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车之家-BikeHome.net

标题: 《然乌湖初雪》,318骑行—梦游318,希望给与指点。 [打印本页]

作者: 老悟摄影设计    时间: 2012-11-9 10:38
标题: 《然乌湖初雪》,318骑行—梦游318,希望给与指点。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cyODE1MjU2.html
作者: 淡定    时间: 2012-11-9 11:12
可谓精工细作啊!边看边听好享受!



作者: 老悟摄影设计    时间: 2012-11-9 11:32
谢谢淡定的鼓励
作者: alongw8888    时间: 2012-11-9 13:26


作者: 老悟摄影设计    时间: 2012-11-9 13:30
谢谢along8888鼓励。
作者: 老马    时间: 2012-11-9 16:27

              太漂亮了,欣赏了。谢谢楼主!



作者: 拖拉机1    时间: 2012-11-9 20:16
本帖最后由 拖拉机1 于 2012-11-9 20:16 编辑

美哉!美丽的然乌湖!感谢楼主的视频,让我见到了这美丽的风景。除了因镜头移动而造成画面晃动这个小遗憾外,这视频赶上了专业摄影的水平了。配乐也很好,与风景很匹配。
有个问题向楼主请教:运动中的镜头,是把摄像机固定在身上拍的吗?摄像机是怎么固定的?

作者: tamtam    时间: 2012-11-9 21:39
拖拉机1 发表于 2012-11-9 20:16
美哉!美丽的然乌湖!感谢楼主的视频,让我见到了这美丽的风景。除了因镜头移动而造成画面晃动这个小遗憾外 ...

摄像机好像是固定在自行车的龙头上的。
要问的还有:帐篷睡袋是随车带的吗?如是的话加上相机、摄像机、三脚架和衣物修车工具等等必需品,一辆车怎么装?楼主的视频制作得水平很高,学习了。
作者: 老悟摄影设计    时间: 2012-11-9 23:05
骑行的镜头都是用固定在龙头上的4防卡片机(29分钟全高清,成像欠佳),卡片机有快拆云台,灵活转向。不必停机就可以取下继续拍摄,保持取景的连续镜头。自行车行李总计50公斤,在318国道上没有看到比我更重的车了。所以真的叫付出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走完了318国道。后部左下方驮包内是相机用充电器接线板移动硬盘等相机用附件。右下方驮包内是一架单反相机和保护软内衬。行李架上是与左右下方拉链连接的驮包的上部分。内装充气睡垫和笔记本电脑(12寸)用硬纸板上下加护电脑,再上部就是帐篷睡袋和另外保暖垫。用防水袋全包装翻扣在下面的驼包上。在防水袋(帐篷)上是碳素三脚架,两根四股松紧绳捆绑在车架上加固。前部车头包内是单反相机一架和磁卡电池便于随时取用,并用松紧带绑定。下部左右是两个铁丝筐,左边放食品和水浒(较大),右边框放衣物(全部衣服包括:冲锋衣裤一套,骑行长裤2条,骑行上衣抓绒厚一件,快干短袖两件,滑雪衫一件,外穿绒裤一条。袜子两双,这是全部衣物,遮阳帽两顶,路上捡来一顶留作纪念,哈哈)。右框打开衣服就可穿上,这样不必再解开后行李架,换脱衣服都很方便。修车工具的外套后半程漏了,也放在了右边框内,甚至可以放进滑雪衫等厚大服装。最后还在路上捡了一些留作纪念的石头也放在右边框里,有机会会视频讲解。一路走来丢了两付手套,走夜路丢了一付,吃饭时一付不见了。骑行半指和皮的各一付,后程戴上的是5元的毛线手套挡不住风寒。建议最好要有防风上好的护膝,皮质的最好,(当然我是10月走在高原,看各自情况吧)。使用护膝,身上不会过热出汗也保护了关节部位,不通风。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2-11-10 00:08
本帖最后由 流沙一砾 于 2012-11-10 00:10 编辑

      老捂的然乌湖拍的有特色,看了如身临其境,老捂后面一段卓别林式的表现有意思,平时看来很普通的动作,用延时摄影手法表现就有了新意,看了我直乐。好看归好看,老捂这段视频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骑行重车所付出的艰辛,骑行人都理解的,这样的付出很值得,即是你自己的一笔财富,又给大家带来了愉悦。
      算下来延时摄影真不容易,算5秒拍一张,一分钟12张,半小时要拍360张照片,一块电池用的差不多了。这半小时里要固定相机,还不能分神,也不便做别的事情了。

      想请教问题:一段延时摄影时间内,光比变化很大,是不是用的手动曝光?控制拍摄的延时器是自制的,还是买来的? 拍摄电池是外置或接手柄或直接换电池?

