畅得水一样的感觉

别的,没了。没有对sram的一点不敬,只是因为我不了解,而且,身边没有用的例子。
我就搞不明白,sram到处搞培训基地啊,安装基地啊,维修基地啊,为啥不在基地放个试骑车辆?

操控系统,我试了几个把型,原来看好的是3t的team版本的r系列,后来觉得形状不是特别适合自己的需求,就换成了pro的把,其实,pro虽然是欧洲牌子,但是,小日本收过来之后,还是做了一些改变,保留了硬度的同时,角度也更加适合亚洲人需求。把立是直接从起点拿的行货的3t aRx pro。3T的把的硬度是不错的。
座杆坐垫跟着这个车多年了,easton的ea70一直兢兢业业,坐垫是ART(giant aisa racing team)的坐垫,虽然成色不行了,重量也重,但是,我坐在上边感觉非常的踏实。不在乎那点重量,屁股的感觉最重要。

提到轮胎,小黑说可以送我一对松下的轮胎测试使用。哈哈,那就用上呗。

车子的配置如下
车架: 04年tcr hybrid
前叉:原配
传动:ut 6700
刹车:ut6700
轮组:r550,我没用太好的,因为对我来说,主要平时溜达着使用,强度过得去,顺滑就行
车胎:panaracer duro pt
控件:3t把立,pro plt 把横,ea70座杆
脚踏:山地540(我主要还是骑山地,而且不习惯公路脚踏太过稳定的感觉)


作者: allanwalker    时间: 2011-5-4 15:08
车子最后带脚踏,水壶,水壶架的整装重量是8.2kg,算不上轻
我估算了一下,可以控制重量的主要有几个方面
1.        升级轮组,至少可以减轻400-500克
2.        坐垫,至少可以减100克
3.        内胎,100克
这些算下来就是600-700克了,车重变为7.5左右,已经很好的重量了,是满足了强度,重量的均衡。我的车子很少做到极致轻量,一是因为最求最后重量冲关的时候容易过多耗费金钱,二是会牺牲强度和耐用性,我个人的追求下,没有那个必要。

回正题吧。
当车子装好之后,我就把车带到了朋友太仓度假的小别墅,由于白天要在上海市区陪老婆逛街,晚上的时候,抑制了一天的兴奋终于可以得以释放,我会在小区磨磨胎,压压弯,然后后边到了老婆江阴的老家,早上起来会在乡间道路上骑行一下子。
回到北京后,出差一个连着一个,只能周末抽出一小段一小段的时间,骑个40公里左右的。就是从家到北京的运河森林公园,中间有一段来回骑,路况还不错。在5.1期间,终于找机会沿着103国道,跑了趟长一点的,大约100公里左右(到天津路程的一半折返),老实说,这段路况一般,有大车经过,时不时有小石头,有时还有碎石路和小坑,高兴的时候,我也蹦蹦跳跳的骑

上一个江阴河豚,土法制作
作者: allanwalker    时间: 2011-5-4 15:10
平路巡航:
由于主业还是山地,所以,公路车主要用于我平时骑长一点的距离,或者是想寻求骑车的自由的时候,对于我来说,平路巡航的时间比较多。我的巡航速度大致在25-30之间,在很多高手看来,都会发笑的,小蒋,你山地水平还算不错,公路怎么就这样?真的,我就这个速度,山地是一项耐力,爬坡,技巧和胆量见长的项目,我在技术性赛道的表现好过速度型的。

在巡航的时候,这台车子能较好的保持速度,中腰轮组在这里给出了不少支持。
一般来说,轮组的高度和巡航速度成成正向比例,前提是你选取合适你力量的高度,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踩板轮的,在你力量不足的时候,板轮带来的侧向风(特别是前进方向侧45度的风,是很可怕的)你会花一些体能来对付不稳定的风带来的操控问题,所以,如果你是一个严肃的公路骑行者,你至少需要拥有两套车轮,而且最好是一家公司出品的。

