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车之家-BikeHome.net

标题: 冬骑浦江源+硬尾鸟随谈 [打印本页]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3-12-27 12:59
标题: 冬骑浦江源+硬尾鸟随谈
本帖最后由 流沙一砾 于 2013-12-28 11:43 编辑

冬骑浦江源

          拼组了一台20吋小车,需上路调试。冬至过后,雾霾暂离申城,携车骑游去了浦江源。
小车很轻巧,一路快骑,上了松浦大桥。黄浦江上光鲜的大桥隧道十几座,拒零排放过江通行,前些日子申城雾霾锁江,大桥隧道皆推手。上世纪1976年6月建成通车的松浦大桥及上游5公里的松浦三桥是例外,我对松浦大桥心存感激,她为我等平民提供了过江便利,这是一座真正意义的桥,她涵盖了桥的全部定义。


          过了大桥,下行到黄埔江边,沿着浦江边继续前行。冬季,气温较低,江风扑面冷冷的,同时送来了大量优质空气作为报酬,于当下,这是一笔绝对划算的交易。骑行15公里,       来到泖港大桥,泖港大桥是上海第一座双塔双索面混凝土斜拉桥,主跨长200米,曾是国内最大跨度的混凝土斜拉桥, 于1982年6月竣工通车。上海名片上漂亮的南浦大桥有着泖港大桥的血统,没有老旧的泖港大桥,小平同志“南浦大桥”题字不知更待何时。      


          泖晨路沿江大片的涵养林,护卫着浦江,这里远离闹市,是申城的一片绿洲。尽管时至冬日,满眼还是绿色。鹅鸭在水中展翅尽情地扑闪着,搅得河水一会儿绿色,一会儿蓝色,一会儿又翻起晶莹剔透的水珠,真有些嫉妒这群自由自在的鹅鸭。嫉妒也是干嫉妒,这季节看着这一汪水心里就哇凉,就是搁在面前俺也消受不了,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是脆弱的,征服自然去吹吧。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3-12-27 13:06
  池塘里,荷花骨杆是洁净的,骨朵是高傲的,荷花早已凋零,依然透着残荷之美。初冬的河柳,维持着日显单薄的绿色,无可奈何秋已去,随风落叶依水流。河边亭子里小歇,变换着角度展示俺那亲亲小车。黄色小车亲手打理,楚楚动人,在这寒冷的日子里,不辞辛劳不离不弃伴我来到这里,此刻正依偎在我的身旁,越看越是怜惜有加,眼里不由得充满了慈爱之光。小鸟依人,却又是那么彪悍,载着我沉重的躯体,走林地,过土坡,上危桥,面迎寒风,呼呼啦啦,毫不示弱。小黄鸟你才是今日最亮丽的风景线。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3-12-27 13:10
本帖最后由 流沙一砾 于 2013-12-27 13:12 编辑

        “浦江源头”留个影,出水船头斗过眼,来到跨江铁路桥下,小黄鸟面临今天的一个测试项目。“请下车通行”,桥柱上这一行字显然是冲我和我的小黄鸟来的,小黄鸟临危不惧立桥下,一声令下,零速度零距离起步,直接骑上了铁路桥,上的是那么轻松与潇洒。桥的那端下桥,拐了两个弯,一路骑下去,扬长而去。上桥下桥我和我的小黄鸟都没有感到压力。


        来到了浦江之首,小黄鸟存照为证。此处两河夹一角,这里是分水龙王庙零公里处,真正的黄浦江之首。黄浦江——上海的母亲河,从这里起始,往下至吴淞口入东海,全长70多公里。浦江之首建有一处园林,春节前即完工,小桥流水,石桌石凳,亭台楼阁,很容易使人忘记了两面几十米外开外竟是大河奔流。在这里往发动机里添了两个饼子,加了半壶水,歇罢就出发,继续朝上游浦江源进发。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3-12-27 13:15
      沿太浦河到朱枫公路大桥,上桥跨过太浦河,下桥北岸折回,经水务世博林,顺河拐弯就是拦路港河,拦路港沿河一路直通浦江源头之一——淀山湖。经上海青西公园大莲湖湿地,路过水森林。这是99%的上海人都不知道的珍稀景观,隔着铁丝网对水森林拍了几张照片,只有使用等效300毫米长焦镜头,才能留下此处冬日水森林的影像。





