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圣战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游记分享] 2010新藏线骑行

  [复制链接]
81
 楼主| 发表于 2010-9-10 18:17:09 | 只看该作者

        下午三点开骑,路况不错,只是太阳多少有点毒辣。出莎车城不远就是泽普县,泽普是个农业县,一路除了白杨就是稻田。故过每个乡都设了关卡,原来叶城这段时间口蹄疫闹得凶,所有过往人员都要消毒,所谓消毒其实就是在消毒水的泡的草席路上走一段。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个关卡偏偏设在桥上,加之来往车辆特别多,而且单向放行,这让我想起了川藏的通麦大桥。烈日下指挥交通的维族防疫人员看我们是骑车的,二话没有将两头的车统统拦住,单让我们过。这一举动顿时让我感动内牛满面,这不就是我梦寐的民族团结的河蟹社会嘛。
     在莎车和泽普界就是著名的叶河大桥。终于见到了南疆最大的河流--叶尔羌河。叶尔羌河“北出浩瀚,南触昆仑”。它发源于五千多米的喀喇昆仑山,是条通天河,又是塔里木河的主源。古人甚至一直以为叶尔羌河就是黄河的源头。它从帕米尔高原冲出的第一站便是莎车,在此处形成了广阔肥沃的冲击平原,精心哺育了一代代的南疆人民。我们此次的骑行基本也是逆流而上,下一次再能见到叶尔羌河将要在麻扎了。
     为了减小酷热的折磨,我们力求通过提高车速的方法来散热。同时略微刺激下心脏,让它跳动的节拍早日和高原艰苦骑行接轨。去叶城的路可以说在一路逛飚下结束的。







叶河大桥前








林荫大道









泽普
























叶城
82
 楼主| 发表于 2010-9-10 18:25:23 | 只看该作者
          初进叶城,发现这里的路真的不好找。为了找寻攻略中传说的宾馆,我们在城区几乎绕了个大圈子,足足多花一个多小时东问西询才找到了住所。而且叶城的住宿档次一下子比莎车差很多,心情低落不少。时间已经不早,还要吃饭采购,只能将就了。
       晚上去回城的加米清真寺广场逛了一圈,加米清真寺的门面的真够气派的,算的上我在国内看到最大的。广场上内容也很丰富,金银玉器,地毯服饰,水果干货,生意好不兴隆。此地是我们最后一次的大采购了,下一次能逛到这么多商店已是一千公里以后的西藏阿里狮泉河。不可能放弃这最后的机会,在商店关门前把能想到的食物和物品都补充足了。我主要采购的是矿泉水和巧克力。期间发现有一种土耳其产的“士力架”特别好吃,关键是甜度适中,来十根路上慢慢品尝,这一路它总在最困难的时候让我充沛体力,坚持到底,记得最后一根还在希夏邦马吃掉的,现在想起还是很怀念。除了食物我还负责驼运集体的公共用水,发现叶城卖的居然都是小瓶矿泉水,把水袋水壶灌满硬是花了不少银两。还能想到的最后补充的便是手抓饭,我和超哥非常迷恋,不畏辛劳的找,但结果有点小失望,不是没找到,而且抓饭的质量不如前两站。看来和抓饭的缘分到此,还是早点休息。明天是骑行的第二个起点,G219国道的0公里。就此走向高原,走向阿里。




叶城的中心路口,叶城现在是上海援建哦








传说中五十六民族唯一的白种人族“克尔克孜族”


维族妹妹还是很FASHION地

小鬼们




叔叔,带红领巾


加米清真大寺


必须的






土耳其产的“士力架”,胜于“士力架”
83
发表于 2010-9-11 11:04:28 | 只看该作者
哈哈,等了很久,终于看到下一集了
84
发表于 2010-9-13 19:06:43 | 只看该作者
一定要去一次
85
发表于 2010-9-13 20:29:44 | 只看该作者
一直关注着。。。
86
发表于 2010-9-14 16:03:07 | 只看该作者
不错的游记
87
发表于 2010-9-15 05:28:47 | 只看该作者
真爽啊
88
 楼主| 发表于 2010-9-15 11:06:46 | 只看该作者
2010年5月27日 叶城———普沙道班

      早上八点多不知道何原因惊醒了,电视机居然没关,还重播着昨晚的世界杯赛事。这里宾馆环境不怎么样,隔音很差,总被走道里来来往往的住客干扰,有点不爽。好在这里是西部时间,每次醒来看表都要做一次减法,当地时间减2小时就是北京时间,惊喜的发现还能多躺一会。反正时间早着,就去了宾馆旁边的回城广场采采风,顺道把早餐解决了。一天之计在于晨,早饭一定要吃好,在广场边的一家维族人开的餐馆吃的拉条子,面条都是手工面,和陕西的面有的一拼,味道相当不错。
      昨天采购的东西不少,但发现叶城超市里的品种数量还真比不过莎车,一些想买的东西在莎车看有的,到了叶城逛了很多店都没有,连方便面也只有清真味道的。不是为减一天的重量,早知在莎车采购了。重新打包花了不少时间,磨磨蹭蹭已快到十二点。今天计划到普萨村,路程只有七十多公里,不算长,但海拔上升八百多米,一路都是缓上坡,根据攻略上的骑行经验,也不算容易,毕竟有适应过程,再不出发就不太明智了。出城的路可以说很熟悉,反正都是昨日多绕的那些路。叶城的汉区主要是部队驻军,不管是正规军还是建设兵团,反正在这里的汉人多数与部队有点关系。这个也早有所闻,在喀什疏勒县,传说有全中国最大的兵营,通常数量能在全国称霸也意味着数量上在全世界称霸。屯这么多兵此地,可谓震慑四方,阿三和东突等鼠辈闻风丧胆,嚣张不起来。



