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车之家-BikeHome.net

标题: [金秋牧歌] 呼伦贝尔、大兴安岭随记 [打印本页]

作者: jenny    时间: 2007-9-25 22:52
标题: [金秋牧歌] 呼伦贝尔、大兴安岭随记
  记得很多年以前看过一本小说,书名早忘了,但有一个情节却深深刻在了脑中。男女主人公是对酷爱旅行的情侣,时不时地就要出去透透气,而目的地的选择却出人意料:其中一人用布蒙上眼睛,用飞镖掷向墙上的地图,掷中哪儿便上哪儿。

我们的出行则没有那么随性,happy的假期是如此珍贵,不得不一次次调整计划,以同时满足两个人的需求。于是我们的目的地从青岛、三亚、坝上、北京、黄山、厦门、桂林、黔东南、神农架到四姑娘山、海螺沟,几乎翻遍了小半个中国,终于锁定了内蒙东北部。

我们的实际行程:
D1:上海——哈尔滨——满洲里     宿火车
D2:满洲里——海拉尔(呼伦贝尔市)
D3:海拉尔(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拉布大林)
D4:额尔古纳(拉布大林)——恩和——室韦(吉拉林)
D5:室韦(吉拉林)——临江屯——室韦(吉拉林)
D6:室韦(吉拉林)——莫尔道嘎——海拉尔(呼伦贝尔市)  宿火车
D7:海拉尔(呼伦贝尔市)——东旗——诺门罕——七仙湖——东旗
D8:东旗——海拉尔——哈尔滨  宿火车
D9:哈尔滨——上海

其中额尔古纳(100km)——恩和(60km)——室韦(10km)——临江屯(10km)——室韦(100km)——莫尔道嘎(110km)——白鹿岛是骑车的经典路线,可以一路穿越湿地、草原、原始森林、以及可爱的村落。

我们没有去一些太热门的景点,如黑山头、红花尔基、阿尔山、呼伦湖、金帐汗,也放弃了漠河和北极村这样纯粹玩概念的景点,对于敖鲁古雅、嘎仙洞这样的比较具有人文价值和研究意义的景点,经过再三斟酌,也割舍了。由于我事先功课没有做足,实际的行程和计划的有不小的出入,如果回程能由海拉尔飞北京,北京再飞上海,应该会完满些。不过也好,行程宽裕些,不必整天狼奔豕突地赶场子,悠着点慢慢转,也未尝不是种玩法。
作者: jenny    时间: 2007-9-25 23:13
有很多人都奇怪,我怎么会选择内蒙,这个貌似一直都和旅游沾不上什么边的地方。其实我也说不清,这个地方是从什么时候起渗入我的内心的,就好像一条小蛇,慢慢钻进你的袖管,冰凉你的皮肤,然后一直一直地钻入你的心,轻轻啃噬。说起内蒙,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恐怕就是蒙古包、草原或者是呼和浩特、锡林郭勒之类的名词,如果能说得出额济纳旗、希拉穆仁、响沙湾、科尔沁、阿拉善、室韦这些名词,那么握个手吧,我想我们都有颗不那么安分的心。

从小就有个梦想,开着车、带着我的大狗四处游走,累了的时候可以回家,有个种着大树的院子,坐在树下的秋千上看书。那么男人呢?爱我的自然会一路陪伴,不是吗?

出门前几天的晚上,站在满满当当的书橱前找了又找,只找到了三本(套)和内蒙有关的书:《我的家在高原上》、《狼图腾》和《射雕英雄传》。挑了席慕蓉《我的家在高原上》来重读,十年前带给我的感动似乎仍留有余温。
作者: jenny    时间: 2007-9-25 23:23
2007年9月15日,晴。出门前一刻,happy挣扎了一番,还是把瓜哥的三角架从行李中卸了下来,重量减轻的同时却为后来的行程带来了困扰,合影和夜景一直都是头痛的问题。

这是我们第一次坐春秋的航班,贪图便宜的结果就必定得为隐性的损失买单。没有机上的午餐是小事,可飞机的噪音实在不是一般的大,直到下了飞机,耳朵还是嗡嗡作响。当飞机开始平稳飞行时,空姐们就开始兜售起了食品、纪念品、进行春秋航班的宣传,热闹得好像是坐火车。

2小时40分钟后,回到了地面。哈尔滨的太平机场离市区有35公里,机场大巴转公交车,到了哈尔滨最热闹的中央大街。
作者: jenny    时间: 2007-9-25 23:30


纵向的中央大街两边都是商场,如同上海的南京路,且和好些横向的街相交,星罗棋布着大大小小的商铺,我对商场没兴趣,但是喜欢街上那些异国风情的老房子。






作者: jenny    时间: 2007-9-25 23:34




有意思的阴井盖




作者: jenny    时间: 2007-9-25 23:36







作者: jenny    时间: 2007-9-25 23:37




防汛塔是哈尔滨的标志性景观,可惜正在施工改造,旁边就连着滨江大道,这个地理位置的意义就相当于上海的外滩吧,目前是哈尔滨房价最高的地段,每平米7、8000左右,松花江非常的干涸,裸露着大片大片的河滩。



中央大街上有两家比较有名的西餐馆,一家是马迭尔,一家是华梅。我们选择了华梅,一楼是休闲随意的欧洲田园风格,二楼是金碧辉煌的宫廷格调,三楼没去,估计是现代派的吧。


作者: jenny    时间: 2007-9-25 23:44
圣索菲亚大教堂,气派恢宏,就是广场上的康师傅冰红茶广告眨眼得很。





大教堂前的音乐广场,没有三角架的劣势初露端倪。




作者: 苏志南    时间: 2007-9-25 23:49
观赏jenny的帖子,总是那样亲切、大方、自然。
作者: cqandnj    时间: 2007-9-26 00:26
建议加精         
作者: 青鸟    时间: 2007-9-26 08:39
呼伦贝尔在消逝中,值得去,蜿蜒的额尔古纳河,肥美的水草,白桦林,这些都是金秋最美的风景   
作者: 孙行者    时间: 2007-9-26 09:16
   想回家了
作者: jenny    时间: 2007-9-26 11:28
to 苏志南:
苏兄的文字功底委实了得,见笑了

to cqandnj:
谢谢捧场!

to 青鸟:
下次如果有机会,我会选在六月初去,满山遍野的五彩野花,齐膝深的牧草,该是另一番美景了!

to 孙行者:
好地方,想回就回吧。


[wmv]http://bbs.hlbronline.com/music/蒙古摇篮曲.wma[/wmv]
作者: godzilla    时间: 2007-9-26 19:27
去内蒙,怎么不去坝上?
作者: cqandnj    时间: 2007-9-26 20:32
楼主继续啊
我等着看后面几天的呢
作者: happy    时间: 2007-9-26 20:39
引用第13楼godzilla2007-09-26 19:27发表的:
去内蒙,怎么不去坝上?

