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010|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综合] 讨论下压缩架和水平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5 14:5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还没注册吗?一起加入来玩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开贴讨论压缩架和水平架有什么优缺点,欢迎讨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 顶一下顶一下 踩一脚踩一脚
2
发表于 2011-1-15 14:54:52 | 只看该作者
你百度下……我记得我在CB还是BH看到过完整讨论的……
3
发表于 2011-1-15 14:57:28 | 只看该作者
应该分得更细一点:水平架、大压缩、还有介于两者之间的微压缩。
4
发表于 2011-1-15 15:05:46 | 只看该作者
水平的好看。就知道这一条,。
5
 楼主| 发表于 2011-1-15 15:08:4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 nadiawu


    多谢指导
6
发表于 2011-1-15 18:18:27 | 只看该作者
压缩车架可以比较轻一点相对水平上管车架,水平车架一般怀旧的人喜欢吧,时尚和追新族还是压缩架多点吧~~
7
发表于 2011-1-15 19:47:11 | 只看该作者
欢迎拍砖,随便写写。
首先,分为水平架、大压缩、微压缩。我这里就比较水平架和大压缩架,微压缩可能在一些地方达到两者适中平衡的地方,或者取两者中它认为需要的优点。
一、几何方面
(一)坐管角度
这个是两者设计时最首要的差别。一般而言,相同或相似的尺寸,水平架坐管角度更大,大压缩的更小。例如,等效上管53.5~54.5CM这样一个范围的各种车架,水平架的坐管角度一般会达到74或至少73.5度,最大的甚至超过74度,而大压缩一般73度,最大不超过73.5。
优势劣势么据说就是水平架适合平路,大压缩爬坡舒服点,长距离也舒服点。这类似TT架将坐管角度变得更大的意思。但事实上,一个人的最佳踩踏点式固定的,不管什么车架,还是要通过坐杆(后撤或不后撤)等调整,因此,也许那个所谓适合平路或爬坡是表现在两类车架因坐管角度导致的其他方面几何的差异,例如头管长度。
(二)五通距离地面的水平高度
这个问题没仔细研究过,而且选车架尺寸时也不太关注此问题,但五通中心点距离地面的垂直高度上的确有差别。意大利传统水平架的几何设计一般是,这个高度大于大压缩架。可以看看梅花和以前GIANT TCR COMPOSITE。你会发现由于水平架这个五通中心点略高点,造成车架后三角部分造型的特点——后上叉角度较大,较垂直,后下叉更水平些,五通中心点与后轮轴点高度落差不大。相反一些大压缩架则相反,后上叉角度也较小,加之不是很水平而是很后翘,因此,即使是较大尺寸的大压缩架,其由坐管、后上叉和后下叉组成的后三角叶接近一种等边三角形的形态。
(三)头管长度
这个很难说清。比较过同一范围尺寸的车架,有些水平架头管是略短于大压缩架的,而有些则大于大压缩架。传统水平车架一般规律是,很小的尺寸如水平上管长度小于等于54CM时,坐管(C-T)长度一般短于上管长度1-1.5CM,这样的尺寸设计,相对类似尺寸的大压缩架,头管就会略短;当水平上管处于54-56CM时,一般坐管(C-T)长度等于上管长度,或者短于上管长度0.5CM左右;再大的尺寸,则是坐管(C-T)长度大于上管长度了,此时头管就显得特别长了,原因两方面:(1)坐管长了后,导致上管所处的高度也高很多,头管自然也长了;(2)更长的坐管却是较短的上管,误认为是略小一号的车架,与同样上管长度的大压缩架比,水平架头管更长了(其实大压缩架也是越到大尺寸,上管增加幅度越小,毕竟高个子主要是腿更长,万一身体也长需要更长的上管,由于大尺寸头管角度是大于坐管角度的,增加垫圈反而变相加长了上管长度)。
不过话又说回来,上面一条提到水平车架一般设计的五通中心点距离地面更高些,也有为了弥补头管较短的问题,这样增高了上管所处于的水平高度。
实例比较,选取等效上管56-57CM这个范围的架子,CAAD 9和CERVELO,同样56.5CM的上管长度,CERVELO的头管是16CM,且CERVELO头管长度还不是很大的,再看GIANT TCR的ML这个尺寸,等效上管是57CM,头管有17CM,且考虑到TCR的ML这个尺寸的坐管角度只有72.5度,其上管长度还是要至少要扣掉0.5CM的。
(四)等效水平上管长度
选取厂商简写的一些尺寸代码,如52,54等来比较,一般水平架的上管要短于大压缩,特别往大尺寸上,相处幅度会增加。其实水平架,特别是大尺寸的,就是适合腿长身体短的欧洲人士。不过考虑到第一条,水平架坐管角度偏大,大压缩架偏小,按坐管角度每减小0.5度,其等效水平上管长度也要减小0.5CM的规律,假设一个大压缩架坐管角度73度,等效水平上管55.5CM,另一个水平架坐管角度74度,上管长度54.5CM,为公平起见,大家都等效到73.5度的坐管角度,那么等效水平上管长度处理后分别为:大压缩架55CM,水平架55CM,相等了。因此等效水平上管长度因结合坐管角度看。
8
发表于 2011-1-15 20:01:11 | 只看该作者
二、由几何的差别带来的其他方面的差异:
(一)重量
同一厂家、技术、材料,做2个最重等效水平上管相同或差不多的车架,肯定是大压缩架重量更轻,表现在坐管、后上叉、(斜)上管都短于水平架相应部位,只有头管可能略长于水平架。当然,早期大压缩架带来坐杆拔出很长,欠缺坐杆刚性的问题。
不知如果两者都做成ISP的车架,重量差异是否会减小到甚至不存在的程度。
(二)气动
纯粹听说,貌似压缩架有空气动力学方面的优势。不知怎么解释。
(三)美学、外观方面
尽管自己也用压缩架,但觉得还是大尺寸的水平架漂亮(现在最受不了的就是小尺寸的大压缩,或者专为女士设计的女士版,我没有性别歧视的意思啊,由于尺寸小,压缩得更厉害,头管上端高出坐管顶太多了。解决的方法就是做成ISP,设计上再构思下,看了TCR ADVANCED SL ISP后,觉得很漂亮,但铝架的TCR由于不是ISP,实在接受不了)。当然,觉得大压缩架就是后工业技术的产物,新型碳材料的各种造型也许与大压缩架搭配更和谐些,水平架还是适合纤细些的管材如钢,铝、镁尽管比钢粗壮了不少,但做成水平架后视觉感觉还是不错的。
9
发表于 2011-1-15 20:13:25 | 只看该作者
三、关于微压缩架
也许是选择两个极端的平衡点或适中点吧,总体感觉是在保留水平架在中、小尺寸略短的头管以获得更好气动新的同时,略微减小点重量,外观上也不至于看起来像大压缩架那么扁。一度,我最喜欢的车架造型是微压缩,特别是大点尺寸的微压缩,其实很漂亮。
还有在把立选择上,个人喜欢把立角度与上管角度合拍,例如水平架,建议把立用+-17度那种吧,如老鹰的梅花EXTREME POWER,原来用13CM,+-6度的3T ARX TEAM,现在用+-17度的14CM,装上去和上管一样,水平了;自己用的CERVELO S3车架,原来用DEDA ZERO 100,后来发现角度与上管不是处于同一水平线,换了,14CM,+-6度的3T ARX TEAM,+—6度的3T或其他牌子的把立,与CERVELO上管的角度完全一致,而DEDA ZERO 100则适合微压缩车架。
10
发表于 2011-1-15 20:44: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nadiawu 于 2011-1-15 22:39 编辑