昆仑大剧院



“蒙面”逛金店在这里很正常


叶城广场










89
 楼主| 发表于 2010-9-15 11:13:35 | 只看该作者
        沿喀和公路向东五公里就是著名的国道G219与G315的三岔口,即G219的0公里路标。这里是新藏线最为重要里程碑之一。从此G219醒目的白底红字路碑像挂历一样随着滚动的车轮不断的翻页,在今后的一个多月的艰苦的骑行道路上时时刻刻与我们相伴。留念是必须的。这里不得不提超哥的单车,很不幸,只有他的单车有撑脚。意味着他的单车在每次合影时将被当相机脚架使,不过超哥和他的车都无怨无悔。往前几百米,阿里军分区竖立的一块醒目的牌子----“走向高原、走向阿里”。 短短八个大字,是警示也好,是勉励也好。明明白白的提醒过往的路人,去阿里的路是条险路,非常孤独寂寞且无助的路,甚至是黄泉路


G219 ZERO






雪松





阿超


垂直




集体照










走向高原,走向阿里









90
 楼主| 发表于 2010-9-15 11:19: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圣战者 于 2010-9-15 13:58 编辑

G219刚走了十公里,叶尔羌平原的绿洲已走到了尽头,一切生命涣然在此裹足不前,我们再次进入戈壁滩了,而且越走越荒凉。此时烈日当空,妖风四起,在国道边生成无数个迷你龙卷风。我们尝试着靠近其中一个略大的,想用相机捕捉瞬间的东西。没想在龙卷风之下竟然冲出一辆坦克车,在戈壁滩横冲直撞,履带后扬起数倍于坦克体积的尘土。之前见过用树木伪装的,见过用雪地伪装的,第一次见过用龙卷风伪装的。不知道它练的是何神功,还是实验新式武器。这里离的兵营近,无垠的戈壁滩终成了部队的坦克训练场和空军的靶场。或许我们不该知道的太多。
        路上还有一段小插曲。正当我们被太阳的烤的双眼迷离时,突然身后插上一辆农用三轮车。车斗后座这个一位二十来岁的少数民族女孩,体态丰韵,衣着鲜艳,当然也美丽动人。刚开始一切看起来还很正常。怪只怪车辆的匀速运动,让我始终近距离直面着女孩子的脸,犹如坐在餐桌旁的男女,相互对视彼此,我竟被她美丽的眼神直钩钩的锁住了。那一刹那觉得时间过的好漫长。就在我心猿意马的时刻,意识到自己的失态,收起了目光,一脸尴尬,脸也被太阳晒的很红。抬头不是,低头不是。而对面的女孩子依然投来不折不饶的眼神和甜美诡异的笑容,我到希望她笑的是我这身“奇装怪服”。“卑鄙”的我还是故意减慢了速度,让农用车渐渐的离我而去。我以为故事就此结束了,女孩突然做出一个非常戏剧性的挑逗动作,配合妖媚的眼神。我顿时感觉自己的脸都要炸了。动作大胆可爱又很自然不做作,仿佛是出自某部意大利情爱电影的精彩片段,是热烈奔放西班牙斗牛舞中妖娆的吉普赛女郎,还是加勒比海湾的爱恨情仇女海盗,或是日本超级KAWAYI的"SKY  ANGEL" MM。能让男人的心跳瞬时提升到难以呼吸的速度。如果在上海的酒吧见到如此疯狂的举动,肯定会雷倒一大片,何况在这样一个民风纯朴、保守的边疆少数民族。但与色情不同,我感受到了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人性自然。
        在茫茫戈壁之中还是不断有绿洲的身影浮现。说绿洲可以,说绿舟也可以,就像海里的一片孤舟。那正是著名的农三师所在的建设兵团的功劳。曾经看过一部央视的纪录片,讲述一位在农三师的上海老乡,放弃大城市的安逸生活和美好家庭,把毕生精力和青春投入到边疆建设。同样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青年,整整一代人辛勤建设,终把沙洲变绿洲。也正响应了当时主席的一句话“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说到这里,雪松也讲述一个昨天在叶城的故事。话说昨晚我和阿超去吃手抓饭,雪松和垂直在叶城找到一家中餐馆。身为广东人的雪松很敏锐在老板话中听出了老乡的口音。老板见有老乡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话匣子一开,滔滔不绝。老板来自广东潮州,五十年代响应国家号召,一腔热血,和大批援疆干部从内地来到新疆。先到喀什,坐着卡车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才到的叶城。开始我们以为是我听错了。没错,一个月!现在三百多公里的路当时花了一个月时间,没有公路,穿越广漠的戈壁荒漠,大队人马走走停停,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运输可以说举步维艰。当看到五十年前的叶城,多数援疆的干部的心理开始崩溃了,自缢的心都有,更不用说帮助落后的当地搞发展。那时政委的工作就是天天的找同志做思想工作,谈心安抚,安定军心。岁月的磨练,安家生子。心才慢慢安定下来。回故乡更是遥不可及的梦,甚至很多同志在此牺牲再也见不到家人。老板从初来叶城的小伙到现在已退休开店步入老年,也从没有停止过怀念远在千山万水外的故里和家人。话语中经常提到他已经是3个孙子的爷爷了,这可能是他晚年最值得安慰的事。老板越说越激动,试图用短短一顿饭的时间,向远道而来的老乡吐尽这个五十年的峥嵘岁月,沧桑经历。

















部队在训练


美丽姑娘挑逗我
















坦克












































阿卡孜公路段道班









农三师








绿洲都是靠人“拼”出来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单车之家 - BikeHome.net

分享你和单车的快乐故事

Powered by Discuz!X3.2 © 2004-2015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