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流沙一砾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游记分享] 冬骑浦江源+硬尾鸟随谈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3-12-27 14:49:00 | 只看该作者
很漂亮。淀山湖跑了多次,上次拜云龙老师又看到了泖港大桥,但是一直没去过浦江之首,以后有机会去。

点评

好~  发表于 2013-12-27 15:57
第二次演练便是浦江之首了。  发表于 2013-12-27 14:57
12
发表于 2013-12-27 15:27:58 | 只看该作者
上海唯一能拿得出手的绿色骑行路线

点评

还有唯二,大莲湖。  发表于 2013-12-27 21:48
13
发表于 2013-12-27 19:48: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xuxuxu88 于 2013-12-29 19:09 编辑









好家伙,你已跨入顶级俱乐部,后面就是这样发展了

点评

鸟车也骑来了。  发表于 2013-12-27 21:43
14
发表于 2013-12-27 23:44:58 | 只看该作者
流沙就是与众不同,骑着车走一趟,拍的照片、写的文章总是诗情画意、美不胜收。拍的真的好,写的真的好。
车子也是真的好。估计前中后三个轴都是轴承的,踏脚看起来也是轴承的。
只是看不懂,你说半折的,这车怎么折啊?,中间没有关节。你拍一个折好的照片传上来看看。


点评

xuxuxu88侠,你晒得图是全折鸟,我这个是硬尾鸟,后半部分不能折,但是骑行性能更好。  发表于 2013-12-28 10:16
前中后三个轴都是轴承的,踏脚看起来也是轴承的。完全正确。车身没有折叠扣,坚固。折叠图等会发上来。  发表于 2013-12-28 10:12
大个子看东西不仔细,偶不是把折叠照片晒出了?  发表于 2013-12-28 07:11
15
发表于 2013-12-28 07:44: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xuxuxu88 于 2013-12-29 19:10 编辑

        在环拉练南码头渡船上,第一次见这种车,估计不菲,问,许是怕听了掉江里,说是2000多。疑惑,回来一查掉电脑桌下了。
        能这样出手,不容易。拿得出不容易,拿了更不容易!虽说老年人看似潇洒,几十的小件经常更换,但上万估计能出手的不多,这类东东不似杂牌,经营渠道单一,能钻空子的机会少。这得看命根子了,有贵族血统的在中国从来是珍稀,从照片、言语加上鸟,似乎具备了些许。
        和碳纤不同,此路货寿命太短,还是陶瓷车轴、真空胎实在。携鸟展翅,祝一砾侠来年有更多精彩。


点评

说是2000多,疑惑。大侠误人子弟,少打了一个零。  发表于 2013-12-28 10:17
16
发表于 2013-12-28 10:17:41 | 只看该作者
17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8 11:38:42 | 只看该作者
峰回路转 发表于 2013-12-27 23:44
流沙就是与众不同,骑着车走一趟,拍的照片、写的文章总是诗情画意、美不胜收。拍的真的好,写的真的好。
...

