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739|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综合] 小蒋江苏单车网精华贴转发(集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5-27 21:19: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还没注册吗?一起加入来玩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现在到上海工作生活了,未来也希望定在上海了,这几年漂了太多地方,也需要安定下来了

所以,希望和上海的车友交上朋友,第一次交流,是我离开南京的时候,小黑来宁,还有其他一些起点的朋友,参加完SHIMANO车迷节。晚上一起吃饭

现在,我也算上海的一分子了,发上我这几年写的一些单车的文章,供大家交流吧,断断续续的,算以车会友,大家不要嫌弃,每一楼算一个单独的帖子吧

如果看不到图片,请等一下,我到现在还没有学会BIKEHOME的编辑方法,老了,笨了,也可以直接点击原贴地址观看,因为文章是互动的,一篇文章后边往往有更多精彩的评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一下顶一下 踩一脚踩一脚
2
发表于 2008-5-27 21:22:18 | 只看该作者
欢迎LZ
3
 楼主| 发表于 2008-5-27 21:23:03 | 只看该作者
51回宁测试的闪电EPIC报告——未完待续
现在发现南京就像我的福地一样,每次回来,都能遇到好玩的事情,之前一次,是好多人去吃龙袍蟹黄汤包。还有一次是回来过61儿童节,这次回来,刚好碰上南京闪电开业,虽然没有赶上第一天开业典礼,却赶上了第二天的试车活动!
兴奋!
不过,对于我来说,其实兴奋的就是拿一个越野车上山踩一圈。这刚好让我碰上了,于是,我就拿着毛毛的EPCI,小黑的骑行服,郑屹的头盔,张铁人的鞋子上山了(整一个白吃白喝的混子。。。)
先说说毛毛的车吧,原来毛毛是踩得一辆MCM,刚好碰上闪电开业,有一些优惠,自然就拿下一辆,他们的是M5 铝材的EPIC,郑屹是一辆碳的EPIC MARATHON。毛毛的车大致配置是这样的,XT的传动,XTR的变速,775的轮子。F80X的叉子,前边是IRC MIRBO XC1.95的胎,后边是IRC MIRBO marathon2.0的胎,均为无胆。其他都是一些中规中矩的零件。
直接说测试后的效果吧,两趟紫金山之后,车子回到俱乐部,看看前后避震,基本被我用到极限了,前边行程基本照着70来的,后边行程,基本照着90来的。老实说,我没有跳过,没有飞过,只是在拥翠亭后边的那条小路上,有一点超速。超速的根本就是:第一,我对这条路太熟了(不过这一年来,还是有一些变化),第二,在连续的防火道、樱驼村之后,我对这辆车的信任度高了,下坡的时候,就基本上没有什么顾虑了。刚好碰上有时候路上有些石头区,我基本就不刹车,不减速,直接拐弯通过了。自己感觉如履平地,但是,其实避震器为我的平安通过做出了极大的牺牲(怎么想起春蚕了?)最后的感觉就是,值得信赖,一辆可靠的,快速的,适合于较复杂越野路段的竞赛用车。

从头说起吧。提出这辆车的时候,我从进香河的闪电店出发,奔赴樱驼村。
一路全是大马路啊!老实说,什么软架子在大路上,都比不上硬架的效率。架子表现得中规中矩,加起速来,和6、700的硬架子没有什么区别。但是,775的轮子确首先在这里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顺畅,而且你能感觉到,只要你能通过链条,把力量传输到轮子(排除车架变形和泄力的影响,也就是说,平稳的骑,身体不要上窜下跳),这个轮子的反应是很好的。这也是漫长的公路路程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了。
来到樱驼村,我终于打起精神来了。紫金山阿,我回来了,军事禁区啊,我知道我现在爬不上去了(悲哀啊,当年自从第一次顺利上去之后,就没有上不去的时候)。不过,今天,我一定要好好踩一踩。
今天的路线是这样的:闪电新店——樱驼村——军事禁区——西马腰——中马腰——防火道——拥翠亭——从后边小路下到范墓——从大路骑上范墓——防火道——中马腰——西马腰——中马腰——西马腰——军事禁区——林道到樱驼村——闪电新店。有点自虐吧,我现在也觉得了,腿酸。。。。。。
这条路的优点就是:基本山地车经常通过的路都骑过了。特殊地形也有,林道可以测试灵敏度。中间有砂石路,土路,大石块路,草地等等,还有陡坡,长坡,不说了。可以自己试试这条道,不要着急,两个小时肯定搞定。