这两个地方ms离得比较远
作者: jenny    时间: 2007-9-26 20:40
引用第13楼godzilla2007-09-26 19:27发表的:
去内蒙,怎么不去坝上?

坝上应该不属于内蒙吧,东起张家口,西至承德,这片俗称坝上吧,属于河北省境内。
游玩坝上,从上海的基本路线大多是先飞至北京,然后北上经承德,抵坝上。
作者: jenny    时间: 2007-9-26 20:55
内蒙是我国东西跨度最大的省份了,这次我们的目标只是最东北角的内蒙草原——呼伦贝尔。呼伦贝尔草原是世界三大草原之一,80%以上的面积为草原,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选美中国专辑评为中国最美的草原。呼伦贝尔草原在版图上恰是公鸡的后脑勺,东部和南部为大兴安岭,西部和西南部接壤外蒙,北部隔着额尔古纳河与俄罗斯遥遥相望。这是游牧和游猎民族的摇篮和故园,中国历史上曾经执政的5个少数民族,除了满族,女真、契丹、鲜卑、蒙古皆发源于此,蒙古族更是因为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而在整个世界史上熠熠生辉。呼伦贝尔名字的来源是因为草原上的两大湖泊:呼伦湖与贝尔湖。
作者: jenny    时间: 2007-9-26 21:02
火车上过夜总是睡不安稳,靠站时的喧哗、左右的打鼾声、半夜时的手机铃声,不知道是第几次被吵醒,揉揉眼睛,天已经大亮了。火车早就在我睡梦中开出了黑龙江省,驶入了内蒙境内。我和happy坐在窗口,不断打量沿途的景色。



窗外依稀显出了些草原的意境,漫漫的黄草中出现了一个迷你的村庄,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垒着收割下来的草垛子和草砖。





由于挖路,脆弱的草原被破坏,表层的土被扒光,露出下层的沙砾,瘌痢头似地冒着一撮撮的荒草,要修复,最起码得几十年。


作者: jenny    时间: 2007-9-26 21:12
今年大旱,草长得稀稀疏疏,前些时间又刚割过,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描述是看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草色遥看近却无。



要发展就要修路,一条条通衢大道就像是对草原的开膛破肚,让草原伤痕累累。一旦被撕开了口子,草原就会急剧萎缩,近年来草原的沙化已不容乐观。



中国是个农耕社会,凡是有土的地方都会被人想方设法地开垦种植,退耕还牧已经喊了许多年了,但茫茫的草原时不时总能看到整整齐齐的田地被栽上玉米、小麦、大麦、油菜。


作者: jenny    时间: 2007-9-26 21:21
到达满洲里了,一个中俄互贸口岸,火车站停满了来往的国际列车。



满洲里是个异域风情极度浓郁的边境城市,几乎所有的标识都是中、蒙、俄三语,建筑是欧化的,城市很干净,几乎见不到随地乱扔的纸屑。



满洲里市区见到的唯一一个比较像样的木刻楞。



整个行程中都看到这种反骑的黄鱼车,估计是可以防止货物被盗?照片上的这辆是最小型,大些的货厢长度是小的两倍,有的用来装货,有的用来载人。我很疑惑,这么重的车头怎么拐弯呢?原来离弯道挺远处就开始滑行,转弯的时候就提一下头管帮那根看上去有点像布条的东西。这样的黄鱼车骑多了,估计可以大大锻炼臂力。


作者: 山野    时间: 2007-9-26 21:26
喜欢jenny的帖子~
作者: jenny    时间: 2007-9-26 21:33
引用第21楼山野2007-09-26 21:26发表的:
喜欢jenny的帖子~

谢谢,我写得很慢,不过后面的会越来越漂亮!
作者: jenny    时间: 2007-9-26 21:35
再看看满洲里的建筑,据说我们到之前,整个城市刚刚粉刷过。






作者: jenny    时间: 2007-9-26 21:36
还是建筑。

部分照片在后期我会调白平衡和曝光,偶有几张差得远些的,我还会再做一些补光或者减光的处理,而这张什么都不调,却怎么看都像是电脑做的建筑效果图。



世纪广场面对着五道街,满洲里最热闹的一条街。一旁就是星罗棋布的各式商城,商品无非是些鞋帽、皮草、俄罗斯商品,但是特色纷呈的建筑群、琳琅满目的招牌倒是叫人瞧花了眼。世纪广场对面有家大陷饺子店,供应我吃过最好吃的饺子,陷香饱满,上海的猪肉和这里的比起来,简直就像木渣子,所以在满洲里的两顿饭全都在这里解决了。



五道街街口的塑像,一只大熊猫和一只北极熊。


作者: jenny    时间: 2007-9-26 21:52
满洲里的街上起码有一半是俄罗斯人,包了大巴,开着走私的私家车,大包小包地往回扛,这里的商贩也大都能操一口流利的俄语。这个五道街附近的中俄互贸市场就像是一个放大版的上海七浦路,只不过建筑欧化了,来往的人流中多了许多洋面孔。




作者: jenny    时间: 2007-9-26 21:58
满洲里的这个国门已经是第四代国门了,门票20元,凭学生证免票。我们到的这天,国门的一些设备正在搬迁,据说后面几天就准备拆旧国门,为第五代新国门打地基了,国门边有个邮政亭,可以盖国门戳,等到新国门造好,邮戳也要换了。



中国的国门和俄罗斯的国门相距几十米,不断有货车呼啸来往,空车出国门,运回来木材和原油。中国的木材由于早年滥伐,粗壮的原木已经很少了,如今开始保护,就从俄罗斯进口木材。而大庆油田产的原油质量较好,多用于出口换汇,再从俄罗斯进口差些的原油,价格便宜,自用。

