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拖拉机1 于 2016-1-8 16:31 编辑
3月4日,我们骑游队前往嘉定娄塘探寻古镇遗迹。出发之前
娄塘镇,地处嘉定区西北部。始建于明朝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距今逾600年。镇内留存有大量明、清、民国时期江南地方传统民宅群落,蜿蜒的街巷与纵横的水系相互交织,形成了“娄塘街,条条歪,七曲八弯十七八个天井堂”之独特建筑格局。明永乐(1403~1426年)年间,里人王璇创市;清宣统元年(1909年)建娄塘乡;民国3年(1914年)称第十八乡;民国19年改称娄塘镇;民国27年复称第十八乡;民国35年再为娄塘镇;1949年为区;1956年撤区为乡;1958年成立娄塘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乡;1986年撤乡建镇;2002年和朱桥镇合并成为新的娄塘镇,2003年撤镇并入嘉定工业区北区。《嘉定县志》载:娄塘镇: 明永乐年间,里人王璇创市。明末,土纺土织遍及家家户户,所产斜纹布,纹路清晰,各地客商争相采购,装载船只,动以百计,号为花布码头。往来贸易,岁必万余。清末,市街南北长0.75公里,东西长1公里余。大小商店百数十家,以中段大北街、小北街、品泉里等处最为繁盛。每日集市一次,贸易物主要为棉花、纱布、杂粮。清末,镇内有商铺29个行业,249家,其中尤以饭馆、茶楼、点心铺最多,民谣“食娄塘”即此写照。解放时,全镇有座商264家,从业人员694名,摊贩276家。2005年,娄塘镇被上海市规划局列为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嘉唐公路以南,南至娄塘河;北临嘉唐公路、坝桥;西靠洋泥泾,占地面积43公顷的保护区内留存有娄塘纪念坊、天主堂、印家住宅、春蔼堂等历史建筑,其中天主堂已被国家文物局列为2008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重要新发现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