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16|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带你走近青海湖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6-28 15:20: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还没注册吗?一起加入来玩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阿兵 于 2010-6-30 15:31 编辑

带你走近青海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寒冷干燥的青藏高原之上,怎么会有一个烟波浩淼的青海湖呢?
  青海湖历经千万年的沧桑变化,湖面正在变得越来越小,水位正在变得越来越低,那么,有一天它会不会干涸而消失呢?
  
  青海湖自古以来引人瞩目,多少文人学士为之放歌。李白、杜甫、王昌龄都曾留下吟诵青海湖的诗句。“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杜甫对青海的这段描写,意寓这里曾经是兵家征战之地,千百年来不知埋下了多少尸骨。
  解放后,青海湖结束了自己苦难的历史,湖畔修筑了公路、铁路,建设起工厂、农场。1957年,青海湖出现了第一家渔场。青海湖中盛产的湟鱼,学名裸鲤,是一种高蛋白的无鳞鱼。我们曾在渔场品尝过鱼餐,手艺精湛的厨师用湟鱼可以做出一二十道菜,个个鲜美可口,别具风味。而今,青海湖湟鱼已不允许随便捕捞,这是加强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时值盛夏,行进在青海湖滨平坦的柏油路上,一边是碧蓝的湖水,翱翔的群鸟,一边是绿色的草原,金黄的菜花。微风吹拂,凉爽宜人,如入梦幻般的胜境。难怪青海人谈起青海湖都充满自豪的感情。
  自古以来,人类就懂得逐水草而居。水草丰盛的青海湖畔,在历史上除有汉族活动外,还先后有羌族、吐谷浑族、藏族和蒙古族群众在那里繁衍生息。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接受着青海湖的哺育,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开发建设着美丽的环湖草原。现在,青海湖周围地区是青海省主要牧区之一。
  青海湖古称西海,据说是因地处西域而得名;也有人说西海是因王莽篡权后设西海郡而得名。此外,青海湖还有鲜水海、卑禾羌海、仙海等名称。在许多历史著作中,都可以找到青海湖的称号。而藏族人民则称青海湖为“错温波”,意思是青色的湖,或蓝色的湖。唐代时的这个称号一直延用到今天。到了元代、尤其是明代以后,蒙古族人民陆续迁居青海湖地区,蒙古族人民称青海湖为库克诺尔或库克淖尔,意思也是青色的湖或蓝色的湖,后来逐渐演化为库库诺尔。蒙古语、藏语和汉语对青海湖的称呼可谓异曲同工,都以湖的颜色命名。
  在青藏高原上,怎么会出现这样一个烟波浩淼的青海湖呢?人们漫步湖滨,脑海里常浮现这样一个问题。在古代,人民缺乏科学知识,往往借助于神话来解释自然现象。
  据历史资料记载,特别是解放后我国科学工作者经过大量的考察研究发现,青海湖的形成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有趣的地质过程。它从一个浩瀚的古海洋演变成一个外泄湖进而成为一个封闭式的内陆湖,历经2亿多年沧桑。在鼎盛时期,当地气候湿润,水源充足,湖水猛烈上涨,湖区迅速扩大,水质也就随之淡化。到了距今约一万年的时候,大自然翻了脸,湖区的气候重新变得干燥,蒸发量大于降水量,青海湖的水位便开始下降,湖面逐渐缩小,水质也随之咸化。历史文献上关于青海湖“魏周千里,唐八百里”的记载,就说明了这个缩小的过程。据科学工作者考察推算,今天的青海湖与一万年前的青海湖相比,湖水在东西方向上至少退缩了20多公里,湖面最少缩小了三分之一,而水位则下降了近百米。目前,这种湖水退缩的趋势仍在继续。尕海和耳海,脱离了青海湖。海晏湾也在逐渐脱离母湖,向子湖转化。
  科学工作者对青海湖这一现象进行了大量的考察研究,取得了许多宝贵的资料和数据。据考察分析,最近100年是青海湖水位下降最快的时期。从1908年至1955年,不到50年的时间里,水位下降了8米;1956年到1978年的22年间,青海湖水一直处于收入少输出多的状况,每年亏损4.3亿立方米,水位因此每年平均下降0.1米。
