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分析轮组受力,并推导编圈方法

查看数: 6976 | 评论数: 42 | 收藏 1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12-4-13 14:38

正文摘要:

最近开始骑车,并对编轮产生兴趣。发现网上关于编轮的说法有许多矛盾的地方,所以重新回想N年前的高中物理,来个“格物致知”。希望大家指正。本帖循序渐进,并不断更新中。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

回复

lwjjevons 发表于 2012-4-18 13:00:43
支持LZ的分析,我等非理工男,看看还是受益的
huoyun133 发表于 2012-4-16 15:33:46
huoyun133 发表于 2012-4-14 20:33
我只能说轮组的编法不是靠简单入门的高中物理就能解决的,虽然很打击LZ,但精神可嘉。。。LZ所述只有分析和 ...

怎么说呢。。。你分析的所有都是基于稳态的,没有涉及到暂态部分,然而暂态部分的分析才是最重要的,有些不一定需要实验,计算机辅助分析也行
小罗 发表于 2012-4-16 01:02:51
先把轮子各方面会受的力搞清楚吧
sniper 发表于 2012-4-16 00:13:32
robbinzhang 发表于 2012-4-13 17:31
你说的没错。但是,我说过逐步进入深入讨论相关的因素,你看到的是推理第一步。科学不复杂,学会推理和考 ...

楼主,我好想把你的帖子拿给现在的professor看。。。可惜他不懂中文。改天跟他探讨下。
小恐龙 发表于 2012-4-15 23:09:50
这些数据看的云里雾里 不过lz的这些技术参数是成品轮组的基础中的基础 他们的数据还会根据轮组不同的使用环境而改变编织方法!他们的技术参数资料是可以砸死我们的了!
huoyun133 发表于 2012-4-14 20:33:16
我只能说轮组的编法不是靠简单入门的高中物理就能解决的,虽然很打击LZ,但精神可嘉。。。LZ所述只有分析和结论,但没有确实可行的是解决之道

点评

例如,不做实验是不知道踩动力矩的范围和对绷紧的车圈的影响,以及影响的大小。  发表于 2012-4-16 15:04
为何简单的力学不能以高中内容解决?新材料的力学性质可能耐用些,但整体来看也不过是力和力矩而已。复杂的地方在于各个因素的影响大小。  发表于 2012-4-16 15:03

单车之家 - BikeHome.net

分享你和单车的快乐故事

Powered by Discuz!X3.2 © 2004-2015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