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14|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综合] CCTV《走进科学-自行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0-7 13:32: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还没注册吗?一起加入来玩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挑戰極限(三)——自行車

--------------------------------------------------------------------------------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8月26日 21:15 來源:CCTV.com

         [內容速覽]中國是世界自行車大國,可與自行車大國地位不相稱的是,我國的自行車運動水準卻是很低的。曾留學蘇聯的首都體育學院運動訓練學教授延烽決定將自己一套完整的科學訓練理論和方法應用於自行車運動訓練中,看能否對提高自行車運動員的成績有所助。高亞輝一個默默無聞的普通自行車選手,將會被延烽教授打造成什麼樣呢?他的訓練方法奏效嗎?  
  

  

  風馳電掣,飛速蹬騎,他們是挑戰速度極限的現代騎士。

 
  
  自行車在我國是人民普遍使用的交通工具,從記憶中的永久、飛鴿老名牌到現在的高檔山地車,自行車的演變可見是日漸翻新,雖然一輛車的售價一千多元已不算稀奇,但是要到四五萬元甚至十多萬元人民幣一輛的車子可能會令人驚訝,那就是比賽用的自行車。

  主持人:1868年世界上的第一次自行車比賽就是在法國舉行的,世界知名的自行車大賽,環法自行車賽也是在法國舉行的。這就是讓人們感覺到,這個國家它在自行車上面真的是很有天賦。那麼我們國家別看騎自行車的人多,但是真正能夠拿得出手的好成績並不多。那麼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江永華女子選手,在500米計時賽當中奪到了銀牌。但是,這個項目2008年就沒有了。至於我們的男子選手,說實話,能夠進入世界級的真的是非常非常少。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不由地產生這樣一個疑問,我們中國男子運動怎麼啦,你說連自行車難道都拼不過女子嗎?這其中到底是什麼問題存在呢?能不能改變這個面貌呢?這個問題不僅我們在考慮,很多的資深教練員和運動員也在思索著這個問題。

  首都體育學院的延鋒教授是一名研究自行車訓練理論的專家,可生活中的他卻根本不會騎自行車。2002年,他曾作為訪問學者前往俄羅斯體育大學深造,是國際運動訓練理論權威馬特維耶夫教授的弟子。

  首都體育學院教授延烽:我的導師跟我說過,2008年我要去你們的奧運會,我希望你能夠讓中國的運動員表現出他們的風采。

  導師的話讓延鋒教授苦惱著,如何才能將自己多年研究的先進訓練理論同實際訓練結合起來呢?

  2002年,河南體育局邀請延烽教授出任河南省自行車隊短距離項目組總教練。這給了他一個理論聯繫實踐的絕好機會,一直搞理論研究的延烽教授能否帶出一支好的自行車隊呢?他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來到了河南隊。

  

  

  首都體育學院教授延烽:當時因為大部分隊員都是各個隊不要的,退出去沒法退,成立短組全部給你了,當時多少人是達到19個,全部是各個隊掃出來的。

  延鋒教授分析了組裏隊員的情況,覺得只有高亞輝的騎車成績稍好一點。

  首都體育學院教授延烽:他基本上是一個默默無聞在全國是沒有名氣的一個很普通的運動員,而且專項技術很差,他那個騎車都是拉把,可能在體校的時候教練員就沒有對他講過,起來的一點速度就是完全的退掉了。

  可延鋒教授不知道,此時,高亞輝也正經歷著人生道路上的兩難抉擇。一直以來,高亞輝都是參加長距離項目組的自行車比賽,可他覺得自己並不適合長距離比賽,比賽成績總是上不去。

  此時,高亞輝的家人也開始勸說他放棄自行車運動,一起到貴州做生意。高亞輝猶豫著,是否真的到了應該離開自行車運動的時候了?

  全國十運會自行車男子凱林賽冠軍高亞輝:我父親母親帶著我在貴州玩了一圈還是不行。感覺很慌忙的,不知道今天做完事情以後不知道明天干什麼。

  可高亞輝發現,自己不論在什麼地方,心裏還是放不下自行車。這時,他聽說隊裏成立了短距離項目組,由北京來的延烽教授執掌教鞭。他的心又動了。

  高亞輝擔任了這支新隊伍的隊長,他決心要從延鋒教授那裏學點真東西。可他發現,延烽教授當教練果然與眾不同,他居然給隊員們上起了文化課。

  首都體育學院教授延烽:每個禮拜上一次古典文學課,我覺得年輕人現在中國的年輕人缺少中國傳統的文化道德素質。

  延烽教授認為要想當冠軍,那就必須首先要具備當冠軍的素質和人品。

  

