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jenn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Jenny呓语]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7-3-23 17:59:25 | 只看该作者


05年五月下旬去的黄山,想想真是挑对了时间,修炼后的天都峰和西海峡谷刚刚出关,而莲花峰尚未闭关,偏巧还赶在六一涨价前夕,估计没有多少人可以幸运得有机会一次游完天都、莲花与西海这三个黄山最值得一游的地方。

莲花峰是最高的,天都是最险的,西海则是最奇绝的,而光明顶之类的,没有了小昭和张无忌,没有了明教与六大派,赶不上日落与日出的话,也就平淡无奇了。这两年,身边的同事、朋友陆陆续续地从黄山回来后报告“西海大峡谷被封了”,“西海大峡谷门口有武警了,进谷的人都要登记,防止意外”……呵呵,想起我们进西海时,在入口处看到一男一女在整理行装,就随口问了一句“进谷?”,遂一路搭伴而行,结果发现在几个小时的行程中,除了碰到一支逆向而行的装备极其精良的专业登山队外,就只有我们四个人了。谷中的路就是照片中的栈道了,全都依山悬空而建,据说有20000多级,不知道修路的工人耗费了多少心血。这是整个黄山之行最痛苦也是最值得的一段路,痛苦,不是因为它有多高多险,而是因为它就是那样的一望无尽头,不停地上下求索、翻山穿洞,却仍看不到终点;再加之整个山谷没有手机信号,没有住家,没有游客,只听到我们四人的脚步声、呼吸声,寂静得让人有些发慌。当我在悬崖峭壁上看看身后走过的凌空栈道,俯瞰深谷险壑中的苍松怪石,仰望刀削斧劈的众山,体验着前所未有的、与喧闹的黄山其它景点迥然不同的安静带来的不真实的奇妙时,真的无从抱怨,惟有感慨自然造物之神奇……

很久没有出行了,想念那种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的爽快,想念那种累到绝望、继续前行的坚持,也想念那种满脚泥泞、浑身湿透的狼狈……五一就要来了,心里像有只猫爪在轻轻挠着,不知道该去哪儿好。想去新疆,可惜季节不对,假期不够;想去青海湖看鸟,顺路去敦煌,可惜耗时太久;想去北海银滩晒晒脚丫子,可惜那时机票太贵;想去……

想去的地方太多太多,妈妈总说我野心太大,不得安宁,每次旅游回来,总会虎视眈眈下一个目的地。呵呵,这个恶习看来这辈子也改不掉了。这些天要好好想想,到底五一去哪里?
22
发表于 2007-3-28 12:57:14 | 只看该作者
继续关注。

建议5。1申请加班,不去人头遄动的所谓景区,二么,多搞点公休这样可以把自己放飞的更远。
23
 楼主| 发表于 2007-3-28 22:26:40 | 只看该作者
引用第22楼pengyou2007-03-28 12:57发表的:
继续关注。

建议5。1申请加班,不去人头遄动的所谓景区,二么,多搞点公休这样可以把自己放飞的更远。

五一真的是蛮头痛的,因为happy同学没有年假,所以也只能在五一出行了。我们公司嘛,国定假日向来是没有人需要加班的,大家都休假,公司就是一座空城。

不想去看人头,也不想挨宰,想来想去,初步决定去泰顺+楠溪江,顺带泡泡温泉。火车到温州,然后一路骑下去。这条线比较冷门,不会有任何旅行团,也没有景点门票,应该是比较经济且安静的。七天时间,估计刚刚好。

不过最近忙得焦头烂额,只是有个想法而已,具体行程还没有来得及定。pengyou对五一出行有什么好建议?
24
 楼主| 发表于 2007-3-28 23:55:46 | 只看该作者
25
 楼主| 发表于 2007-3-29 12:26:19 | 只看该作者
这些天一直在写字,是真正的写字啊,捏着一支钢笔,写满了整整二十五页的A4纸,直写得我手指疼痛、手腕僵硬、两眼发楞、头脑空白,以至于昨天晚上贴完照片后就没有了写的欲望和能力。

