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虔虔 于 2008-8-15 21:53 发表 ![]()
外地人的素质真差。。。。。。。。。。。。。。。。。。。。。。。
刚才在楼上,刘影对虔虔的话有显然些自己不同的看法与观念,我也是。
以狭隘的地方观与本土观念来评价此事,不妥。
“外地人素质真差。”诚然,这是句脱口而出的习惯性主语称呼,但间接而客观地反映出了一种真实的小市民心态。这句话,说的人并非有意而说,只是下意识里的潜在逻辑观念在做支配,相信说者无心,甚至在意思表达上都有些词不达意,但却就是如同上海磁场效应一般脱口而出。与 “外地人素质真差” 这种类似的、带有浓重小市民色彩的类似话语还有很多,比如“乡下人、乡巴佬”等等,这类话语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的主语 都是以 “上海本地市区市民的日常人生观价值观” 作为参照物来进行对比的。因此,在“外地人素质真差”这一类话语中,说话者都是在时刻以“上海本地市区市民的日常人生观价值观” 来作为自己的日常行为评价准则和参照,凡是不符合“上海市区市民价值观人生观”的种种人或事物,他们都会对其评价为不认同,不合格。其实在中国南方大部分地方城市里,或多或少都有这种评价准则的缩影,其原始的动机是出于一种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市民的优越感,正是这种优越感与强烈的对比性在作怪,这个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里是一种普遍所存在的现象,并且带有强烈的排他性和优越认同感,城市的经济越发达,这种现在所存在的角落就越多。这是因为城市的经济发展过于迅速,而部分市民的文化素质水平却没能跟得上这种飞快的发展速度所导致的,当思想文化水平与素质跟不上飞速发展的经济的时候,于是过于茂盛的经济便成为了“拜金主义”、“小市民心态”得以孳生的温床和土壤养分。
可以坦言,说“外地人素质真差”的这种心态反映还算是比较正常的,至少不算坏,因为这种心态是在普遍大环境下所产生的必然效应,并且出发点是出于社会主流是非道德观的从众选择。但是这种心态的自我地域性痕迹很重,过于故步自封,带有很浓重的地方主义色彩,虔虔这位车友,作为在上海这个国际大都会的土地上所成长起来的新一代本地市民,在宽阔的胸襟与社会包容性方面或多或少都有些不足。不过相信,以后多注重和加强这方面的注意与提高,会有很大的改观,在此,还望虔虔车友好自为之。
只是在论事,并非在评人,意图只在分析一下这个自然的社会大众现象。帖子看多了,忍不住多嘴,望包含。
与此同时,思考的越仔细,想说的也就越多,本楼层无法进行全面地展开和阐述,特另开一帖子整理成文。
[ 本帖最后由 苏志南 于 2008-8-16 03:48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