  

  首都體育學院教授延烽:從我的角度來講,我認為訓練就是一種特定的教育過程,他有這個興趣他有這個愛好去引導他,你要去當全國冠軍,全國冠軍不是一般的老百姓能達到的,因此你做的事情也不能跟老百姓是一樣。

  在教授文化課的同時,延烽教授開始給隊員們講授專業課,將自行車運動中的力學結構、力學原理灌輸給隊員們。高亞輝以前從沒有聽過這些專業知識,他覺得這個教授教練看來還真有兩下子。可到了專項技術訓練課,高亞輝又感覺有些迷惑了。

  全國十運會自行車男子凱林賽冠軍高亞輝:不理解,就是為什麼不練這個不練那個,就是感覺就沒有感覺,很模糊。

  高亞輝雖然每天照舊訓練著,可他的心中卻產生了抵觸的情緒。

  高亞輝:你安排你的訓練我還是按你這個練,但是強度各方面還是從內心來講不喜歡這種訓練方法,就是這個訓練的強度各方面都達不到他要求的標準。

  訓練課上,延烽教授開始不停地糾正著隊員們的專項技術動作。

  首都體育學院教授延烽:山西隊是我們當時國家的強隊,那麼他們訓練的時候,比賽的時候,我就組織隊員去觀察。他們隊員的所有的動作的錄影我都拍了,都拍,拍完以後,他們平時都拿回去看,然後,看完一定時間以後,我們做了講解。

  主持人:延教練人家的訓練方法很有意思,首先從理論入手,告訴運動員自行車以及自行車運動員之間是怎麼配合的,然後再把運動員帶入到運動狀態當中。幾個月的訓練下來之後,高亞輝驚喜地發現自己一公里的成績提高了三秒多,非常高興。可能您會覺得我是不是說錯了,一公里速度提高了三秒多,怎麼就高興呢?三秒多算什麼?其實對於他們自行車運動員而言,三秒鐘可太重要了,為什麼這麼講,可能平常人我們騎自行車,人家測算過,我們大概也就是20公里上下的速度,但是他們最高速度達到多少呢?每小時95公里。一段333.33米長的這麼一圈跑道,他們騎下來之後,時間用不了多少。在這樣的比賽當中 0.1秒就是六七個名次的差距啊!所以對於像咱們剛才提到的運動員一樣,一公里他提高了三秒鐘,你說他能不高興嗎?那麼就在運動員們全身心地投入訓練的同時。有一天他們發現,怎麼有一輛摩托車進到了賽場裏呢?

  我們知道當一輛急速行駛的車飛馳而過時,路上的紙屑會紛飛起來,這就是我們經常看到的渦流現象。

  

  

  當摩托車高速行駛時,車身兩邊的空氣流速加快,同時在尾部形成了真空狀態的一個圓圈,車尾部和兩旁就形成了低壓帶,而沒有受摩托車影響的空氣保持高壓狀態,這樣高壓空氣向低壓處擠壓,在車尾部就產生了氣體渦流,這股氣體渦流向前運動,會產生一定的推動力,跟在摩托車後面騎行的運動員就會更加省力,所以在自行車的日常訓練中,摩托車常常作為運動員騎行時的引導,教練會讓自行車隊員排成縱隊跟著摩托車後面騎行。這樣對他們有什麼好處呢?

  首都體育學院教授延烽:平時如果運動員自身騎的話,大概最高速度能達到70公里多一點,那麼用摩托車牽引,像我們目前運動員的水準能牽引到95公里,所以這兩者差距很大,那麼平時如果靠他自身去騎達不到這麼一個功能強度。

  人們發現渦流現象以後,把它廣泛地運用到自行車比賽中,在比賽的開始階段,運動員並不爭做騎在最前面的人,因為做領騎往往比跟在後面的人費力得多,直到衝刺運動員們才會爭先。在團體賽中,合理利用渦流現象,可以充分利用每個運動員的體能,協調全隊的力量。隊員縱隊騎行並且不斷換位置,使每個人在最佳狀態下跑完全程。在跟騎中受渦流影響最大的是離領騎最近的人,因此他也是全隊中最省力的。

  高亞輝經過摩托車引導訓練,成績還在上升。可同時,他也覺得體力下降得很厲害。延鋒教授想給隊員們補充些營養,他卻犯了愁。

  首都體育學院教授延烽:當時最艱難的時候到什麼程度,我組裏除了吃飯以外什麼都沒有,隊員肚子餓怎麼辦,我晚上給他們熬一點稀飯,當時熬稀飯的錢都沒有,因為隊員沒有成績,所以晚上就熬一點稀飯放點糖,晚上一人一碗。

