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ro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运动常识】开场白 及 最大摄氧量(VO2MAX)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7-9-6 10:33:42 | 只看该作者
哇哦!两位高人的对谈令人耳目一新,佩服!佩服!
麻烦你们澄清了疑点之后,能不能告诉我们该如何去实际运用,谢谢!
12
发表于 2007-9-6 16:19:35 | 只看该作者
LS的一看就知道是实用主义。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嗦
13
发表于 2007-9-6 17:12:43 | 只看该作者
引用第9楼roy2007-09-05 23:03发表的:
多谢annaijing!正好在此有两个问题请教:

1。关于肺活量对最大携氧量的影响:吕新颖的《简明运动生理学教程》中,引用其他资料说明,肺通气量不是限制最大摄氧量的主要因素,因为剧烈运动下处于过度通气状态。从直观感觉上说,我们也看到优秀的自行车运动员,包括马拉松运动员的胸廓并不是很宽大,所以我采用了这种说法,不知道现代医学和最新研究是否对此有分歧?

2。血氧含量和血氧容量反应了血液携氧能力,这应该是影响VO2的主要因素。但这个数字基本由遗传决定的,不知是否正确?

另外EPO的作用是否适合所有人(包括早年的血液回输法)?因为血红蛋白并不是越多越好,超过20%会因太粘稠而引起心脏负担(同样摘自吕新颖的《简明运动生理学教程》)。该问题也困扰已久,请不吝赐教。。。
.......

赐教不敢当哦,抛砖引玉吧。偶学的生理学是针对普通人甚至病人的,而不是针对运动员的,所以,我所说的很多是用在从一个普通人过渡到一个运动员的阶段,而不是从一个2级甚至1级运动员达到世界健将的阶段:)
所以你的问题我的回答不一定对哦~~
1.我觉得肺活量和最大携氧量的关系是一个抛物线关系,在一定数值以内(可以近似地看成是正常呼吸的潮气量)的时候肺活量的增加对最大携氧量是很大的,高于此数值影响会逐渐变小,当继续增加的时候,对最大携氧量基本没有影响了~~
2.不好意思,我没有学过遗传学,对遗传对血液系统的影响实在是不清楚。

至于EPO,他的产生好像还和肾脏有关的~~EPO会促进红细胞生成的这是毋庸置疑的亚
血红蛋白肯定不是越高越好,过高的话血液的粘滞性会增大~~心梗脑梗就容易来了~~
14
 楼主| 发表于 2007-9-6 20:28:45 | 只看该作者
引用第12楼annaijing2007-09-06 17:12发表的:


赐教不敢当哦,抛砖引玉吧。偶学的生理学是针对普通人甚至病人的,而不是针对运动员的,所以,我所说的很多是用在从一个普通人过渡到一个运动员的阶段,而不是从一个2级甚至1级运动员达到世界健将的阶段:)
所以你的问题我的回答不一定对哦~~
1.我觉得肺活量和最大携氧量的关系是一个抛物线关系,在一定数值以内(可以近似地看成是正常呼吸的潮气量)的时候肺活量的增加对最大携氧量是很大的,高于此数值影响会逐渐变小,当继续增加的时候,对最大携氧量基本没有影响了~~
.......


OK,这样我就清楚了,我们两个说的都没错,只是用在不同的地方而已。换句话说当心肺功能不健全或较弱时,肺活量有可能成为VO2max的提升瓶颈。而当心肺功能或经过锻炼提高以后,肺活量就不再是VO2max的主要限制因素。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耐力运动员训练的第一步就是心肺功能的训练,然后才是有氧能力和肌肉耐力的训练。
15
 楼主| 发表于 2007-9-6 20:55:56 | 只看该作者
引用第10楼蓬莱仙翁2007-09-06 10:33发表的:
哇哦!两位高人的对谈令人耳目一新,佩服!佩服!
麻烦你们澄清了疑点之后,能不能告诉我们该如何去实际运用,谢谢!

其实从人体摄氧的步骤来看,氧气从外界-》肺换气-》血液-》肌肉,影响VO2max的因素就是肺活量,血红蛋白数,以及肌肉细胞的用氧效率。

前面分析过,肺活量对于运动员来说,不是限制VO2max的主要因素,而血红蛋白数基本也是遗传决定的,所以给我们剩下的提升空间就只有在肌肉用氧效率上。肌肉用氧效率对VO2max的影响是有限的,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VO2max主要是先天决定,而后天的训练只能改善10-20%。

改善肌肉用氧效率主要是通过增加慢肌纤维的强度来实现的,因为慢肌纤维不易疲劳且耗氧量大。肌肉中的快慢肌比例也是遗传决定的,我们能做的只是尽量锻炼慢肌纤维以增强其收缩能力,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强调有氧锻炼要在较低强度下进行的原因。

还要强调的就是减肥了,因为脂肪组织同样要吸血,消耗能量,因而降低了整体的用氧效率。所以我常开老陈的玩笑,说他是我们车队里“绝对摄氧量”最大的人,但用氧效率最低的人。呵呵。

