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dijuya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背包游淮安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4-5-24 15:05:54 | 只看该作者
叶和贵 发表于 2014-5-22 19:06
明随“武工队”去苏北,不知有此景点?

去苏北骑游很好啊/我队(快队)每年都组织去苏北骑游淮安、泰州及杨州都是很好的旅游之地
骑游苏北一直以来都是我的梦想,可惜我们慢队一次也没有组织过。谢谢叶老师关注/

22
 楼主| 发表于 2014-5-24 15:37:21 | 只看该作者
苦行者 发表于 2014-5-23 07:43
克服困难积极骑行热爱旅游是令人佩服的,赞颜老师!

谢谢陆老师关注/骑车出去旅游是个很快乐的事,因为不会修车只好放弃无奈选择背包游。
下个月准备去呼伦贝尔旅游,一个人去在当地参团。

23
 楼主| 发表于 2014-5-24 16:14: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ijuyan 于 2014-5-24 16:25 编辑

勺湖公园
勺湖在楚州区西门大街,濒古运河,以“水面弯曲如勺”得名,如今已辟为勺湖公园,湖滨有一四层佛塔,湖光塔影,引人入胜。勺湖先前有十景,现今已恢复的景点有:“胜境长廊”、“勺湖书院”、“飘然一叶”、“金鲤戏波”、“曲桥钟鸣”等。另外,还有“涧谷流云”、“梅花春晓”、“勺堤垂柳”及“义霞落樱洲”等景点,它们各具特色,美丽而迷人。勺湖公园有两门,东额“勺湖园”,费新我书;南额“文通塔苑”,武中奇书。从南门门槛望去,视线所及处正是巍峨兀立的文通塔,两侧分列的双亭回廊对称均衡,启人美感。塔下即是碧波潋滟的勺湖,蜿蜒的湖堤上建有虹桥、曲桥,沿湖有扇状水榭。绿树掩映处即勺湖书院,楼台亭阁虽出自人工却宛如天然,点缀园中。园内大钟亭内悬一口大铜钟,乃金天德三年(1151年)祈铸。
王母娘娘与勺湖的美丽传说
勺湖园位于古城楚州的西北隅,因其水面弯曲如勺而得名。相传王母娘娘外出游玩,途经楚州上空发现此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风景秀丽,于是停下赏景,不小心将一手帕掉在楚州地上,于是便有了勺湖,平静晶莹的湖面给人传说中的神秘感。
其实勺湖是因构筑淮安古城,修补取土而逐渐形成的,与淮安城的历史同步。自晋建淮安城池以后,古迹多在其地,据史料记载,古时先后在勺湖园修筑的庵观寺院有:法华禅院,文通寺,龙兴寺,文佛寺,老君殿等。

点评

文通塔 钟亭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5-24 17:23
24
 楼主| 发表于 2014-5-24 17:23:15 | 只看该作者
dijuyan 发表于 2014-5-24 16:14
勺湖公园
勺湖在楚州区西门大街,濒古运河,以“水面弯曲如勺”得名,如今已辟为勺湖公园,湖滨有一四层佛 ...


文通塔


钟亭


25
 楼主| 发表于 2014-5-24 17:25:22 | 只看该作者
总督漕运部院史料
从东汉末年到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战乱频繁,百姓大量南逃,因而促进了江淮、江南等地的经济迅猛发展,江南财富在历代财政收入中占有极大的份额。到了明初,虽海陆兼运,但大量财富都是通过大运河南北运输的。
地理位置
淮安楚州是南北水运枢纽,东西交通的桥梁。据《重修山阳县志》载:“凡湖广、江西、浙江、江南之粮船,衔尾而至山阳,经漕督盘查,以次出运河,虽山东、河南粮船不经此地,亦遥禀戒约。故漕政通乎七省,而山阳实属咽喉要地也。”当时,千万艘粮船衔尾而至淮安楚州由末口入淮北上。粮船卸载之后,再从河下装满盐运往南方各地。这样既解决北方粮米缺乏之苦,又大大缓解南方粮食年年丰收,食用不完,米价很低,百姓苦于“米赢而钱绌”的既南粮北调、北盐南运都要途经淮安楚州,使淮安楚州成为漕运、盐运集散地,客观上形成了在漕运史上的特殊地位。
自隋起,朝廷在淮安楚州设漕运专署,宋设江淮转运使,东南六路之粟皆由淮入汴而至京师,明清在这里设总督漕运部院衙门,以督查、催促漕运事宜,主管南粮北调、北盐南运等筹运工作。
淮安特殊的地理位置,促进了淮安的繁荣,特别是商业十分发达。漕运总督机关设在这里,驻有大批理漕官吏、卫漕兵丁。漕船到达这里后,需接受漕台衙门的盘查,千万艘粮船的船工水手、漕运官兵在此停留,南来北往的商人在此进行货物交易,旅客也在此盘桓,更加之在这里设常盈仓两处、常平仓两处、预备仓三处、庄仓五处……更大大提高了淮安的商品需求量,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当时这里城内外店肆酒楼鳞次栉比,“市不以夜息”,十分繁盛。正如邱浚诗曰:“十里朱旗两岸舟,夜深歌舞几时休。扬州千载繁华景,移在西湖嘴上头。”