      还想说一句,你发一个专题的内容,最好集中在一个帖子里发,你自己和别人都便于找寻查看,帖子有新的内容时,可以进帖子第一页第一楼编辑,可以更改贴名以便引起别人注意。以上供参考。


作者: 老悟摄影设计    时间: 2012-11-10 01:08
回答流沙一砾————关于延时摄影问题。我还不太会操作这里的发帖方法,甚至还上传不来照片。如果可以大家容易看得更加直观,包括其它问题。图文并茂了。
我基本用5d2拍摄,宽容度高,全幅,像素高。另外也有650d拍摄的延时作品。两机基本上各自可以拍摄上千张不用换电池,当然也可以计算一下,合成全高清的照片视频,单幅照片的最小像素尺寸应该是多少,这样可以节省存储空间,也可以加速相机处理速度,当然也省电。我基本用最高像素拍摄,这样每幅照片都可以达到最高质量,单幅使用也有很好效果。如果要换电池,5d2可以中断拍摄瞬间更换电池。也可以使用外接交流转换电源,我没有尝试过,那是要一整天长时间的大片制作。更换电池要动作迅速,保持相机的稳定不变。当然手柄也很好了,电量足些。不过携带不便。
至于光比大的光线或物体,基本上以最高亮度的曝光为主,光比大的确比较难把握,那就要取舍了。看以明暗的哪部分为主了。这种情况总是难免的。及时改变曝光也是必要的,比如从夜晚到天明,或者日出的瞬间过程,前后光线强度变化很大,要凭经验调整,但是也是按照快门或光圈的三分之一档,慢慢调整上去或下来的,不能过大。同时也可以在拍摄中快速回放,检查拍摄效果,但要保持稳定相机。还有就是一定要加“减光镜”,拍摄天地景观,渐变灰度镜也是非常好的,这在西藏效果尤其好。我没有使用。看到别人用过。但要注意增加滤色镜后对边角是否有碍。我用的是减光三档的灰镜。这样可以减慢快门速度,动态的东西稍微虚化,使前后照片衔接自然,流畅,这是摄像机的原理,摄像机的单帧是没有照片清晰的,但是从整个视频看,流畅度比照片好。
在此谢谢流沙对我操作网页建议。梦游318午夜一点钟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2-11-10 02:00
你用5D2,还带2部单反骑行啊,真有你的,这一路把你折腾的够呛。
单幅照片像素1800-2000,就可制作高清了,有人计算过,这个像素就是用300dp打印十二英寸照片也可满足,这样储存卡也好多存一些照片,对你连续拍摄大量照片,相机处理时间要快多了。另外,你是用JPG直出还是用RAW格式?
我想问延时摄影时,一个镜头光线明暗变化很大,相机会自动调整曝光量,把亮暗场景自动调整到标准一样亮,这对每张照片曝光都是准确的,但连续播放就失去亮暗真实感了,看看你的视频,光线从亮到暗会变化,所以猜想你是先取得曝光参数,然后调到手动档拍摄的,这时光线暗了,曝光就不足,但连续播放是真实的。——午夜二点。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2-11-10 09:42
老悟摄影设计 发表于 2012-11-9 23:05
骑行的镜头都是用固定在龙头上的4防卡片机(29分钟全高清,成像欠佳),卡片机有快拆云台,灵活转向。不必 ...