还没有完,后边会针对每个路段,车子表现出来的特性做具体说明,这个车,有很多优点,但是,也是有不足的

原贴地址
http://bbs.jsbike.com.cn/viewthr ... &extra=page%3D5
4
 楼主| 发表于 2008-5-27 21:23:44 | 只看该作者
titus _racer_x使用感受----20楼已经补充完整
某人的TITUS馋了我好久了,大半年估计有了!
当时我在北京,某人通过QQ告诉我,他进了一辆RACER-X,我晚上基本上就没有睡着觉!掐自己的大腿,靠,前两年挣的钱哪去了?让某人占了先机,他拿下之后,我就没有话好说了。说什么啊,再买是跟风!
换目标嘛。波哥很聪明,拿下南京第一辆ELLSWORTH,还一拿就拿一个绝版的钛架。跟风也跟不了。我看看,几大神秘的高档品牌的主流车型都被拿下了。我下次拿什么呢,意淫一下,基本上就两个车了,一个是TUNNER的5SPOT,一个就是TITUS的MOTOLITE了,都是5寸左右的行程,对我来说,能干一些大事情了,特别是下范墓的两个坡没有什么问题了。
看看两个车的照片哦:

不说了,就直接进主题吧。
其实,在跳槽到上海之前,就开始联系某人,要试试他的车了。到上海之后,话题仍然这样。及至回到南京,直接电话:“没车骑!”。老同志很大方:“来我家,你随便挑一辆!”噢也,有好车玩了。
到他家,没有说的,先是到处看看,恩,车不少,都是惹眼的东西,一个赛一个的新。当然,我的眼睛就直勾勾的盯着那辆钛色的RACER-X了!就是他,不考虑了!拿下,“车库”里边一阵辗转腾挪,拿出来。漂亮啊。不过我第一眼还是看走眼了。看着有点像ALL-MOUNTAIN的配置和角度,我差点把他认成一辆MOTO-LITE了。
说说这个梦幻车的配置吧,全美评价一直保持顶峰的车架,碳纤维后支叉(说上摇臂也可以),典型的FSR结构。07XTR全套(更完美的是——指拨变速,我喜欢,正拉,我习惯,反手刹车,我风格,简直就是为我准备的嘛,再加上S号的车架,完美身材就是我和某人这样地),E的MONKY-LITE碳把,cross-max 轮组,maxxis
crossmark胎,最厉害的是,居然是SANMACRO的ASPIDE全碳坐垫(公路的哎。。。。。。下次问问什么道理,估计是没有道理——家里东西太多,没有地方放,就放车上了)。别的我也不用说什么,照着最好的来就可以了。
晚上溜达在南京的大街上,惬意,我屁股下面可是几万元啊(想起老钱家的狗——狗往地上一躺,老钱就说,房价1万一平,你躺了一平噢)。最直接的感觉是这个车架的效率和轮组。
轮组就不多说了,CROSSMAX就是轻,硬,快。一脚下去,反映很好的。可以说,在平路上是随心所欲的滚动吧。说说车架,很多车架都标称自己没有能量损失,这就是瞎扯。连1:1的美利达LRS还标称自己没有能量损失呢。其实呢?损得厉害呢。后来换上DT的后避震效果才好一点,闪电的EPIC通过改进LRS的结构(关键的转点位置变了哦),然后加上一个BRAIN避震控制器,相对来说,好了很多,基本能够做到无损失了,当然,后三角的效率还是不如硬架来得直接。TITUS也差不多,我踩的时候,让三元看了看。有BOB,但是,第一,BOB很小,第二,我作为骑车人,根本感觉不到,还是一如既往的加速。这才是牛的地方,第三,后三角刚性很好,非常好,不愧为结实的美国货(看看链支叉与车架之间的连接,整块铝车出来的啊,重死了,但是,稳定死了!有人有这个照片没有?)。(晓鹰,名牌,出来秀秀你们曾经的MOUNTAINCYCLE和TOMAC,卖了就亏)
太TMD皮实了——作为一个行程4寸的越野竞赛用车!,很不幸,这个车改后的角度,已经不是越野竞赛车了,换一个坐垫,应该归结为一辆很好的TRAILBIKE,如果换上新的SHIMANO(775,975)轮组,那就更舒服了(不好意思,我对这个系列新的编法和质量印象太TMD好了,太高兴了,又骂脏话了,原谅一下!)