火车喷出的烟把两国的国门都熏得黑乎乎的。



41号界碑。happy身后右侧的就是俄罗斯的瞭望塔,用长焦可以清楚看到有个大兵正在用高倍望远镜巡视。离41号界碑不远处是39号界碑,掩在杂草中,几乎没人注意到。


作者: jenny    时间: 2007-9-26 22:06
蒙古人用的勒勒车,不过这几辆是纯粹给游人看的,车上有围拢和椅子,属于“轿子”。



毛泽东一生只出过一次国,当时的火车用的就是这个火车头。


作者: jenny    时间: 2007-9-26 22:15
国门旁的中俄互贸商城,大多是些义乌货。




中俄互贸商城前的广场,紫色的建筑尚未启用。




从中俄互贸商城坐车到套娃广场,本地人收1元,却偏要收我和happy每人2元,happy不乐意,于是我们下车,步行去5公里外的套娃广场,累了点,但却把沿途的建筑看了个饱。




满洲里公路口岸,由这儿便可以开往俄罗斯了。


作者: jenny    时间: 2007-9-26 22:18
路边娇艳艳的野花。




有没有一座是你的梦幻城堡呢?






作者: jenny    时间: 2007-9-26 22:21
套娃广场旁有个雕塑广场,汇总了几乎俄罗斯所有著名的雕塑作品,这是其中的一件。




套娃广场貌似是当地市长的一个点子,大大小小分布着200个形色迥异的套娃,代表着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还有30多个五彩缤纷的复活节彩蛋及零星的杯子,无一重复,广场前是铜铸的十二生肖塑像,真正的中西合璧。大些的套娃不光是装饰,其实还是一个个的商店。




happy找了个美女抱,我找了个帅哥傍。




作者: jenny    时间: 2007-9-26 22:31
我站在天桥上,眼巴巴地等着看落日,想着金色的夕阳洒在铁轨上闪闪发光,绚烂的晚霞在地平线亲吻铁轨。可是等到天都擦黑了,也没看到什么云蒸霞蔚的壮观,只怪乌云太重,悻悻离去。再见了,漂亮的满洲里!我挥一挥衣袖,作别满洲里的黄昏。


作者: jenny    时间: 2007-9-26 22:49
海拉尔又称呼伦贝尔市,是呼伦贝尔盟的中心。我们没有去人为景观过于严重的金帐汗等地,只去了西山国家森林公园。整个公园占地之大非双脚能够走完,我们只逛了沙地樟子松一段。呼伦贝尔草原自古就有沙地,但是由于樟子松和草原灌木的固沙作用,沙地的面积一直都没有扩大。近年来,过度的开垦和大肆的采矿已远远超越草原的自我修复能力,沙地面积急剧扩张。草原的土层非常之薄,一旦开掘农耕,就几乎没有复原的可能了。

由于长在沙地,沙土不具有黏性,沙地樟子松的根系都裸露在外,显得特别发达。







[wmv=1,1,1]http://www.ezhuzi.com/movies/ge1.wma[/wmv]
作者: jenny    时间: 2007-9-26 22:56
国家森林公园中的木屋、土道、驯鹿及海拉尔博物馆。








作者: jenny    时间: 2007-9-26 23:11
很多人拍回的草原照片,都会被人称赞色块鲜明丰富,黄的、绿的、黑的、红的、村上蓝天白云,张张都不比windows桌面逊色。可多少人曾想过,那些鲜明的色块对草原而言,简直就是牛皮癣。上好的草原被犁成庄稼地,草原就这样一点点被吞噬。下面的这张是在长途车中拍摄的,草原上正在修路,黄的是刚收割完的田地,黑色的是按照政府规定,正在休养生息的土地。

插入一首蒙古童谣:《botgon nud (驼羔之歌)》。天籁般的童声缓缓吟唱,带着淡淡的忧伤……

传说在草原上,有些母骆驼在产下小驼羔之后却不给小驼羔喂奶,于是人们就用马头琴拉在草原上流传千年的音乐,用来感化母驼,直到母驼发出低沉的叫声,一边留泪一边去舔小驼羔。草原的环境越来越恶化,骆驼在草原上基本已经消失了,剩下悲伤的歌谣在草原传唱...

歌词的大意:
  
  远山层叠,母亲难归;
  乳汁炽热,暖我心扉。
  日落西方,母亲难归;
  亲情满腔,为子操忙。
  月上戈壁,母亲难归;
  喃喃软语,又响耳畔。
  ……




额尔古纳市的基本交通工具除了汽车,就是马车,主要用来运送货物。


作者: jenny    时间: 2007-9-26 23:24
找了一辆车,去电视塔看根河湿地,也叫额尔古纳湿地。看根河湿地最好的地方不是根河市,而是额尔古纳的电视塔,俯视下去,斑斓一片,根河静静蜿蜒其中,与植被反复缠绵,滋润着这片湿地。这里,是候鸟迁徙的必经之路,有着丰富的物种,在转过无数个弯后,根河汇入额尔古纳河。转个身,就是额尔古纳市的全貌。

上山的时候,太阳公公就已是满脸哈欠了,倦倦地在杨树林中的剪影中抛下温柔的微笑。



根河湿地。



happy始终都不明白,我是怎么把根河拍得这么蓝的,其实我也不清楚,我的理论知识实在浅薄,拍照一概靠感觉,其余的几张回来试了试,不管怎么调,都无法变成这样的湛蓝。看来是老天眷顾我。不过根河真的是纯净的蓝色的。



山上妖风贼大,能把人都卷起来,我把帽子摘了塞在衣兜里,风直往衣服里灌,把我鼓得圆滚滚的像根柱子。


作者: jenny    时间: 2007-9-26 23:33
仍是根河湿地,真的很美,可惜制高点不够高,如果能用广角俯拍,肯定会很震慑。



从根河湿地开始,一路变得精彩起来!