  延烽教授鐵了心要將手裏的這批隊員訓練成材,他一心撲在了自行車訓練上,一年回北京家裏的時間還不到一個月。

  首都體育學院教授延烽:我們咬著牙大家一步一步走過來,什麼心情,太難了,心裏講起這種事我又要掉眼淚了。

  主持人:頂著壓力,我們的教練和運動員居然就是喝著大米粥把這個運動堅持下來了,實在是讓人沒有想到啊!那麼當時經費嚴重不足,可是運動員的自行車,運動員的穿戴裝備都是非常耗費錢財的。我曾經看過一輛他們使用的這種專業型的自行車,在商場裏出售的,大概的售價是多少呢?是14萬元。這個價格確確實實讓人覺得這是一個非常昂貴的運動。那麼我們說無論是從運動員的風帽,到他身上穿的衣服,到整個自行車的設計,現在各國都在盡可能地使用最新的材料,為的是什麼?就是降低空氣阻力。那麼您看,運動員的頭盔,據說現在這種新式的這種中空的安全頭盔它相對於以前的而言呢,能降風阻,無形之中就讓運動員的成績提高很多。那麼大家可能也都注意到了,像這種場地賽的自行車,它們的後輪整個都是封閉的,那麼為什麼在場地賽當中要使用這種封閉的後輪呢?

  首都體育學院教授延烽:封閉輪是60年代在自行車界開始逐步發展起來的。這個封閉輪不用輻條,整個的輪子是用兩塊板把它包起來,用碳素纖維材料做的。

  科學家們發現,自行車在騎行過程中,輻條和車輪的鋼圈都有可能產生影響速度的空氣阻力,因此科學家們考慮,使用一種獨特的封閉輪來克服車輪自身帶來的空氣阻力問題,在自行車場地賽中,封閉輪被採用了。

  

  

  車子後部的封閉輪在高速運行時,由於空氣流動方向與騎行方向一致,就會產生較大的慣性,這樣就會產生一個助力,騎起來會更加省力。但是並不是所有的自行車比賽都使用封閉輪,在公路賽或山地賽中由於騎行路線有很多拐彎,車輪橫向擺動會產生較大的扭力,這是封閉輪所不能承受的,所以在公路賽或山地賽中很少使用封閉輪自行車。

  首都體育學院教授延烽:用封閉輪跟不用封閉輪大大概333.33米的場地,大概要相差0.5秒左右,一圈,這樣的話,相對來講速度要提高一些。

  有了像樣的裝備,延烽教授開始著重對高亞輝的技術細節進行訓練。他發現高亞輝蹬車的頻率怎麼也快不起來。這該怎麼辦呢?他決定進行技術創新,他自己設計製造了自行車運動員頻率力量練習器。這個訓練方法有用嗎?

  運動員要想蹬得快,就要求肌肉必須收縮頻率也快。而肌肉的收縮能力是要由神經支配的。

  首都體育學院教授延烽:那麼你在訓練的時候,那就要想辦法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提高神經系統能夠承受的強度。為什麼有些人就是慢,有些人比較快?因為這個時候快的運動員,他神經系統的承受能力要比人家強,他的神經興奮抑制轉換的能力比較強,他神經放發衝動的強度跟頻率要比別人家高得多,那麼因此我們在訓練中間就要提高他的神經系統的強度。

  經過一段時間的頻率力量練習,高亞輝明顯感到自己的蹬車頻率加快了。為了備戰第十屆全國運動會,延烽教授給隊員們加大了訓練量。

  首都體育學院教授延烽:有一個坡子是700米,最大的一堂訓練課是跑了36個,跑了20個以後,沒人跑了,大家都不動,喊了也不動,高亞輝說走走走,大家走吧。他也很累很累,最後堅持領著大家把36個圈跑完了。這是我在帶隊這麼五六年中間最大量的一次課。這堂課我很感動,因為當過運動員,我知道運動員很難受,是非常非常累。

