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565|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改装] 降低爆胎概率的办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1-4 19:52:4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还没注册吗?一起加入来玩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有一阵出行老是爆胎,最背的是一天三次,而且都不是被扎破的。按理,现在的公路状况还是可以的,怎么还会老是爆胎呢。个人喜欢高压胎,每次都把轮胎充气到硬邦邦的。因为每次爆胎不是扎破,又找不到其他原因,所以一直想当然地认为是内胎质量问题。啥牌子的内胎都用过了,还是老问题,真是烦透了。                                     由于爆胎过于频繁,不得不整理一下是怎么回事?结果是发现漏气点都在车圈内侧的辐条孔处,仔细观察车圈辐条孔周围,才发现问题所在。



        

        仔细观察穿孔周围,如果用手指摸一下,就清楚了:毛刺才是内侧爆胎的直接元凶。这些孔穿透之后,周围残存大量毛刺,通常,没有专门的工序去处毛刺,讲究一点,应该用锉刀或粗砂布修整一下。一般都是在装配时用手摸一下,如果很明显刺手就会去除。这样,大量细小的毛刺依然存在。出厂时,会加一层塑料衬垫带,一般也可以应付。但是,如果喜欢使用高压内胎,在充足了气之后,每个穿孔都被内胎紧紧充填,不知不觉埋下了爆胎的隐患。虽然,不是每个穿孔的毛刺会刺穿内胎,这是个概率事件。最大的可能是轮胎高压状态下突然遭遇震簸,例如乱石堆,或者桥梁连接处高低不平,这时爆胎就会发生。因为,内胎已经紧紧被毛刺顶住,就等轮胎遭遇外力冲击,类似“一捅就破”的现象。                                                                                                                找到原因解决就简单了:使用衬垫带。原来如此。衬垫带种类繁多,我使用昆山台商生产的尼龙衬垫带。



      

       先用电工带打底,然后套上衬垫带。当然,也可以直接套上衬垫带。这种尼龙材质对付细小毛刺绰绰有余。之后,即时打足气,同样情况的爆胎就没有出现过。                                                                                              如此,基本可以解决车圈辐条孔加工不足带来的爆胎问题。如果这样的材质还不行,我还有绝招。

      

      

       看清楚了伐。对的,普通的打包捆扎带。当然,希望是用不上了。                                                                  提示:内外胎漏气原因很多,如果你也遇到类似的情况,不妨先重视使用衬垫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一下顶一下 踩一脚踩一脚
2
发表于 2013-11-4 20:28:2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知道了还有这样的一种原因。
3
发表于 2013-11-4 21:05:07 | 只看该作者
好一点的车圈会有铆钉,还有的是免胎垫的设计。当然,长途最好还是加个胎垫。我相信28或25甚至32的外胎都是有存在的意义的,长途的话一般的丁基胶内胎足以应付了,超轻内胎或者高档的乳胶内胎爆胎的几率较高,不追求速度尽量避免。不过轮组,轮胎还是一个很讲究整体的东西。

点评

"超轻内胎或者高档的乳胶内胎爆胎的几率较高"对这话是深有体会!有过一上午两次扎胎的事,都是因小三角的石子扎的,被扎的内外胎还全是好一点乳胶胎   发表于 2013-11-4 21:25
4
发表于 2013-11-4 21:21:23 | 只看该作者
很好的學習帖
5
发表于 2013-11-4 23:52:45 | 只看该作者
我今天早上就这样爆胎的说,上班还迟到了。。。
6
发表于 2013-11-5 05:53:1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7
发表于 2013-11-5 08:41:28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学习了
8
发表于 2013-11-5 09:26:22 |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3-11-5 10:42:57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了
10
发表于 2013-11-5 12:31:37 | 只看该作者
经验之谈,不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单车之家 - BikeHome.net

分享你和单车的快乐故事

Powered by Discuz!X3.2 © 2004-2015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