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765|回复: 3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运动常识】开场白 及 最大摄氧量(VO2MAX)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30 12:38: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还没注册吗?一起加入来玩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开场白


我们常常会在阅读和了解科学训练的文献和书籍时碰到一些有关专用的特殊的名词和概念,我称之为常识性词汇 --因为作者是假定读者已经具备了这些准备知识,并完全了解这些词汇的含义 --如果不先了解这些常识性的词汇,阅读往往会变的艰深难懂并最终失去继续学习的兴趣。

这些常识性词汇非常分散,一般会涉及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和运动化学,以及人体工程学和心理学。好象也没有专门的书籍介绍这一类词汇,因为在不同的细分领域这类词汇差别很大,不太容易综合。

所以,我萌发此想,借此版面一角开辟这么一个关于自行车运动的常识性词汇专栏。当然必须说明的是我也只是个对科学训练方法感兴趣的门外汉。敢于在此抛砖,一方面为了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和同道中人,希望能够得到他们的指正,帮助,并希望他们也能在此贡献他们的知识;另一方面是为了普及常识,让更多的人入门,并能进一步的在自身训练中实践和提高。

所以,欢迎大家讨论,提出问题,提供素材,或和我们分享新的名次解释,一起把这个栏目办好。

好啦,下面准备抛砖,内容摘自我的blog。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一下顶一下 踩一脚踩一脚
2
 楼主| 发表于 2007-8-30 12:41:08 | 只看该作者
最大摄氧量(VO2MAX)的概念

   也称为“氧极限”,当运动强度增加到一定限度后,人体的摄氧和用氧能力不再继续增加。此时的摄氧量就是最大摄氧量。
   VO2MAX是用来反映运动员的有氧能力和运动潜能的最重要的指标。VO2max有绝对和相对两种表示方法。绝对值表示为L/min,相对值表示为ml/kg*min。一般人的VO2max的相对值为45ml/kg*min(即每公斤体重每分钟的摄氧量),运动员可以达到60-70,而7届环法冠军Lans Armstrong的最大摄氧量为85ml/kg*min!


最大摄氧量(VO2MAX)的影响因素

   除遗传因素外,限制VO2max的主要因素有两个:心输出量和肌肉用氧能力。
   心输出量就是单位时间内心脏向外的泵血量。心输出量的增加导致血液循环加快,血液的重复利用率提高,从而提高了人体的摄氧能力。经过一定的有氧训练,运动员的心室壁会正厚,心室腔增大,从而导致泵血能力的提高。这是提高VO2MAX的主要手段。
   肌肉用氧能力主要体现在慢肌纤维的比例(主要依赖于遗传因素),以及发达程度(靠有氧训练可以提高)。我会另外撰文解释肌肉构造和对有氧能力的影响。

   请注意,肺通气量(肺活量),以及血红蛋白数对VO2max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要因素!
   因为在激烈运动下,人体总是处于过度通气状态,也就是说,进入肺内的氧气不能够完全通过肺换气弥散至血液,所以肺通气量不是影响VO2max的主要因素。
   而对耐力运动员来说,血红蛋白数只能够稳定在一个适当的区域(是否主要依赖遗传?)。但当血红蛋白含量超过20%,血液变的粘稠,心脏负担增加,反而对有氧代谢能力不利。


最大摄氧量(VO2MAX)的测定方法

   VO2max的测定方法非常复杂,一般需要在实验室中,戴上呼吸面罩,在不同强度下骑车或跑步,测定其呼出的气体中CO2和O2的含量变化。在上海这样的机器据说只有1-2台,一般业余运动员不可能有机会使用。
   另外可以使用间接测试法,有些专业的心率表就提供这样的功能,比如Polar的S725X。


如何提高最大摄氧量(VO2MAX)?

   VO2MAX通过训练只能提高5-25%,其他72-95%主要受遗传因素影响。但也有个别人可以通过训练提高25%以上,一般是因为起始健康水平较低,或训练期间体重和脂肪下降较多。
   所以提高VO2MAX要注意以下原则:

