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蓬莱仙翁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知难行亦难”的自行车运动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9-1-16 13:14:27 | 只看该作者

行难,知亦不易~

原帖由 roy 于 2009-1-12 15:34 发表
在我看来,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是所谓“知难行亦难”的。
我们中国人比较实际,尤其重视“知行合一”。知的过程就是行,行的过程就是知,无行之知非真知,无知之行乃妄行,二者难以决然区分也。 ...


知行合一,怕是中国文化人长久以来的最高精神追求吧,却也逃不过“知易行难”的潜规则。

知易,难于行!知,并践于行,需要魄力,耐力,更需要智慧——审时度势,力行所知。

然行虽难,知亦不易!践知于行,固然艰难,知亦非易事。无他,众生悟性及着眼点不同耳!吾等非迦叶,纵使佛祖拈花坐成雕像,亦悟不得一花一世界。


[ 本帖最后由 lynn 于 2009-1-16 13:15 编辑 ]
12
发表于 2009-1-16 17:20:3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lynn 于 2009-1-16 13:14 发表


知行合一,怕是中国文化人长久以来的最高精神追求吧,却也逃不过“知易行难”的潜规则。

知易,难于行!知,并践于行,需要魄力,耐力,更需要智慧——审时度势,力行所知。

然行虽难,知亦不易!践知于行,固然艰难,知亦非易事。无他,众生 ...



我便是悟得一花一世界,亦难舍身饲虎也。

耶稣纵然为爱的化身,亦难说爱其生母也。

哈哈,无论是知,还是行,真要是较真,都大有难题也。
13
发表于 2009-1-16 17:46:2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roy 于 2009-1-16 17:20 发表
我便是悟得一花一世界,亦难舍身饲虎也。

耶稣纵然为爱的化身,亦难说爱其生母也。

哈哈,无论是知,还是行,真要是较真,都大有难题也。 ...


所以说,知行合一,它是中国文化人的追求,而不是典型性,或者说,属性。任何学术,其原创,或者说,精华,都是很朴素的,字数都是很有限的,其之成派成系,皆为其追随者通过个人的有色眼镜衍生而出,随者滔随者,衍生复衍生,何止万万法门?故此,我们说,知行合一,也难逃”知易行难“,就如我们说,凡事都有个例外,也难逃”凡事终有个例外“!
14
发表于 2009-1-16 19:19:3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lynn 于 2009-1-16 17:46 发表


所以说,知行合一,它是中国文化人的追求,而不是典型性,或者说,属性。任何学术,其原创,或者说,精华,都是很朴素的,字数都是很有限的,其之成派成系,皆为其追随者通过个人的有色眼镜衍生而出,随者滔随者,衍生复衍生,何止万万法门?故此,我 ...


果然碰到较真的人了,那我也较真一回,在下班之前再码点字。
中国人所说的知行合一,一般来说,就是明儒提出的那个知行合一,即所谓“知即是行,行即是知”,强调二者之不可分也。既然知行不可分,那么要难都难,要易都易,如一物是两面也。Lynn加入讨论之前,我所说的知行合一就是这个概念。
Lynn强调知易行难,也对。不过这个“知”和“行”的概念就不同了。“知”是指一般意义上的知识,或者扩展至感悟,但都是思想领域的。“行”就是指行动,做事,是物质领域的。二者互相影响,但作用范围完全不同,是两个概念。
OK,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实际上说的并不是一个事情,互相否定或肯定就没有意义了,完全是两个范畴的事。

江哥讲的,和Lynn讲的,基本是一个概念,是我有点捣浆糊,在中间横生枝节,偷换了概念,心虚所至,怕被打屁股者也。言之不尽,老婆电话来催,可见“行”亦不易也。呵呵
15
发表于 2009-1-17 01:16:01 | 只看该作者
第一:并非较真,辩论的乐趣而已,其过程就象点火,时不时的迸出火花,开 拓我们的思维。

第二:没有要肯定谁、否定谁的想法。这种牵涉到哲学范畴的问题,都有强烈的个人主观意愿,就像我前面说的,个人都是带着自己的有色眼镜在看自己的世界。

第三:我并不认为“知易行难”,我第一个回帖的标题就是行难,知亦不易!而实际上我这几个回帖想要针对的,并不是知难,还是行难,而是知行合一。知行合一作为一种追求,是很好的准则,但要真正做到知行合一,难矣!这不正是“知易行难”么:知道是好事,却无法真正做到?