      夕阳挂在了大莲湖闸门的水面上,湖面映着短促的余晖。冬至后的太阳无精打采,感觉不到一丝热力。此时人们都淡忘了阳光曾经的威力,开始怀念起阳光的温暖,其实此时太阳正集中着热量炙烤南半球,显露实力还需时日。此刻我们每个人要做的是保重身体,养精蓄锐,迎接下一轮炽热的光芒四射的太阳再次升起,那时候,冬季的严寒自然消遁无形。骑行是很好的有效保重身体方法之一。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3-12-27 13:18
    大莲湖湿地上溯3.5公里,到了今天骑游浦江源的目的地——淀山湖。小黄鸟悠闲地倚靠在河边老柳树身上,隔河细数着对岸进出报国寺的虔诚男女。站在318国道拦路港大桥上,远眺淀山湖,豁然开朗,河湖两水泾渭分明,遥望一艘货船摇头摆尾驶入了浩淼的淀山湖。淀山湖旁的报国寺前冒着屡屡青烟,香火正旺,这失德的年头,失信失意彷徨的人们,找寻不见困惑的由头,把更多的希翼寄托给了菩萨。吾面报国寺,双手合十,默念:菩萨在上,在下有礼了。

    一路一直在思考:小黄该冠名“小黄鸟”还是“小黄马”?现在终于有了答案。落于平民家的小黄,不可能整天都养着供着,未来有很多脏活累活要干,任劳任怨,忍辱负重,是我对小黄的厚望,来年又是马年,“小黄马”更名符其实。小黄马马年火起来!
    冬骑浦江源,沿江骑行74公里,全程骑行143公里。


作者: 云龙    时间: 2013-12-27 13:24
本帖最后由 云龙 于 2013-12-27 13:34 编辑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流沙兄失车得新欢,喜莫大焉!恭喜恭喜。小黄马猛一看挺像鸟车的,骑着一定很舒适吧?特别适合于野径荒路上骑行。寒来暑往,秋去冬来,岁月更替,不变的是骑车人的执着,四季的界限很模糊,道不变,路不易,只是多了一条重复的车辙。这次浦江之首行小黄马轻松上下铁桥,灵巧便捷,忒给力了。


作者: hide    时间: 2013-12-27 13:35
我也对松浦大桥心存感激。。。这台黄色上海鸟是不带后避震的版本。。相当于无法折叠版。。。
作者: 鸽子起飞    时间: 2013-12-27 13:35
太有才啦,照片清晰。那鸭子游戈,美不胜收。小轮车装有前被震,适合跑长途,看样子不能折叠,有快折也能上火车,热情期待明年春与峰回路转一起共游祖国大地!
作者: mjm3030    时间: 2013-12-27 13:41
照片拍得好
作者: 大马    时间: 2013-12-27 13:41
本帖最后由 大马 于 2013-12-27 13:41 编辑

我以为一砂喜新厌旧,牵了小黄马。
小黄马是匹黄骠马,一定能跑得更欢

作者: rocklover2000    时间: 2013-12-27 14:49
很漂亮。淀山湖跑了多次,上次拜云龙老师又看到了泖港大桥,但是一直没去过浦江之首,以后有机会去。
作者: 蓝电    时间: 2013-12-27 15:27
上海唯一能拿得出手的绿色骑行路线
作者: xuxuxu88    时间: 2013-12-27 19:48
本帖最后由 xuxuxu88 于 2013-12-29 19:09 编辑









好家伙,你已跨入顶级俱乐部,后面就是这样发展了

作者: 峰回路转    时间: 2013-12-27 23:44
流沙就是与众不同,骑着车走一趟,拍的照片、写的文章总是诗情画意、美不胜收。拍的真的好,写的真的好。
车子也是真的好。估计前中后三个轴都是轴承的,踏脚看起来也是轴承的。
只是看不懂,你说半折的,这车怎么折啊?,中间没有关节。你拍一个折好的照片传上来看看。



作者: xuxuxu88    时间: 2013-12-28 07:44
本帖最后由 xuxuxu88 于 2013-12-29 19:10 编辑

        在环拉练南码头渡船上,第一次见这种车,估计不菲,问,许是怕听了掉江里,说是2000多。疑惑,回来一查掉电脑桌下了。
        能这样出手,不容易。拿得出不容易,拿了更不容易!虽说老年人看似潇洒,几十的小件经常更换,但上万估计能出手的不多,这类东东不似杂牌,经营渠道单一,能钻空子的机会少。这得看命根子了,有贵族血统的在中国从来是珍稀,从照片、言语加上鸟,似乎具备了些许。
        和碳纤不同,此路货寿命太短,还是陶瓷车轴、真空胎实在。携鸟展翅,祝一砾侠来年有更多精彩。



作者: 独行骑游者    时间: 2013-12-28 10:17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3-12-28 11:38
峰回路转 发表于 2013-12-27 23:44
流沙就是与众不同,骑着车走一趟,拍的照片、写的文章总是诗情画意、美不胜收。拍的真的好,写的真的好。
...