先说到这里,等有时间了,上下一部份。第二天的路就是,龙脖子越野——太累了,不想动了,再说,这么好的车,也舍不得动,欣赏就可以了,换了我自己,肯定是买个铝的,然后一堆皮实耐造的东西,死命往骑。

原贴地址
http://bbs.jsbike.com.cn/viewthr ... &extra=page%3D4
5
 楼主| 发表于 2008-5-27 21:24:14 | 只看该作者
第二部:
上山!
经过前边两天的骑行,第一天在上海,第二天在南京玩毛毛的EPIC,第三天的我,已经开始屁股酸痛,唉,当年的铁屁股不复了啊。
想想,就简单的龙脖子一下吧。
龙脖子其实就那么几条路。什么也不说,说说总体感受了吧。
骑惯越野赛车,适应那种角度和操控特性之后,要转使用别的车,其实是相当困难的。对于这个车,我一开始也是这样,很难接受这种角度,特别是六百多长的宽燕把。无论下坡,转弯,始终给自己有一种老爷车的感受。很难真正的动起来,下坡,因为车长和宽把的原因,我始终觉得不够灵活,上坡,因为车架的特殊角度,我总需要特别的使用力气去压住前轮。越来越觉得不对劲,后来,反过来一想,我应该换一种态度和方法来骑这辆车,为什么不把它当作我购买适应全山地自行车的一种预热呢?全山地是怎么骑的来着?
对了,重心,激烈,前压,快速,身体,反正就是这些关键词。
我首先找了一条相对来说,弯道不多,不急,下坡比较平稳的路。但是,比较快速,想着闪电店里,墙上挂着的那位姑娘压弯的照片(非常不错的照片,能骑成那样的女孩子,南京不多,敢那样压的,我很少见过,不过,刘娣确实能做到),就照着那样来吧,仔细看看那位姑娘进出弯道的动作,是不是和我们越野车有所不同呢。是的。
我就是这样来的,第一趟,只能说动作中规中矩,速度也中规中矩,但是,整个车的稳定性相当好。特别是后边,在弯道中,没有感觉出来一点变形和拖泥带水。总算有点新感觉了,不是一味的抱怨不是越野竞赛的角度了。
第二趟,基本就很舒适了,我这人一般都是,信赖一辆车之后,估计这辆车的最大潜能,然后,就把自己托付给这辆车了。弯道之前,速度相当快了,林道当中,速度已经在30左右了,来到弯道,重心往前一压(在弯道之前就压下去了)进入弯道,把车把往内侧一拉,再稳住一推,外侧脚再加速踩一脚,并定位在下方,进弯,按照我的经验,速度没有任何下降,甚至有可能提高了一些,车轮非常稳定的就过去了,刚过最大转向力的地方,身体稍往弯外侧拉起,给在上边的内侧腿留出空间,转动曲柄,当身体重心再次在车中央的时候,再次发力加速,后轮非常稳定的根上了我的节奏,而且后三脚没有任何迟滞的把力量传递到了轮祖上,车胎的反应也很好,非常稳的抓住地面,毫不迟疑的加速,整个弯道没有损失一点速度和效率。
有了这一趟的经验之后,我又再试了一次,个人感觉速度可能更快了一点,稍微再修正了一下动作,比如弯道之前的压迫前叉,其实,换使用X的前叉之后,有的问题我至今都没有习惯,我自己那根X是典型的X的特点,除了2cm的预压之外,死活从上边压不动,预压的空间太小,有的时候,我喜欢在转弯之前,直接把叉子压下去更多,让叉子在弯道中加强前轮的抓地力。但是,在X上,很难做到这一点。只好靠重心移动了,然后,我发现,采用了这种角度之后,你很容易把重心摆得更稳,并不是说你更容易把重心集中到前边,而是你感觉这个车再高速的时候,更加稳定,好像你无论什么重心,都是在最佳位置上一样,我强烈建议把这个车放到香山和波哥的ELLSWORTH一决高低!波哥胜的可能估计就40%。(挑衅,挑衅),香山的路太适合这个车了,要是在上一个2.25的胎,就更加完美了。不行,下次还是要去看看波哥的车,可惜波哥比我高大威猛多了。。。。。。
之后,就是咱们典型的8字路了,我尽量推高速度,并保持坐在座位上,不过,硬架车的习惯还是让我很难改变,见了颠簸就站起来,10年的习惯哪这么容易改变,上了MOTOLITE之后再说吧。非常好,非常快,非常稳,现在我觉得TITUS使用那么皮实的后下叉是绝对真正的山地车骑行者的思想精髓了。给人信心是很小的一方面,确实稳定,节省体能,让人能够有感觉去更加加快速度和提高乐趣。
我尽量避免不能起速度的狭小弯道,这种路是越野赛车最擅长的。我喜欢那种快速的弯道,左拐右挂,拉着前轮像跳舞一样不停的切换角度,真的,就像跳舞一样,轮胎与地面摩擦发出刷刷的声音,就像投篮进框的感觉,很容易的切过一个又一个的弯道。这不就是我一直喜欢的感觉吗?可惜,龙脖子的舞台太小,不足以让我跳得更舒服,不然,我相信这个车会有更好的感觉,唉,没有力气了,要有力气的话,到单车公园那边,这个车拿来跑那种路简直是无敌舒服,再加上两个陡坡,就更加舒服了。
最后,也不想再说更多的好话了,就是几点感受吧:
1.        某人
2.        不要买MOTOLITE,或者5SPOT了,机会留给我吧,您老人家先玩玩更有文化的公路,让我们这些农民工尝鲜吧
3.        要是使用2.25的胎更好
4.        老美的山地车观念和我们的差太多,要接受这种车,放下成见,你会更快乐
5.        要是换一副775,975的轮子,会有更不同的表现(没有办法,我太喜欢这套轮子了,其中,775的轮子更加超值)
6.        3天使用了3辆完全不同风格的车,最后这辆,给我未来买车提供了更好的分析方向,我不会购买RACER-X了,我相信,5.5寸的MOTOLITE会给我带来更多的惊喜,不过,我更倾向于购买全铝合金的版本。本来,全避震山地车最好的材料,或许是铝。
7.        改变一下思想,接受一下新思维,试试新车,比如闪电的FSR,ENDURO,或者一些其他的牌子(当然,这些车很难见到),你的山地之旅会更丰富。
8.        离开南京也两年了,南京真的很美,特别是满山遍绿的春天和五颜十色的秋天,都是一个梦一样的世界。在遥远的北方,我常忆江南,现在,终于回来了。好好工作,好好欣赏吧。敞开眼界,多走些地方,多看些东西,多试试新车,人生乐趣所在。
6
 楼主| 发表于 2008-5-27 21:25:45 | 只看该作者
原贴地址:http://bbs.jsbike.com.cn/viewthr ... amp;extra=page%3D10

