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阿康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杭州周边的几个小镇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3-4-23 13:32: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阿康 于 2013-4-23 13:33 编辑
阿康 发表于 2013-4-23 12:57
几个骑车老头,已过了幽默期,也不会发生浪漫故事,不过是与大家分享骑游过程罢了!一路上大家都在磨练吸 ...


辑里湖丝馆   辑里湖丝是南浔“特产”,又称“辑里丝”,是丝中极品,因产于南浔镇辑里村而得名。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蚕桑丝绸产地,湖州是最古老的源头之一,有4700多年历史。明代中叶辑里湖丝列为御用贡品,成了中国优质蚕丝的代名词。1851年英国伦敦首届世博会,沪商徐荣村寄送12包产于南浔辑里村的“荣记湖丝”,一举获得维多利亚女王亲自颁发的金银大奖,成为我国第一个获得世博会金奖的民族工业品牌。凭借辑里湖丝的优势,南浔人拼搏于沪上,近百余家丝商巨贾因此致富,成为中国近代最大的丝商群体。



小莲庄门口    这是刘镛的私家花园别墅。参观时间已过,大门紧闭,透过一隅,院内的豪华、精致、高雅,都能明明白白的传递出来。
刘镛为“四象”之首,(可不是那个宰相刘罗锅)财富达二干多万两银子之多。30年代南浔民谣云:“刘家的银子,张家的才子,庞家的面子,顾家的房子”。刘镛发迹后,深感列祖以来,都缺少文化,虽有财,但无禄,不上门第,故亟力教子读书,应试科举,使他的四个儿子都能进入仕途,刘镛也因儿子的及第,恩封为通奉大夫,达到了荣宗耀祖的目的。






张氏旧宅
四象其二张颂贤财富仅次于刘家,占第二位。其父张维岳在南浔开一小酱盐店为生。两个儿子,张颂贤为老二。善经营,全力经营辑里丝出口业务,营丝发家后又着眼于盐务,为盐业界巨头,张颂贤有二个儿子,长孙张钧衡中举人,承袭祖业经商有方,产业盛丰。张静江系张颂贤次子张宝善之子。早年参加同盟会为革命捐款效劳,孙中山先生曾说过:“自同盟会成立后,始有向外筹资文举,当时出资最勇而多者张静江也。”张静江,是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张颂贤的两孙被誉为四象中“张家的才子”。高大厚实的院墙后面蕴含着许许多多的财富故事。




便民街果然便民  住宿吃饭要出景区,当地人都介绍去便民街,吃、住、玩、购物、交通都很方便。

晚饭后余兴未尽,来个夜游南浔。





IMG_7397.JPG (63.83 KB, 下载次数: 13)

IMG_7397.JPG

点评

D2 4月12日 晴 南浔——塘栖 108公里一早,直奔状元楼面馆吃面。就在景区外的一条小街上,挤过摆满菜摊的石板路,才见得招牌,大名鼎鼎的面馆,门面竟是如此狭窄,店堂竟是如此逼仄,而食客竟是如此熙熙攘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4-23 15:46
12
 楼主| 发表于 2013-4-23 15:46: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阿康 于 2013-4-23 15:46 编辑
阿康 发表于 2013-4-23 13:32
辑里湖丝馆   辑里湖丝是南浔“特产”,又称“辑里丝”,是丝中极品,因产于南浔镇辑里村而得名。中国是 ...



D2  412    南浔——塘栖  108公里
一早,直奔状元楼面馆吃面。就在景区外的一条小街上,挤过摆满菜摊的石板路,才见得招牌,大名鼎鼎的面馆,门面竟是如此狭窄,店堂竟是如此逼仄,而食客竟是如此熙熙攘攘,环境已是很陈旧,百年来的苍桑烟火已将它熏得斑斑驳驳,灶台在屋内一角,临窗而建一口大锅,汤水沸腾,汤上飘着油花,案板并排摆放着十几只大碗,碗中放着煮熟的肉。一股香气弥散在整个屋中,客人只顾低头吃面,并无大声喧哗。总共4只方桌,赶紧挤进来找空位子坐下,高叫“四碗双浇面!”老板娘兼做抬面的,跑进跑出马不停蹄。8元的面有很大的一块红焖肉一块酱爆鱼,深深地埋在碗底,味醇量足又便宜。同桌的母子刚走,几个湖州客即坐上,看来都是闻味而来。店堂外,一中年食客剔着牙介绍,我们南浔生儿子主人家发面票来状元楼吃面,生女儿要去五福楼吃面,多年的规矩,一百多年的老店了,两家面馆紧挨着,生意一样好!不过去五福楼一看,气派一点,生意似乎不及状元楼。老姚吃罢出来说,我吃到了两块爆鱼,我说,昨晚你自己还说你身份证上的照片少说也个正团级,老板娘讨好你悄悄做个人情也给你这个不知趣的说出来……哈哈哈哈