太阳公公回家了,我们也下山了。


作者: 狂z冷枫    时间: 2007-9-27 08:09
灵的!!!!!!!!!!!!!!!!!!!!!!!!!!!!!!!!!!!!!!!!!!!!!!!!!!!!!!
作者: cqandnj    时间: 2007-9-27 18:12
湿地要赞一个

美啊

楼主的签名又是个亮点,要去看狮子
作者: jenny    时间: 2007-9-27 22:40
to 狂z冷枫:
谢谢夸奖,往后更精彩

to cqandnj:
感谢每天捧场!想看的不止是狮子,还有很多很多,可惜时间不够,钱也不够
作者: Ark    时间: 2007-9-27 22:41
O My God, 和偶准备的路线一模一样.

据说最好的季节还是6,7,8. lz去的晚了点..草场都已经打过草了.. 但愿偶明年能成行..
作者: jenny    时间: 2007-9-27 22:43
今天晚上一边挑照片,一边打电话,结果一分神,忘记转换批处理的方案了,所有的照片都自动白平衡两次,自动曝光两次,显得白乎乎的,恼啊

happy建议我重新把照片挑出来,处理一次,我嫌烦,懒得,大家都凑合着看看吧
作者: jenny    时间: 2007-9-27 22:56
一早起来,不用抬头,就感受到了明晃晃的太阳,我和happy考虑了一下,决定放弃便宜的班车,包车去恩和。信步踱到著名的张氏面包房,买了两种面包中的一种和唯一的一种饼干,继续坐苗师傅的车。张氏的面包带着淡淡的酸奶味,饼干由黄油、奶油、白糖、鸡蛋做成,介于饼干与面包之间的松软,还算可口。  苗师傅:满族,一汽佳宝(正准备买新车),138 4807 7521

从额尔古纳去恩和或者室韦有两种走法,一种就是正常的公路,一种是沿着边境线,经黑山头。边境线这条线全都是沙石路,很多司机甚至从来没有走过,也不愿意走,走的话费用要高出将近100元。整个呼伦贝尔盟一共有三个一类口岸,满洲里、黑山头和室韦。满洲里是最大的贸易口岸,黑山头开发成了比较成熟的旅游景点,相传以前是成吉思汗大弟的封地,而随后的室韦是既不通商,也不通人。我们选择了走公路。

出发前,我们要求苗师傅再上一次电视塔,让我们看看白天的根河湿地。




作者: jenny    时间: 2007-9-27 23:00
引用第40楼Ark2007-09-27 22:41发表的:
O My God, 和偶准备的路线一模一样.

据说最好的季节还是6,7,8. lz去的晚了点..草场都已经打过草了.. 但愿偶明年能成行..


如果要去看草原的夏季风光,6月初去吧,当地人说那是野花最盛的时候,一片斑斓。秋天,就看层林尽染吧。其实9月中旬也很不错,接下去看就知道了,绝对会让你有骑车的冲动!
作者: jenny    时间: 2007-9-27 23:01
出了额尔古纳,单纯的草原风光就慢慢地少了,树木多了起来,起初始稀稀拉拉的不成气候,可后来,就铺天盖地地向你涌来。这天起,我和happy开始痛恨,自己的摄影水平怎么就这么糟糕,完全无法还原当时的震撼!






作者: jenny    时间: 2007-9-27 23:08
呼伦贝尔草原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但由于其湖泊众多,是难得的湿润型草原。一路随处可见宽宽窄窄、深深浅浅的河流,不带一点火气,安静地流淌。





路旁的房屋与田地。



收割过的草地像是新剃的板寸,刺刺的,有些扎手的样子。


作者: cqandnj    时间: 2007-9-27 23:12
后面的湿地照片是处理过的嘛?

楼主用的什么相机哦
单反?

我要买个单反才敢去这种地方
就是怕还原不出当时的震撼
作者: jenny    时间: 2007-9-27 23:13
卷草机把打下的草卷成一摞摞,堆在草原上晒干。



先前的路上看到的大多数杨树,从这里起,白桦树的身影出现了。





路边的树林明显繁茂了。


作者: jenny    时间: 2007-9-27 23:17
我们钻进了路边的白桦林。白桦是额尔古纳的市树,挺拔圣洁,别看这些白桦很细小的样子,平均树龄都在60年以上。这里的纬度还不够高,许多白桦的叶子还是青的。






作者: jenny    时间: 2007-9-27 23:22
山脚下的牛。据说黑白的奶牛产奶量要远高于黄白的奶牛,所以当地有人会把黄白的奶牛染成黑白的来卖个好价钱。染一头牛的价格是200元,这么大的表面积,真是划算!



放牧的羊群优哉游哉地过马路。


作者: jenny    时间: 2007-9-27 23:25
路边的河。我不知道这是什么河,可能是根河的支系吧,但只要在呼伦贝尔草原,不管是什么河,最终都是流入额尔古纳河的……








作者: jenny    时间: 2007-9-27 23:27
不但有白桦,落叶松也出现了,夹杂着些灌木丛。




作者: jenny    时间: 2007-9-27 23:30
还是看看路吧。这样的路,你有骑车的冲动吗?这条路线几乎没有人骑单车,但骑摩托旅行的倒不少。








作者: jenny    时间: 2007-9-27 23:35
到目的地恩和了,按照原计划,我们本打算在这里住一宿,感受网上有人说的纯美,可是这个村子真的还是处于比较原始的状态,几乎没有旅游业开发的痕迹,灰蒙蒙的木刻楞,尘土飞扬的道路,一下子就让我们打消了这个念头。于是我们让苗师傅继续北上,直奔室韦。

这是恩和比较像样的木刻楞。村子里不少人家都在搭屋修房,估计到明年旅游旺季的时候应该好多了吧。



恩和到室韦的路上。






作者: jenny    时间: 2007-9-27 23:43
还是在路上。

这时瓦蓝的天空中开始有云了。出门前特地带了个偏振镜,铁了心要拍蓝蓝的天上白云飘,可是可是…… 我忘了,偏振镜是为D50的套头配的,摔车的时候被我报废了后就换了D80的套头,口径差得太多,根本没法用,换上长焦试试,还是对不上口径。郁闷啊!!!happy安慰我说,这么蓝的天,即使不用偏振镜,拍出来还是会很漂亮,也只好这样了。可怜的偏振镜,还一次世面都没见过呢,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啊!