  这样继续下去,青海湖有朝一日会不会干涸呢?其实,这个担心是不必要的。随着水位的下降,湖的面积将随之缩小,湖水的蒸发量也就越来越小。现在的青海湖面积约为4583平方公里,据推算,再过100年左右,当湖面收到3500平方公里时,青海湖水的收入和支出大体上就可以保持平衡。因此,青海湖在几千年内不会干涸,它将继续为中华民族服务,为我们的子孙后代造福。
  浩瀚的青海湖是科学工作者一个广阔的阵地,那里还有许多课题尚待研究,还有许多奥秘尚待揭开,还有许多丰富的资源尚待开发利用。
青海湖--浪漫雨中行
  20日清早在车站宾馆门口上车,谁知今天竟只有5位游客:我、一个来自乌鲁木齐到西宁开会的中年男人、一个从苏北淮安刚高考完的学生、一对年轻的广东客家夫妻。司机兼导游是个26岁的青海小伙。
  今天汽车全是在很好的柏油路上开行,西宁向西的景观很不错,虽然水不多见,但有青山,这是我所没有料到的,青藏铁路早已建成通车的西宁──格尔木段与公路平行向西伸沿。
  汽车开到日月山风景区停下,我们这趟旅游是不包含游览日月山的,所以只能在大门外看看并拍照。这日月山口也不高,海拔为3468m,越过山口经过倒淌河时,我原以为可能是由于人的视觉错觉而看到此河似乎由低处向高处流,才取此名的,其实导游说那是因为过了日月山后,水就向西流,中国有句老话:“水无不向东流”,此河因而得名。
  不久就看到了青海湖,但司机却先将汽车开到湖东南岸山坡的一个“甲乙寺”,这是一座汉族式的名寺,由一位藏族地区唯一的女喇嘛主持,据说她很有名气,但想见她并不容易,首先得向她敬献哈达,还要....,我们听后只好作罢。进入大殿(比在西藏所见者要小得多),由一位四川佛学院毕业的汉族喇嘛向我们讲解,然后领我们进入侧殿,他事先叮嘱大家进入这种圣地后,应无比虔诚且必须全神贯注,谁知进去后,他要我们都跪在摆好的草垫上!我对强制性的宗教活动一向比较反感,此时后悔进到这里已经晚了!此喇嘛低声念了一些听起来颇深奥的经文,还向跪者发问。此时我的眼睛一直是睁着的,还扭头四处张望,直到看见其他人都闭目合十时,才“规矩”了一些,但为时已晚矣,那位喇嘛可能认为“老朽及孺子不可教也!”,就低声指着我和那位学生说:“你们现在可以出去了!”我算是获得解放了!另外三人则又过了一刻钟才陆续出来,他们说那以后并没啥新内容。如果您今后来青海湖旅游并参观此寺,又如果您非佛教徒,那我劝您趁早别进去找罪受!
  下一个节目是午餐。我到此地后得知:青海湖已禁止捕捞湟鱼,餐馆也禁止提供湟鱼宴,但仍有餐馆在卖,这当然要冒风险的。我们找到一家答应做湟鱼的餐馆,于是五名游客就包了一小席,每人25元,不贵。今天端上来的湟鱼是切成小段后,裹上面糊用油煎的,谁也吃不出来,但还算鲜美,而那位新疆来的则认为这种做法就让人怀疑它未必是湟鱼。反正这也无法考证了!记得1962年底我回京探亲路过乌鞘岭时,就有当地老乡在火车上卖湟鱼干,那时正值三年人祸之际,难得碰到这不凭票证的荤食,我买了一些,还可以。导游向我们介绍说:青海湖海拔3196m,现在湖面正以每年10-15cm的速度下落,原来湖水的含盐量是千分之六,现已增至千分之十二,如果到了千分之十五时,湖里的湟鱼就都不能生存而死亡。啊!“共和国”的生态正在全面恶化!
  一出餐馆就遇到倾盆大雨!谁也没带伞,也没带够衣服,外面极冷!反正已来了,只好开到售票处再说。门票20元,只对本省老年证才有优惠!售货厅早就备有棉大衣供出租,每件20元租金并另交押金;折叠伞卖20元,我已说过住在高原的藏民秉性淳厚,如果像东南沿海某些刁民那样,他这伞标价100元你又能怎样?下如此之大的雨你不买就白来、旅游费白掏、时间白费!今天在青海湖所拍的照片,就是打着折叠伞照的,您可别以为我是怕晒而撑起遮阳伞啊!售票处离湖边竟还有1km的下坡路,这雨下得如此之大,即使打伞,膝盖以下也很快全湿了,鞋子那就更别提了!这样的大雨,不用说在青海高原罕见,就在南方也属少见。但我却想:每年下上两三场这样的大雨,那湖面肯定不会再下降了。导游好心将他的夹克衫借给了我穿,好在他个子不高,不然我非租大衣不可了!那位来开会的新疆人干脆就钻进汽车里不出来,广东那小俩口租了大衣又买了伞,可走了不到一半就因受不了这样的大雨而半途折回(怕雨!那就真愧当广东人了),剩下两位正好是刚才被那喇嘛“驱逐出庙堂”的我和江苏学生。好不容易顶大风又踏水才到了湖边,我首先就从混凝土栈桥下到水边,要像以前到纳木错时那样舀点湖水尝尝,没料到湖边已立了大牌子,禁止游人的身体直接接触湖水!我赶紧上来,否则身上带的钱是绝对不够罚款的。码头边停有汽艇,我对之根本就没考虑,因为今天几乎就没见其他游人,汽艇可能停开,不然上去后也必定要等很长时间才会开,车上其他的人肯等吗?再说这样大的雨,只见水连天一片,很不值。距湖岸不远有个人工岛(比石油钻井平台大多了),上面有巨型横排大字:“中国鱼雷发射实验基地”,当然,不乘汽艇是无法到那跟前去的。
  回程路经一个名叫金银滩的地方下车,导游介绍说这里在六十年代是研究和制造核弹之地,现已全部移交给了地方。

