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jenn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等等我们的灵魂]——柬埔寨、泰国、澳门随记

[复制链接]
41
 楼主| 发表于 2008-2-19 13:31:23 | 只看该作者
巴方寺曾经是旧王城的中心,吴哥常见的三层平台建筑。



巴方寺特有的类似中国十二生肖的浮雕。




巴方寺的第三层目前正在维修中,白色的石头是刚补上的,用不了几年,经过风吹日晒雨淋,就会变得和那些古旧的石头一个颜色。


42
 楼主| 发表于 2008-2-19 13:51:38 | 只看该作者
胜利门即东门,因古时军队打仗得胜归来均走东门,由此而得名。而西门被认为是归天之门,所以丧葬一律走西门。






胜利门共有54座神像演绎着搅拌乳海的故事,但大多被猖獗的文物贩子割去了头,残余的有头的神像则是面貌风化得有些难辨识。




区分修罗和阿修罗还是很容易的,阿修罗的眉心纠结,怒目圆睁,图中的便是阿修罗。




不完整的七头蛇蛇头。七头蛇寓意着风调雨顺。
43
 楼主| 发表于 2008-2-19 14:07:45 | 只看该作者
空中宫殿,最高层平台上曾建造一座金塔。



空中宫殿主殿。




门楣雕刻中类似于龙的图案。




僧人




空中宫殿最外层的围墙及门,门十分窄小,仅两人之宽。
44
 楼主| 发表于 2008-2-19 15:12:15 | 只看该作者
战象台阶:国王的检阅台,举行庆典仪式和斗象大会的地点,众多战象石雕。













战象台阶前有大片的草地,孤单的大树和12座排成一列的石塔,《花样年华》曾在此取景。

45
 楼主| 发表于 2008-2-19 15:50:08 | 只看该作者
癞王台阶:当时的皇家火葬场所在地,因平台顶端一座没有性别的“癞王”雕像得名。但为什么叫“癞王”则众说不一,有人说因为发现是布满青苔,也有人说雕像是一位染上麻风病的国王。原雕像已送往金边国家博物馆收藏,现在的是复制品。





癞王台阶下是一圈雕满神像的石墙,因为使用材质的不同,风化程度的不同,光线的不同,呈现出斑斓的色彩。





46
 楼主| 发表于 2008-2-19 16:36:57 | 只看该作者
托玛侬寺建造于12世纪,供奉湿婆和毗湿奴, 与周萨神庙的建筑形式完全一样,位置也对称。虽然很小,但基本结构与吴哥寺一样,可算得上一座缩微模型。










47
 楼主| 发表于 2008-2-19 16:54:18 | 只看该作者
柬埔寨工农业极为落后,全国最大的产业支柱就是旅游业。可柬埔寨政府却无力也无钱修复吴哥,文物毁坏、偷盗现象日益严重。柬埔寨政府只能向联合国求助,由各国派遣工作组帮助柬埔寨修复文物古迹。

周萨神庙是由中国工作负责维修的,建造于12世纪上半叶,印度教,供奉湿婆和毗湿奴。周萨神庙维修项目很多,现存9座单体建筑中除西塔门保存较好之外,其余8座建筑毁坏情况极为严重。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周萨神庙的维修工作其实就是重建,石块是新垒的,雕花是新刻的,照片很明显就可以看出新旧的对比。







48
 楼主| 发表于 2008-2-19 17:08:11 | 只看该作者
茶胶寺原本是国王为自己兴建的葬庙。作为一座未完成的建筑,茶胶寺记录了吴哥建筑的建造工艺:先用石块筑起整座建筑,再在墙壁表面雕刻佛像、浮雕。整座茶胶寺雕刻几乎没有,只有层层叠叠的石块。

茶胶寺建筑为神山金字塔结构,三层平台上建造五座莲花塔,底层平台长120米、宽100米,中央塔高50米。








49
 楼主| 发表于 2008-2-19 17:50:08 | 只看该作者
塔布茏寺完全被丛林吞没。盘根错节的巨树缠绕着佛塔,占领了长廊,撕裂围墙,掀开石阶,探进门窗,举起房顶……不时可以看到树,石块,人类的角力。有些树被拦腰截断,不让它继续生长,几乎每个窗或门都用铁架或者木架子挡着,以防石块被树积压而破裂。保护工作者至今还无法解决建筑与丛林互生互依关系的难题。古墓丽影》和《花样年华》曾在此拍摄。



笔直的树木在突兀地长出巨大的如同风帆的根部




到处都是树骑墙




塔布笼寺由于用的石材的特别,有些是绿的,有些则是红的,并不是一色的灰色。即使是浅浮雕上的神像,也被偷盗者给挖走。


50
 楼主| 发表于 2008-2-19 18:02:47 | 只看该作者



一位名叫MacDonald的西方人写道:树与塔是摔跤赛中的两名石化了的选手,两者互相抓握对方,只是这场比赛不是用分钟而是以世纪来计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单车之家 - BikeHome.net

分享你和单车的快乐故事

Powered by Discuz!X3.2 © 2004-2015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