作者: jenny    时间: 2007-9-27 23:48
一路都是连绵不断的上坡、下坡,只是坡都很缓,坐在车里几乎感觉不到起伏。为了拍照,我一直半蹲或者跪在车窗旁,时间长了,还有有点累的。








作者: jenny    时间: 2007-9-27 23:51
远远地看见室韦的村子了。



苗师傅直接把我们带到了考花大姐的家,我们也不挑,住下了。在网上,大家都力推冬妮娅家。对于攻略,我们的原则是仅参考路线,住宿之类的就免了,大家都去,人一多,质量就无从保证了。整个村子的住宿价格几乎是统一的,所以只要觉得房间合自己的意,就不妨住下吧。

考花大姐家是临江的,从我们的房间就可以望到界河——额尔古纳河。换上长焦,对岸的俄罗斯村庄奥洛奇一目了然。



院子里、墙角边都栽满了花。



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俄式手风琴,还能凑合着拉拉。


作者: jenny    时间: 2007-9-28 00:06
室韦80%的人口都有着俄罗斯的血统,考花大姐也不例外。照片最中间的就是考花大姐的山东爷爷和俄罗斯奶奶。伴着闯关东,走塞外的大潮,当时大批的山东人和河北人一路迁移,来到这里谋生扎根,与俄罗斯姑娘通婚。在村子里常看到有着混血长相的人,一开口,却是一口的山东话或东北口音,考花大姐就喜欢称自己是俄罗斯族,东北人。




注意看,照片前方黑乎乎的一点一点都是鸟啊!




可爱的房子。


作者: jenny    时间: 2007-9-28 00:11
在考花大姐家随便吃了些,就出门逛去了。先去了界桥,本来是10元钱可以上去走一遭,不知道为什么,现在不允许了。

界桥附近是一片草场,我和happy爬上爬下,不亦乐乎。






村子一隅


作者: jenny    时间: 2007-9-28 00:15
马和羊挤在一块儿吃草。




界河边的草场。




应该是李素洁家的临江楼吧,网上口碑不错,不过我们没有进去看。




比较大型的木刻楞。正宗的木刻楞房身用原木垒成,覆上稀泥,房顶用薄木板盖住,现在的更考究,里面再封水泥,这样的木刻楞透气不潮湿,冬暖夏凉。有钱的或者搞旅游业的家庭,还会给木刻楞刷上明亮的颜色,用木板雕花。木刻楞的门非常沉重、结实、密封,第一眼就让我想到了小时候冷饮批发处冰库的门。外面是俄式的木刻楞,里面很多是东北式的火炕。


作者: jenny    时间: 2007-9-28 00:30
我们沿着界河悠闲散步。途中遭遇一骑马男子,带有明显的俄罗斯血统,黄黄红红的头发竖着,配上雕刻般的五官,像极了仙剑三中的重楼。








作者: jenny    时间: 2007-9-28 00:32
马通常都在这里饮水。






当地政府的一幢楼,整个村子最气派的木刻楞。



马赛克拼成的各种生动的图案:长颈鹿、燕子、猴子、鸡、老鹰、兔子……我们都一致认为是幼儿园。然而答案却是:粮仓!忒有创意了!


作者: jenny    时间: 2007-9-28 00:49
暮色初现,我们就赶回了考花大姐家,品尝她做的西餐:红菜汤、切片面包、蓝莓酱、奶油、煎土豆,土豆牛肉饼,分量十足!这样的一餐二十元,不贵吧?不知道旅游旺季的时候会不会也是这个价?

室韦的夜晚繁星满天,哪怕当初在泸沽湖,也没有这么璀璨的星空,亮得近得好像一手就能捉到。没有三角架,我就找了个凳子,设置了10秒的延迟和30秒的曝光,把相机放在凳子上,镜头直指苍穹,可惜只拍出了这么几颗。当我在为星空、银河感叹时,happy冷不丁冒出一句:白花花,就跟头皮屑一样。瞬时,所有的好心情都降到了冰点。

看完星星,我们又在村子里走了一段夜路,没有灯光,只有零星的犬吠。在清凉晚风的抚摸中,享用了万星级的厕所。


作者: jenny    时间: 2007-9-28 01:04
谢谢王SS加分加精

[wmv=1,1,1]http://www.xzq.gov.cn/music/mp3/mwgq/%C3%CE%D6%D0%B5%C4%C4%B8%C7%D7.wma[/wmv]
作者: 痞子陈迅    时间: 2007-9-28 07:21
很久没有这样耐心的一口气看完一片游记帖子.jenny的PP让人感觉到塞外纯美.
jenny文字让人感觉两个人在路上浪漫.
好贴.
作者: 陆地将军    时间: 2007-9-28 08:02
人间天堂!
作者: 猪唐唐912    时间: 2007-9-28 09:26
看得有些身临其镜了 不管是LZ的PP还是文笔 都是那么地随和 情不自禁地被吸引了 现在知道了 内蒙比我想象中更美丽
作者: 天行    时间: 2007-9-28 10:15
太美了,一定要走一趟.

谢谢jenny的精彩呈现.
作者: 张伯伦    时间: 2007-9-28 16:26
异域风情 就像到了新疆的喀什一样 真的好美 楼主的语句很顺畅也很写实 不错的游记 可惜骑车的照片少了点 呵呵
作者: jenny    时间: 2007-9-28 16:37
引用第46楼cqandnj2007-09-27 23:12发表的:
后面的湿地照片是处理过的嘛?

楼主用的什么相机哦
单反?

.......

