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667|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医学保健] 關于牛奶致癌和无益的视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7-16 20:09: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还没注册吗?一起加入来玩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这是香港的政府的电台做的节目,粵语,中文字幕

http://www.youtube.com/w ... amp;feature=related

http://www.youtube.com/w ... amp;feature=related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一下顶一下 踩一脚踩一脚
2
发表于 2008-8-1 21:09:51 | 只看该作者
真的是这样吗

我每天喝牛奶的

那酸奶呢?养乐多呢?

如果不喝牛奶,钙质怎么补充啊

帅哥。。。。
3
发表于 2008-8-6 10:03:15 | 只看该作者
引用第0楼sam神2008-07-16 20:09发表的:
这是香港的政府的电台做的节目,粵语,中文字幕http://www.youtube.com/watch?v=7bt-8ZFDN-c&feature=relatedhttp://www.youtube.com/watch?v=yR9JmmOuLdQ&feature=related


看完了,非常好。虽然牛奶致癌是头一次听说,但喝牛奶不是越多越好的观点以前曾听说过。我女儿常常不肯喝牛奶,看来以后我也就随她去了。

以下内容摘自《自行车训练圣经》的第16章:

进化的过程是非常缓慢的,成千上万年的时间只能带来1%的改变。现代人类在这个星球上已存在500万年,而农牧业最早在大约一万年前才出现在中东地区,而奶制品的出现则更加晚了大概五千年左右,在人类进化的总图里,这些都是“最近”才发生的事情。如果把我们生存在地球上的这五百万年时间以24小时来代表的话,那么农牧业是在最后的2分52秒才出现的,而奶制品则是在最后不到90秒才出现的。这么短的时间跨度不足以让人类的身体进化到完全适应农牧业和奶制品类的食物。

那么人类在农牧业时代以前吃什么呢?或者说什么才是人类的最佳食物呢?古生物学告诉我们这些食物是:蔬菜,水果和瘦肉(鱼,家禽和其它一些野生或放养的野味)。坚果类,某些种子,浆果和蜂蜜也是人类吃了几百万年的食物,虽然吃的数量比前面所列出的那些食物要少很多。而非最佳食物都是在最近一万年左右才出现并开始被食用的,例如谷物,牛奶和奶酪。。。
4
发表于 2008-8-6 10:34:15 | 只看该作者
不要过量就好...
5
发表于 2008-8-6 13:36:14 | 只看该作者
致癌我知道..............
听说特别对中年男子.................         
6
发表于 2008-8-7 09:26:50 | 只看该作者
特恐怖了。。。
7
发表于 2008-8-7 12:11:53 | 只看该作者
啥玩意扯上政治就变味....牛奶能致癌纯粹扯淡.都是XXX些头头们的政治手腕罢了
8
发表于 2008-8-7 12:20:01 | 只看该作者
人体每天喝牛奶的标准应该是不超过500豪升,超过了对人体的确不好,而且,那些不是鲜奶的喝多了当然会制癌
9
发表于 2008-9-18 21:46:34 | 只看该作者
SAM的确有先见之明。知道奶制品有添加三聚氰胺

2008年09月18日20:06  质检总局公布全国液态奶三聚氰胺专项检查结果

此次专项检查重点抽查检验了产品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的蒙牛、伊 利、光明、三元、雀巢等知名品牌企业生产的液态奶是否含有三聚氰胺。检验结果如下:


抽检蒙牛产品121批次,110批次未检出三聚氰胺,11批次检出三聚氰胺,检出值在每公斤0.8-7毫克;


抽检伊 利产品81批次,74批次未检出三聚氰胺,7批次检出三聚氰胺,检出值在每公斤0.7-8.4毫克;


抽检光明产品93批次,87批次未检出三聚氰胺,6批次检出三聚氰胺,检出值在每公斤0.6-8.6毫克;


抽检三元产品53批次,53批次均未检出三聚氰胺;


抽检雀巢产品7批次,7批次均未检出三聚氰胺。


被检查的其他406家企业生产的847批次的液态奶产品未检出三聚氰胺。

[ 本帖最后由 nakazawa 于 2008-9-18 21:51 编辑 ]
10
发表于 2008-9-25 23:23:13 | 只看该作者
看来是要彻底推翻某些理论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单车之家 - BikeHome.net

分享你和单车的快乐故事

Powered by Discuz!X3.2 © 2004-2015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