回峰兄:特地实拍了两张图,附上发在其他论坛上的“硬尾鸟随谈”(3700字较啰嗦,需要一些耐心。)供参考。




硬尾鸟随谈
    这是我在本论坛的第一贴,以前来论坛只索取不奉献,此非中华美德。现在该为论坛作些什么了,决意把此处女贴奉献给此版块。
           这几个月,一直在论坛潜水,关注学习折叠车的相关信息。对涞寅硬尾鸟和横折车很感兴趣,认为很适合我对折叠车的需求。有人认为这两款车因为坐管前倾角度大,把距较长,只适宜身高马大的人骑行,17以下的人骑行较为吃力。自思自己172(现在可能还缩水),腿短手不长,涞寅没有实体店可试骑,对此纠结不定。这次硬尾鸟车架优惠,该出手时就出手,决断的时候到了。
        利用区位优势,骑山地车直接打入涞寅鸟巢。一打探,横折车只剩红色款,横折车直接出局。硬尾鸟倒是五色齐全(本意也较青睐硬尾鸟),试骑兜了一圈,前倾头管的硬尾鸟对我来说,把距不但不嫌长,还甚感舒适,百听不如一骑,真的有些说法仅属猜想。喜欢钛色,低调沉稳,又看上黄色的闪亮登场。根据我国国情路上骑行者属最弱势群体,从安全角度考虑,最后选择了醒目的黄色。选了车身、轮组、坐包、链条、脚踏等配件,一起装箱放货架上带走。开始担心骑车不好带,事实证明车轮一转,嘛事没有,即避免了磕碰还节省了快递费。
        网购了一些零件,准备组车。话说在论坛俺也算个处女,这次是大姑娘出嫁头一回,说实说心里真没底,只是车架已经取回,开工没有了回头箭。选牙盘时费了很多精力,两盘还是三盘,一体盘还是方孔盘,网上又是两天恶补。可恶300多的一体盘只有银色,和小黄车不协调,黑色一体盘都要400以上,这明吃亏的事做了心里肯定别扭,这不是单纯经济问题是心情感受,咱不能自己和自己过不去呀。总算找到一款黑色50T/34T浩盟方孔两盘,中轴113MM,上了。参考鸟车中轴都是118-123MM的,安装时中轴牙盘侧垫了2MM的垫圈,这样牙盘可以外移2MM。按我的习惯,刹车安装前左后右,属小众群体。
        小车组好后试骑一圈很轻松,抓紧时间骑了一回上海浦江源143公里。以前我一直骑山地车,从未骑过折叠车,骑折叠的感受很新鲜,一些感受结论都是和山地车相比得出的,恐怕时间长了会淡忘,趁着新鲜劲把感受记录下来,发此帖供大家共享。
        另外提一句,很喜欢论坛的氛围,有问题版主和诸位都能热心解答,有时大家争辩的面红耳赤,倒也不伤和气。特别是几位很有个性,我爱看他们的大段理论推理贴,论坛需要这样的泥鳅,对与不对,正确与错误,大家只管辩,俺落得观虎斗,捡对己有用的经验坐享其成。在我的帖子里也是以我为中心自说自话,对与错供大家做个参考。
        硬尾鸟因车身没有折叠扣不能完全折叠,是个四不像,长处与短处都很突出,争议多由此而来,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予以取舍。硬尾鸟的长处:轻巧、平稳、负重、安全,带有前避震。感觉骑硬尾鸟比山地车轻松多了,速度提升10-15%。折叠车把横较短,车身轻巧,骑在路上遇车流人群,腾挪躲闪都灵便。长处大家都了解了,不多谈。争议最大的部分是不能完全折叠和前倾头管后倾座管。
        我选折叠目的用于蛙跳,还要能吃苦耐劳上大坡,平时折不折无所谓,折叠后方便上下火车汽车就行了。有人认为大车卸了轮组长度和硬尾鸟差不多,通过性却不如大车,这个说法有些片面。不说背个大车轮组很累人,大车卸了轮组高度并没有减少,再卸就是拆车了。有人用小径车与之相比,同理小径车卸了轮组,头管一般也不能折叠,便携性不如硬尾鸟,其实硬尾鸟车身无折叠扣,优越的骑行性能相当于小径车,还捎带前避震,选辆带前避震的小车可不是件易事。硬尾鸟折叠后长12,确实长了些,论面积折叠后还是少了一半,假设硬尾鸟折叠后长度减少10CM,那么平稳性与舒适性就要大打折扣,我宁愿选择前者,毕竟骑行是首要功能。和普通折叠车相比,折叠后的尺度与优越的骑行性能无法兼得,只能取舍,这由你的需求来决定。特定条件下硬尾鸟折叠后瘦长的体型还是个优点,譬如折叠后可以直接塞进火车座位下,硬尾鸟折叠后尺寸不影响上下车,这点在其他人实践活动中已经得到了证实。我考虑以后乘火车卧铺时,车轮下垫张纸,直接让车上床,与车共眠,甚至驼包都不用卸,同理,露营时直接进帐篷。你的车行吗?
        再评硬尾鸟的前倾头管后倾座管。我测量过了,硬尾鸟五通到后轴距和山地车完全相同,这意味着硬尾鸟的传动系统性能接近山地车。硬尾鸟前轴到五通距比山地车短了约10CM,假设骑行姿态以山地车为标准,那么前轴五通距短缺了10CM,骑行坐姿会感到很憋屈,山地车靠添加把立部件解决的,折叠加长车架属怪胎不可取,采用前倾头管后倾座管就是一个折中方案,这部车如果换成休闲头管对我来说肯定不舒服。我选折叠车还有个后备方案,选欧亚马家的AX系列,那车前后轴距长,现在看来此方案也靠谱。