我想,这个车的巡航还有可以提高的地方,基于两个点
1.        轮组的精度,这个轮组可以在轴,滚组,轴碗的地方做细致一点,减少滚动阻力,有人说,这个轮子空转很好啊,我告诉你,这都是浮云。负重下的滚动阻力才是真实的。用手转动轴心的时候,你觉得顺畅的原因无外乎:这个轮子真的不错,滚珠和轴碗之间有间隙,润滑油的功效。但是,后两点一旦上车骑起来之后,是有很大影响的。
2.        车架的力量传输,巡航相当于一种固定功率的输出。掌握良好的发力姿势可以减轻对车架的依赖,但是不是全部。我觉得这个车从力量传输上,我只能给85-90分,他可以把后链支叉做的更加强壮,这样并不会牺牲舒适度,却很好的提高了传动效率。(强壮后链支叉能够提高巡航的传动效率,强壮的五通设计可以提高大力冲刺踩踏效率)

作者: allanwalker    时间: 2011-5-4 15:12
非铺装路面巡航
国内的情况是,永远在修路,所以,总是要考虑不那么好的路面,而且我这人也爱没事找个野地,所以,即使是公路车,也得是不是的跟着我去烂路跑跑。还好我体重轻,速度也不快,人品也还行,所以,一直车子也没为难过我,虽然车被我为难过不少次。
先看看我的战绩吧,基本我在非铺装路面跑的时速还是保持在25-30左右(小碎石路)所以,会有闪躲的时候,但更多时候,根本来不及闪躲,就是直接过去。所以,轮组框上是伤痕累累,所以,这轮组我就没有想过卖的问题了,也没打算升级,即使新换轮组,我还是心疼啊。
胎宽是23c的,气压在这种路面,我一般保持90左右。
前端时间看了paris-roubiax的比赛介绍,车手都是使用27-28c的胎,我想,那一定很舒服了。
这个架子这么多年了,我还喜欢的原因很简单,舒服!一个是角度,一个是骑行感觉。
角度是种奇怪的好感,骑车10年了,我还是喜欢那样的角度,类似于传说中的标准角度,但是要放松一点,趴得没有那么厉害。我也不大喜欢reach太长的车子。所以,giant的架子一直很合我的口味。
二来是这个车的感觉。太硬的架子不大喜欢,喜欢刚柔并济的。这个架子刚刚好,后三角碳纤维,通过胶水和套管结构链接到前三角,有减震效果,同时也注重传动。
前三角铝合金,并在bb处,有额外的加强筋(类似补强)。方便发力踩踏。前叉是片状的碳纤维,纵向刚性好,侧面稍弱,在面对前轮的左右弹跳的时候,不会显得神经质(当然,压弯的时候,也不够准确)
在小碎石路面的感觉也是这样的。通过非常流畅,不弹脚。坐在坐垫上,你能明显感觉到你在经过碎石,但是,你不会感觉到每颗石头的顶端,你只是觉得你在经过一个固定频率的震动带一样。
在路面的弯道中,你还是能很好的控制弯道,如前边所说,不会特别的敏感,但是,你会发现是在控制中的。这个感觉有点像宝来的操控对比翼豹的,宝来稳,不会特别敏感就是tcr的感觉,翼豹非常敏感,你给多少,他就给你反馈多少,都是好车,看你自己的喜好了。
买车不能一味追求硬,而应该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作者: allanwalker    时间: 2011-5-4 15:14
爬坡
上海没坡,太仓也没有,老婆家附近也没有,北京我住的地方也没有
后来我好歹找了一个天津四盘山,大家凑合着跟我感受吧
很多人说起爬坡就头疼,事实上,我觉得爬坡的乐趣远大于平路,哈哈,我山城来的,你们不用管我。
爬坡对车子的最大考验是持续输出的能力和角度以及配重比。
因为爬坡的时候,整个车子的中心往后往上移动了,对原有的角度就完全改变了,一般来说,爬坡前,进行一些设定的修改会比较有利
1.        坐垫适当前移,能够保证原有的踩踏圆圈,而不至于重心过于往后,由踩变踹。
2.        用好三个位置,正常爬的时候,抓住车把横着的位置,胸腔开阔,便于气流通畅,但是,不要在手上过于用力,以免造成前轮不必要的左右扭曲,增加行程。站起来休息的时候,抓住手变头,站踩攻坡的时候,也可以用这个角度。冲坡顶的时候,还是下把吧。
我感觉,这个车子的爬坡并不给力,前边我说了,巡航的时候,觉得后链支叉不够强壮,造成力量传输不够直接。在平路上,我也没那心思骑更快,在坡上就不一定了,你的力量发挥不出来,你就会在坡道上感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转化过来就是蛋疼,这个是很可怕的。上坡我们需要的是直接的力道传输!
考虑一下,这个车有几点影响了我的爬坡
1.        哥体重没当年那么好了,还想追求当年的感觉
2.        车重还是大
3.        角度爬坡的时候,我还保持的平路的角度
4.        我用的车把较长
5.        后链支叉不给力
6.        车架老化了
总的来说,这个车的坡道表现,我只能给80分。我自己的体能表现,我只能给70分
作者: allanwalker    时间: 2011-5-4 15:15
过弯性能
过弯性能包含三个方面
灵活性,精确性,稳定性
灵活性主要依靠车身的角度,结构决定,准确来说是头管的角度长度和上管的角度长度的配比
精确性是主要依靠头管与下管的结合,以及前叉的敏感度,对后端来说,是seattube与坐支叉的结合
稳定性主要是压弯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主要依靠座管(seat tube)与后三角的结合。(所以,你能看到gt的铁三角系列和bmc的不同设计的后三角与前三角的链接