  無論酷暑嚴寒,隊長高亞輝就是這樣每天認認真真地騎行在場地上,並且每一圈都是在儘自己最大的速度去騎。

  主持人:那麼在延烽教練的精心教導之下,高亞輝的成績始終保持得非常穩定,整個河南自行車隊的運動面貌也是完全煥然一新。那麼面對新的全運會的到來,全隊上下團結一致,準備在全運會上打一個漂亮的翻身仗,但是這畢竟是一場比賽,充滿了刺激和危險。就比如說他們這種場地賽的整個賽場吧,我們說這個賽場一共是333.33米一圈,這個坡並不是平的,而是斜的,大概是40度這個角度,那麼這就要求運動員呢,你在運動的過程當中必須要保持一定的速度,而且他們那個車還是沒有閘的,你在比賽的過程當中必須要保持一個什麼,就是你對自行車超強的操持能力。另外一個切記不能碰到別的運動員的後車輪上。其實這個道理,我們騎自行車也能感受到。你拿你的前輪去撞人家的後輪的時候,吃虧的都是你。為什麼呢?他的後輪是傳動輪,你的前輪是導向輪。這導向輪本身沒有動力的,如果在這種情況發生碰撞,我們一般人都會摔出去,更不用說他們的速度有多高了。在這種情況之下,運動員往往會被摔個開皮開肉綻的,還是有一定危險程度的。所以說比賽馬上來臨了,運動員們雖然是想打一個翻身仗,但是想一想一些細節之後,心裏還是難免有一些緊張情緒出現。

  首都體育學院教授延烽:越想要拿越拿不到,無欲則鋼,把什麼都拋棄,不要患得患失,不要去想拿獎金,不要去想拿金牌,你還沒有拿到,就想著在領獎臺去擺姿勢,堅決不允許,就這麼來教育他們,這也是一個心理訓練的一個方面。

  高亞輝:一說拿到了,我這邊,家裏那邊,反正都在哭。當時拿到的時候,延老師,我們在領獎的時候,延老師也是哭得非常傷心的。因為畢竟這麼多年剛開始成立隊伍,裏邊也不穩定,不穩定。然後延老師也是頂著很大的壓力,當時就是感覺我們這幾年過來挺辛苦的。

  主持人:所有的平淡,所有的枯燥,所有的汗水都是為了最後這一刻的輝煌。高亞輝除了獲得男子凱林賽的冠軍之外,還和對友共同得到了男子競速賽的團體冠軍。應該說在第十屆全運會上,河南省隊他們在男子短組的比賽當中的表現超出人們的想像,獲得了四枚金牌,應該說是囊括四枚金牌,獲得了大滿貫,因此有人驚訝地說,哎呀 河南隊居然在十運會的自行車的男子短組賽當中掀起了一股河南旋風。那麼在冠軍的領獎臺上,除了高亞輝非常激動之外,剩下的恐怕就是我們的教練了。教練這個時候對運動員們說了一句話,謝謝你們,你們的成績證明了我的理論是成功的。在這裡我們也看到,在我們延教練的指導下,中國的男子自行車運動似乎讓我們看到了明天的希望。

責編:走近科學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一下顶一下 踩一脚踩一脚
2
发表于 2007-10-7 13:33:56 | 只看该作者
8月的~
3
发表于 2007-10-7 13:43:29 | 只看该作者
95公里/小时,要摔车就惨了!!
4
发表于 2007-10-7 14:14:02 | 只看该作者
职业运动员很辛苦的
不过no pain no gain 呵呵
加油~
5
发表于 2007-10-7 17:29:37 | 只看该作者
LZ居然收看了传说的CCTV啊
6
发表于 2007-10-7 17:34:41 | 只看该作者
中国人的观念。训练方法。练废了好多人
7
 楼主| 发表于 2007-10-7 17:48:15 | 只看该作者
LS给大家来点国外先进的训练方法。
8
发表于 2007-10-7 18:51:28 | 只看该作者
引用第4楼阿越2007-10-07 17:29发表的:
LZ居然收看了传说的CCTV啊
还看的是传说中的走进科学啊
9
发表于 2007-10-7 18:58:12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是自行车大国,但都把自行车当成一代步工具,自行车运动并不普及,很多人并不了解自行车运动,还需要广大的车友大力宣传啊  
10
 楼主| 发表于 2007-10-7 19:49:09 | 只看该作者
呵呵。这个不是主要原因啊。你看看F1。上千的票子多少人挤着去看啊。难道说F1在中国普及了?

在老百姓心里骑车就是低级的。开车就是高雅的。正好国人喜欢附庸风雅。

周一上班如果你说周六俺去看F1,同事一致认为有品味,有钱,有情调。

如果你说周六骑车去逛街了,大家一致认为你无聊,有病,穷的瞒浪漫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单车之家 - BikeHome.net

分享你和单车的快乐故事

Powered by Discuz!X3.2 © 2004-2015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