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贴地址http://bbs.jsbike.com.cn/viewthr ... amp;extra=page%3D13
那是一个奢华的年代
说我物质崇拜,那是小看我了。
但是,对于某些东西,我是绝对崇拜的。比如工业艺术品。老实说,我看不懂所谓的某些艺术品。为什么一张纸就能够上万上亿。但是,对机器上加工出来的东西,我却一直顶礼膜拜。
我们认为自行车是廉价的东西,现在的情况下,你也可以认为自行车是工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产物。(有幸的是,即使在我们这个年代,还是有些人坚持着他们的固执,用自己的手艺和经验与计算机上的三维模型和强度分析对抗着)。事实上,如果你走过中国深圳,台湾的某些工业区的时候,你会看到太多让你震惊的东西,即使是你最崇拜的某些车辆的部件,也已经融入了工业化标准化生产的年代。即使是意大利人,也免不了在成本,环境方面取得折中。碳纤维,只有在中国生产的,可能才是成本最好的。
你以为中国的这些代工企业都是小家伙吗?不是的,他们在业界举足轻重,只是他们没有露出水面而已。可能因为他们不愿意,可能因为他们没兴趣,可能因为他们没有最好的、最具有经验的设计师,还有可能是他们的第一桶金来的并不正当(我认识一些当年靠走私发家的老板,下次有时间回来和大家绍邵)。
他们很大牌,但是,他们也很实在,产量低了,不做。产量上来了,价格实在又实惠(你不能想象能实惠到什么地步)。
这就是一个大产量,工业化的时代。
只有少数的钢家伙,还在小作坊或者贵族式的工厂里边,延续着高价的奇迹。
该给现在的碳纤维车定什么价格?现在的高档车的价格是靠什么定的?就是——所有的高档车,都是延续当年顶级钢架的价格,一路走高的。
其实,碳纤维的车,可以卖得很便宜。但是,黑金啊!一方面说明了碳纤维凸现出来的某些优秀特性,另外一方面,也说明了碳纤维车的暴利。
只有钢架,和某些铝架车的生产企业,还延续着传统。
Steel is real!
我们来看看最近30年来的某些钢家伙的照片,只有这30年,才体现了钢架制造水平的最高工艺和最多的智慧。
Si9uoT1l.jpg (44.04 KB)
那是一个奢华的年代
2007-4-27 21:27
rSVY4dxq.jpg (128.95 KB)
那是一个奢华的年代
2007-4-27 21:28
wD6gBh4j.jpg (40.68 KB)
那是一个奢华的年代
2007-4-27 21:31
VYMlWhi4.jpg (47.45 KB)
那是一个奢华的年代
2007-4-27 21:31
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小蒋自认在公路车方面不是什么内行(山地车方面也是刚刚入门)但是,上边的三个车的牌子还是听过的,前两个蓝色的是意大利前著名高贵品牌西涅利(cinelli)(为什么是“前”呢?因为我觉得他现在的车虽然仍然漂亮,但是,已经开始媚俗了),型号是—— ,分别针对个人计时赛和大组公路赛。后边那个红色的,大家知道是什么品牌吗?
看前叉,注意看前叉,
对了,就是梅花。
我们先从档次比较低的梅花说起,这个架子和我们现在看到的,也可以随便买到的梅花的(classic)有什么具体区别呢?先不说工艺加工的复杂性,这个还是一会留在后边的西涅利来说,因为西涅利的工艺将更加复杂。梅花这个架子的优势在于它的管材,在80年代,有几个公司可以使用水滴型的钢管的?包括头管也使用水滴型钢管,然后那银色的LOG(就是管材接头自然也能够做成水滴型的)同志们,那个时候还没有现在这么牛鼻的三维造型软件,不好控制这些曲面的。更不要说在钢材的成型过程中,要精确的控制厚薄,变形曲线(你要知道,这个图上的水滴型管材,不同的地方,横截面的形状还是不一样的。
除了牛鼻,还能说什么。
好了,觉得梅花的够牛鼻的了吧,但是,我们还没有说真正让人觉得牛鼻的型号。就是蓝色的西涅利。上面的两个其实是一样的型号。只是面对的方向不同。这个感觉就像GIANT前几年给所有的山地车命名一样。都叫ATX,有ATX-ONE(面向速降),ATX-TEAM(越野竞赛——顺便说一下,漂亮的涂装)。ATX-890(个人觉得最好纳入越野竞赛训练架——但是,竞赛用绝对不逊色)。
第一眼看到这个架子,我怎么都不相信是钢的——钢的怎么能做出碳纤维车架一样流畅的钢管间的曲线?
另外,注释一下,那个计时赛车的轮子大小不是照片的视差,确实是前后轮不一样大,后边是标准的700,前轮是650的。这样的目的是让车手上身可以趴得更低,风阻更小。
HTD7vL3L.jpg (35.61 KB)
那是一个奢华的年代
2007-4-27 21:33
摘抄一段描述这个车架工艺的原话(别人翻译的)。
以下内容需要回复才能看到
“"Cinelli Laser" 跟 "Super Corsa" 一樣,也在當時開創了幾個革命性的設計 ~ 首創把"TIG" 無接頭式焊接(lugless) 帶入自行車業.另外也設計出世界上第一款 "Funny Bike" , "Funny Bike" 也就是照片中的計時車~前小後大的低風組輪徑設計.這些創新的設計也在實際的競賽場上得到證明~據統計"Laser"車系已經在不同的自行車比賽項目中, 得到超過28個奧運及世界冠軍的頭銜.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Cinelli Laser" 除了贏得許多工業設計上的獎項之外,也成為美國 "芝加哥近代藝術館" &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永久收藏的展覽品.
照片中這部 "Laser" 公路計時車生產於1994年,已經算是這車系的最末代,使用了 "Columbus SLX New" 的管材,也因此省去&簡化了以前很多繁複的工序與細部的特殊造型.但是這車架保留了並且加強了 "Laser" 車系的設計主軸~比起早期的車款,有著更為流暢的車架外型曲線.我想隨著時代潮流的演進,"化繁為簡"也應該算是另一種進化.
~ "Cinelli" 在光榮的 "SUPER CORSA" 時代之後,再度展現了全球頂尖的自行車工藝.”
看着这段话,有点眩目吧,一个自行车架需要这么复杂的工艺吗?
就那么点钢管子,需要这么多复杂的工艺吗?答案是,对于意大利人的追求来说,需要。对于全世界的人民来说,更是需要。为什么意大利能够引领那么多年的潮流 ——特别是在公路车领域?致使这几年,意大利车虽然在碳纤维的工艺方面,相对有些地方(很小的地方)有一些落后,仍然能够凭借血统占据优秀的口碑?这基础就是意大利的钢架打下来的!
恩,好了,小蒋水平不够,到现在为止,能谈的就这么多了。
这边,公路车靠着钢架一枝独秀。而把山地车的工艺发挥到极致的,可能更多的是钛合金。
虽然到底在山地车上全面使用钛合金是不是合适,但是,当年,自行车工程师也把自己的智慧发挥到了极致。我们下一次就来聊聊山地车里边的钛合金们。
当然,我们先预告两张照片吧。
meO4e11P.jpg (132.11 KB)
那是一个奢华的年代
2007-4-27 21:3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