第四:明儒的所谓知行合一,知即是行,行即是知,个人以为,他强调的并不是知,或者行,而是知行之间的辩证关系,可以借用毛爷爷的一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知需经过行的检验,行确认为可行的方为真知!因此,如你所说,我们在说两个概念,更加不存在肯定谁否定谁的需要。

第五:写到这,想起晚上和某人一起吃饭时的事,也是互相讨论,一个话题接一个话题,从F1赛车场到迪斯尼,到中国经济,到钢铁制造业,到房市,期间还牵涉到我们远在大洋彼岸无辜的山姆大叔们,当某人试图举例说服我时,我笑了,因为我想起了刚下午在某本财经类杂志上看到的又一篇所谓专家关于中国经济走势的预测,这位老哥,在U,V和L外又提出了一个新的说法。于是,我笑着对某人说,这种问题太高深,连这些所谓专家都讨论不出结果,我等俗人,还是讨论点柴米油盐等有营养点的话题吧。同样,知与行的话题,老祖宗们讨论了几千年,追求了几千年,还未真正做到,我们也就不要费神思考了。

第六:能有人可以和自己谈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算人生一大乐事!

第七:还是回到车轱辘上吧,不能枉费仙翁开此贴的一片良苦用心!我是罪人,我忏悔,是我把话题给引开了,下面我坚决不回帖了!
16
发表于 2009-1-17 08:28:12 | 只看该作者
看不下去了
都是牛人
看到mm说不回帖了,我终于敢写两句了。
难与易,没有什么标准区分,所谓之难与易,全在于个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并无统一,自然也没必要找到跟自己想法一样的人。换言之,你认为难就难,认为不难就不难,何必一定要说服别人呢
明儒我接触不多,但是套用句经典的儒家格言,应该具有祖宗准绳作用。“喜怒哀乐之未发谓语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和二字所代表的中庸之路,已经后人的难与易完全规定好了,只是宽泛的程度并没有做严格的界定,当然,这也无法界定完全在乎个体内心世界的领悟而已。
所以,难与易,知与行,这些辩证统一的东西,其实没什么好争的,每个人看法都不同,阐述出自己的观点足够,儒还分八派呢,而况吾辈乎?
17
发表于 2009-1-17 13:06:26 | 只看该作者
看晕了,难道又回到大学上哲学课了?
    咱们中国的老祖宗不简单,越是大家,越能把一件简单的事情说的很复杂.但无论结果如何,他们还总是对的,这就是我们中国文化的精髓---阴阳太极和后来的辨证法.
     举个例子,就是知难或者是行更难,其实不同的人处于不同的位置可以有不同的选择,所以,无论什么答案也不能说错.非要去分清楚知难还是行更难其实毫无意义.如果你能告诉别人各种不同的答案,那么你也成了大师了...哈哈
    对我辈喜欢骑车的人来说,知--只需要知道一些"然",行--然后去下死力气训练,并且享受其中的乐趣.个人感觉,行更难一些.而对于那些专业的教练,或者象写了圣经的那个作者,他们不仅需要知其然还需要知其所以然,那么也许"知"更难一些.
    兴之所至,忍不住胡言乱语,准备挨砖.闪先
18
发表于 2009-1-17 19:56:1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wuleizi 于 2009-1-17 08:28 发表
看不下去了
都是牛人
看到mm说不回帖了,我终于敢写两句了。
难与易,没有什么标准区分,所谓之难与易,全在于个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并无统一,自然也没必要找到跟自己想法一样的人。换言之,你认为难就难,认为不难就不难,何必一定 ...


MM不回了你才敢说两句?不像你吴老师啊,你不是专修古汉语的么?我说不再回帖,是指不再纠缠知行问题,捣糨糊,灌水不算在内哦~

P.S.:最鄙视的就是所谓中庸,还不如道家“无为”呢!
19
发表于 2009-1-17 20:06:0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陶镬冰凉 于 2009-1-17 13:06 发表
...
兴之所至,忍不住胡言乱语,准备挨砖.闪先
...


哈,现在楼市虚高,砖块还是留着砌楼吧!

吴雷子TX的中庸之道,我来演绎一下:

仙翁说得真好,Roy GG说的好棒啊,Wuleizi 说的好好啊,陶镬TX真是高见啊!

小女子受教了!


P.S.:我要是学会中庸之道,估计离我晋升之日不远了!!
20
发表于 2009-1-17 22:02:18 | 只看该作者
术业有专攻,达者有先后。

万事没有难易之分,只有愿意做的和不愿意做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单车之家 - BikeHome.net

分享你和单车的快乐故事

Powered by Discuz!X3.2 © 2004-2015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