青海湖与世界著名湖泊齐聚“中国湖泊休闲节”
  青海新闻网讯 10月30日至11月3日,由中国旅游协会、世界旅游组织亚太部和国际休闲产业协会等方面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湖泊休闲节”在浙江举行,青海湖作为中国最美和最具影响力的湖泊,应邀闪亮登场,吸引了众多媒体和旅游业界的高度关注。
  据悉,此次以共同体验“湖泊休闲、幸福水岸”为主题、具有国际性的活动,聚集了瑞士琉森湖和日内瓦湖、法国安锡湖、意大利科莫湖、中国青海湖、鄱阳湖、洪泽湖、杭州西湖等20多个国内外著名湖泊的管理方参加,大家在一起畅谈交流了湖泊生态资源保护、湖泊休闲旅游发展等问题,共同达成了合理保护利用湖泊资源的《东钱湖共识》。作为中国湖泊代表,青海湖景区管理局副局长汤宛峰所做的“青海湖,打造世界遗产型高原生态湖泊旅游胜地”演讲,以及现场播放的大美青海湖风光宣传片,令与会的中外嘉宾震撼,激发了众人对青海湖的向往。在举行的“湖水交融”仪式上,青海湖的圣湖之水盛在系着洁白哈达、仿制彩陶的罐中,带着远古的文明和青藏高原的祝福,与取自各个名湖的湖水一起,被注入宁波东钱湖中,表达了“湖泊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也表达了世界各个湖泊之间交流融合的美好心愿。 (作者:张利锋)



