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29|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你住在上海的哪一“国”?——注意后面的跟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4-2 11:52: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还没注册吗?一起加入来玩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闵行区:澳大利亚,注重环保与绿化,是房地产市场的新贵。多数建筑为新式的别墅,住房条件优越。

黄浦区:英国,老牌的国家,经济发达、商业繁荣。吞并了北爱尔兰(南市区),实力更加强大,堪称上海的代表。然而,毕竟黄河东流去,其往日的风光早已不在,被美国赶超了。

静安区:法国,堪称浪漫的经典,是上海幽雅生活的代名词。高大的法国梧桐,幽静的马路,精制的洋房,处处体现上海的怀旧品位。南京西路是上海最高级的三个办公区之一。

卢湾区:德国,并不是风格象德国,而是与德国的地位一样,卢湾对上海举足轻重。卢湾内敛,干净,与德国业 很象。

虹口区:意大利,与意大利一样,虹口总是给人阳光灿烂的感觉,热情奔放。然而,虹口显然太奔放了,不太注重城区的规划协调,所以,虹口显得有一点杂乱。还好,不是太乱。

长宁区:奥地利+匈牙利,富有艺术气质,安静清洁,虹桥路一带电台、画廊比皆是。而且与奥地利匈牙利相似,长宁的人口结构中也以老年人为主。

闸北区:中东地区、西亚阿拉伯诸国,原因不用解释了,大家都明白。

杨浦区:土尔其,与土国相似,杨浦的版图是算得上是大的,工业集中,然而,显得混乱,人口也太多。

普陀区:前苏联、俄罗斯,是上海重要的重工业区,这一点与俄罗斯相似。但是,
污染严重,忽视轻工业的发展,基础设施落后,人民生活普遍不高。在上海在普遍发展的时候,普陀的发展速度及后劲严重不足,这和俄罗斯目前的经济困境也是一样的。而且,普陀的民居也也很有前苏联集体农庄、苏联建筑风格,值得保留。

徐汇区:美国,是上海目前最发达的房地产市场,商业也是十分繁荣。徐汇是继黄浦之后繁荣起来的,和美国继英国之后的情况相象。

浦东新区:中国,毫无疑问,浦东是最能代表当今中国发展的地方,称浦东为中国,当之无愧。高速的经济发展,繁荣的前景,充满活力与机遇。然而,浦东缺乏内涵,没有很多的文化,没有浪漫的气氛,有的只是一幢又一幢的高楼而已。浦东本土文化同外来文化的冲突,就象中国本土文化同外来文化的冲突一样。

宝山区:日本,新兴的发达国家,同日本一样,以钢铁为支柱,交通方便、生活高质量。但是人口严重饱和,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于是开始向小岛拓展了。

嘉定区:北欧三国(丹麦、挪威、瑞典 ),一样是科教发达(800年教化嘉定),工业现代化,环境优美,适合居住。然而,和北欧诸国一样,嘉定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商业太不发达,不够放便。

郊区
金山区:巴西,发展中国家中的教发达国家,事实上金山的确挺发达。同巴西一样,金山也以石油为命脉。所不同的是,一个是石油出口,一个是石油进口加工。

松江区:印度,同印度一样,因为是文明的发源地(松江自称上海之根),对外有仇视,尤其喜欢与中国相提并论,这也一样,松江总是与浦东比来比去。不过,松江近3年的发展的确很快。
注:松江话与其它地区太不一样,就象印度的英语一样难懂。

青浦区:韩国,一样是著名的旅游目的地,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人文资源,经济
发展的同时业重视文物的保护。

南汇区:南非,拥有绵长的海岸线,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虽然以前与南非一样不为人知,但随着开放,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了这块"世外桃源"。(因宗族隔离制度,南非长期与其它国家没有外交关系。)

奉贤区:阿根廷,广阔的土地,丰富的物产,是农业大区。

崇明县:中部非洲国家,一样是欠发达地区,人口众多,但工商业不发达。然而, 崇明同中非洲国家一样,拥有丰富的资源、廉价的劳动力,人民纯朴善良,语言有别于上海其它地区。而且,崇明中部非洲国家还有相似的是都拥有自然保护区。




俺住在中国,工作也在中国。曾经在意大利读书,不过母校是在土耳其。也去过德国和美国打球,偶尔去法国血拼一哈,定期坐地铁到英国看看戏。从来没去过韩国、印度、巴西,还有澳大利亚。不喜欢小日本。


俺先说说俺自己,各位球友,也说说你们自己吧!


偶住中国拉...至于其他 ,偶发现偶好久米 出国了!!!!!






以下为跟帖:


我一直是土尔其的土著........



第1楼



呵呵,这个很有意思的 偶出生在英国, 住了 23 年, 后来在法国工作生活了2 年,去年末移民来了中国 , 感觉中国真的好大, 很多地方都不认识. 最熟悉的就是源深和名人苑 , 嘻嘻~~


PS: 不喜欢日本 , 空气不好. 被宝钢污染了~~



我这一出国留学,就去了土耳其,其中有段时间赶往澳大利亚,偶尔也会在意大利晃荡,奔波的路程及其辛苦!! 工作后又往返于土耳其与美国,还没享受到2个月繁华热闹的生活便迁移到中国 ,很喜欢在中国上班不堵车的感觉....赞 !!