10年了,这比赛依然如此激动人心
10年8年6年前,越野比赛有个特点,男人比提ROLAND GREEN,这个过于健壮的男人被大家统一认为不是山地自行车的料,还好时势造英雄,那时候的爬坡,下坡远没有今天难度大,就像北京选手到南京就蔫了一样
mxc_green.jpg (23.37 KB)
2008-4-4 00:10

几年之前,赫米达还在BIANCHI驰骋疆场,BIANCHI送走他,不是因为他状态下降,而是公司产品战略调整,还有就是新人阿布要上位
hermidawins1_xc.jpg (55.18 KB)
2008-4-4 00:10
hermida_xc.jpg (46.86 KB)
2008-4-4 00:10

戴。希尔这么多年,算对得起美利达了,就是不知道,M 能不能对得起中国爱车人
srwxc_dahlewin.jpg (62.31 KB)
2008-4-4 00:10

克利斯朵夫——索萨一直都是另类的单车,身材的代言人
houffalizewc_sauser2.jpg (57.93 KB)
2008-4-4 00:10
houffalizewc_sauser1.jpg (75.64 KB)
2008-4-4 00:10

那个时候的前叉,不是SID,还有我从来没有见过真品的MARS,在那之前,就是Z2,
4.jpg (66.81 KB)
2008-4-4 00:10
green_award.jpg (88.75 KB)
2008-4-4 00:10
madridwc_brentjens2.jpg (89.55 KB)
2008-4-4 00:10

那个时候,变速系统清一色的XTR952
s3_green2.jpg (65.1 KB)
2008-4-4 00:10
mxc_kabush.jpg (21.65 KB)
2008-4-4 00:10
madridwc_brentjenswin1.jpg (53.78 KB)
2008-4-4 00:10

那个时候,能得到一辆GARY FISHER的特别版全避震车,是一种认可
7
 楼主| 发表于 2008-5-27 21:26:50 | 只看该作者
别了,SID
sid.jpg (31.74 KB)
2008-4-5 17:27

