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16|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综合] 请高手解答:TT公路车架和一般公路车架有什么区别?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6-11 19:37: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还没注册吗?一起加入来玩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xdg138 于 2010-6-11 19:50 编辑

请高手解答:我没骑过公路车,最近想买一辆,想问一下TT公路车架和一般公路车架有什么区别?我身高174CM骑立管和上管多少的架子?曲柄骑多长的呢?我想买来比赛用的车,装一辆或买一辆什么价格的车比较合适。谢谢解答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一下顶一下 踩一脚踩一脚
2
发表于 2010-6-11 20:25:35 | 只看该作者
tt车架与普通车架立管角度不一样,一个是78度,一个74度。楼主如果是新手,还是买一辆便宜一点的。如果有过一定程度的训练,上2万到3万,基本可以满足了。其实1万5可以弄到不错的,只是心里总会不爽想升级的。
3
发表于 2010-6-11 20:28:02 | 只看该作者
好贵啊,都要上万的。。。
4
发表于 2010-6-11 20:30:28 | 只看该作者
山地给我5千,可以弄出很好的,公路,入门都有点………个人轮组基本从2500开始,轮子比车架贵………有钱了就烧lightweight
5
 楼主| 发表于 2010-6-12 08:26:14 | 只看该作者
2# veelajovi


谢谢您
6
 楼主| 发表于 2010-6-12 08:28:31 | 只看该作者
tt车架与普通车架立管角度不一样,一个是78度,一个74度。楼主如果是新手,还是买一辆便宜一点的。如果有过一定程度的训练,上2万到3万,基本可以满足了。其实1万5可以弄到不错的,只是心里总会不爽想升级的。 ...
veelajovi 发表于 2010-6-11 20:25

谢谢您
7
发表于 2010-6-12 10:09:40 | 只看该作者
TT架和公路大组架差异还是很大的,一般而言,入同一品牌或同一级别、材料的TT架和大组架的差别有如下一些:(假定同一尺寸)
一、坐管SEAT TUBE的角度,TT架一般更大。
大组架一般54左右的等效上管拥有73~74度的坐管角度,但TT架的坐管角度一般都在74度以上,可通过其特殊的坐杆调节等效坐管角度,最大可达78度,例如TREK的。CERVELO的P2,P3,P4那个坐杆就有前后两个安装坐垫的安装点,从74度到76度自由调节。
二、等效上管,TT架更短。
以前说一般选手用TT架时会选比大组架小点的TT架,这个小貌似就是等效上管短,实际这是TT架几何设计导致的。例如54的等效上管的大组架,可能同尺寸的TT架上管只有51.5,原因是TT架坐管角度大,变相增加了上管。一般而言,坐管角度每大1度,变相等效上管可以多计算1CM。因此,假设此TT架坐管角度为75度,大组车为73度,那么这个TT架如按73度的坐管角度计算就相当于53.5厘米的等效上管。
三、TT架头管一般都较短(对应同尺寸的大组车而言)
不多说了,增大落差,不考虑舒适性。
四、TT架的后链支(CHAIN STAY)更短。
一般目前竞赛级公路大组车后链支405MM很普遍,但TT架就可能只有390MM了。极端的如CERVELO,大组车架后链支只有399MM,非常紧凑,其P3,P4好像只有380MM。也正是这样,看到的TT架一般都很紧凑,坐管设计都是凹进去或者干脆弧线设计,就是在如此短的后链支情况下不让后轮碰到坐管。与此相反,一些品牌为ROUBAIX比赛特别设计的架子更追求稳定性,后链支一般大于大组车,如CERVELO的RS,为410MM。
五、细节上,TT架很多地方都是减风阻设计,如这几年的鸟头管设计,下管都是类似机翼设计的扁平形状,整合头管、腕组、前叉的设计、后上叉靠近飞轮的部分贴合整合设计之类。坐杆通常都是特制的,侧面看,整个TT架很宽,正面看,TT架很窄,如同一张纸。
六、仔细观察一下,一般TT架很少有压缩型车架造型,多为水平上管,80年代末那种更是后高前低的反压缩设计。2003年西班牙ONCE车队用的GIANT的老TRINITY压缩得很厉害,08年开始的ADVANCED TRINITY SL也水平了。相反,目前大部分大组车多为压缩架设计,大组压缩车架可能占大组车架总数的80%了,里面再细分微压缩还是大压缩车架。
七、重量上,TT架的减风阻设计必然使其重量大于大组车架。
8
发表于 2010-6-12 11:01:41 | 只看该作者
不是很懂的飘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单车之家 - BikeHome.net

分享你和单车的快乐故事

Powered by Discuz!X3.2 © 2004-2015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