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没码表,只记录了一个平均和最高踏频以及心律,比赛的时候基本上只能靠心律来进行控制了,总的来说还可以,和小崔差不多,心律在基本目标范围内,平均好像是164,最高是170多一些,刚开始有十几分钟超过了设定的乳酸阈值(168跳)的100%,最低好像在96%。我也是记圈记糊涂了,骑了9圈的时候听见他们说是最后一圈了,拼命冲啊,然后过了终点,减速想停,摆个pose,发现没人喊停啊(可能是没听见),慌了,继续启动,我晕啊,又骑了一圈,累死了,发现过了终点,还是没人理我,这回不干了,怎么还没到啊,只听见众人狂笑,傻瓜早就结束了,还在瞎骑,我晕死了,吐血啊,白忙活了。继续放松,来回溜了两圈才想起来把心律表停掉(这里犯错了,没记下骑完的时间,没想到导致了后来没成绩,5555555)。
这次的失误感觉就是起步的时候齿比太小了,用的是小盘+相对小飞(前段时间耐力训练养成的习惯),而且踏板一开始踩不进去,有点慌,急吼吼的,踏频太高了,上到了120多,骑了一圈多以后才换大盘,起步心律太高,没控制好。最后发现骑完了肌肉没什么反应,不是很酸,但是心律过高,甚至有点岔气,齿比用得不够大,而且由于没有码表,对速度也没什么感觉,也不好控制。感觉最后有点肌肉能量还没用完,比赛就结束了的感觉,没有平时那种恰到好处的感觉。
骑了11圈加上慢速放松了一段,平均踏频居然破天荒达到了106,看来这就是导致一开始心律过高且一直没降下来的原因了。在宁波爬坡的时候也是这样,发现出发的时候,如果一开始就要高速冲的话,踏频还是不要太高了,心律很容易上去,而且后面也没机会调整降下来,用大盘+大齿片出发可能好一点,踏频控制在110以下,可能心律不会上得太快。
大组长途的话,可能一开始小齿比比较好,因为可以慢慢提升心律和踏频,不至于一下子心律太高,降不下来,而且可以避免肌肉过早疲劳,保留最后冲刺的体力。
我是觉得踏频对我的心律影响很大,而齿比对心律影响相对小多了。短途出发感觉齿比大点可能更合适,长途出发齿比小点、心律高点,肌肉留到最后冲刺可能更好。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也有这种体会,可以讨论讨论啊,呵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