        谈一下这次骑行的感受。我认为骑行时大腿、膝关节、小腿三者的酸痛度差不多是科学的骑姿,三者共甘苦总比单纯小腿酸或者大腿酸更合理。经常听人说起骑行有伤膝盖,这里告诉大家一个人小偏方。这次开始骑行时,我膝盖和脚踏上下垂直,按标准来调整坐包前后位置,骑了40公里,发现尽管小车骑行很轻松,但小腿和膝盖有些酸,这个感觉以前从来没有过的。边骑边分析,停车把坐包前移了10MM,问题全部得到解决。细分析是这样的:坐包前移了10MM,膝盖就超前了脚踏,脚踏处于3点钟的平衡位置时,膝盖已经超前越过了脚踏,这时小腿向后微斜,踏板时是往后斜着发力,有个明显的蹬踏动作,往后蹬踏肯定比小腿垂直下压更易发力,并且蹬踏时大腿更易助力。大腿分担了部分力,膝盖跟着小腿也省了力,这就避免了膝盖受力过多受到伤害。大腿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大腿小腿一起使力整体感觉一定更轻松,更持久。10MM也就拇指甲大小,这个差异只有骑行达一定强度时才能感受到。
        坐包前移了10MM,相应把距就短了10MM,加上折叠车前车距先天就短,头管和后座距离想长也长不到哪里去了。我现在也没想明白,一般的折叠车把距肯定更短,骑在上面不知是个什么感觉。我认为折叠车把距短不便于发力,是因为折叠车设计定位仅用于近距离方便慢骑的,不是用来高速骑行或骑长途的,我们现在拓展了折叠车的使用范围,便有了如此跛脚之弊。
        很多人谈起把距长骑行时猫腰难受,据我的观察,这大部分没有骑过多少距离,没有掌握正确骑姿的感受,是把骑小车等同于骑普通自行车相比得出的结论。你购车目的单纯用于通勤这样比较也是对的,但如用于运动或骑游或长途,就要抛开骑自行车的习惯,要科学骑行,讲究发力,讲究持久骑行,需要改变骑姿。正常骑姿身体呈弓形,有些趴着,有点猫腰。坐的笔挺,淑女式的骑姿,是坐车不是骑车,你看哪个自行车赛手是正襟危坐的。我们也不要一味模仿选手们,他们是专业,是速度狂,我们以骑游健身为目的,不靠这个吃饭。骑行时身子也不用趴的那么低,腰杆可以比他们直,还要便于四下观望,一切以能较快速的长久的骑行又不十分疲劳为准,要以今天的骑行不影响明天的工作抑或能继续骑行为准。
        很多人抱怨原厂坐包太硬,我用原厂的,不折腾,发现比原来的山地车要软,完全可以了。男人女人都喜欢硬的——耐操!走路腿酸了,你知道歇歇,骑行屁屁酸疼了你就不会把屁屁挪个地方,趁下桥等滑行阶段站起来活动活动,你以为是坐花轿啊。还是那句话,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骑姿来适应骑行,骑行的关键在于自己,在于发动机。不要老抱怨车不适应你,而是你怎样来适应车,骑出自己的乐趣来。
        再谈一谈牙盘的齿数。有人认为20吋折叠39齿单牙盘基本够了,我骑下来也同意这个观点。我大部分时间用50-14T骑行,飞轮11-13T用的不多,这时脚下比较轻松,速度在24公里上下,计算下来踏频为75,可以持久骑行。如果再加把力,速度28公里,踏频90时速度可达30公里,一般认为长时间骑行这个速度够了,这时齿比和39-11T差不多,也就是说不是速度狂39齿高速够了,想再快就逼你提高踏频,这也是正确的训练方法。爬坡时34T小盘带小飞还有3-4档余量,折算成39齿牙盘也有2档余量,考虑到新手再打个折扣基本也够用了。不过这不代表我推荐单盘,还是赞成用双盘,单盘时两端链条较斜,用双盘比单盘磨损小更耐用,需用时也方便些。手动双盘也是个好方案,简洁实惠,就是不入主流。平时用大盘,过长坡人肉换小盘(过小桥不换小盘,加把力冲过去就是了)。小车用三盘显得有些累赘。以后我如果单换飞轮,可以考虑最小齿为12T-13T的飞轮,我选的后拨也在合理的齿容范围内。如果以后换牙盘,飞轮不变的前提下,考虑44-32T的山地双盘,高速时比39T单盘速度提升了一档,上坡32T小牙盘绰绰有余,这样做的好处是飞轮各齿使用率较均匀,可以延长变速系统的使用寿命。
          还要提到,硬尾鸟的头管设计的真心难看,那个方不方正不正的所谓45度折叠扣,说丑怎么说也不过份。不知道鸟车原来就是这样的还是涞寅设计师的杰作,就算鸟车原来是这样的,重新设计时也可改一下,这和鸟车的前避震结构无关,纯粹的拿来主义省力但不高明。车身五通上面的那个过线架,手提车身时老咯手,位置向后移3CM就行了。那个头管折叠扣突出的螺钉螺帽很重要,是镀锌铁钉,锈了将很难看,整车要失分。所谓的品牌不是说使用寿命就一定比杂牌长多少,很多产品损坏都是由细节引起的,细节决定成败,细节体现了管理,细节也能成就品牌。


