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拖拉机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5年 -柳州路集合点活动记录

  [复制链接]
351
 楼主| 发表于 2015-5-13 20:21: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拖拉机1 于 2015-5-13 20:23 编辑

5月13日,柳州路集合点的骑友们,骑游川沙城,游览了川沙公园,川沙古城墙公园,黄炎培故居,唐镇教堂,半日来回。
春日的阳光,洒满了大地,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的笑脸,春光明媚,春心荡漾。骑友们兵分二路,中车队骑游川沙城,慢车队偷窥“前滩”。
川沙公园是一座江南古典式园林。1983年筹建,1985年12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时值投资151万元,占地3.5公顷。随着浦东的开发开放,1991年县府领导发动全县企业单位和个人集资1700万元扩建川沙公园,征地20多亩,增建现代化游乐场,建造江南明珠鹤鸣楼f],扩建工程两年,游乐场1992年6月1日开放。鹤鸣楼1993年6月6日开放。1993年8月18日公园自筹资金,又进行了工程建设“德园楼”,投资600万元。鹤鸣楼增设上海首家蜡像馆。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公园现有占地面积5.3公顷。川沙公园现有三大楼、八大景区,三十多个景点,是目前浦东旅游环境最佳的好去处。三大楼即:鹤鸣楼、德园楼、园外楼。鹤鸣楼是川沙公园主景,为纪念建县80周年,于1991年7月1日开工,1993年5月22日竣工。整个楼厅雄柱80根,每根10余米高,楼高54米,4200平方米,五塔七层,四遂翘角,垂系60金钟,风吹鹤鸣有声,金黄琉璃,画栋回廊,风光旖迤,海天旭日,物华地宝,欲穷千里,声闻于天。
未署名的照片为 一品 拍摄

出发之前




























川沙公园006.jpg (346.51 KB, 下载次数: 23)

川沙公园006.jpg
352
 楼主| 发表于 2015-5-13 20:31:56 | 只看该作者






























353
 楼主| 发表于 2015-5-13 20:56:06 | 只看该作者

























川沙012.jpg (275.5 KB, 下载次数: 34)

川沙012.jpg

川沙013.jpg (275.4 KB, 下载次数: 23)

川沙013.jpg

川沙014.jpg (270.18 KB, 下载次数: 28)

川沙014.jpg

川沙015.jpg (286.91 KB, 下载次数: 23)

川沙015.jpg
354
发表于 2015-5-13 21:46:40 | 只看该作者

355
 楼主| 发表于 2015-5-13 22:42:01 | 只看该作者
















游玩了川沙公园,我们来了川沙古城墙公园。川沙古城墙位于新川路171号观澜小学内,始建于明代,现尚存东南一角,上有魁星阁、岳碑阁、笔塔等建筑。凝聚着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川沙古城墙建于1557年,是当时川沙人民为抵御倭寇入侵而建。凭借此城墙,川沙人民成功地击退了倭寇的多次侵袭。此城墙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抵御外侮的物证。今天,见过老川沙城模样的人已不多了。据记载,老城有东、南、西、北四座城门,东为镇海门,南为迎瑞门,西为太平门,北为拱极门,各有吊桥,城壕宽12丈,深1.5丈。城墙上有月城4座,雉楼372垛,炮台12座,颇具规模。据说,自清中叶后就没再修过城墙。百年风摧雨蚀,城墙己有多处坍塌,呈破败景象。民国时,索性拆下城砖铺设街道。1922年,江苏督军齐燮元命令各县除军事需要和保留古迹外,其余城墙尽皆拆除,所得砖石、基地等尽数充实各县教育经费。1925年川沙召集城内各公团协议,会上一致赞成拆城:由教育局行文呈准县署,仅保留北门真武台约50米和东南城角约200米两段,保存魁星阁古迹,并为县城小学设置园林,其余城垣,立即动工开拆。城墙上屹立的飞檐翘角的三层阁,即魁星阁,乃文昌宫旧物,上海地区仅存两座,另一处在南市文庙。魁星,就是中国古代神话二十八星宿中的奎宿,“主文章”。据说,魁星神像头部像鬼,一脚向后翘起,如“魁”字的大弯钩,一手捧斗,如“魁”字中间的“斗”字,一手执笔,可点定中试人的姓名。一般文昌宫中还有焚化炉,写过字的纸片不能随便丢弃,只能在这里烧毁,显示了在古代社会里文字的神圣地位。昔日的川沙魁星阁大概也是如此吧。与魁星阁遥遥相对的是岳碑亭。亭中竖着一块高165厘米、宽82厘米的石碑,上刻七绝诗并题:“学士高僧醉似泥,玉山颓倒瓮头低。酒杯不是功名具,入手缘何只自迷。商丘狂学士李梦龙索余书□□大梁之舞剑阁。”落款“岳飞草”,钤“岳飞”、“鹏举”两印。