青海湖:青青的海 蓝蓝的梦


  旅游的魅力在于探索和发现,期间的惊险与刺激更是对一个人意志与智慧的磨炼。余存顺徒步环游中国,还有那孤身行走在新藏线上的女子,表面上是一种对大自然的挑战,其实也可以说是对那种来自灵魂深处自我的挑战。对于他们,无论成功与否,我总是充满了无限的敬意。
  这次从敦煌到西宁,我先是在地图上寻找到这条线路。我发现到地图上的这片空白,还有连结着这片空白的青海湖、塔尔寺什么的。空白总是对我有着奇异的诱惑。我惴惴不安。“走一趟吧。”我对我说。有车吗?路好走吗?对游者来说,原路返回总是一种浪费。我在网上查找有关资料,读了许多网友的游记,心里渐渐有了底。冒险不等于盲目。实地旅游之前先来点图上旅游,既是一种准备,又是一种乐趣。
  从敦煌到西宁,每天发一趟车。中午出发,第二天中午到达西宁。我打听到该车到达青海湖是次日凌晨。这样就可顺便游一趟青海湖了。可偌大一个青海湖,从哪下车啊。从一个网友的游记看到他是从黑马河下的车,说这儿离鸟岛最近,于是我把票买到了黑马河。
  从德令哈到黑马河,车走了六个多小时候。在睡梦中,司机说黑马河到了。我抬头往外一看,天黑蒙蒙的,只是依稀感到远方有一丝亮光。冷风从窗外透入,我猛地打了个寒战。这是七月的青海湖传给我的第一丝信息。现在的黑马河可真黑啊。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那儿,仿佛一瞬间就会被这巨大的黑暗吞噬得一干二净。我胆怯了。司机说,你其实可在江西沟下车,旅游的人都去那儿。再说,鸟岛已因为禽流感的原因被封闭了。于是,我补了票,就继续上路了。一个多小时后,到了江西沟,天已大亮。巨大的青海湖呈现在眼前,漫无边无际。据说,环青海一周有三四百公里。
  坐了一天的车,肚子也饿了,在临近的小饭馆要了一壶奶茶,几块油饼,大饮大嚼起来。平生第一次喝奶茶,还真过隐。一壶茶太多,足足有三大碗,就送给了几个北京来的大学生,他们吃得也有滋有味。
  要说青海的旅游工作,跟敦煌相比,还真有差距。一切尚在开发之中。不知道什么地方停车,不知道什么地方买票,门票中也藏有不少猫腻。吃早点间,其中一位自称是湖上的船工,可以带我进去,门票和船票可优惠二三十元。进去后,果如其然。
  清晨的青海湖灰蒙蒙一片,看不见边际。可能是昨晚下了一场雨的缘故,七月的青海湖竟然寒气逼人。身着一件衬衣的我被冻得瑟瑟发抖。耐不住寒冷的游客就花几十元租一件军大衣加身,竟成一道独特的风景。
  看2006年的环青海湖国际自行车比赛电视直播,有一首主题歌好像叫“青青的海”,曲调悠扬,荡气回肠。清澈的湖水拍打看岸边,捧一把浅尝一口,微微一丝咸味,这可是在青藏高原品尝的第一口水啊。
  乘上快艇,原想鼓足劲兜一阵风的我们,全都蜷缩在船舱里,没有一丝快感。偶尔看见几只水鸟在湖面上上下翻飞,心想那是从近处的鸟岛上飞过来的吧。
  出来时,只见几个藏族小孩围住一个游客,原来他们正在讨要钱物。尤其是那个小女孩,有六七岁的样子,身着漂亮的藏族服饰,披着一条条细长细长的辫子,长得非常可爱。他们可是正在上学的年龄啊。这片美丽的土地还没能带给他们美丽的童年吗?
  行驶在去西宁的路上,前方就是倒淌河,还有充满传奇色彩的日月山。金黄的油菜花铺满了湖边台地,如一匹匹锦缎,从山脚拖了下来。路边满是售卖蜂蜜的招牌。这是一个满流奶和蜜的地方啊。

                                 青海 海北西海镇 裸鲤单车俱乐部  [url]WWW.QHZXC.COM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一下顶一下 踩一脚踩一脚
2
发表于 2010-7-6 14:14:56 | 只看该作者
只能看看,不能实现去的愿望
3
发表于 2010-7-10 22:18:52 | 只看该作者
很想去骑一次
4
发表于 2010-7-15 20:56:41 | 只看该作者
只能想想啊
5
发表于 2010-8-6 12:52:07 | 只看该作者
暂时只能想想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单车之家 - BikeHome.net

分享你和单车的快乐故事

Powered by Discuz!X3.2 © 2004-2015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