作者: 大顺    时间: 2013-12-28 17:32

作者: 峰回路转    时间: 2013-12-28 21:28
看明白了。弹簧头部与车架连接处脱开,以2个螺丝为轴,将轮子转到后面,再把龙头翻折。很新颖的折叠方式。车架是一体的。

作者: leon(remix)    时间: 2013-12-29 12:20
这条路线看起来不错啊,好美
作者: xuxuxu88    时间: 2013-12-29 15:02
本帖最后由 xuxuxu88 于 2013-12-29 15:31 编辑




第一次 白化菜鸟 双盘16速鸟  半夜放毒了....  多图 ...
http://www2.biketo.com/bbs/thread-236127-1-1.html

作者: xuxuxu88    时间: 2013-12-29 19:26
xuxuxu88 发表于 2013-12-29 15:02
第一次 白化菜鸟 双盘16速鸟  半夜放毒了....  多图 ...
http://www2.biketo.com/bbs/thread-236127-1-1 ...










作者: 蓝电    时间: 2013-12-30 16:45
蓝电 发表于 2013-12-27 15:27
上海唯一能拿得出手的绿色骑行路线

大莲湖和浦江线视作一起的
作者: 董事长    时间: 2013-12-30 17:40
照片技术杠杠的
作者: kugeilu    时间: 2013-12-30 17:52
摄影能力太强了 大赞一个啊
作者: xuxuxu88    时间: 2013-12-30 18:23



作者: 拖拉机1    时间: 2013-12-30 21:14
本帖最后由 拖拉机1 于 2013-12-30 21:17 编辑

你把好东西藏在这里呀!车车非常漂亮,顶一个


作者: warpblade    时间: 2013-12-30 21:47
莱寅亮了




欢迎光临 单车之家-BikeHome.net (http://bbs.bikehome.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