转到这个车架来说:
我喜欢这个车架的原因就是他的角度和尺寸,这是一个压缩架,水平是51.5,尺寸为s号,对比很多欧洲s号水平为535,xs为495的设定,这个更加符合腿长手短的亚洲人。压缩架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尺寸调整的幅度大,而不会影响车架美观,放到水平三角架,这就是个问题了。
过弯的灵活性很好,在碰到弯道之后,我能按照我的想法控制车身的游走。

精确性是指车把转动的角度和整车的反应,这个稍差一筹,主要原因是
1.        前叉形状不是那种棒状的,而是片状的。
2.        6-7年的老架子了,铝合金也有老化
3.        后三角的结合方式,以及比较细的seattube与后三角的链接。
总得来说,相对市面上现在的众多新款车架,还是有差距,但是符合我的需要。

过弯稳定性
主要是指在压弯过程中,整车表现出来的质感。后三角越稳定,车子的整体性越高。
这个车的稳定性并不差,原因在于bb和链支叉的链接,是采用打扁的管材,并用了加强筋,虽然在踩踏上,由于链支叉不够强悍,表现一般,但是过弯的时候,还真挺不错的。
作者: allanwalker    时间: 2011-5-4 15:16
下坡高速稳定性
速度起来之后,对车架稳定性的要求取决于几个方面
1.        车架的空气动力学性能(破风性)
2.        车架的大小和上管是否水平(这点压缩架有先天劣势)
3.        骑手体重。
4.        轮组的破风能力
5.        整车带人的震动特有频率(这个就像开车一样,很多车在120km附近是个震动特别严重的点)

我在这方面没有经验,只能提出评价方向,有经验的朋友谈谈吧
作者: allanwalker    时间: 2011-5-4 15:17
明天更新轮胎细节
作者: luyao    时间: 2011-5-4 15:33
好细致的感受!
作者: 小黑    时间: 2011-5-4 15:55
给你再好公路都当山地骑啊。。。。
作者: allanwalker    时间: 2011-5-4 15:59
给你再好公路都当山地骑啊。。。。
小黑 发表于 2011-5-4 15:55

山地我都当速降用的,哈哈。玩笑了。
鉴于国内情况,公路还是皮实点好。
特别是轮胎,我对这个胎的耐磨和防穿刺能力还是很满意的
作者: 徐韶峰    时间: 2011-5-4 16:23
回复 12# allanwalker