点评

总督漕运部院 漕运公署遗址 中国漕运博物馆 主要展品编辑 漕运博物馆于2008年开工建设,总建筑面积6300平方米,分地面主体两层。地面建筑采取我国明清时期建筑风格,总体为“品”字形布局,东侧建筑为临时展厅,西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5-25 12:56
26
发表于 2014-5-25 00:18:16 | 只看该作者
dijuyan 发表于 2014-5-24 15:37
谢谢陆老师关注/骑车出去旅游是个很快乐的事,因为不会修车只好放弃无奈选择背包游。
下个月准备去呼伦贝 ...

顺心就好预祝颜老师旅途愉快完满!

点评

谢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5-25 16:00
27
 楼主| 发表于 2014-5-25 12:56: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ijuyan 于 2014-5-25 13:56 编辑
dijuyan 发表于 2014-5-24 17:25
总督漕运部院史料
从东汉末年到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战乱频繁,百姓大量南逃,因而促进了江淮、江南等地的 ...

总督漕运部院

漕运公署遗址

中国漕运博物馆
主要展品编辑
漕运博物馆于2008年开工建设,总建筑面积6300平方米,分地面主体两层。地面建筑采取我国明清时期建筑风格,总体为“品”字形布局,东侧建筑为临时展厅,西侧为多功能报告厅,中间是门厅及服务空间。地下局部一层,面积5000多平方米,有三个展厅和办公配套用房及文物库房。在这里,集中陈列了古代漕运(运河水上运输)工具及附属遗留物品,漕运总督府内工作与生活用品,曾经担任漕运总督及其他漕运官员(如唐代副宰相刘宴、宋代范仲淹、明代的李三才、史可法,清代的施世伦、琦善、段祺瑞等)的信函、书札,墨迹及生活用品,以及历代有关漕粮流通的记录、证券、量具、代用品。[2]
5主要特色编辑
高新科技让历史舞起来
馆内将现代化的高科技演示与文物史料巧妙结合,全面展示了中国漕运的恢弘历史和灿烂文化,每天游人如织,参观者叹为观止,流连忘返。序厅,180度巨幅投影卷轴与艺术沙盘模型的创意式组合,呈现出一场多感官的视觉盛宴,以具象而有震撼力的方式,还原漕运文化灿烂辉煌的历史原貌。
船型超级互动桌更充分体现了游客与历史的互动。它依照船的造型,分别排布10大块漕运民俗方面的内容,包括漕神、海神、天后庙、开漕节、高碑店庙会、漕运与西游记、运河龙舟、生辰纲运输、十番锣鼓和漕运诗词民谣。游客选择触发点,桌上相应的内容随即发生变化,并且所有画面的变化会由桌面任意触发位置贯穿至整个桌面。
走近淮安厅前,静态的玻璃影像门画面随即发生变化,一名从徐州南下的信使,快马加鞭前往淮安,有加急密函上报漕运总督。伴随着画外音“圣旨到,速开城门”。[2]
实景还原令人亦真亦幻
在历史厅,有组清江造船厂彩绘雕塑。工人们正在制作一艘漕船,只见他们按照各自的分工进行铁钉连接、锔加固、拼接榫构、麻絮桐油砺灰捻缝、船底涂漆,俨然就是一部真人演示版的漕船施工工艺图。
在文化厅里一艘根据明清相关文献记载按比例缩小复原制作的漕舫。船头是一个巨大的“狮子”头,波浪形的毛发像涌动的运河水;船尾则是寓意平安的良渚文化的图腾神徽。这艘漕舫为明末清初督运漕粮的一种官船,名为“太平舟”,也叫“飞虎舟”。
淮安厅的河下古街,有种亦真亦幻的错觉。张记铜铺内炉火熊熊、淮丰米行里五谷满仓、淮宾楼美酒飘香、清溪馆的宴席上摆着软兜长鱼、开洋蒲菜、平桥豆腐、钦工肉圆等淮扬名菜,两位士子觥筹交错、谈诗论文……[2]
上万馆藏细说漕运历史
作为古代衡器使用的石权、铁权、方升、方斗,交纳公粮后官府发给的文字凭据——完纳漕粮执照,清漕运总督杨锡绂上奏乾隆皇帝的奏折,由漕运官员绘制的《清山东运河备览》,记载卫漕部队规章制度的清漕标中营炮队条规残碑,漕帮的帮规《道德真经》……这些都是漕运的文化信息载体,是漕运文化变化发展的物证。
在淮安厅的一个橱窗内静静地安放着从河下古镇龙泉窑瓷片堆积遗址发掘的上万张瓷片。瓷片旁是经考古人员修复的碗、盘、盏、炉和高足杯等,计有30多种。2008年9月17日,由南京博物院和楚州博物馆联合组成的考古队,在淮安市楚州区河下古镇发现了一处大型元、明龙泉窑碎片遗址,出土了11万片21.8吨龙泉窑青瓷片,其中不乏龙泉窑中的精品瓷片,为官窑御制进献皇家使用。龙泉窑产于浙江龙泉县,如此大量的龙泉窑瓷器集中到楚州与它的漕运枢纽地位密不可分。[2]
漕运遗韵展区以展陈楚州(今淮安区)出土的精品文物为主,包含古代书画、陶瓷类、金银玉石类等。书画藏品以王镇墓出土的字画为代表,其中包含传世极少的夏昶、谢环、马轼、夏芷等名家的遗作。瓷器有六朝酱釉印钱纹双耳罐、明青花花卉纹蒜头瓶、清乾隆款斗彩八宝纹碗等,其中元青花缠枝牡丹纹双兽耳盖罐是元代青花瓷中不可多得的珍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其中27件国家一级文物
很值得一看,可惜遇到星期一博物馆不开门只得在门外拍了一张


