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一品 于 2012-5-14 19:57 编辑
皖南深山阳产村——拥有400多年历史的安徽皖南深山歙县深渡镇阳产村,坐落在黄山脚下, 这里四面环山,泉水清澈,古木参天,生态优美。依山而建的阳产村现有土楼房372幢,错落有致,别有洞天,至今保存完好,构成了古朴、壮观、神奇、美丽的画卷。冬暖夏凉的土楼房被称之为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人间天堂,具有徽州浓郁的乡土气息。据了解,阳产村有196户,500多…… 歙县“土楼村”阳产村是歙县南部的一个深山村,400多年前老百姓躲避战乱从河南郑州迁移并发展成一个村庄。阳产村老百姓喝的是山泉水,吃的是自己种的粮食和蔬菜,住的是冬暖夏凉的土楼,平均寿命在78岁,是一个“长寿村”。 阳产村坐落在安徽省歙县深渡镇千岛湖黄金旅游线上,交通十分便利,距离镇所在地深渡6公里处。阳产村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村落,为郑姓居地,郑姓于宋时由歙北迁移定潭而居,后迁阳产,为郑半洲再能公之后。据传郑公守猎到阳产,跟随猎狗卧于阳产山凹不愿返回,郑公见其四面环山,山泉清澈,古木参天,经几番审视,认为是块风水宝地,决心迁移定居阳产。 阳产村是一个依山而建的山寨,房子以土楼为主,土楼群是阳产村最大的特色,一座座,一排排,密密麻麻,一幢接一幢。均以青石砌磅为地基,再建土楼,土楼与土楼之间有石板或石板台阶或青石铺地。无论是每一座单体土楼,还是整个村落的土楼群,它都有一种乡土的美感,体现出独特的画境美、意境美、雄浑美、气势美。土楼群依山就势、千姿百态、布局合理、错落有致,体现了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具有浓郁的山区民居建筑特色,构成了神奇、古朴、壮观、美丽的画卷。 “土楼村”山高路远,家家户户因地制宜用红泥土筑房,并逐年从土平房更新为土楼房。整个村依山而建,均以青石砌磅为地基,再建土楼,土楼与土楼之间有石板或石板台阶或青石铺地。 阳产村现有土楼房300多幢,196户500多人口,主要生产茶叶、板栗、山核桃、蚕桑,人均纯收入4500元。目前村庄风貌和村中道路保持原生态,农村的水、路、电、卫生等民生问题基本上得到解决。 村的山顶上还有国民党军队构筑的战壕,布置了十九台重机枪,坚守着这座皖南山区的重要山头。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强渡长江。23日解放了南京,宣告了蒋家王朝的覆灭。国民党反动派部分残敌东窜西逃,曾号称蒋匪精锐部队的192师12000余敌向南逃跑。解放军部队派出两个连前来作战,见敌人已龙王尖、大月岭和东南方向一处高地,三个制高点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对我军作战极为不利。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就这个古村落的村民送饭送茶大力支持解放军部队,解放军后勤供给有了保障,民村给解放军带路,以一位名叫刘祯的排长为首(后光荣牺牲),选出30名战士组成三个组,插入敌军后背,以一敌十,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终于经过三天两夜的艰苦奋战,红旗插上了龙王尖,而后此山又称胜利尖。 特别提醒:到阳产村去的水泥路比较窄,仅能一轿车之类的通过,如对面有车来,会车很麻烦,这个景点是在警察同志的劝说下才去的,进村前有一个又陡又高的坡路,有些人看到退却了只有部分同志进村观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