又学到很多技术,感谢lz的好帖。
作者: allanwalker    时间: 2011-5-4 16:25
回复  allanwalker

又学到很多技术,感谢lz的好帖。
徐韶峰 发表于 2011-5-4 16:23


老哥客气了,你的漫画才见真章啊
作者: 一文字    时间: 2011-5-4 17:08
帮顶~~~
作者: allanwalker    时间: 2011-5-4 17:23
冲刺能力
我本人的冲刺能力就不行,给我一个车子,我最多能踩到50-55,还不能逆风。力量也不是特别大
冲刺就是爆发力,爆发力指的不是一下子,而是持续约半分钟左右的最大功率。我达不到。
我觉得冲刺方面,第一,亚洲人不擅长,第二,亚洲车也不擅长,giant就是代表。
值得一说的是这个车的把组
3t在我心中,就是竞赛,没有其他意义,不管是ltd,team系列还是最后的pro系列,如果我装一台am,我肯定不会用3t,但是,如果我想要一台干净利落的公路车,我就会选3t。
3t的把我没有选的原因,是我觉得它的drop的长度和形状不适合我,车把是一个比车架还要个性化的东西,找到自己的弯型很重要,建议你在几个大牌中间选,至少他们能够提供完整的产品数据。
作者: 老驴    时间: 2011-5-4 17:35
写的真好!!
收藏了
作者: yellowbee1662    时间: 2011-5-4 17:44
duro pt胎面摸上去还是蛮厚的,比evo3厚。

因为是光胎所以在过有些细沙的地面放不开。
作者: allanwalker    时间: 2011-5-4 17:55
写的真好!!
收藏了
老驴 发表于 2011-5-4 17:35

谢谢啦,做托还是有点紧张的
作者: rideeveryday    时间: 2011-5-4 19:45
这胎拼rp拼的很严重
之前用kenda925  快两年一次没扎过
换上这个胎两个多月全扎废了
作者: avina    时间: 2011-5-4 20:31
字太多…………………………一般我看文章,除非是不得不看的论文,基本无视那些字多的,

………………平时看多了,所以看字就眼花
作者: allanwalker    时间: 2011-5-4 21:17
字太多…………………………一般我看文章,除非是不得不看的论文,基本无视那些字多的,

………………平时 ...
avina 发表于 2011-5-4 20:31

me too,所以这文章憋了好久
也怪现在注水文章太多
所以,您要有心情就看,没心情,大致看看提纲就行
是在不行,就无视吧
作者: 左右无边    时间: 2011-5-4 22:17
楼主是花了心思的,不错
作者: dian0406dian    时间: 2011-5-4 22:52
在南京紫金山见过楼主,试骑过楼主的闪电软尾,楼主转向公路了啊
作者: allanwalker    时间: 2011-5-4 23:05
在南京紫金山见过楼主,试骑过楼主的闪电软尾,楼主转向公路了啊
dian0406dian 发表于 2011-5-4 22:52

没有,两辆车都在北京,一般平时骑骑就是公路,想疯的时候就是山地
这是应了朋友的需求,改车加测试轮子
作者: 蓝电    时间: 2011-5-4 23:39
本帖最后由 蓝电 于 2011-5-4 23:41 编辑

回复 25# allanwalker
专业评测 收藏了
只是 关于北京无山无坡 这个实在费解啊
我在北京呆了7年 山路越野 公路爬坡的路线真是一大把 从西南到东北 都是山区
东大高 流村 怀柔绕山 京北环线 妙峰山 香山后山 很多公路和山地的经典线路啊
我每次回北京都会挑机会去爽一下 嘿嘿
作者: allanwalker    时间: 2011-5-5 10:34
哥们,我住通州
要爬坡,就只能开车过去,不然骑到那,就累死了
北京太大了
作者: 蓝电    时间: 2011-5-5 10:52
回复 27# allanwalker
原来如此 嘿嘿通州那地界 想搞个爬坡 山地的是比较困难
难度等同于上海
作者: allanwalker    时间: 2011-5-5 11:10
回复  allanwalker
原来如此 嘿嘿通州那地界 想搞个爬坡 山地的是比较困难
难度等同于上海 ...
蓝电 发表于 2011-5-5 10:52

主要是我喜欢傍水而居,通州靠着运河,潮白河,平时遛狗啊,钓鱼啊都方便
另外,离单位近,我不喜欢在北京5环内开车,太堵了。
住的通州小区,有公交车直达我们公司楼下
作者: allanwalker    时间: 2011-5-5 11:13
先说说这胎采用的几种技术
COMPOUND TECH



ZSG Dual Compound
Dual is our newest compound. Sticky for the turns and harder in the center. You’ll find it on the tires used in the grand tours, classics and Pro-Tour events. Dual Compound delivers the best of both worlds in tire performance.
两种材质的调和,在胎冠中间硬,平路滚动阻力小,边上软,当车转弯过程中,偏移一定角度的时候,材质变软,抓地力变好。
CASING TECH



