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拍砖,随便写写。
首先,分为水平架、大压缩、微压缩。我这里就比较水平架和大压缩架,微压缩可能在一些地方达到两者适中平衡的地方,或者取两者中它认为需要的优点。
一、几何方面
(一)坐管角度
这个是两者设计时最首要的差别。一般而言,相同或相似的尺寸,水平架坐管角度更大,大压缩的更小。例如,等效上管53.5~54.5CM这样一个范围的各种车架,水平架的坐管角度一般会达到74或至少73.5度,最大的甚至超过74度,而大压缩一般73度,最大不超过73.5。
优势劣势么据说就是水平架适合平路,大压缩爬坡舒服点,长距离也舒服点。这类似TT架将坐管角度变得更大的意思。但事实上,一个人的最佳踩踏点式固定的,不管什么车架,还是要通过坐杆(后撤或不后撤)等调整,因此,也许那个所谓适合平路或爬坡是表现在两类车架因坐管角度导致的其他方面几何的差异,例如头管长度。
(二)五通距离地面的水平高度
这个问题没仔细研究过,而且选车架尺寸时也不太关注此问题,但五通中心点距离地面的垂直高度上的确有差别。意大利传统水平架的几何设计一般是,这个高度大于大压缩架。可以看看梅花和以前GIANT TCR COMPOSITE。你会发现由于水平架这个五通中心点略高点,造成车架后三角部分造型的特点——后上叉角度较大,较垂直,后下叉更水平些,五通中心点与后轮轴点高度落差不大。相反一些大压缩架则相反,后上叉角度也较小,加之不是很水平而是很后翘,因此,即使是较大尺寸的大压缩架,其由坐管、后上叉和后下叉组成的后三角叶接近一种等边三角形的形态。
(三)头管长度
这个很难说清。比较过同一范围尺寸的车架,有些水平架头管是略短于大压缩架的,而有些则大于大压缩架。传统水平车架一般规律是,很小的尺寸如水平上管长度小于等于54CM时,坐管(C-T)长度一般短于上管长度1-1.5CM,这样的尺寸设计,相对类似尺寸的大压缩架,头管就会略短;当水平上管处于54-56CM时,一般坐管(C-T)长度等于上管长度,或者短于上管长度0.5CM左右;再大的尺寸,则是坐管(C-T)长度大于上管长度了,此时头管就显得特别长了,原因两方面:(1)坐管长了后,导致上管所处的高度也高很多,头管自然也长了;(2)更长的坐管却是较短的上管,误认为是略小一号的车架,与同样上管长度的大压缩架比,水平架头管更长了(其实大压缩架也是越到大尺寸,上管增加幅度越小,毕竟高个子主要是腿更长,万一身体也长需要更长的上管,由于大尺寸头管角度是大于坐管角度的,增加垫圈反而变相加长了上管长度)。
不过话又说回来,上面一条提到水平车架一般设计的五通中心点距离地面更高些,也有为了弥补头管较短的问题,这样增高了上管所处于的水平高度。
实例比较,选取等效上管56-57CM这个范围的架子,CAAD 9和CERVELO,同样56.5CM的上管长度,CERVELO的头管是16CM,且CERVELO头管长度还不是很大的,再看GIANT TCR的ML这个尺寸,等效上管是57CM,头管有17CM,且考虑到TCR的ML这个尺寸的坐管角度只有72.5度,其上管长度还是要至少要扣掉0.5CM的。
(四)等效水平上管长度
选取厂商简写的一些尺寸代码,如52,54等来比较,一般水平架的上管要短于大压缩,特别往大尺寸上,相处幅度会增加。其实水平架,特别是大尺寸的,就是适合腿长身体短的欧洲人士。不过考虑到第一条,水平架坐管角度偏大,大压缩架偏小,按坐管角度每减小0.5度,其等效水平上管长度也要减小0.5CM的规律,假设一个大压缩架坐管角度73度,等效水平上管55.5CM,另一个水平架坐管角度74度,上管长度54.5CM,为公平起见,大家都等效到73.5度的坐管角度,那么等效水平上管长度处理后分别为:大压缩架55CM,水平架55CM,相等了。因此等效水平上管长度因结合坐管角度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