      我也考虑过长途骑行是不是要带移动硬盘,还有带了硬盘也要电脑才能拷贝照片,以前有称作“硬盘伴侣”的设备,不用电脑就可复制移动文件,现在看不到了。看见骑友大都喜欢轻量化骑行,看了老捂的装备,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骑行还是走重装路线,不过笔记本电脑要舍弃,这家伙太娇贵了。自己的体会,重装车起步较费力(静摩擦系数很大),骑动了也重也不了多少(滑动摩擦系数很小),重装用起来就爽了,算下来重装还是合算的有个问题请教:重装车提都提不起来,就怕上台阶、过沟坎,你的体会如何?  这次10月的318,路上气温多少,外面露营冷不冷?
      对你提及的车前部下面左右两个铁丝筐很感兴趣(还有石头),能不能上张照片见识见识。希望再上点318途中拍摄的片子,很期望喔。
      使用护膝的问题。我也有护膝,可是一骑行就热了,想用也用不上。骑助动车是需要的,你骑行时膝盖感觉冷吗?
      网上发照片很方便的,具体操作主页上有专门文章介绍。注意的是要把需上传的照片先压缩到横向800-900像素,单幅照片文件大小不要超过250K,最好先升级你的等级,这样就好发大文件照片,你先试一试怎么转换等级分,升级需要一定的分数,这个好办不用担心,随时可以给你的。
      还有个建议,最好你把打好的字放大到4号左右,小字体看起来很吃力。步骤是:1.打好字后全部选中(也可以一指按住“ctrl”键不放,再用一指按下“A”键,字全部变色就可以了放手了),2.点击回复网页上面白色框“1”右面的小三角,3.点击数字“4”,字体就全部变大了。看来你对网上操作还不太熟练,没关系,上来都是这样的,很方便,也很好玩的。


作者: 潘德岐    时间: 2012-11-10 10:27
本帖最后由 潘德岐 于 2012-11-10 10:29 编辑
老悟摄影设计 发表于 2012-11-9 11:32

学习欣赏喽!骑游所乐,骑游所为。
作者: 老悟摄影设计    时间: 2012-11-10 11:16
1,移动硬盘和笔记本是我必须要携带的,处理文件和存储方便.甚至可以在野外连续作业.我这次出门带了1t的硬盘到成都装满,又买了一个2t的硬盘,回到家里还有600多G空间.后半程拍的少了点.
2,重装车一定要有心理和体力上的准备,这与在平地上骑行完全是不一样的感受,西藏的高原坡路又长又陡,道路的泥泞是骑行的人都没有想到的艰难.上坡重装就更加艰苦了.不是想推就推得动的那么轻松了.加之我遇到大狂风,更何况缺氧,体力大减.艰难之时,小伙子们的轻装也是要靠推行才能步步前进.所以基本上很少看到携带帐篷的.当然我走的也很慢了.随时都有可能露宿,这样才能翻山越岭.更何况走过路过不能错过美景.也必须要露宿.
3.路上遇到的温度是很寒冷.有些地方自己也不敢过夜.只怕万一伤筋冻骨.起码有0度.我早上起来.帐篷上有露水结成的薄冰.5000米就不敢再露宿了.要看你的防寒设备的指数.我是在成都将三季帐篷换成四季帐篷后进川藏线的,并购买鹅绒滑雪衫,和负10度睡袋.晚上有时是穿着羽绒服钻睡袋.也休息不好.建议是携带最保暖的设备,当然可能分量上也会增加.如果你在海拔5000左右要露宿,这是必须的.这都将增加骑行的负担.我在江浙地区骑行时已经开始了各种御寒的试验准备.帐篷到底能不能顶得住寒冷,必须要四季带裙边的帐篷.
4.车筐就是常看到的普通自行车后行李架旁边附加的铁丝折叠框大概15到20元一个.但到后来,有被颠簸脱焊的现象.车筐,包括车头框都是铁丝的,虽然增加了分量.但也起到保护框中行李或相机的作用.我是捷安特蒂柏3500男款旅行自行车,有现成的携挂行李的架子.非常坚固.自己配制的要经过长途颠簸的检验.
5.护膝是为了穿戴方便.热得出汗了一定要取下,否则寒风一吹,寒气入骨就麻烦了.寒冷的时候就要及时用上,这里肉头薄,哈哈,容易僵化老化.就怕寒冷潮气侵入.到了高原你就会感受到真正的刺骨之寒,水是冰雪融水.非一日之寒了.我走的曼有时候所欲的衣服都穿上了,必须有防风防雨的冲锋衣或雨衣,普通雨衣透风保暖性差一点.也看运气.晴多雨少的季节,就不需要这么麻烦了.我这次出门遇到了,南方的酷热藏区的多雨后半程的狂风.痛苦哦.
6,我是三架相机拍摄,其中一架使用频率最高的就是车头的四防卡片机.录像记录一路所见,两台单反是防万一一台失灵.这增加了很多负担.但也值得.有时是同时开机的.一边是自动快门,一边听着声音控制快门,羊卓雍错湖的两段景色就是同时开机拍摄,角度不同罢了.实在是好景让我忙不过来.同时要备足足够的电池,3台机器我基本可以轮换连续工作3天.但大多数还是住进旅馆及时充电.
7.这次拍摄总量达到2千多G文件,正在整理,过程可能比骑行耗费更多的时间.但也还是不够详细.编辑完成会慢慢上传.
8.这次并没有太多的用心于照片.一路上大家拍的都很好了.拍照也是要看运气的,遇到好景,自然就能出好照片.天气等因素...现在数码时代,大家都可以凭感觉拍出很好的照片.有赖于西藏大自然的赐予.从东到西,照片也拍越清晰,景色也越漂亮.更有专职的摄影家常年蹲点拍摄.那是常人难以作到的了.西藏的美景从不同的地域上看,从不同的季节中看,时刻在变化着,实在是视觉的宝库.我这是第一次起行进藏,火车已经去过一次了.
9,还是忠告,量力而行,顺应自然.美景自然好.没了生命都是徒劳的.
作者: 老悟摄影设计    时间: 2012-11-10 11:34
延时遥控器是在上海火车站婚纱城里的品色牌(香港)专卖店买的。580元吧,无线遥控,可控制百米外相机快门。可以控制单幅,B门,连拍等。不同型号的相机只要更换连接线就可以了。50元一根吧。
作者: xiaoyx10    时间: 2012-11-10 11:39
老悟摄影设计 发表于 2012-11-10 11:16
1,移动硬盘和笔记本是我必须要携带的,处理文件和存储方便.甚至可以在野外连续作业.我这次出门带了1t的硬盘 ...