3D Casing
A super supple proprietary casing. This incredibly strong casing is layered in a 3-Dimensional configuration to provide great road feel while protecting you from objects that may cut your tires. Tough and lightweight compared to other protective casings on the market. Excellent for training or racing.
3d编制侧边。其实,就是编制方法的不同。

ROAD TREAD TECH


All Contact Tread Shape
1. Transition from center to side is smooth and predictable 2. Tread designed to maintain contact at all times 3.Unique shape supports all riders and riding styles. 4. Elongated sidewall surface reduces tread cuts.
自然过渡的胎冠,从软到硬,从中间到两边的变化非常平顺。


PT TECH

PT Shield
The PT Shield fabric layer is over 3 times more puncture resistance for a tire of comparable weight than other currently available casing reinforcement systems. Click on the PT icon on your left for more info.

PT Belted
PT Belt offers the same great puncture protection that PT Shield offers. The difference is that whereas PT Shield is bead to bead protection, PT Belted is placed only under the tread. Offering puncture protection while shaving off grams.

有pt的更加结实,重量更轻。准确说,应该是,比同样轻的更结实,比同样结实的更轻。
作者: allanwalker    时间: 2011-5-5 11:15
然后说说这条胎可能的传承性

Panaracer Extreme Duro PT Folding Road Tyre
The super strong Panaracer 3D casing means that the Duro retains all the sidewall strength but with xtra resistance against penetration flats. New ZSG Dual Rubber Compound and All Contact tread shape make this the tyre of choice when the road gets rough

翻译过来就是:这胎非常强壮,使用了ZSG,3D,PT,ALL-Contact三个技术。非常适合不那么讲究的路面。


        
Race Type A
Racing
An all condition all-purpose tire. As a racing tire its excellent strength-to-weight ratio and ZSG Dual Compound make this the perfect multi-use tire. Exclusive PT Shield extends bead-to-bead for the ultimate in puncture and pinch flat protection. Superfine AX Casing is the perfect combination of suppleness while tough enough to help fend off pinches and sidewall cuts.
SIZES        BEAD        ETRO        TPI        WEIGHT
700 x 23c        Aramid        23-622        126        210g.
700 x 25c        Aramid        25-622        126        240g.

        
Race Type D
Racing-Training
3D Casing goes bead-to-bead for optimal protection. 3D reinforced tread prevents puntures, pinch flats and sidewall cuts. Excellent distance and rough road tire. ZSG Dual Compound provides excellent grip in all weather condtions. And the addition of our PT Belt adds even more protection under the tread. Rock solid racing tire.
SIZES        BEAD        ETRO        TPI        WEIGHT
700 x 23c        Aramid        23-622        66        230g.
700 x 25c        Aramid        25-622        66        260g.
作者: allanwalker    时间: 2011-5-5 11:19
从技术上说,duro pt更接近race type d的前辈。但是,官方怎么想的,不得而知。

从技术上说,duro pt更接近race type d的前辈。但是,官方怎么想的,不得而知。

直接开始说胎吧。
先上两张这个胎开苞之前的图片

带包装的(图片来自ebay,售价50美金),能看到重量和采用的技术
日本原产

不带包装的,你会发现,再高级的车胎,脱了衣服都一样

在小黑店里撕去表面的胶膜之后,光线不好,凑合看,pt就是保护技术的缩写

装上车之后的照片,胎毛还在呢,一直到了北京之后,我才慢慢在家里剪好胎毛。记住,新胎稍微磨开之后,就把胎毛剪了。留着增加风阻,剪胎毛是一个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3d cast的纹路

ZSG Dual compound ,你能看出是两种不同硬度的橡胶吗?一般看不出来的,摸得出来,看不出来呢,就是all-contact了,因为过渡平滑啊,摸得出来呢,就是代表他确实是两种材质。

基本胎的外形能看到的就是这些了,我用手工绘制了一幅图,用相机照下来的,代表车胎的横截面,你看完之后,就能够理解all-contact的意思了。(惭愧啊,我工作的单位卖的是最好的cad,CAE软件,可惜我到现在都不会用。。。。)

测试车辆:如上,tcr hybrid
测试环境:普通公路以及部分非铺装路面
测试距离:一个月共计 500公里(相信我,我已经很努力了)
测试温度:北京的春天
测试整重:73kg
测试气压:普通路面110,非铺装路面90