我出生在北爱尔兰后移民中国,在中东地区上班,现男友也住中东地区,看来我得买块纱巾裹面了.


偶出生在美国,之后移民澳大利亚,在土耳其留过学,找了一个土耳其老公……现在在美国工作

老公以前是英国的,后来移民土耳其,看到中国经济发展,前往中国工作去了~

偶喜欢澳大利亚的生活环境,但是论起逛街购物,偶还是喜欢去美国……



出生在英国,后来移民到美国,因为爸爸不喜欢,最后又回到欧洲,但是是英吉利海峡的对面-法国。



第6楼

出生在法国,搬家去了中东地区、西亚阿拉伯诸国,结婚到了中国,上班也在中国,看来我还是比较爱国的。



第14楼



小学在意大利读的,中学搬家到到后来被吞并的北爱尔兰,在那里读到高中毕业,家又搬到美国,大学在土耳其留学,第一份工作在德国,后来转到英国,最后居然还是在俄罗斯稳定下来。每天从美国到俄罗斯的路程还是很遥远的



第15楼



我出生在德国,现在移民到美国,下次移民目的地初定为中东地带



第17楼



我是恐怖份子,晕~~~



第18楼



我出生在英国,竟然去了俄罗斯留学,第一份工作在中国,之后又转战奥地利和
匈牙利,现在又回到了英国。
幸运的是每天从法国去英国上班,还不算太远。



第20楼



偶出生在非洲大,然后去土耳其求学,学成后去奥地利和匈牙利等地工作。曾一度住在俄罗斯,在那里认识了一位来自中国的小伙。现在定居中国



第29楼



偶出生在英国,由于父母热爱中国文化,我在中国读了高中,大学被遣送到南非.毕业后现在跟随父母定居到法国.工作的足迹太多了,土尔其,意大利,英国,我是不是做导游的啊.西西!现在找了我的中国darling,以后就到中国定居拉.

哦呦,哈丰富啊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一下顶一下 踩一脚踩一脚
2
 楼主| 发表于 2008-4-2 11:54:20 | 只看该作者
俺是出生在外星球的,因为奶奶是地球人住在北爱尔兰,也就是现在的英国,后来移民到了中国,我工作后就来到了地球,跟奶奶一起留在了中国,因为喜欢骑自行车,可以坐着跑步锻炼身体,所以去上班也喜欢骑车,那时每天骑车到法国上班,中东地区有分公司,每天路经德国,很虐的。后来跳槽到富有艺术气息的奥地利上班,但是好在是2轮变4轮了,轻松很多哦,因为每天跑这么多国家也累,所以干脆就在中国找了份工作。基本上欧洲、中东、和亚洲我都去旅游骑行过,对意大利、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情有独钟。澳大利亚、南非、韩国、巴西、阿根廷、还有北欧我都骑自行车去过,因为不喜欢小日本,所以俺就没去骑过日本。
3
发表于 2008-4-2 11:55:39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偶从小生活在英国,到中国留学归来后辗转在美国,中国,英国等地工作,现在已经在中国定居~~~
4
发表于 2008-4-2 11:57:03 | 只看该作者
LZ原来是外星人~~回火星去吧~~地球狠危险~~~~~
5
发表于 2008-4-2 12:03:55 | 只看该作者
为啥说我ID非法啊?
6
发表于 2008-4-2 12:06:58 | 只看该作者
引用第4楼heeroyuy2008-04-02 12:03发表的:
为啥说我ID非法啊?
因为所以,科学道理啊~~~
7
发表于 2008-4-2 12:11:56 | 只看该作者
我暂住在澳大利亚,档案在印度,原来我拿的是印度护照啊,怪不得最近英文日趋印度化。。。。。。。。。。
明年又要搬回印度和澳大利亚的接壤处了,一桥之隔,差别可就大了
8
发表于 2008-4-2 14:00:56 | 只看该作者
我来匈牙利9年了、最初的两年在匈牙利北部与美国相邻的地方工作、后来辗转去了匈牙利西部待了不到半年、现在长期在匈牙利东部与法国接壤的地方工作生活、我爱匈牙利!
我没有在国外工作和生活的经历、但是就中部非洲国家只去过4次以外、其他国家我是天天都有机会去阿、呵呵、、、比如昨天我去了:英国、德国、美国、中国、、、、
9
发表于 2008-4-2 15:51:38 | 只看该作者
土耳其,不准确。

工业已经不多了。“知识土耳其”
10
发表于 2008-4-2 15:55:46 | 只看该作者
我在高等教育发达的土耳其读书

曾经尝试去待遇优厚补贴超多的中国发展

发现交通不便,缺乏人气,没有人脉,于是——

后来去拥挤不堪的德国工作

住在偏僻的美国

后来厌倦了嘈杂拥挤狭小、单行道极多的德国,

回到宽敞的土耳其

定居土耳其,工作在土耳其。

爱在土耳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单车之家 - BikeHome.net

分享你和单车的快乐故事

Powered by Discuz!X3.2 © 2004-2015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