356
 楼主| 发表于 2015-5-13 22:46:35 | 只看该作者



















357
发表于 2015-5-14 06:48:01 | 只看该作者
川沙城及唐墓桥天主教堂

CIMG1470.JPG (103.48 KB, 下载次数: 21)

CIMG1470.JPG

CIMG1471.JPG (138.71 KB, 下载次数: 30)

CIMG1471.JPG

CIMG1472.JPG (143.19 KB, 下载次数: 25)

CIMG1472.JPG

CIMG1473.JPG (146.73 KB, 下载次数: 33)

CIMG1473.JPG

CIMG1475.JPG (154.4 KB, 下载次数: 27)

CIMG1475.JPG

CIMG1476.JPG (118.55 KB, 下载次数: 23)

CIMG1476.JPG

CIMG1477.JPG (143.14 KB, 下载次数: 22)

CIMG1477.JPG

CIMG1478.JPG (60.04 KB, 下载次数: 23)

CIMG1478.JPG

CIMG1479.JPG (107.76 KB, 下载次数: 34)

CIMG1479.JPG

CIMG1480.JPG (75.83 KB, 下载次数: 22)

CIMG1480.JPG

CIMG1481.JPG (82.73 KB, 下载次数: 27)

CIMG1481.JPG

CIMG1482.JPG (76.93 KB, 下载次数: 29)

CIMG1482.JPG

CIMG1483.JPG (89.05 KB, 下载次数: 30)

CIMG1483.JPG

CIMG1484.JPG (106.97 KB, 下载次数: 27)

CIMG1484.JPG

CIMG1485.JPG (102.16 KB, 下载次数: 28)

CIMG1485.JPG

CIMG1486.JPG (105.2 KB, 下载次数: 27)

CIMG1486.JPG

CIMG1487.JPG (130.2 KB, 下载次数: 23)

CIMG1487.JPG

CIMG1488.JPG (116.27 KB, 下载次数: 29)

CIMG1488.JPG

CIMG1489.JPG (191.62 KB, 下载次数: 33)

CIMG1489.JPG

CIMG1490.JPG (192.03 KB, 下载次数: 23)

CIMG1490.JPG

CIMG1491.JPG (70.44 KB, 下载次数: 25)

CIMG1491.JPG

CIMG1492.JPG (34.34 KB, 下载次数: 24)

CIMG1492.JPG

CIMG1493.JPG (81.74 KB, 下载次数: 28)

CIMG1493.JPG

CIMG1494.JPG (51.67 KB, 下载次数: 31)

CIMG1494.JPG

CIMG1495.JPG (72.81 KB, 下载次数: 26)

CIMG1495.JPG

CIMG1497.JPG (118.72 KB, 下载次数: 27)

CIMG1497.JPG

CIMG1498.JPG (125.07 KB, 下载次数: 32)

CIMG1498.JPG

CIMG1499.JPG (141.88 KB, 下载次数: 28)

CIMG1499.JPG
358
 楼主| 发表于 2015-5-14 18:59:02 | 只看该作者






























359
发表于 2015-5-14 19:54:11 | 只看该作者

360
 楼主| 发表于 2015-5-14 20:05:28 | 只看该作者

在游览了古城墙公园后,我们来到距离不远的坐落于新川路218号的“内史第”,它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官宦宅第,又是一座国内罕见的名人集聚的江南民宅。在“内史第”出生的名人,有碑帖学家、书画鉴赏家、文物图书收藏家沈树镛,中国毛巾业先驱沈毓庆,新中国老一辈国家领导人黄炎培,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及其弟、妹宋子文、宋美龄等。它位于王前衔(后改为新川路),坐北朝南, 三进院落,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官宦宅第,又是一座国内罕见的名人集聚的江南民宅。东接兰芬堂(今城东住宅区)、西沿南市街、南临王前巷(今新川路)、北邻鸿园(今川沙书场)。“内史第”占地共一千五百平方米,原是三进两庭院两厢式二层砖木结构的民宅。“内史第”的宅院建筑风格,不仅富有清代建筑浓郁的江南民居特色,而且其建筑中的雕刻装饰尤为突出。“内史第”的石雕最为突出的是其门框图案与门槛两边的石雕装饰。黑漆钢环的大门上面是由条石砌成的门框,门框上面用历代戏文中的人物和各类花鸟图案精雕细刻而成。“内史第”门口有精致的雕花仪门,飞檐翘角,正面有象征晚清建筑风格的“凤戏牡丹”、“状元游街”等砖雕图案,中间镶有“华堂映日”四字,仪门背后有“凤戏牡丹”图、下有“德厚春秋”四字。这是典型的晚清建筑设计风格;门楼两旁为“状元游京城”、“状元献宝”砖雕图案。木雕在“内史第”建筑构建中较多,尤其在“立本堂”的长窗、柱梁上广泛运用,正梁和壁梁上面镶着紫铜制作的各种精致图案,上面涂上鎏金,梁的两旁的枕檐,都是高档木质雕刻成的图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单车之家 - BikeHome.net

分享你和单车的快乐故事

Powered by Discuz!X3.2 © 2004-2015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