自认为还是SID多年的拥护者,但是,今天宣布——不爱SID了,不是因为其他的诱惑,而是不能接受其重量了
用28内管,一向号称轻量之王的SID,一向以轻主打市场的一款叉子,我们对他的刚性,本来就没有要超越FOX32,或MANITOU30的要求,可是,现在,新的SID的1450克的重量,实在不能接受!
从照片,可以看出,新的SID的工艺,比原来复杂了很多,成本毋庸置疑上升很多,据报道,性能也上升了很多。
更多刚性,更多变化,但是,重量!
原来的SID我自己使用刚好,1300克的重量,也相当可以接受用来竞赛越野。
最早时候的SID,才1190克,更是轻量首选,同时,也在世界赛场上大放异彩,即使体重将近160的ROLAND GREEN,也用它驰骋疆场。
可是,现在,以己之短,攻彼之长,出来这么一个重量。。。。。。
不适合我的不一定不适合你,自己喜好吧,我反正就不用SID,转FOX了,不过,建议轻量如我的男孩们,女孩子们,还是去找一根1300的SID,不要锁死,你一定会取得好成绩,也不会觉得软
8
 楼主| 发表于 2008-5-27 21:27:32 | 只看该作者
自编轮组的极致是自由

前两天在网上和一位朋友谈到一个问题,他说他在自编轮组和成品轮组之间徘徊。他自己的配置应该是基于XT左右的。问我脚感哪个好。(765轮组和XT轴+DT-rev+717或819)。

其实我自己也不清楚,因为,有的东西,从技术上,从数据上,你很难看出差别,而具体到脚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觉。比如我本人,力量不大,持久力强,同时,爆发力也很好,体重也很轻(曾经),而我这位朋友,比我矮点,练过健美,有一股子蛮力,但是,爆发和耐力都不好,骑车也是力量型的,频率上不去。

所以,我就选择了换一个方向来解释这个问题。



对于现在市场上销售的中上档次的自编轮组(行货1800以上),其实都是很不错的东西了。档次越高,个性越足,共性越小,很难取得平衡。比如MAVIC的Crossmax,轻,快,硬,结实。比如往下的Crossland,皮实,可靠,稳定,硬。而CRANECREEK的最高级别的轮组,比Crossmax更轻,(快和硬我不得而知),但是,结实的程度就不那么敢恭维了。

很多人抵制大工业化的轮组产品,事实上,这是不必要的,工厂设计一款轮组,所采集和使用的数据(比如大家平时喜欢的骑行方式,力量,速度,地形,重量需要,轮组弹性)都很完备。在中端产品上,基本上能做到众口能调,使用顺畅。另外,工厂的质量体系和出厂前的手工校准,更是提供了信心保证。

而至于更高级别的轮子,其设计和出厂之前的保证更是让人信服。只需要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轮子就可以了。

但是,不要相信所谓的比赛在用某某轮组,我们就应该用某某轮组。因为他们用的和我们买到的根本不是一个东西。

有一个流程叫筛选,有一个流程叫资深工程师专人专线。明白了这个,你就应该知道区别了。他们用的车圈,是重量分布最平均的,他们用的车条,是一批里边筛选出来各方面表现最均衡的,他们用的车轴,里边的轴心和滚珠,精度和可靠程度至少比我们高一个级别(江湖传闻:某人用于WCS比赛的965轮子,里边使用的是陶瓷珠子)。

其实,这个时候,比赛用轮组已经不是我们意识意义上的轮组了。他就是自编轮组,是用最好的材料,请最好的工程师,靠最好的技术,制作出来给最顶尖的运动员使用的。

说到这里,就要点题说我们的主题了。

自编轮组的极致是自由。

我们花费了很多心思来考虑自编轮组和成品轮组之间的区别,却很少考虑两个问题。

一个是自编的技师技术的可靠性。

二是自编轮组的个性。

老实说,我更倾向于选择成品轮组。对于自编轮组,我的担心不是坊间技师水平如何,而是他们水平的稳定性如何。而且,还要考虑到货源的稳定性如何。我更习惯于把希望寄托在和6西格玛类似的质量保证体系上,而不是在技师的即兴发挥和运气上。



