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阿康 于 2014-8-30 08:32 编辑
阿康 发表于 2014-8-29 22:01 ![]()
D41 6月27日 晴 加格达奇——黑河(乘车)——锦河农场 (骑车) 20公里
骑友锦河曾下放黑河 ...
黑河啊黑河,刚刚在漠河告别这条黑黝黝的大河,又在黑河边见到了你,一样的色黑如油,一样的沉稳平缓 市区以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为界,与俄罗斯远东第三大城市——阿穆尔州首府布拉戈维申斯克市(海兰泡)之间仅相距750米,是中俄边境唯一与俄联邦主体首府相对应的距离最近、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功能最全、开放最早的中国边境城市。除此以外,黑河还是我们边民被屠戮国土被抢夺的见证者和记录者,同时它还是一条很有意思的地理分界线 —— “黑河—腾冲一线”的起点。 自黑河(瑷珲)至腾冲划定一条虚拟地理分界线,此线以东地狭人多,以西地广人稀,由人口经济学家胡焕庸教授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来的,指出东边占祖国43%的面积,却拥有94%的人口,集中了中国绝大部分财富;西边57%的面积上只有6%的人口。这条著名的“胡焕庸线”反映出东西部地区的巨大差距在旧中国就已经存在。在工业文明的21世纪,这个人口分布规律依然没有被打破——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发现,“胡焕庸线”两侧的人口分布比例,与70年前相差不到2%,但是,线之东南生存的人已达十二亿两千万,虽然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但真正适合人们生存的空间,却只是这300多万平方公里。 我们4人从线内骑到线外,经过茫茫沙地草原森林罕有人烟地区,又骑回到线内,人气渐旺,感受还是很明显的。 爱辉——腾冲起始端
锦河场部俨然一社区,街道、楼房、学校、医院、公安、银行、广场等等一样不少,我们住朋友楼下招待所。
大口吃菜,就要有大盘子!来了东北,才知道东北的菜盘像脸盆,才知道东北人的豪爽 朋友介绍,以前的军垦农场改成农垦与地方双重领导体制,经营上承包制,女儿女婿包了400亩地,离此地60多公里,家有各种汽车农机多台,同大部分职工一样,都在场部买了房,老人养老,孩子上学,种的是玉米,基本上还要靠天吃饭,收入还可以……人还是很辛苦的,女婿吃了晚饭又要拉沙又要打农药,没个停
又回来了,我曾经的故土——锦河若有所思
连队的老同事都在场部买了房,养老、带孩子,饭后散步路上一连碰到几个老领导、老同事
夜幕中的锦河农场
农场也有个市民广场,音响、液晶大屏幕、广场舞一样不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