没有爆胎,没有侧滑,没有穿刺,没有漏气,没有损伤,这是我首先给大家报告的消息。

tcr test12.jpg (176.38 KB, 下载次数: 7)

tcr test12.jpg

tcr test13.jpg (167.46 KB, 下载次数: 8)

tcr test13.jpg

作者: allanwalker    时间: 2011-5-5 11:20
倒数第二张图,你看看我车圈的撞击痕迹,就知道,即使对公路车,我也是下得去狠手的
作者: allanwalker    时间: 2011-5-5 11:21
后边的内容,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评说

1.        抓地力
2.        平顺性
3.        滚动阻力
4.        加速能力
5.        刹车
6.        耐磨性
7.        性价比
8.        使用建议
作者: 小黑    时间: 2011-5-5 11:34
不精华说不过去啊
作者: eggleston    时间: 2011-5-5 12:34
一直对松下的高端胎很有好感
顺畅 胎阻小 抓地力不错 还舒适
作者: allanwalker    时间: 2011-5-5 13:00
1.        抓地力在这之前,我用过一些公路车胎,基本都是属于高级品牌中,第二档次的。
光头胎的话,用过闪电的和这条。总体来说,这条胎在干燥路面上的抓地力相当不错。
主要得益的方面是zsg和all-contact的组合,这不是一种生硬的过度,而是很流畅的随着你过弯角度(车倾斜角度增加)逐步增加的抓地力。如果你针对你的体重,选择合适的气压的话,你在正立骑行的时候,就是胎冠最硬的部分在和地面接触,而且接触点很小,但是足够你直立骑行,当你转弯的时候,弯道越急,你压得越厉害,软的部分接触地面就越多,抓地也就越稳,非常好的表现。
但是,光头胎在有水的地面,或者丝滑的瓷砖地面,就不敢恭维了,即便这样,他的表现依然比其他品牌的光头胎好,你不得不说,日本人在材料研究领域,做的足够好
2.        平顺性平顺性主要考验的是轮胎的制造精度,安装精度以及运行精度。
这点我从没有对日本货失去信任,做的活就是比较精细,这条胎也是,但是,我对我的内胎不甚满意,我认为我有必要换条好一点的内胎。同时,给那些用管胎或者开口胎朋友的建议,使用胶水或者防漏液的时候,注意添加的量和均匀度,不然会很难过。
公路车是讲究精细的活,一点的震动在往复中,会带来很大的力量功率损失。其中,最不能容忍的是变速系统的噪音,跳动(不够顺畅的传动),车轮的转动惯量不均衡,以及骑车上身动作大,带动前轮左摇右摆,带来多余的行程。
3.        滚动阻力采用了zsg技术滚动阻力确实有效的降低了不少。但是,我觉得还是比不上v牌的高效。算中上游水平
4.        加速能力纯竞技轮胎的加速性能了得,加速性能在车胎测表现为几个方面,首要的就是侧边的编制方式,其次是抓地能力,最后是橡胶的软硬。
3d的编织还算不错,在加速时候,力量是这么传输到车胎最后反作用于地面的。
脚通过踏板踩动曲柄,曲柄以bb为支撑,发力,通过链条传输到飞轮,飞轮作用于后轴,后轴作用于后轮钢丝,带动后轮轮框
后轮轮框上固定了轮胎,轮框的力量通过轮胎的侧边(里边编织有各个方向的丝线),来驱动胎冠发力,胎冠给地面发力,地面给予反作用力,推动车子前进。
这条胎的发力干脆利落,不失厚重感和稳定性,给予95分高分

