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注册吗?一起加入来玩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今年的端午节5月28日清晨5点,我从佘山骑车去了青浦的朱家角。
朱家角镇位于上海市青浦区中南部,紧靠淀山湖风景区,说它是千年古镇、闻名于世并不夸张。据史料记载该镇大约成陆于7000年前,淀山湖底发现有新石器时代至春秋战国时代的遗物。宋元时期渐成小集镇,名朱家村。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遂成大镇,改名珠街阁,又名珠溪,俗称角里。1949年5月14日,全境解放,设朱家角市,为县辖市,下辖一镇四乡,原属昆山县的部分划归朱家角镇。1951年4月,建立朱家角区,辖五乡一镇。1954年,设朱家角镇,为县直属镇。自成繁华市镇后,文儒荟萃、人才辈出,明清两代就有进士16人、举人40多人,其中有学者、御医、小说家、报业巨子和画僧等,为古镇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古镇面积虽仅1.5平方公里,却拥有小桥流水、寺庙亭台,古色古香,优雅别致。2001年APEC会议在上海召开之际,各国领袖的夫人们就被安排到朱家角一日游。
作为上海人,说来也惭愧,至今未曾仔细游览和观赏过它典雅的气势和文明的深度。耿耿于心中甚久,趁今节日之际便促成了此行。
由外青松公路至沪清平公路后向西,沿318国道直行,时速大概在25千米/小时,仅半小时就到了。因是清晨,街上冷冷清清,路面平整宽敞,两旁隔离带良好,行人罕见,车辆稀少,快速骑车很安全。虽有些凉意,但心情舒畅,大有“惟我独尊”之感。
到了古镇,沿指示牌直达镇里。此时的镇上除了清洁工外,就是晨练的中老年人:打太极拳的、跑步的、跳健身舞的、遛狗的;还有两人端坐,悠闲品茶的。这番情景衬托着古老的小镇,更彰显出它浓厚和高雅的文化氛围。
沿着古镇来回的观赏。羊肠小道,曲曲弯弯;小河溶溶,流入其间;仿佛像根腰带把两边的明清古建筑束扎成一体,煞像那“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之景观。小道上人烟稀少,唯个别家庭主妇来往于菜市场。小店铺栉比相邻,虽尚未开门营业,但也可想像得出白天它一定是熙熙攘攘、喧嚣尘上的。咖啡馆、书画室、古董店、杂货铺,真是个浓缩了的文化社区。铺面最多的是各式的餐馆,中英文标志,琳琅满目,窗明几净。但个别地方满地污物得让人绕着走,这也是昨晚上鼎盛的夜宵后很所遗留的痕迹吧。
然卖粽子的店铺却已开张,只见一箩箩的从里面抬出,铺满了柜台。今天是端午节,商家是很把握这商机的,估计昨晚上还有加班加点制作的。我问了街边正在漱口的老人,有哪家粽子比较有名,她告诉我说都差不多,外来妹裹的。价格还便宜,两元一只,市区要5元。这话倒蛮赚人心意的,总该买些带回家吧,让大家尝尝。而一般的粽子店铺都有红烧蹄髈卖,用粽壳裹身,再用稻草绳子扎紧,色彩好看,红红的皮,绿绿的叶,黄黄的绳,乡土气息很浓,看了让人嘴馋,于是买了若干,搁在后座上带回家去。
徜徉在古镇上,我不时想起了在这里生活的人们是多么的祥和和静谧。他们可以足不出户而尽观天下游人;他们可以在丝竹管弦之外而修身养性;他们没有大城市嘈杂鼎沸之声,却拥有大城市不同肤色的人们带来的生活气息和时尚。在大城市生活久了的人,如能在这地方小憩一段时辰,就如同出了身臭汗后洗了桑拿一般的惬意。
匆匆的转了一圈,时辰不早了,已是六点半,天大亮后,路上车多人多,我还要骑上五十公里的路才能到家。于是打点好物品,跨上我的山地车一路向东,迎着朝阳,九点到了家。
写于上海佘山
2009-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