所有的照片我都是用光影魔术手调的,设置了两个方案:
(一)自动白平衡、自动曝光
(二)缩放、轻松边框、文字签名

我先用方案一进行批处理,然后个别的裁减一下,接着用方案二就好了。照片太多了,不可能一张一张调,有些一自动白平衡,颜色却偏了,比如45楼的2发黄了,55楼的3发红了。昨天的照片因为误操作,所有的都执行了两次方案一,一次方案二    

湿地真的很漂亮,也可能因为我们的时间选得不错,苗师傅说这是湿地一年中最美的时候。我的摄影水平不到家,表现不出湿地的美。你感兴趣的话,可以看看2007年9月的《中国国家地理》80和81页,真实的湿地应该是那样子的

我们带了两个nikon相机,一个是单反:D50的机身加D80的套头,一个是卡片机:E5200,绝大部分的照片都用D50完成。相机的好坏并不十分重要,用心感受整个旅途就好。
作者: jenny    时间: 2007-9-28 16:48
to 痞子:
一直都很遗憾,没有机会参加你的看片会,我想你走过这么路,一定会有很多很多故事的……

to 陆地将军:
中国地貌类型众多,难得的地质博物馆,多走走,真的很美!

to 猪唐唐912:
是的,内蒙比我想象中的要美,走过了才知道。

to 天行:
记得要骑山地,别骑公路!

to 张伯伦:
自从happy的山地送人后,我们只剩两辆小折叠了,要完成这样的路还是挺困难的,特别是后面的大段土路,估计我的PSL要散架了,所以我们这次没有骑车。这一程有人骑摩托,有人开车,骑单车,真还没有,也没听说过。可能是这些地方开发得算是很晚了,来的人不多。
作者: jenny    时间: 2007-9-28 17:51
行程定得很匆忙,但是我仍旧有些小小的得意,一下子把这么多发光的名字连在了一起,十大魅力名镇——室韦,最美的草原——呼伦贝尔,最美的森林——大兴安岭,最大的国家森林公园——莫尔道嘎,十大风情城市——满洲里。

然而,离出发的日子一天天近了,我的不安却加重了,我开始担心,这样的时间去内蒙会不会合适,能不能看到最美的草原?今年的雨水多不多?草原旱不旱?这片净土被污染了吗?我摇摆不定,甚至想到了要改签机票。最终,我带着种种疑虑上路了。

Beatles的主唱John Lennon曾说过:当我们不断追逐生活的时候,生活正在离我们越来越远。那么我们为什么要一次次旅行呢?如果只是单纯地追求视觉的盛宴,那是不是离旅行的真谛越来越远呢?旅行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此刻,世界的某个角落里,我知道,有人在无缘无故地哭泣;有人在无缘无故地欢笑;有人在无缘无故地狂欢;有人在无缘无故地崩溃,而我,正准备无缘无故地上路。

飞翔在几千英尺的高空,白云蓝天在向我诠释旅行的意义;坐在车厢里,铁轨和车轮有节奏的摩擦声在向我诉说旅行的意义;行驶在公路上,摇曳的树枝和热情的太阳在向我展现旅行的意义……其实,旅行的意义对我而言就是能和你一起上路,共同感受点点滴滴的细节,看四季变迁,阅人世沧桑。我不会因为旅行而迷失,因为我知道,你就是我的终点,所以,去哪儿?转什么车?都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作者: jenny    时间: 2007-9-28 21:25
室韦是蒙古族祖先蒙兀室韦族的发祥地,紧靠额尔古纳河,临江屯顾名思义也是在额尔古纳河边的,这是我们今天的目的地。前一晚打听了一下,从室韦到临江屯来回25公里,包车80元,骑马300元。我们摸了摸瘪瘪的口袋,决定还是徒步吧,省钱事大,累死事小。

迎面撞上了一群游完泳的鹅。




草原本无路,开过的车多了,便有了路。




山坡上的哨所,背后的那条小路就通往临江屯。




路标告诉我们,从这里算起,离临江屯还有10公里。


作者: jenny    时间: 2007-9-28 21:35
室韦处于草原和森林过度带的边界处,草原渐渐地变小、变少了,树林多了起来。白桦树的比例比起恩和到室韦的路上也在下降,落叶松越来越繁茂了。








额尔古纳到恩和的路上,白桦林尚是青青的,而这里的已是金灿灿的一片。早上起床时,考花大姐告诉我们,昨晚上冻了,脸盆里结了层一寸来厚的冰。


作者: jenny    时间: 2007-9-28 21:42
室韦到临江屯是山地的天下,25公里在这样的路上爬爬小坡,该是很有意思的事吧,可要靠两只脚来丈量,就感觉真是好长的距离啊!








作者: jenny    时间: 2007-9-28 21:52
我们的运气来了!

刚走了三、四公里,有辆卡车停在了我们身边,“上哪儿?”“临江屯。”“上车,我捎你们过去。”迅速爬进驾驶室。

“我的车寒碜,你们坐着别嫌弃。”张大哥很热情,也很能侃,和他唠唠大有收获。“这里还是片净土啊,再过两三年来肯定就不行,现在开始生态保护了,环境应该不会再恶化,可到时候民风就没这么纯朴了。”“你们看看,多肥沃的黑土!”“哟,拍照啊,我给你们把玻璃抹抹干净,要不要停车?”“没事儿,不烦,你们照得漂亮些,我也希望自己的家乡能被人欣赏呢。”








作者: jenny    时间: 2007-9-28 21:59
室韦到临江屯,一路都沿着额尔古纳河,可由于树林遮挡,从这里起,才是真正沿着界河前进。张大哥把车停下,想等前面的车都过去,灰尘飘走了,让我们好好照一张,可后面已经有两三辆车在排队,我们赶紧得走了。河中间那个小岛,原本一直都是属权不明的争议岛,但由于这两年中国的国力强盛,所有中俄两方的争议岛都划入了中国的领土。






这段在修路,张大哥下车和熟人打招呼,顺便再捎上两个,蓝色的就是张大哥的卡车,用来运砂的。




作者: jenny    时间: 2007-9-28 22:04
临江屯到了,是个比室韦更原生态、更静谧的村庄,傍山依水,不由教人放慢脚步。






收获的季节,每辆驼草的拖拉机都是超载的。




沿着界河走一走,想起阿哲十多年前的一首老歌:

一片宁静海
潮水正静静推动着爱
我陪你走在这海岸
享受午后的温暖
和你轻轻诉说我们未来
紧紧拥着你
倾听你过往的点点滴滴
伤痛是一定会过去
宽容是一种美丽
忘记昨夜等待明早的晨星