真是超强的,我出去几次知道这路途的艰辛,而且要那么长时间是要有巨大的毅力才能完成,对我来说真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只能慢慢欣赏你们这些勇者的作品了,并表示敬意
作者: 老悟摄影设计    时间: 2012-11-10 12:43
谢谢前辈xiaoyx10鼓励
希望大家不要中毒,路上也看到墙贴寻人启事。须三思后行。这条景观大道基本上属于年轻人的专利,每年6-7月是全国年轻人蜂拥而至的季节,旅馆爆满,老板乐不可支。很多需要打地铺。川藏滇藏青藏通吃的也不乏人在。英雄多如牛毛,我是慢牛了。骑行这样的长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可讲。付出的是时间和金钱,体力上的巨大代价,不应该仅仅停留在“骑过去了”这样简单的目的中,当然这样已经不简单了,要让这故事延伸下去,获得更大的收获,这是需要考虑的,带给自己和大家更多的快乐。

中老年人要过这道坎,必须要经常锻炼,要准备充分的骑行时间。按照攻略是要吃药的。那些攻略很多是年轻人写的。日行百公里就不适合一般的中老年人了。只能拿这些攻略作为参考。祝大家趁早实现自己的梦想。感谢大家的鼓励。

作者: 老悟摄影设计    时间: 2012-11-10 13:04
延时摄影,基本使用手动控制档。使用固定的白平衡,比如日光平衡或阴天平衡,平常拍照这一点也很重要,使用自动白平衡有时会把真实色彩平衡掉了。同时对焦后要锁定对焦,不能用自动曝光和对焦。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2-11-10 13:28
老悟摄影设计 发表于 2012-11-10 13:04
延时摄影,基本使用手动控制档。使用固定的白平衡,比如日光平衡或阴天平衡,平常拍照这一点也很重要,使用 ...