28
 楼主| 发表于 2014-5-25 14:06:23 | 只看该作者
府署概况编辑
淮安府署位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东门大街,总督漕运部院以北。其大堂体量为全国之最,面积超过500平方米。
历史
淮安府署的建筑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现存衙门原为南宋五通庙,元为沂郯万户府。明洪武元年,知府范中以元淮安路总管府府署(现漕运总督部院处)加以修葺为府署。洪武三年,新任淮安知府姚斌在城中选址,结果选中了上坂街以北南宋五通庙和元沂郯万户府,便加以修建改造,作为淮安府的新府署,一直沿用到清末。
建筑
衙内有房屋50余幢、600余间,分东、中、西三路,中路有大堂、二堂、六科用房等,东路为迎宾游宴之所,西路为军捕厅,大门外有石狮,照壁、牌 坊等。
此外,据地方史料记载,尚有志清堂,在府治后,为宋楚州守臣孙虎臣书额;筹边堂,在府治内,亦宋时建,据说当年“轮奂鲜明,甲于邻郡”。藤花厅后为厨房,厨房工为四桂堂,当为馔堂。
府署内后部,有一园,原名“偷乐园”。知府陈文烛《淮上诗》中有《三月三日 偷乐园》,其序云:“园
在公衙后,有亭池、菜畦、修禊之辰,命儿子均圭约其师费以方饮焉。因读丽水终年公壁间碑:‘水亦忧,旱亦忧,太守之乐偷矣’”。张公名敦仁,嘉靖二十九年任淮安知府。他作过一篇《偷乐园记》,记中说:“堂之北有署,署之内有亭,亭有池,池之上有桥,亭之左右有桧、有槐”。“偷乐”之名即他所取,并立匾额于其中,其《偷乐园记》亦刻石其间。天启年间,淮安知府宋祖舜认为“偷”字不雅驯,改为“余乐园”。上坂街一酒楼却因袭了这一园名。

29
 楼主| 发表于 2014-5-25 14:17:37 | 只看该作者
dijuyan 发表于 2014-5-25 14:06
府署概况编辑
淮安府署位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东门大街,总督漕运部院以北。其大堂体量为 ...











30
 楼主| 发表于 2014-5-25 14:34:07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单车之家 - BikeHome.net

分享你和单车的快乐故事

Powered by Discuz!X3.2 © 2004-2015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