套用许三多的话:有个性就是有自由,有自由就是有好多个性。

事实上,更高级的追求自编轮组,就是为了一个自由的幻想,想打造一副完全符合自己的轮组(而事实上,这种幻想中的试验,90%是不成功的)。

你有了Crossmax,很快,很硬,但是,你想要更有弹性一点,于是,你去选XTR(975)(975的编制方式有点类似于传统32线轮子编制),可是,你又觉得有的时候,还是需要Crossmax的轻,快,硬。你就不停的在这两者之间徘徊,于是,你心生一花,既然市场上的成品买不到更合适的,我自己能不能编一个(或者找高手编一个)。这便是对自由的追求和向往了。因为,你梦想中的这幅轮子,是完全属于你的,跟你身上某个部位一样,他能硬能软,甚至能伸能缩,但是,这个轮子一般只存在于想象之中,因为即使很好的编手,也很难便出能媲美专业工厂的水平,一个是本身技术和资料的缺失,二是年龄和对个人喜好的了解,三是原材料并不如工厂来得丰富。

还有就是,工厂的成品轮组,是建立在已经很成功的体系上,只需要轮组工程师花费一些力气锦上添花,而要自己手动编制轮组,需要的却是从头——材料准备,预编,初调,粗调,精调,校准,下场,再校准——到尾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一般车友能够承受的。

同样,对轮组的编制,需要的好像就是钓鱼一样的耐性,这跟钢丝松了,紧一下,却带动了好几根钢丝的受力变化,再多调几次,还是不满意,于是,又拆掉重来,而又担心之前的钢丝因为受力不均,发生了变化,又需要重新采集资料,编一副全新的轮子,就这样在梦想与现实中,备受煎熬和期待的快乐中。

对自由的追求就这样,好像是永无穷尽的,但是,却其乐无穷。当然,这是走进围城的人的思维。

而事实上,对于我,懒人一个,我还是更加倾向于选择成品轮组,足够我用的同时,我只需要不时地调整几根钢丝。
9
 楼主| 发表于 2008-5-27 21:27:52 | 只看该作者
0年了,发帖留恋
不知不觉,骑车10年了,从最早的TY22系列,到现在的XTR,
从螺丝到快拆
从钢叉到F80X,
从迷迷糊糊到工作
从学生到员工
在家乡度过了最单纯的4年学生生活和单车生活
把单车生活中最刺激的日子留给了大学四年的南京
在北京度过的职业的初期阶段
世界在变
生活在变
技术在变
不变的是对单车的热爱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5-27 21:29:29 | 只看该作者
原贴地址,带照片http://bbs.jsbike.com.cn/viewthr ... amp;extra=page%3D11

轻快硬弹——新车测评
新车基本是按照我的想法出来的一个车。
我的想法是什么呢?一个轻快,可用于比赛,舒服,可以整天在山上,却不会觉得累的车。然后是满足我的一些癖好,钢架,V刹,反手刹车,正拉后拨。
这样,这个东西就这么诞生了。

新车周六到手之后,就迫不及待的开始试运行了。
总体感觉如标题,轻快硬弹。怎么说呢,一个个说。
轻,作为一个钢架的车,再配上FX前叉,控制在11公斤,很不错了,传动也没有动用什么高档东西。最重要的是,骑起来非常轻,加速的时候,感觉和10KG的车,没有什么区别(感谢FX的智能锁死,感谢坚硬的钢架)。
快,平路的巡航非常好,感谢偏长的链支叉吧,让直线,平路非常好,一段时间,我以经验估计,这样的设计会带来爬坡的拖沓,事实上,没有,什么原因,角度合适吧,还有就是钢架忠实的效率传递(虽然这不是最好的钢架,但是,我觉得这是近年来看到的,最有性价比的,值得购买的钢架,0.5mm的钢管厚度,三抽,无缝焊接,还有那超级无敌的价格)。
硬,这个没有什么好说的,钢架硬,STEEL IS REAL嘛,再加上一个鸟FOX,再加上比较得体的控件,还有(轮子算个缺陷,虽然比较轻,但是,圈比较软,但是,对我的体重来说,这个车就是一体的。
弹,这个没有什么好说的,选钢架就是因为他的路感,舒服阿。当然,钢架也有不好的地方,什么呢,就是所谓的吸星大法,你在精力充沛的时候,钢架越来越上瘾,当你没有力气了,你会觉得钢架在吸收你的力量(实际上是因为钢架让你的体力得到更大发挥,最后,你自己彻底没有力气了)
先说这些,至于具体的爬坡,下坡,转弯,叉子反应,挖个坑,后边再填。。。。。。洗袜子去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单车之家 - BikeHome.net

分享你和单车的快乐故事

Powered by Discuz!X3.2 © 2004-2015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