13
发表于 2013-4-23 15:51:18 |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3-4-23 15:58:50 | 只看该作者
图文并茂
15
发表于 2013-4-23 16:08:54 | 只看该作者
多次到达南浔古镇,没看到这两家面店。
谢谢楼主的介绍,下次也去品尝一番。
16
发表于 2013-4-23 16:12:56 | 只看该作者



精  彩  亮  丽
17
发表于 2013-4-23 16:51:17 | 只看该作者
l楼主的介绍精彩细腻,让去过南浔多次的我感觉焕然一新,值得重游一次

点评

一早状元楼吃面是南浔游的固定节目,这就是自助游的好处了。谢版主鼓励,谢谢楼上各位关注。 朝东南方向掠过辑里村走浔乌线到乌镇。东西栅两大景区,西栅以休闲夜景取胜,东栅以人文传统见长,就看个东栅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4-23 17:14
18
 楼主| 发表于 2013-4-23 17:14:41 | 只看该作者
常青藤 发表于 2013-4-23 16:51
l楼主的介绍精彩细腻,让去过南浔多次的我感觉焕然一新,值得重游一次

一早状元楼吃面是南浔游的固定节目,这就是自助游的好处了。谢版主鼓励,谢谢楼上各位关注。




朝东南方向掠过辑里村走浔乌线到乌镇。东西栅两大景区,西栅以休闲夜景取胜,东栅以人文传统见长,就看个东栅吧
这里也有个状元楼气派多了,市口也好,但名气不一定比南浔的那家大,真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啊!
乌镇的民间风俗、民间制作很有特色。扯白糖、蓝印花布、三白酒、缫丝工艺棉纺织等等,游客听了看了做了尝了,于是记住了这个地方。








50元一斤的三白酒,每人一小杯品尝,酒味很醇,比二锅头好多了
财神湾  

看过电影的人,再看到这个铺面,会一下跌落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真希望穿着长衫的寿生会抱着算盘跑出来

戏台上正演出桐乡花鼓戏,不管人多人少有人无人,早八点到晚十点演员们都会旁若无人地念唱着……
文学巨匠就是从这里走出的





救火会
随拍拍

上个世纪的美女
财富是令人艳羡的,文化却是令人崇仰的。独具一格的水乡生活文化,人的衣食住行也都具有浓郁的水乡特色。乌镇可以说是一个完全的文化古镇,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乌镇自古人才辈出,自宋至清出过64名进士,161 名举人,梁昭明太子、茅坤、张杨园、茅盾等,彪炳史册,并留下了众多的人文胜迹,正因为他们才有了乌镇浓厚的文化底蕴,才有了乌镇江南水乡古镇之首的地位。这也是我更喜欢乌镇的原因。

DSCF3922.JPG (58.22 KB, 下载次数: 8)

DSCF3922.JPG

DSCF3920.JPG (57.8 KB, 下载次数: 12)

DSCF3920.JPG
19
发表于 2013-4-23 17:40:00 | 只看该作者
照片拍的漂亮、清爽,故事讲得生动、详细。
20
发表于 2013-4-23 18:36:11 | 只看该作者
小镇故事多!           期待ing

   ☆☆ ☆☆  ☆☆ ☆☆
    ★★      ★       ★★
☆☆   祝你快乐!    ☆☆
    ★★               ★★
     ☆☆             ☆☆
       ★★         ★★
         ☆☆     ☆☆
           ★★  ★★
                 ☆☆

点评

谢流沙、致真关注!谬奖了。对自己的照片特别不满意,画面杂乱,夜景糊涂。经常从流沙的摄影作品受到启发和教益。塘栖的节目也是致真的那张飘着水草的运河照片引发的。网络是个好东西,信息互联互达,取长补短。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4-23 20:1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单车之家 - BikeHome.net

分享你和单车的快乐故事

Powered by Discuz!X3.2 © 2004-2015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