想与你洗尽铅华梦
共度每一个黄昏
让空气之中充满真爱
海天一色亲密唱歌
不管未来日子如何悲伤或是快乐
和你共度生命每一刻
和你真爱生命每一刻


作者: jenny    时间: 2007-9-28 22:11
临江屯村中景色。我们带的水喝完了,看见院中荡秋千的姐弟,便上前讨水。主人热心地让我们洗了杯子,把我们的瓶子和杯子全都灌得满满的。




happy说我上窜下跳像只猴子,那我也只能是只胖猴子吧。






村上都是土路,还没有像样的水泥路。


作者: jenny    时间: 2007-9-28 22:14



我们爬上山坡,登高远眺,盘腿坐在草地上,静静发呆。






出门前,考花大姐叮嘱我们两、三点要从临江屯返回,要不摸黑赶路太不安全。我们按时返回。


作者: jenny    时间: 2007-9-28 22:19
临江屯回室韦,有两、三公里这样的砂石路。



我低身系鞋带,happy大喊:快看天上。我一抬头,好几群迁徙的鸟。再拿相机,已经有点晚了。happy说这是大雁,因为它们一会儿是人字形,一会儿是一字形,可随即便自我否定了,因为这些鸟儿们都是从南向北飞的。


作者: jenny    时间: 2007-9-28 22:27
这段的额尔古纳河并没有铁丝网栏起来,可以让人一亲芳泽。






作者: jenny    时间: 2007-9-28 22:34
走了三公里后,招手拦了辆轿车,又搭了次顺风车。开车的大哥明显的有俄罗斯血统,钩状的鼻子,黄黄的头发,红通通的皮肤,金色的汗毛,魁梧的体格。大哥要去莫尔道嘎,把我们在室韦村口放下了。

看这匹可怜的小马,两个前蹄被捆在了一起,大概是它特别不听话吧。果真,别的马都安安静静低头吃草,就它,努力同时抬起前蹄,用这种怪异而艰难的新姿势,不停奔跑。




室韦的旅游业发展起来了,唯一的主干道旁安上了路灯,不过晚上不开。




木刻楞房子就是这样造起来的。




室韦开始发展旅游业了,临江屯、恩和的村民也正在觉醒,三个村子都趁着旅游淡季在大兴土木,盖新房的盖新房,刷漆的刷漆,干得热火朝天。这里的配套设施还很落后,没有抽水马桶,没有淋浴,没有ATM,没有银行,到邮局寄张明信片,只有2004年春节发行的有奖明信片。我们到的这些天,已经是淡季,几乎没有外来的游客,更没有听说有老外过来旅游。

这里自来水的水压不够,接上来的水都蓄在水缸里,用时用水瓢舀出。整个冬天,管道冻住了,就没自来水了。家家户户靠买井水过冬。

这里的旅游业刚刚起步。2005年以前,这里是纯粹的农牧生活。
作者: jenny    时间: 2007-9-28 22:58
室韦现在的定位是全国唯一的俄罗斯民族乡,这点还值得商榷,有些小小的故事。本来俄罗斯民族乡的称号是颁给恩和的,后来不知道怎么回事,又给了室韦。恩和人不买账了,于是政府把俄罗斯民族乡的办事处留在了恩和,开发却放在了室韦。其实,查过历史都知道,室韦是蒙古族祖先蒙兀室韦族的发祥地,现在摇身一变,成了俄罗斯民族乡,确实有点不伦不类。

还有个奇怪的现象,我们从满洲里一路北上,却很少遇到蒙族人,即使在室韦,这个蒙族的发祥地,也没有遇到。在额尔古纳,民族人口从多到少分别是汉族、回族、满族,在室韦,则是俄罗斯族、汉族、回族。那么,蒙古人去哪儿了呢?

室韦村口前象征俄罗斯文化的三套马车。




happy偶尔也有聊发少年狂的时候,若能左牵黄,右擎苍,不知可否单骑卷平冈




作者: jenny    时间: 2007-9-28 23:03
考花大姐家今年新盖的客房,现正在修门廊。




考花大姐无奈地双手一摊,昨天还是群花争艳,今晨霜一打,全焉了。有福的客人啊,你们是今年最后两个见到我家花开的。

考花大姐问我们晚上想吃什么,我答特色的野生榛蘑。我要求用香香的土鸡蛋炒,而不是传统的小鸡炖蘑菇,真是好吃啊!满满的一盆,让我们停不住口!最后背了两斤回来。

考花  0470-6952257 / 133 1481 3635




我在午睡,朦胧间被外面happy的扣窗声惊醒,哦,原来是已经快谢幕的晚霞。




在室韦就是这样,先看月亮升空,再看晚霞漫天,甫一抬头,星星又登场了,三四点,勤劳的太阳公公就来接班了。想看全?必定忙得一宿都不能睡。


作者: 卡萨布兰卡    时间: 2007-9-28 23:45
美!通透!   
作者: cqandnj    时间: 2007-9-29 01:39
每天看lz的帖子已经成为我的家庭作业。

我向往的旅游就是到这样淳朴原始的地方,过一段原始的生活。


不过,看来要去得抓紧了。
作者: 力士    时间: 2007-9-30 06:42
Jenny & Happy游记水平不是一般的高, 给人以美的享受. 看过你们的游记后, 你们走过的地方我就不用去了. 仿佛身临其境! 我已链接Jenny & Happy的二篇游记到我们MCT的博客上了, 让我们的队友分享www.morgancycling.cn

你的游记的负作用是, 车友们今后都不去骑车了,改徒步旅游了. 我们MCT就有一位受影响很重的. 嘿嘿!
作者: brontes    时间: 2007-9-30 10:00
太漂亮了  原片定更好   这里压缩严重
作者: jonyming    时间: 2007-9-30 11:04
Jenny 游记真是太有水准了,仔仔细细、认认真真的看完了,收获颇丰哦,看到照片里的好多场景能找到我家那边的感觉,我家在呼伦贝尔的隔壁-科尔沁草原。
在这里有个建议,关于你们拿回来的野生榛蘑,一定要尽快吃掉,或者找个密封的容器存放,但要定期拿出来晒晒。推荐尽快吃掉!
由于北方的天气干燥,能存放很久,但上海的天气比较潮湿,很难保存,会生虫子,我之前从家里拿过,所以有前车之鉴。

还有你们关于路线、住宿这些资料在哪个网找的,能不能给我们借鉴一下。
作者: ahtoh    时间: 2007-9-30 14:24
我就是内蒙的,但我生活在首府呼和浩特,我为自己的家乡有这么美丽纯净的地方而感到骄傲,希望大家有空来玩,在东部区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色,到西部区有浩瀚的沙海,是另一种风情。
作者: happy    时间: 2007-10-1 00:28
引用第86楼cqandnj2007-09-29 01:39发表的:
每天看lz的帖子已经成为我的家庭作业。

我向往的旅游就是到这样淳朴原始的地方,过一段原始的生活。


.......

