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狼来了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寻根问祖广富林——浦兴队骑游松江区

  [复制链接]
131
 楼主| 发表于 2014-6-17 09:49:51 | 只看该作者
  本次发掘进一步完善了广富林文化的陶器组合,除了以往常见的鼎、瓮、罐、细柄豆等器形外,还发现或辨识了罐形釜、壶、夹砂陶罐、夹砂陶刻槽盆、高领罐等器物。罐形釜,夹砂红陶,折沿,沿面凹,垂腹,圜底。壶的数量较多,陶质以泥质黑陶为主,有颈外撇,鼓肩,平底。夹砂刻槽盆敞口,鼓腹,平底,器内有交叉状的刻槽,器身一侧上腹部附有管状嘴。高领罐为泥质红陶,高领外撇,鼓肩,圜底,下附圈足,腹部饰方格纹。这些发现不仅丰富了广富林文化的内涵,也为进一步探讨广富林文化与周边地区文化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132
 楼主| 发表于 2014-6-17 10:59:19 | 只看该作者
5、周代遗存。

133
 楼主| 发表于 2014-6-17 11:06:10 | 只看该作者
        周代遗存在广富林遗址各时期遗存中分布面积最大,历年出土过周代的玉琮、青铜鼎的残件,显示广富林遗址在周代可能为本地区重要的聚落点。本次发掘区内,周代遗存基本都有分布。大量的重要遗迹和出土遗物,是研究该时期文化内涵的重要资料。


134
 楼主| 发表于 2014-6-17 11:11:13 | 只看该作者
         本次发掘共发现周代灰坑119个,灰沟4条,水井40口,房址1座。F4,现仅存部分基槽及柱洞,建筑全貌不详。基槽残长7.4米,宽0.3-0.5米,深12-23厘米,中部设有门道。基槽周边共发现11处柱洞,北侧共8个柱洞,分列2排,南侧柱洞分布无规律。部分柱洞内有木柱朽后痕。根据柱洞分布情况推测,房址可能为长方形,面阔三间,每间宽为2.5-3米。

135
 楼主| 发表于 2014-6-17 11:16:15 | 只看该作者
        周代遗物以陶瓷器为主,印纹硬陶是其主要特征,器物表面一般装饰有各类几何纹饰,器型有罐、瓮、瓿等。瓷器为表面施青釉的原始瓷,主要器型有豆、碗、杯等。发掘中还出土了一些青铜用具,有鎒、铚、削、镞等。鎒的上端为有銎短柄,刃部呈两翼张开的V形,它是江浙一带的主要农具,用于中耕除草。铚为手持收割农具,近似椭圆形,弧背,弧刃,近背部有二孔,刃部有齿状槽。广富林过去发掘中还发现有鍤等青铜农具,这些器物构成了开垦、中耕和收割的农具组合,联系到广富林遗址曾发现的周代卜骨、残玉琮、青铜鼎残件等,充分说明了周代广富林遗址的重要性。


136
 楼主| 发表于 2014-6-17 11:20:04 | 只看该作者
        综上所述,2009年度广富林遗址的发掘,发现了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存,为深入认识遗址的聚落分布与历时演变过程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丰富的广富林文化内涵,为推动和深化相关研究提供了翔实的资料。遗址所反映的新石器时代末期不同文化因素的相互融合与影响、文化的演变与替代,体现了环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末期的历史事实,是探索环太湖地区文明化进程的重要课题。
137
 楼主| 发表于 2014-6-17 11:22:57 | 只看该作者
过牌楼

138
 楼主| 发表于 2014-6-17 11:24:07 | 只看该作者
上小桥
139
 楼主| 发表于 2014-6-17 11:27:51 | 只看该作者
公园里有座“陈子龙墓”

140
 楼主| 发表于 2014-6-17 11:32:59 | 只看该作者
陈子龙(明末文学家)
      陈子龙(1608—1647)明末官员、文学家。初名介,字卧子、懋中、人中,号大樽、海士、轶符等。汉族,南直隶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崇祯十年进士,曾任绍兴推官,论功擢兵科给事中,命甫下而明亡。清兵陷南京,他和太湖民众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活动,事败后被捕,投水殉国。他是明末重要作家,诗歌成就较高,诗风或悲壮苍凉,充满民族气节;或典雅华丽;或合二种风格于一体。擅长七律、七言歌行、七绝,被公认为“明诗殿军”。陈子龙亦工词,为婉约词名家、云间词派盟主,被后代众多著名词评家誉为“明代第一词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单车之家 - BikeHome.net

分享你和单车的快乐故事

Powered by Discuz!X3.2 © 2004-2015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