回峰兄:特地实拍了两张图,附上发在其他论坛上的“硬尾鸟随谈”(3700字较啰嗦,需要一些耐心。)供参考。




硬尾鸟随谈
    这是我在本论坛的第一贴,以前来论坛只索取不奉献,此非中华美德。现在该为论坛作些什么了,决意把此处女贴奉献给此版块。
           这几个月,一直在论坛潜水,关注学习折叠车的相关信息。对涞寅硬尾鸟和横折车很感兴趣,认为很适合我对折叠车的需求。有人认为这两款车因为坐管前倾角度大,把距较长,只适宜身高马大的人骑行,17以下的人骑行较为吃力。自思自己172(现在可能还缩水),腿短手不长,涞寅没有实体店可试骑,对此纠结不定。这次硬尾鸟车架优惠,该出手时就出手,决断的时候到了。
        利用区位优势,骑山地车直接打入涞寅鸟巢。一打探,横折车只剩红色款,横折车直接出局。硬尾鸟倒是五色齐全(本意也较青睐硬尾鸟),试骑兜了一圈,前倾头管的硬尾鸟对我来说,把距不但不嫌长,还甚感舒适,百听不如一骑,真的有些说法仅属猜想。喜欢钛色,低调沉稳,又看上黄色的闪亮登场。根据我国国情路上骑行者属最弱势群体,从安全角度考虑,最后选择了醒目的黄色。选了车身、轮组、坐包、链条、脚踏等配件,一起装箱放货架上带走。开始担心骑车不好带,事实证明车轮一转,嘛事没有,即避免了磕碰还节省了快递费。
        网购了一些零件,准备组车。话说在论坛俺也算个处女,这次是大姑娘出嫁头一回,说实说心里真没底,只是车架已经取回,开工没有了回头箭。选牙盘时费了很多精力,两盘还是三盘,一体盘还是方孔盘,网上又是两天恶补。可恶300多的一体盘只有银色,和小黄车不协调,黑色一体盘都要400以上,这明吃亏的事做了心里肯定别扭,这不是单纯经济问题是心情感受,咱不能自己和自己过不去呀。总算找到一款黑色50T/34T浩盟方孔两盘,中轴113MM,上了。参考鸟车中轴都是118-123MM的,安装时中轴牙盘侧垫了2MM的垫圈,这样牙盘可以外移2MM。按我的习惯,刹车安装前左后右,属小众群体。
        小车组好后试骑一圈很轻松,抓紧时间骑了一回上海浦江源143公里。以前我一直骑山地车,从未骑过折叠车,骑折叠的感受很新鲜,一些感受结论都是和山地车相比得出的,恐怕时间长了会淡忘,趁着新鲜劲把感受记录下来,发此帖供大家共享。
        另外提一句,很喜欢论坛的氛围,有问题版主和诸位都能热心解答,有时大家争辩的面红耳赤,倒也不伤和气。特别是几位很有个性,我爱看他们的大段理论推理贴,论坛需要这样的泥鳅,对与不对,正确与错误,大家只管辩,俺落得观虎斗,捡对己有用的经验坐享其成。在我的帖子里也是以我为中心自说自话,对与错供大家做个参考。
        硬尾鸟因车身没有折叠扣不能完全折叠,是个四不像,长处与短处都很突出,争议多由此而来,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予以取舍。硬尾鸟的长处:轻巧、平稳、负重、安全,带有前避震。感觉骑硬尾鸟比山地车轻松多了,速度提升10-15%。折叠车把横较短,车身轻巧,骑在路上遇车流人群,腾挪躲闪都灵便。长处大家都了解了,不多谈。争议最大的部分是不能完全折叠和前倾头管后倾座管。
        我选折叠目的用于蛙跳,还要能吃苦耐劳上大坡,平时折不折无所谓,折叠后方便上下火车汽车就行了。有人认为大车卸了轮组长度和硬尾鸟差不多,通过性却不如大车,这个说法有些片面。不说背个大车轮组很累人,大车卸了轮组高度并没有减少,再卸就是拆车了。有人用小径车与之相比,同理小径车卸了轮组,头管一般也不能折叠,便携性不如硬尾鸟,其实硬尾鸟车身无折叠扣,优越的骑行性能相当于小径车,还捎带前避震,选辆带前避震的小车可不是件易事。硬尾鸟折叠后长12,确实长了些,论面积折叠后还是少了一半,假设硬尾鸟折叠后长度减少10CM,那么平稳性与舒适性就要大打折扣,我宁愿选择前者,毕竟骑行是首要功能。和普通折叠车相比,折叠后的尺度与优越的骑行性能无法兼得,只能取舍,这由你的需求来决定。特定条件下硬尾鸟折叠后瘦长的体型还是个优点,譬如折叠后可以直接塞进火车座位下,硬尾鸟折叠后尺寸不影响上下车,这点在其他人实践活动中已经得到了证实。我考虑以后乘火车卧铺时,车轮下垫张纸,直接让车上床,与车共眠,甚至驼包都不用卸,同理,露营时直接进帐篷。你的车行吗?
        再评硬尾鸟的前倾头管后倾座管。我测量过了,硬尾鸟五通到后轴距和山地车完全相同,这意味着硬尾鸟的传动系统性能接近山地车。硬尾鸟前轴到五通距比山地车短了约10CM,假设骑行姿态以山地车为标准,那么前轴五通距短缺了10CM,骑行坐姿会感到很憋屈,山地车靠添加把立部件解决的,折叠加长车架属怪胎不可取,采用前倾头管后倾座管就是一个折中方案,这部车如果换成休闲头管对我来说肯定不舒服。我选折叠车还有个后备方案,选欧亚马家的AX系列,那车前后轴距长,现在看来此方案也靠谱。
        谈一下这次骑行的感受。我认为骑行时大腿、膝关节、小腿三者的酸痛度差不多是科学的骑姿,三者共甘苦总比单纯小腿酸或者大腿酸更合理。经常听人说起骑行有伤膝盖,这里告诉大家一个人小偏方。这次开始骑行时,我膝盖和脚踏上下垂直,按标准来调整坐包前后位置,骑了40公里,发现尽管小车骑行很轻松,但小腿和膝盖有些酸,这个感觉以前从来没有过的。边骑边分析,停车把坐包前移了10MM,问题全部得到解决。细分析是这样的:坐包前移了10MM,膝盖就超前了脚踏,脚踏处于3点钟的平衡位置时,膝盖已经超前越过了脚踏,这时小腿向后微斜,踏板时是往后斜着发力,有个明显的蹬踏动作,往后蹬踏肯定比小腿垂直下压更易发力,并且蹬踏时大腿更易助力。大腿分担了部分力,膝盖跟着小腿也省了力,这就避免了膝盖受力过多受到伤害。大腿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大腿小腿一起使力整体感觉一定更轻松,更持久。10MM也就拇指甲大小,这个差异只有骑行达一定强度时才能感受到。