5.        刹车我一直认为刹车对这条胎的挑战挺大,因为刹车时候,你车身一般是直立的,就是只有胎冠最硬的部分和地面接触,很容易打滑。事实上,完全出乎我的意料,这条胎的刹车非常好,可能是光头的原因吧,和地面接触面积比花纹胎大。能够实在的反应夹器传递的力度。
6.        耐用性我跑了500公里了,现在看来,刚把胎冠的合模胎皮磨开。一条胎最好的生命周期就是刚磨开合模胎皮到胎冠最好的那点橡胶磨完的时刻,公路车我觉得0-1500-2000公里就是一个最佳生命周期。当然,后边你完全可以自己用下去,但是性能远远比不上这个时候。山地车更短,可能像我这样的,500公里就是一条胎最好的时光,当然,要把花纹都磨光的话,你可以准备5000公里。
另外,我一直认为光头胎的抗扎性能更好,pt保护也不错,至少我在碎石路面上,他从没为难过我。
7.        性价比从我上次测试的razer,rampage,到现在的duro pt,我认为松下轮胎的价格都偏贵。当然,你要考虑他是日本原装生产的,日本第一物价高昂,第二,收入水平高,第三,橡胶生产是对环境有害的,日本人能够坚持在国内生产这个轮胎,对他们环境的保护费用也是挑战,所以,从这点上来说,我觉得还是可以接受的,特别是如果你年收入30万人民币的话,你不会介意花49.5美元或者350元人民币买一条轮胎的,他能够带给你约半年的安心体验和快乐,你值得信赖他
8.        使用建议玩味轮胎是个很高的境界,也是一个费钱的境界。因为轮胎的磨损很厉害,而且,就像小姐一样,生命的周期是有限的。
Duro pt的价格不算便宜,后边跟上的race type的价格我不清楚。估计会高一些吧。
如果你要购买这样一条轮胎,我建议你听听我下面的话
1.        如果你经济条件不错,这胎值得购买和使用
2.        同上,你也可以多试试其他牌子的轮胎
3.        如果你愿意投入认真的训练,duro pt 或者race type d都是结实耐用的选择。
4.        如果你经济条件有限,可以用差一点的轮胎训练,用race type a比赛
5.        如果你下定决心要玩胎,建议你训练,比赛都使用一条胎,这样,你才知道胎的极限
6.        信任并了解你的胎,你能以多高的速度过弯,完全取决于你敢于尝试,对车胎的信任,以及可靠的车胎,duro pt能做的事情,其他胎不一定办得到。

最后说说:panaracer车胎的宣传还是不够。
作者: allanwalker    时间: 2011-5-5 13:01
大功告成,哈哈,第一次就单一产品写这么多。
感谢小黑同志的信任,感谢各位支持
作者: 小黑    时间: 2011-5-5 13:20
我觉得应该把中间的回复砍掉。。。这样看起来过瘾
作者: 贝多芬    时间: 2011-5-5 13:35
太高深了,看不懂。。。
作者: 王胖    时间: 2011-5-5 13:56
这个要顶的,谢谢,小蒋分享,咱们的轨迹真像啊,我是北京6年,南京2.5年,上海未知(因为家在这里)
作者: allanwalker    时间: 2011-5-5 14:15
这个要顶的,谢谢,小蒋分享,咱们的轨迹真像啊,我是北京6年,南京2.5年,上海未知(因为家在这里) ...
王胖 发表于 2011-5-5 13:56

哎,是啊,同命
我是重庆-南京-湖北-北京-上海-北京的来回折腾
不过还好,都活过来了
作者: allanwalker    时间: 2011-5-5 14:16
我觉得应该把中间的回复砍掉。。。这样看起来过瘾
小黑 发表于 2011-5-5 13:20

要不我回头给你一个word版本的洁本?
作者: allanwalker    时间: 2011-5-5 14:16
太高深了,看不懂。。。
贝多芬 发表于 2011-5-5 13:35

老贝你有大腿就行,不用考虑车子的问题!
开个玩笑哈
作者: kowc87082629    时间: 2011-5-5 22:30
LZ车架出2手吗~~
作者: allanwalker    时间: 2011-5-8 06:38
没考虑过,对了,昨天爆胎了。
作者: 幽灵    时间: 2011-5-8 10:14
说得不错,轮胎还是很有讲究的
作者: pengyou    时间: 2011-5-8 10:28
松下太太太嫩,划的满目苍痍的,但是也可能是道路的路况不佳,但是原先用的建大,真皮实而且在重量上还比松下有优势。

本来想提一下松下抓地力的,但是昨天骑车被雷了,地上两滩湿泥,前车躲过了,我跟车反应不及差点就让我摔了,蛮好的状态变成一身冷汗,后半程都不想骑了,慢慢的渡到了终点。

总体的感觉就是不耐操,但是如果路面没有特殊状况下,抓地力很优秀。
作者: seadream06    时间: 2011-5-8 20:17
小蒋一向都是这么专业
作者: 公路小黑    时间: 2011-5-9 15:13
回复 1# allanwalker


