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阿康 于 2013-12-9 18:21 编辑
眼镜先生 发表于 2013-12-8 22:47
打开车友网,看到了阿康的《骑游常锡苏,触摸吴文化》。文、照精彩。又令人回味了一番。那蕈油面味道极佳 ...
眼镜先生的参与,给我们的骑游活动增加不少乐趣!谢谢奉贤骑士的关注!
关于吴国和吴文化 为了顺从周太公古公传位于三子的意愿,虞仲与大哥泰伯假托下山为父采药而从岐山出走,来到西面的吴山,即今宝鸡、陇县交界的吴山。吴山是古老的狩猎民族吴(虞)族的居住地。后来他俩为父亲奔丧,季历数让王位给泰伯,泰伯坚辞不受。带着仲雍和西吴族人举族南迁,到达无锡梅里重建国家,国号“句吴”(“句”即“勾”),逐渐发展壮大,春秋战国时期成为强大的吴国。但泰伯却一直不肯称王,只让人们称“伯”,并且没有留下后代,为的就是把王位让给弟弟仲雍。泰伯去世后,仲雍成为句吴国传代始祖。泰伯创业到夫差亡国,共传位25代,计624年。史有吴国,后有吴地、吴文化。所谓吴文化,就是指吴地古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所有成果,泛称吴地文化、江南文化、吴越文化等。区域包括苏南的太湖流域以及上海、浙北等江南地区,其中苏锡常一带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与核心区域。 还是偏爱虞山这两个字,骑进老城区熟门熟路找到虞山旅社,25元一人。晚间小腐败,老王像变戏法一样摸出两瓶桂花酒,王四酒家的,原来有心的他早就在闲逛时做了准备。
“王四酒家”创始于清光绪年,距今100多年历史。店名取自二个含义:
其一为酒家创始人王祖康在兄弟间排行第四;其二周边环境与杜甫的诗句
“王四娘家花满溪”所描述的情景十分相似。桂花酒是“王四酒家”的招
牌酒。翁同和晚年时常去品尝王四自酿的桂花酒,宋氏姐妹都在王四品尝过桂花酒或给王四留下了墨宝。
方塔街流光溢彩,车水马龙,引线街、粉皮街、县后街小铺栉比,时尚与传统共辅同存相得益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