        坐包前移了10MM,相应把距就短了10MM,加上折叠车前车距先天就短,头管和后座距离想长也长不到哪里去了。我现在也没想明白,一般的折叠车把距肯定更短,骑在上面不知是个什么感觉。我认为折叠车把距短不便于发力,是因为折叠车设计定位仅用于近距离方便慢骑的,不是用来高速骑行或骑长途的,我们现在拓展了折叠车的使用范围,便有了如此跛脚之弊。
        很多人谈起把距长骑行时猫腰难受,据我的观察,这大部分没有骑过多少距离,没有掌握正确骑姿的感受,是把骑小车等同于骑普通自行车相比得出的结论。你购车目的单纯用于通勤这样比较也是对的,但如用于运动或骑游或长途,就要抛开骑自行车的习惯,要科学骑行,讲究发力,讲究持久骑行,需要改变骑姿。正常骑姿身体呈弓形,有些趴着,有点猫腰。坐的笔挺,淑女式的骑姿,是坐车不是骑车,你看哪个自行车赛手是正襟危坐的。我们也不要一味模仿选手们,他们是专业,是速度狂,我们以骑游健身为目的,不靠这个吃饭。骑行时身子也不用趴的那么低,腰杆可以比他们直,还要便于四下观望,一切以能较快速的长久的骑行又不十分疲劳为准,要以今天的骑行不影响明天的工作抑或能继续骑行为准。
        很多人抱怨原厂坐包太硬,我用原厂的,不折腾,发现比原来的山地车要软,完全可以了。男人女人都喜欢硬的——耐操!走路腿酸了,你知道歇歇,骑行屁屁酸疼了你就不会把屁屁挪个地方,趁下桥等滑行阶段站起来活动活动,你以为是坐花轿啊。还是那句话,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骑姿来适应骑行,骑行的关键在于自己,在于发动机。不要老抱怨车不适应你,而是你怎样来适应车,骑出自己的乐趣来。
        再谈一谈牙盘的齿数。有人认为20吋折叠39齿单牙盘基本够了,我骑下来也同意这个观点。我大部分时间用50-14T骑行,飞轮11-13T用的不多,这时脚下比较轻松,速度在24公里上下,计算下来踏频为75,可以持久骑行。如果再加把力,速度28公里,踏频90时速度可达30公里,一般认为长时间骑行这个速度够了,这时齿比和39-11T差不多,也就是说不是速度狂39齿高速够了,想再快就逼你提高踏频,这也是正确的训练方法。爬坡时34T小盘带小飞还有3-4档余量,折算成39齿牙盘也有2档余量,考虑到新手再打个折扣基本也够用了。不过这不代表我推荐单盘,还是赞成用双盘,单盘时两端链条较斜,用双盘比单盘磨损小更耐用,需用时也方便些。手动双盘也是个好方案,简洁实惠,就是不入主流。平时用大盘,过长坡人肉换小盘(过小桥不换小盘,加把力冲过去就是了)。小车用三盘显得有些累赘。以后我如果单换飞轮,可以考虑最小齿为12T-13T的飞轮,我选的后拨也在合理的齿容范围内。如果以后换牙盘,飞轮不变的前提下,考虑44-32T的山地双盘,高速时比39T单盘速度提升了一档,上坡32T小牙盘绰绰有余,这样做的好处是飞轮各齿使用率较均匀,可以延长变速系统的使用寿命。
          还要提到,硬尾鸟的头管设计的真心难看,那个方不方正不正的所谓45度折叠扣,说丑怎么说也不过份。不知道鸟车原来就是这样的还是涞寅设计师的杰作,就算鸟车原来是这样的,重新设计时也可改一下,这和鸟车的前避震结构无关,纯粹的拿来主义省力但不高明。车身五通上面的那个过线架,手提车身时老咯手,位置向后移3CM就行了。那个头管折叠扣突出的螺钉螺帽很重要,是镀锌铁钉,锈了将很难看,整车要失分。所谓的品牌不是说使用寿命就一定比杂牌长多少,很多产品损坏都是由细节引起的,细节决定成败,细节体现了管理,细节也能成就品牌。

点评

看软尾的最少12000啊,大侠大致出血几茶缸啊?  发表于 2013-12-29 15:01
论坛有个毛病,“省”sheng字显示出来是“市”字。我以前就发现了,看着有些别扭。  发表于 2013-12-28 12:03
小车折叠后利用脚踏自己站立,没有靠橱柜。  发表于 2013-12-28 11:42
18
发表于 2013-12-28 17:32:58 |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13-12-28 21:28:14 | 只看该作者
看明白了。弹簧头部与车架连接处脱开,以2个螺丝为轴,将轮子转到后面,再把龙头翻折。很新颖的折叠方式。车架是一体的。
20
发表于 2013-12-29 12:20:41 | 只看该作者
这条路线看起来不错啊,好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单车之家 - BikeHome.net

分享你和单车的快乐故事

Powered by Discuz!X3.2 © 2004-2015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