   i)每周起码保持3次训练:试验表明每周只训练一次对VO2MAX的变化不显著
   ii)增加去脂体重:说白了就是减肥,但不能减少肌肉重量。
   iii)注意在有氧心率区域内的训练:也称为50%VO2max区域,即最大心率(MHR)60%区域的训练。计算方法很多,比如最大心率-安静心率/2,对年轻人来说此值是130-150/min,老年人此值可降至110-120/min。
   iv)持续训练:试验表明,停训2周,有氧工作能力会明显下降;停训4-12周,心肺功能可下降50%;停训半年后,心肺功能恢复到训练前的水平。
   v)力量训练不能提高最大摄氧量
   vi)短期训练不能提高最大摄氧量:最少需要10-20周的训练才能见效(每周训练至少2次)
3
发表于 2007-8-30 12:52:22 | 只看该作者
这种帖子真是太棒了
4
发表于 2007-8-30 13:11:08 | 只看该作者
这帖子的内容,清楚又明了,是自行车车手绝对必须了解的。谢谢Roy能无私的将自己宝贵的知识及经验与广大的车友分享。从而体现Prodir车队是个积极;有系统而且友善的车队。
5
发表于 2007-8-30 21:05:49 | 只看该作者
辛苦李哥,谢谢
6
发表于 2007-8-30 22:27:21 | 只看该作者
不错!!
7
发表于 2007-9-4 19:05:15 | 只看该作者
顶!!~~~~
8
发表于 2007-9-5 13:19:18 | 只看该作者
hehe作为医学半专业人士,和大家交流一下:

【氧容量】1L血液中血红蛋白能结合氧的最大量,称为血红蛋白氧容量。在通常情况下,血中溶解的氧甚少,比起结合的氧来可忽略不计,因此,常常把血红蛋白氧容量称为血氧容量。

【氧含量】1L血液中血红蛋白实际结合氧的量,称为血红蛋白氧含量,又称为血氧含量。

【血氧饱和度】血氧含量占血氧容量的百分数,称做血氧饱和度。

如果两个人来比较的话,比较氧容量比较合适,因为此指标反映一个人的摄氧潜力
如果自身提高来说,提高血红蛋白浓度也是一种方法(我当然反对药物刺激EPO),当然肺活量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深呼吸可以增大肺通气量,想象在一个交换的界面中供氧越充分,越多的气体会得到交换,血氧的饱和度就会增加的越多(默认氧含量在一定时间内不变的情况下),当然按照氧离曲线的特点,到一定程度后即使给与更多的氧,血红蛋白的携氧量,也不会有太多的变化,这是后话~~
9
发表于 2007-9-5 13:20:14 | 只看该作者
hehe作为医学半专业人士,和大家交流一下:

【氧容量】1L血液中血红蛋白能结合氧的最大量,称为血红蛋白氧容量。在通常情况下,血中溶解的氧甚少,比起结合的氧来可忽略不计,因此,常常把血红蛋白氧容量称为血氧容量。

【氧含量】1L血液中血红蛋白实际结合氧的量,称为血红蛋白氧含量,又称为血氧含量。

【血氧饱和度】血氧含量占血氧容量的百分数,称做血氧饱和度。

如果两个人来比较的话,比较氧容量比较合适,因为此指标反映一个人的摄氧潜力
如果自身提高来说,提高血红蛋白浓度也是一种方法(我当然反对药物刺激EPO),当然肺活量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深呼吸可以增大肺通气量,想象在一个交换的界面中供氧越充分,越多的气体会得到交换,血氧的饱和度就会增加的越多(默认氧含量在一定时间内不变的情况下),当然按照氧离曲线的特点,到一定程度后即使给与更多的氧,血红蛋白的携氧量,也不会有太多的变化,这是后话~~
10
 楼主| 发表于 2007-9-5 23:03:13 | 只看该作者
引用第8楼annaijing2007-09-05 13:20发表的:
hehe作为医学半专业人士,和大家交流一下:

【氧容量】1L血液中血红蛋白能结合氧的最大量,称为血红蛋白氧容量。在通常情况下,血中溶解的氧甚少,比起结合的氧来可忽略不计,因此,常常把血红蛋白氧容量称为血氧容量。

【氧含量】1L血液中血红蛋白实际结合氧的量,称为血红蛋白氧含量,又称为血氧含量。
.......


多谢annaijing!正好在此有两个问题请教:

1。关于肺活量对最大携氧量的影响:吕新颖的《简明运动生理学教程》中,引用其他资料说明,肺通气量不是限制最大摄氧量的主要因素,因为剧烈运动下处于过度通气状态。从直观感觉上说,我们也看到优秀的自行车运动员,包括马拉松运动员的胸廓并不是很宽大,所以我采用了这种说法,不知道现代医学和最新研究是否对此有分歧?

2。血氧含量和血氧容量反应了血液携氧能力,这应该是影响VO2的主要因素。但这个数字基本由遗传决定的,不知是否正确?

另外EPO的作用是否适合所有人(包括早年的血液回输法)?因为血红蛋白并不是越多越好,超过20%会因太粘稠而引起心脏负担(同样摘自吕新颖的《简明运动生理学教程》)。该问题也困扰已久,请不吝赐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单车之家 - BikeHome.net

分享你和单车的快乐故事

Powered by Discuz!X3.2 © 2004-2015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