谢谢回帖
现在所谓的淳朴原始的地方越来越少了,淳朴原始往往和贫穷落后联系在一起,现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遍及各个地方,大家的经济意识都在觉醒,很多原味的东西正在一点点消逝,传统的东西都逐渐走向没落,这些使人未免感觉可惜。但对这些地区而言,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也是实实在在的,传统的灭失兴许是发展的代价吧。

一路走来,很淳朴原始的地方真的不多,而且太过原始的生活我自己也受不了。所以旅行只要开心就好。
作者: happy    时间: 2007-10-1 00:31
引用第87楼力士2007-09-30 06:42发表的:
Jenny & Happy游记水平不是一般的高, 给人以美的享受. 看过你们的游记后, 你们走过的地方我就不用去了. 仿佛身临其境! 我已链接Jenny & Happy的二篇游记到我们MCT的博客上了, 让我们的队友分享www.morgancycling.cn

你的游记的负作用是, 车友们今后都不去骑车了,改徒步旅游了. 我们MCT就有一位受影响很重的. 嘿嘿!

以后近的骑车,远的搭车加徒步,呵呵
作者: happy    时间: 2007-10-1 00:42
引用第89楼jonyming2007-09-30 11:04发表的:
Jenny 游记真是太有水准了,仔仔细细、认认真真的看完了,收获颇丰哦,看到照片里的好多场景能找到我家那边的感觉,我家在呼伦贝尔的隔壁-科尔沁草原。
在这里有个建议,关于你们拿回来的野生榛蘑,一定要尽快吃掉,或者找个密封的容器存放,但要定期拿出来晒晒。推荐尽快吃掉!
由于北方的天气干燥,能存放很久,但上海的天气比较潮湿,很难保存,会生虫子,我之前从家里拿过,所以有前车之鉴。

还有你们关于路线、住宿这些资料在哪个网找的,能不能给我们借鉴一下。


谢谢提醒,明天就找个铁罐子装起来。

呼伦贝尔真的太漂亮了,比出发前我预想的要漂亮的多。出发前找攻略时,基本上都是夏季景色居多,很少有人秋天去的,以至于我当时怀疑我们是不是找错时间了,当时甚至考虑过换个目的地,没想到最后让我们看到了最漂亮的呼伦贝尔。

路线这些你可以参考一下携程网和天涯论坛上面的一些游记,还是很完善的。
作者: jenny    时间: 2007-10-2 13:09
引用第86楼cqandnj2007-09-29 01:39发表的:
每天看lz的帖子已经成为我的家庭作业。

我向往的旅游就是到这样淳朴原始的地方,过一段原始的生活。


.......

其实离上海不远的地方就有,五一时我们去的泰顺就是这样。
作者: jenny    时间: 2007-10-2 13:12
引用第90楼ahtoh2007-09-30 14:24发表的:
我就是内蒙的,但我生活在首府呼和浩特,我为自己的家乡有这么美丽纯净的地方而感到骄傲,希望大家有空来玩,在东部区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色,到西部区有浩瀚的沙海,是另一种风情。


还有一条路线一直都很像走一走,但是由于交通不是很方便,费用颇高,至今没有付诸于实践:西安——青海湖——嘉峪——敦煌——额济纳旗——入新疆或从银川返,所以,内蒙是一定会再去的
作者: jenny    时间: 2007-10-2 13:25
前一天吃晚饭的时候,听考花大姐说村子边上的树林里就有很多榛蘑,happy便一心要一早起床去采蘑菇,顺带拍拍梦幻般的晨雾缭绕的室韦,坚决地把闹钟设在了五点。我提出异议,记忆中除了徒步亚丁,我们从来没有这么早起过床,但是抗议无效。

清晨五点,刺耳的闹钟撕裂美梦,我摇摇晃晃坐起身来,故作坚定状:“去不去?去的话赶紧换衣服。”“算了,还是不去了吧。”哎,折腾……

七点半起床,赶每天唯一的一班车前往莫尔道嘎。莫尔道嘎是个很小的镇子,主要的街道就一条,有着很气派的名字叫中央大街,集中了幼儿园、小学、中学,围着中心地带转一圈,顶多只要十分钟。在街上随便招手拦了辆车去国家森林公园。刘师傅1米85,魁梧的个子,很好说话,主动提出从小路钻进国家森林公园,免去每人50元的门票。

我们就从这样的小路钻了进去。






我们的车开上了通衢大道。




作者: jenny    时间: 2007-10-2 13:31
免去门票的同时,我们就错过了第一个景点——《夜宴》的拍摄场地,冯导真是厉害,把外景找到这儿来了。

车开进国家森林公园,就一下子深入了茫茫大兴安岭的腹地,遮天蔽日的树木让我感觉自己成了小动物。
happy说从室韦到莫尔道嘎的路上其实都是这样的景色,而且土路是非常的有特色,可惜我睡着了,什么都没看到。








作者: jenny    时间: 2007-10-2 13:39





说起红豆,本来我以为就是上海人所说的赤豆,可刘师傅听我说是用来煮粥烧羹时,便摇了摇头;然后我又以为可能相思豆,但想想是春来才发几支的,肯定也对不上号了。为了让我们明白什么是红豆,刘师傅停了车,带我们去采红豆。

落叶松下那些绿色的灌木丛就是红豆了。刘师傅说我们来得晚了,本来只要随手一撸就有一大把的,现在仔细搜寻才能发现其影踪,酸酸甜甜的,当地人都用来熬果酱或泡酒。





作者: jenny    时间: 2007-10-2 13:46
有人说:“南有西双版纳,北有莫尔道嘎。”我不喜欢这样的说法,虽然没有去过西双版纳,但是两个处于不同气候带的原始森林,物种不同,景色迥异,怎么有可比性呢?莫尔道嘎自有其独到之处,根本无须借西双版纳之名来宣传。












欢迎光临 单车之家-BikeHome.net (http://bbs.bikehome.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