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jenn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廊桥拾梦] 五一浙闽乡土行:楠溪江——泰顺——寿宁

[复制链接]
51
发表于 2007-5-9 23:42:47 | 只看该作者


途中经过的田地





总算看到了永庆桥,桥是以桥墩为中心,平衡向两边伸展的平板木桥,桥墩是前后不对称的船型。在网上曾经看过一幅雪中的永庆桥,惊为天物,久久不能释怀,现场看看,稍有些失望。永庆桥至今仍负着连通两岸的重任。

拍完永庆桥,赶紧闪人,天已经开始黑了,我们可不想在没有路灯的盘山公路上摸黑徒步。回程大多是下坡的路,我们小跑着一路往下冲,感觉停不住脚了……
52
发表于 2007-5-9 23:54:05 | 只看该作者
引用第25楼jenny2007-05-09 21:54发表的:
如果让你伤心了,我真的感到抱歉了!但是平心而论,岩头真的是很脏的镇子,到处都是垃圾堆,肉摊上的肉爬满了苍蝇,以至于happy在以后的几天都坚决不肯吃一星半点的肉。古村是需要开发和保护的,这点芙蓉古村做得很不够,村中的水沟很多都是臭的,民居的修缮也不够。当我看到岩头的时候,我有着无数的诧异和痛心,我不明白为什么楠溪江旅游开发了这么多年,镇上的环境却是如此糟糕,街上灰尘漫天,楠溪江的水中漂着塑料袋和垃圾,因为采砂,河滩上到处都是裸石。岩头极好的资源却被极大地糟蹋,环境破坏起来很快,但要修复,就要数代的努力了。苍坡的境况更糟!其实一路走下去,看到了很多几百年的老宅子,木头都已经腐烂,古董都被盗走,残垣断壁上爬满了苔藓,你就会有由衷的无奈和叹息。在芙蓉古村,导游说,现在留在村子里的都是7138部队,7是指老人,1指小孩子,38指妇女,让人很是感叹。芙蓉古村早先的规划是精心的,但是现状,只能让人扼腕了……

你说的是事实,这点我很清楚。但作为芙蓉人,对于外人对她的批评,我从感情上仍是无法接受。芙蓉是我的家,无论我在哪里,我都会对她魂牵梦绕,无论她的状况如何,她在我心里的地位都不会下降一分。

你说的很对,古村是需要开发和保护的。这个不是一个区区几百户农户的小村可以做到的,这需要政府的引导和资金的投入,但现在的问题是,政府非但不投入资金,连门票收入的大部分,也要归政府,你说,我们的村民如何去保护?拿什么去保护?你说,村中的水沟很多是臭的,实际上,目前村中就两条水浚横贯整个村子,两条分别在司马大院的左右边,左边一条为司马第一侧居民提供生活用水和灌溉用水,右边一条流经村内两个池塘,在村中居民拥有自家水井之前,洗涤用水全靠这两个池塘,至今仍有人在莲花池(池中有亭的那个)中洗涤衣服等,这水是活水,怎么会臭呢?我估计臭味是来自其他方面。村中很多居民的生活,仍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生活,他们养有牛羊猪等牲畜,这些牲畜的栏圈,都会有较大味道。我每次进村看望仍居住在司马第里的爷爷奶奶时,也很反感这股臭味。镇上的垃圾这点我不予置评。因为我上次去乡下时没见镇上怎么垃圾成堆的。至于楠溪江中漂着的塑料袋和垃圾,就得问游客了。采砂的事,是个大问题。政府部门屡禁不止,很多农民,没有致富的门路,只能用这种手段。这个问题,我觉得还是应该归咎政府部门。

至于那个7138的问题,应该不仅仅是芙蓉的问题,是中国所有农村的现状吧。留在家乡的受过教育的青年人,都是政府工作人员和各教育机构工作人员,其他的,全跑城市来了。青壮年人留在乡下种田的话,估计他们连小孩的学费都付不起。现在的高中,一个学期学费近2000,是很多农民近一年的收入。
53
 楼主| 发表于 2007-5-10 11:43:25 | 只看该作者
引用第51楼lynn2007-05-09 23:54发表的:


你说的是事实,这点我很清楚。但作为芙蓉人,对于外人对她的批评,我从感情上仍是无法接受。芙蓉是我的家,无论我在哪里,我都会对她魂牵梦绕,无论她的状况如何,她在我心里的地位都不会下降一分。
.......