    一个月两千多公里的飘过,lz写的很细致
作者: allanwalker    时间: 2011-5-9 15:16
回复  allanwalker


    一个月两千多公里的飘过,lz写的很细致
公路小黑 发表于 2011-5-9 15:13

枪文嘛,写细致必需滴,哈哈

一个月2000多公里,比我的汽车还跑得多我汽车6年跑了5万公里
作者: 库布其    时间: 2011-5-9 16:15
本帖最后由 库布其 于 2011-5-9 16:25 编辑
枪文嘛,写细致必需滴,哈哈

一个月2000多公里,比我的汽车还跑得多我汽车6年跑了5万公里 ...
allanwalker 发表于 2011-5-9 15:16


估计你是走路比较多。下次注册个alanbiker吧。

忘了说了,写得非常细致。不过我对这对胎印象一般。
第一次下地,就被一个大钉子洞穿。这个不怨它,挨什么胎都得穿了。
第二次下地,去跑计时赛。跑完没几百米,发现气漏光了。。。侧壁被什么划了下。
前几天一个190公里的山路长途中,爆胎两次。第一次后轮磕穿,snake bite,可能怨我因为后轮有伤,没敢太高压(大约100)。第二次前轮压一个小石头,硌穿。没有备胎了,只好坐在路边补胎。

看下来不少都是有原因的,但是爆胎太多,导致映像不好。
作者: allanwalker    时间: 2011-5-9 16:18
也没有,要是走得多,也就不会胖了,一天到晚在瞎忙,算飞机里程应该比较靠谱
作者: 公路小黑    时间: 2011-5-9 16:29
等这个月考试考完了,我抽空来写关于这款胎在比赛中的表现情况~
作者: 公路小黑    时间: 2011-5-9 16:33
包括平路绕圈赛,雨战(平路上下坡都有),爬坡赛,多日赛等表现情况
作者: 公路小黑    时间: 2011-5-9 19:39
回复 51# allanwalker


    我属于倒霉性的,每次刚出点成绩就摔伤。所以只在幸运不用养伤的日子每周挤20小时训练
作者: allanwalker    时间: 2011-5-9 21:56
估计你是走路比较多。下次注册个alanbiker吧。

忘了说了,写得非常细致。不过我对这对胎印象一般。
第一 ...
库布其 发表于 2011-5-9 16:15



    兄弟,你是漏气还是爆胎?如果爆胎可能阵不时你的原因,这胎高压下抓不住圈,
作者: 天行    时间: 2011-5-10 09:27
一直很佩服小蒋对单车专业的测评报告。至少看上去很专业。哈哈。
胎对于单车来说真的很重要。我认为山地更是如此。
大家都会经常谈论最影响山地车性能的部件,我的感受胎至少能排到前三。
最近就想换自己硬尾车的胎,现用的胎是1.9的GEOX,轻但强度太差,经常扎。
想换一对综合性能好一些的胎,考虑哈奇森的蟒蛇真空胎。
小蒋也给评评。
作者: allanwalker    时间: 2011-5-10 10:48
一直很佩服小蒋对单车专业的测评报告。至少看上去很专业。哈哈。
胎对于单车来说真的很重要。我认为山地更 ...
天行 发表于 2011-5-10 09:27



天行兄关注一下这个帖子
http://bbs.jsbike.com/viewthread.php?tid=38155&extra=page%3D1
这帮人是用车的大侠

另外:我认为蟒蛇不能够满足你的AM骑行
作者: allanwalker    时间: 2011-5-10 10:49
我现在用的maxxia的cross mark,也推荐一个
另外,狼爪不错,
建大的nivegal也不错,但是在鹅卵石路面以及铺装路面有水的情况下,不行
作者: 天行    时间: 2011-5-10 20:40
天行兄关注一下这个帖子

这帮人是用车的大侠

另外:我认为蟒蛇不能够满足你的AM骑行 ...
allanwalker 发表于 2011-5-10 10:48


谢谢推荐,硬尾只是用在难度不大的越野骑行。还有一辆闪电TRAIL车,好线路会多用它。




欢迎光临 单车之家-BikeHome.net (http://bbs.bikehome.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