16
发表于 2007-9-7 08:25:40 | 只看该作者
请DD继续啊!期待ing......
17
发表于 2007-9-7 09:57:57 | 只看该作者
Roy的分析实在是非常的精辟,这也让我对于这几个月来锻炼后的感受有了条理可循。
1。脂肪在低强度的有氧锻炼中才会燃烧,这对于体重过重的人来说效果是非常明显的(这点问老陈最清楚了,哈哈),但对体重不算过重,却又想减轻体重的人该怎么办呢?其实透过饮食控制,还是可以达到一定的效果的。例如:睡前三小时不要进食;平时忌吃甜、淀粉及油炸的食品;每天抽空进行有氧锻炼等,时间一久,体重自然就下来了。
2。体重轻了之后,最明显的就是骑行时比较不会喘了,我想这就是Roy提的,用氧效率提高的结果。
3。至于慢肌纤维收缩能力的提高,实在是感觉不出来,只知道骑行时可以维持较高的速度久一点点,这样也算吗?roy是不是能帮我解答?
18
发表于 2007-9-7 11:41:29 | 只看该作者
引用第16楼蓬莱仙翁2007-09-07 09:57发表的:
Roy的分析实在是非常的精辟,这也让我对于这几个月来锻炼后的感受有了条理可循。
1。脂肪在低强度的有氧锻炼中才会燃烧,这对于体重过重的人来说效果是非常明显的(这点问老陈最清楚了,哈哈),但对体重不算过重,却又想减轻体重的人该怎么办呢?其实透过饮食控制,还是可以达到一定的效果的。例如:睡前三小时不要进食;平时忌吃甜、淀粉及油炸的食品;每天抽空进行有氧锻炼等,时间一久,体重自然就下来了。

消耗大于摄入

2。体重轻了之后,最明显的就是骑行时比较不会喘了,我想这就是Roy提的,用氧效率提高的结果。

很有可能你的体重是通过运动减的,不喘是因为能力通过运动提高了,除非是在爬坡。


3。至于慢肌纤维收缩能力的提高,实在是感觉不出来,只知道骑行时可以维持较高的速度久一点点,这样也算吗?roy是不是能帮我解答?

慢肌纤维活动是有氧运动,不产生乳酸,快肌纤维是无氧运动。耐力训练会改变肌肉纤维组成结构,使得慢肌纤维比重上升,但是会牺牲一部分爆发力。

确切的说,是有三种肌肉纤维,快的,慢的,还有模棱两可的。耐力训练多,中间派就偏向慢的;力量训练多,中间派就偏向快的。


19
 楼主| 发表于 2007-9-7 14:02:03 | 只看该作者
引用第16楼蓬莱仙翁2007-09-07 09:57发表的:
Roy的分析实在是非常的精辟,这也让我对于这几个月来锻炼后的感受有了条理可循。
1。脂肪在低强度的有氧锻炼中才会燃烧,这对于体重过重的人来说效果是非常明显的(这点问老陈最清楚了,哈哈),但对体重不算过重,却又想减轻体重的人该怎么办呢?其实透过饮食控制,还是可以达到一定的效果的。例如:睡前三小时不要进食;平时忌吃甜、淀粉及油炸的食品;每天抽空进行有氧锻炼等,时间一久,体重自然就下来了。
2。体重轻了之后,最明显的就是骑行时比较不会喘了,我想这就是Roy提的,用氧效率提高的结果。
3。至于慢肌纤维收缩能力的提高,实在是感觉不出来,只知道骑行时可以维持较高的速度久一点点,这样也算吗?roy是不是能帮我解答?


据我目前的了解,慢肌纤维收缩能力的提高,最准确的指示器应该是佩戴功率表,测试在同样骑行条件下,同样心率状态下(在有氧范围)时的功率输出--这应该是最准确的。

如果没有功率表,那我们只能根据主观判断,在同样心率状态下的骑行速度,或主观感觉,来感受是否提高了慢肌纤维的收缩能力。

另外就是我一直建议的--力量训练。力量训练不能提高VO2Max,但是可以增强慢肌纤维的力量。这样就提高了肌肉的用氧效率,在同样的耗氧条件下,能够有更高的功率输出。

20
发表于 2007-9-9 17:46:18 | 只看该作者
欢迎库布其加入我们的讨论。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长处及经验,综合众人的智慧必定能让我们的讨论内容更加的丰富,间接对所有的车友提供更有参考价值的运动常识。
有关Roy提到“力量训练”一事,我个人有所犹豫,因为增加肌肉力量的代价往往就是大腿变粗、体重增加,这不但使得体型变得难看,而且不利于爬坡。如何能不增加体重又提高力量,可能是最值得研究的课题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单车之家 - BikeHome.net

分享你和单车的快乐故事

Powered by Discuz!X3.2 © 2004-2015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