亲爱的lynn,你的心情我完全能理解。俗话说:儿不嫌娘丑。其实对于故园的感情也是一样。记得小时候看过一本书,席慕容的《我的家在高原上》,那种对故土的依恋、渴望、追寻,至今想来仍叫人动容!家乡的好,家乡的坏,家乡的美,家乡的丑,在心中永远是熟悉而亲切的模样,你知道她的不足,她的弊端,但是容不得别人来指摘,因为这是你的家乡,对吧?

对于古村的开发,那确实需要政府大力的引导。丽江的喧嚣,我很不喜欢,但是不得不承认其开发的成功;宏村的民居保护得非常好,村民们会很得意地指着那些精细的木雕,告诉你他们的来历,小心翼翼地炫耀着主人的精心呵护;诸葛村,没有多余的新建筑去破坏古村的八卦结构。

岩头的旅游业,个人觉得开发得很不成功,路边和景区都鲜有垃圾桶,游客的素质问题是一方面,政府的态度却是关键因素,在黄山,我没有看到任何随意抛弃的垃圾与杂物。对于农村的发展和旅游业的开发,大家都有太多的功课要补,政府的引导和扶持要及时到位,旅游者的素质需要提高,农民的意识有待培养,这些都不是朝夕之间能够速成的,也只有耐心等待了。
54
发表于 2007-5-10 12:29:03 | 只看该作者
只要给钱就让你进村,这TMD还不如老佛爷那时候呢。

且问他开发,他开发了什么?造了围墙,造了收票亭,造了灯红酒绿? 变质,一切都在变质。
55
 楼主| 发表于 2007-5-10 12:31:16 | 只看该作者
D6: May 5
   三魁——泗溪(北涧桥、溪东桥)——筱村(文重桥、徐岙底古村落、文兴桥)——罗阳(登云桥)





  

  

北涧桥和溪东桥被称之为姐妹桥,是师徒二人分别建造的。北涧桥是商业气氛最浓重的,桥头有廊桥博物馆、商铺,兜售着各种廊桥纪念品、明信片、木雕、饮料、食物等,也是唯一的一座桥头设有商铺的廊桥。北涧桥和溪东桥名声在外,交通也十分便捷,来往的游人络绎不绝。
56
 楼主| 发表于 2007-5-10 12:41:08 | 只看该作者


注意看,桥右边的古樟是一棵,而不是两棵,800年的树龄了



大部分的古廊桥边上都建了石桥,保护并取代了廊桥的功能



看到这条标语的时候,我简直比看到文革时候的标语还要诧异,都哪个朝代的故事了?细看右下角落款:兵盐务局



已经完全废弃的,几成废墟的教堂
57
 楼主| 发表于 2007-5-10 12:48:56 | 只看该作者
溪东桥是徒弟造的,比之北涧桥,没有那样的浑然天成,有些刻意,但仍不失为一座精致的桥。







58
 楼主| 发表于 2007-5-10 12:51:38 | 只看该作者


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石碑:谁烧山,谁坐牢或者谁炸鱼,谁坐牢。虽然语气凶狠了点,但可以看到当地人已经有了环境保护的意识。





一下雨,路都成这样的了
59
 楼主| 发表于 2007-5-10 12:55:42 | 只看该作者
筱村是我们在整个泰顺县经历过的发展程度最为落后的一个镇,但也是民风最为淳朴的一个镇。文重桥依然是村民往来的捷径,桥檐刷着一圈白漆,远看像是落了一层雪,平添了一份意趣,桥的结构类似于永庆桥,但是没有任何顶饰,朴素得很,桥周也没有多余的建筑。







60
 楼主| 发表于 2007-5-10 13:09:00 | 只看该作者
在筱村镇上问了去徐岙底古村落的方向,匆匆赶路。走了不一会儿,身边停了一辆助动车,是刚才指路的老伯,老伯说你们外乡人不好找徐岙底古村落,我的老宅子也在那里,我带你们去,要不你们在村子里也没什么好看的,看不明白,真是热心肠的老伯!于是,我们俩追着老伯的助动车,一路小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单车之家 - BikeHome.net

分享你和单车的快乐故事

Powered by Discuz!X3.2 © 2004-2015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