明白了,谢谢老悟的无私奉献,谢谢老悟的真情告知。
前几次一直称老捂,这次看清楚了是老悟,悟性的悟。哈哈,老悟不会有意见吧。

作者: xuxuxu88    时间: 2012-11-10 13:36
本帖最后由 xuxuxu88 于 2012-11-10 13:56 编辑

        1,移动硬盘和笔记本是必须要携带的,处理文件和存储方便,甚至可以在野外连续作业。这次出门带了1t的硬盘到成都装满,又买了一个2t的硬盘,回到家里还有600多空间,后半程拍的少了点。
        2,重装车一定要有心理和体力上的准备,这与在平地上骑行是完全不一样的感受。青藏高原坡路又长又陡,道路的泥泞是骑行的人都没有想到的艰难,上坡重装就更加艰苦了,不是想推就推得动的那么轻松,加之遇到大狂风,更何况缺氧,体力大减,艰难之时,小伙子们轻装也是要靠推行才能步步前进。所以基本上很少看到携带帐篷。当然我走的也很慢,随时都有可能露宿,这样才能翻山越岭,更何况走过路过不能错过美景,也必须要露宿。
        3,路上遇到寒冷,有些地方自己也不敢过夜,只怕万一伤筋冻骨,起码有0度。早上起来,帐篷上有露水结成的薄冰。5000米就不敢再露宿了,要看你的防寒设备的指数,我是在成都将三季帐篷换成四季帐篷后进川藏线,并购买鹅绒滑雪衫,和负10度睡袋,晚上有时是穿着羽绒服钻睡袋,还休息不好。建议携带最保暖的设备,当然可能分量上也会增加,如果你在海拔5000左右要露宿,这是必须的!这都将增加骑行的负担,我在江浙地区骑行时已经开始了各种御寒的试验准备,帐篷到底能不能顶得住寒冷,必须要四季带裙边的帐篷。
        4,车筐就是常看到的普通自行车后行李架旁边附加的铁丝折叠框大概15到20元一个,但到后来,有被颠簸脱焊的现象。车筐,包括车头框都是铁丝的,虽然增加了分量,但也起到保护框中行李或相机的作用。我是捷安特蒂柏3500男款旅行自行车,有现成的携挂行李的架子,非常坚固,自己配制的要经过长途颠簸的检验。
        5,护膝是为了穿戴方便,热得出汗了一定要取下,否则寒风一吹,寒气入骨就麻烦了。寒冷的时候就要及时用上,这里肉头薄,哈哈,容易僵化老化,就怕寒冷潮气侵入。到了高原你就会感受到真正的刺骨之寒,水是冰雪融水,非一日之寒了。我走的慢有时候所有衣服都穿上了,必须有防风防雨的冲锋衣或雨衣,普通雨衣透风保暖性差一点,也看运气,晴多雨少的季节,就不需要这么麻烦了。我这次出门遇到南方的酷热、藏区的多雨、后半程的狂风、痛苦哦。
        6,我是三架相机拍摄,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就是车头的四防卡片机,录像记录一路所见,两台单反是防万一。。。这增加了很多负担,但值得。有时是同时开机,一边是自动快门,一边听着声音控制快门,羊卓雍错湖的两段景色就是同时开机拍摄,角度不同罢了。实在是好景让我忙不过来。同时要备足足够的电池,3台机器基本可以轮换连续工作3天,但大多数还是住进旅馆及时充电。
        7,这次拍摄总量达到2千多G,正在整理,过程可能比骑行耗费更多的时间,但也许还是不够详细,编辑完成会慢慢上传。
        8,这次并没有太多的用心于照片。一路上大家拍的都很好。拍照也是要看运气的,遇到好景,自然就能出好照片,天气等因素...现在数码时代,大家都可以凭感觉拍出很好的照片。有赖于西藏大自然的赐予,从东到西,照片也拍越清晰,景色也越漂亮,更有专职的摄影家常年蹲点拍摄,那是常人难以作到的。西藏的美景从不同的地域上看,从不同的季节中看,时刻在变化着,实在是视觉的宝库。我这是第一次骑行进藏,火车已经去过一次。
        9,还是忠告,量力而行,顺应自然。美景自然好,没了小命都是徒劳的。


作者: CЙεяя丫    时间: 2012-11-10 15:41
美丽的然乌湖




欢迎光临 单车之家-BikeHome.net (http://bbs.bikehome.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