四、下面列举下常见品牌车架造型,首先说明的是,事实上无论大压缩还是微压缩,每个品牌或型号压缩角度还真是不一样,可能需要以一个具体角度作为区分大压缩和微压缩的分界指标,但可惜研究不深。

(一)水平架
COLNAGO里很多型号还分水平和SLOPPING的,选水平的就是了。

TREK在2007年以前的MADONE系列,如MADONE SL 5.9\SSL 6.9(5系、6系),以及更早的5200\5900那些。

TIME:不说了,几个水平架还算是经典的;

PINARELLO: PRINCE、PARIS、老的DOGMA(原来FASSA BORTOLO用的金属管材“狗妈”)。

DE ROSA:早期的,现在的KING 3等都是微压缩了。

CANNONDALE:CAAD系列;2008年及之前的天然气顶级。2009年开始的SUPER SIX就是微压缩了。

ARGON 18:基本都是水平架,但看到过一款压缩架。另外ARGON 18的架子有个特点,就是头管上部会高出一部分,高出上管很多,差不多有2CM以上了。

(二)微压缩
TREK:2007年新的MADONE系列,且选择PRO。非PRO的则是大压缩了。2011年TREK目录上,公路架更细分为三个指标,用来代替原来PRO和非PRO的几何设计差别;

LOOK:现在新的695感觉压缩程度要比原来的595、586等略大些了;

WILIER:铝架、MOTORILO、原来的顶级LA ROI等。尤其是LA ROI,那个LAMPRE车队版的水平等效上管57CM,头管17CM的看起来真是漂亮;

PINARELLO:新DOGMA;

DE ROSA:KING 3。压缩幅度有点大了;

CANNONDALE:2009年开始的顶级SUPER SIX。这个是我感觉微压缩里压缩幅度较小的;

SCOTT:基本都是微压缩。以前一度很喜欢SCOTT,但现在不喜欢,主要是不喜欢它的前叉设计,突出来一块总觉得很突兀;

BMC:全系列都是。它家的压缩时很小的未压缩,真的很漂亮。感觉微压缩压缩幅度越小越漂亮;

BIANCHI:928 CARBON等。压缩幅度类似DE ROSA KING 3;

闪电:TARMAC各系列。关于闪电属于微压缩很多人会反驳,说是大压缩架。个人认为其压缩程度不算很大,类似KING 3之类的;

RIDLEY:说不清楚。但即使算它是微压缩,也算这个队伍里压缩程度偏大的;

CANYON:绝对微压缩;

FELT:绝对的微压缩,和BMC同样的压缩程度;

ORBEA:ORCA,微压缩;

FOCUS:微压缩;

MERIDA:它家顶级公路车性能到底如何不清楚,斯特拉那个系列也被评测得挺神的;

(三)大压缩架
GIANT:TCR全系列、老的TT即TRINITY。03年ONCE车队那个TT架简直是大压缩的极致;

LOOK:新的几个系列有压缩越来越大的趋势;

CERVELO:其实也算比较大的压缩了;

WILIER:目前的顶级CENTO系列,从它的ISP设计来看,压缩幅度还是蛮大的。而09年BALLAN用的那辆CENTO应该是特制了,都成水平架了;新款平路破风的IMPERIALE也是ISP设计,几何基本与CENTO设定相同,也是较大的压缩程度;

(四)特定车架,更大的压缩,更长的头管、更短的上管,更长的后链支
多数是为ROUBAIX比赛准备的,如闪电ROUBAIX系列用车、CERVELO RS;也有是为运动休闲设计的,如GIANT过去的OCR(台湾版,国内昆山版的几何其实和昆山的TCR一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单车之家 - BikeHome.net

分享你和单车的快乐故事

Powered by Discuz!X3.2 © 2004-2015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