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小棠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写一篇文章,长长的文章,来总结我对器材的理解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8-6-17 19:12:55 | 只看该作者
强烈支持小棠!! 留个记号先
12
发表于 2008-6-17 19:16:30 | 只看该作者
虽然不懂,但是还是坚持看,刚上的单反,基本属于快门杀手级别的.
13
发表于 2008-6-17 21:52:05 | 只看该作者
s3的慢是指那里慢呢?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6-17 21:57:57 | 只看该作者
引用第12楼王胖2008-06-17 21:52发表的:
s3的慢是指那里慢呢?

基本上连拍5张1200万像素的最高分辨率的,每张大约5M的数据量,需要存储25秒。

回放每张需要3秒。。。。。。。。。
15
发表于 2008-6-17 22:19:13 | 只看该作者
好文啊。学习了。我第一部也是唯一的一部单反比你早哦。05年。
16
发表于 2008-6-18 16:06:43 | 只看该作者
前排学习ing
17
 楼主| 发表于 2008-6-19 16:00:25 | 只看该作者
接着写,关于sigma的10-20mm/f4-5.6

这个头07年头入。3000左右。用了1个月便宜了100元,给了王胖。最主要的原因是,10mm的很少用。

超广角很爽,这个头在S3上可以实现15mm的视角。但是我当时的拍摄习惯,15mm的超广角用得很少。一方面是自己的畸变控制不好,另一方面是这个头畸变太大,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个头光圈很小。在室内至少1600的iso。上次把柠檬头的佳能的16-35/2.8放在5D上,那个16mm端的感觉比这个15mm舒服很多,畸变更被接受。16-35的畸变比较匀,而10-20有点锥。怎么形容锥呢?你拿起相机,然后透过取景器看,然后扭动腰部,看到的被移动的世界的速度变化,就可以说明这点。



后来有一次,我爬过一次环球金融中心,由于某些原因,我把bikehome里面这个帖子删掉了。上次爬到400米,面对100米外的金茂,那是相当的震撼。但爬这个楼,我没有带角架,没有广角头,手头只有5D和一个35/1.4。后来就把光圈挑到2,然后拍摄了4张拼接了一下。感觉畸变非常轻微,效果很好。所以以后可以用这个办法来解决大场面的问题。

这两天10-20又在我身边了,回头上两张图片。但个人感觉任何光圈都不够锐,可能最锐的光圈出现在f8,但我还是觉得不够锐,因为1600的iso是很糟糕的,看不出锐不锐。镜头有很好的镀膜,事实上我真的不知道镀膜有什么作用。我去买20000多块的尼康28/1.4的时候,店主就这么那布擦着镜头。我当时很惊讶,他说这个头镀膜好,没有问题。可能镀膜对于镜头来说,是一个比较有噱头的指标。

这个头的还有一个问题就是dx头,不过当时也没有在意,因为当时n连全副都没有。现在我有了C的全副,而且听说尼康有一个D700的全副也要出来了。所以这个头我就不在感兴趣,而且应该会跌价。但怎么讲,如果你玩摄影又不想烧太多钱,这个头似乎是超广角的唯一选择了,sigma的很多镜头就是冲着唯一的选择性来设计的,sigma的30/1.4也是。这点,sigma的思路很正确。

10-20塑料感太强,阻尼不均匀。没有原配遮光罩。逆光表现一般,鬼影严重,但有时候鬼影反而是一种美丽。


这个头玩玩还可以,收藏就不必了。想玩,打电话给王胖。

上2张我拍摄的婚礼,用的这个头:

output_27.jpg (101 KB, 下载次数: 41)

output_27.jpg

output_47.jpg (154 KB, 下载次数: 41)

output_47.jpg
18
 楼主| 发表于 2008-6-19 16:03:50 | 只看该作者
这3张也是10-20拍摄的

DSCF5345.jpg (106 KB, 下载次数: 44)

DSCF5345.jpg

DSCF5151_001.jpg (226 KB, 下载次数: 42)

DSCF5151_001.jpg

DSCF5346.jpg (173 KB, 下载次数: 37)

DSCF5346.jpg
19
发表于 2008-6-19 21:19:51 | 只看该作者
相机跌价是很正常的。
20
发表于 2008-6-20 00:23:08 | 只看该作者
分析的很透,从自己的专长和审美趋向入手. 个人认为选器材用器材根据拍摄题材而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单车之家 - BikeHome.net

分享你和单车的快乐故事

Powered by Discuz!X3.2 © 2004-2015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