小学时候很喜欢三天两头往福佑路的古玩市场跑,在逼仄的摆满摊子的街上和一群陌生的面孔挤来挤去,看着别人唾沫横飞地讨价还价,偶尔伸手摸摸那些所谓的古玩,快乐就是那么简单!老城厢独有的嘈杂、幽暗,夹带着湿润的温暖,长久地定格在记忆深处。高中时看了陈丹燕的《上海的风花雪月》,开始彻底无可救药地恋上老房子,到现在我还能清晰地记得,那个秋日的午后,我坐在周恩来故居门廊的藤椅上,目送着夕阳缓缓收起最后一缕余辉。

王安忆的《长恨歌》絮絮叨叨,在描写老上海风情时明显的功力不够,然有一节写老房子的却很叫我喜欢“新式里弄是放下架子的,门是镂空雕花的矮铁门,楼上有探身的窗还不够,还要做出站脚的阳台,为的是好看街市的风景。院里的夹竹桃伸出墙来,锁不住春色的样子,但骨子里头却还是防范的。后门的锁是德国造的弹簧锁,底楼的窗是有铁栅栏的,矮铁门上有着尖锐的角,天井是圈在房中央的,一副进得来出不去的样子。”这就是老房子,些许展露着风情,却又断然把你拒绝在外,你知道房子里面无非就是平凡的小市民,凌乱的家居,琐碎的生活,可你就是想走近了看一看。

03年夏天,去山阴路上的一户人家给即将出国的女孩子补习德语。那是连成一片的老上海的新式里弄,每栋房子都带着一个小小的院落,一栋一栋紧挨着,门口种着密密的梧桐。偶有几束热辣辣的阳光钻过叶间的缝隙,流泻到水门汀上,卷起微微的热气。门铃声在幽静的午后有些刺耳,推门而入,院落里堆满了乱七八糟的杂物,拉毛的水泥墙缀着斑驳的生活污渍,本该是一户人家住的房子现在楼上楼下地被好几户人家分据着,狭窄的院落就难免局促了。房子是上了岁月的,但月牙形的花坛、错落的台阶、木制的百叶窗仍能叫人看出昔日的精致来。抬头看到二楼的人家挂着细细巧巧的蕾丝窗帘,老式的三门大橱靠墙立着,橱上顶着一摞摞的皮鞋盒子,四叶的木吊扇呼啦呼啦卖力地转。穿过昏暗的过道,顶上作人家地悬着个赤膊灯泡,黯淡的光线拢出一个黄澄澄的圆圈,其余的角落全部深陷于黑暗之中。灶壁间是几户人家合用的,吊着好几个灯泡,想来做饭时必会齐齐点亮,以示没有揩人家的油。墙上被成年累月做饭的油烟熏出厚黑的老垢,一只小猫眯缝着眼在午睡。女孩子单独一人住在底楼的厢间,连带一个只能放下一个抽水马桶的卫生间。房间朝北,不大,采光很差,大白天也得开着灯,地上随意地散落着书、CD、闹钟和音响。嗅着咖啡的香味,听着流淌的音乐,突然发现原来喋喋不休地说三个小时德语可以是件很享受的事情。孵在老房子中的感觉,就好像穿着一件松软的旧T恤,宽大而舒服,让人绷紧的神经一下子就松弛了下来。

我深信,老房子是有灵魂的,或者住着一个精灵,有着许许多多的故事,只有你真正融入它,你才能感知它。随着城区改造的推进,越来越多的老房子被拆掉,我们的记忆也随之被拆掉。记忆不是凭空存在的,不会单纯停留在文字或者语言中,它需要切实的载体来传承,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抽屉里总是会或多或少的有些纪念品。老房子会唱歌,却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倾听……
[wmv]http://www.inxcity.com/.../Gotta_Have-You.wma[/wmv]
26
发表于 2007-3-29 12:59:59 | 只看该作者
如果仔细的品位一下石库门,会发现他其实包含着许多故事,既有很早以前的,也后刚刚发生的。
27
 楼主| 发表于 2007-3-30 16:08:06 | 只看该作者
鱼和自行车

  



鱼和自行车,两个归属不同词群、彼此平行、毫无关联的名字,一旦被结合到一起,却是如此之可爱。德国著名自行车设计师迪迪·森夫特在德国的施托尔科展示了这辆惟妙惟肖的鱼形自行车,有模有样的。它高3米、长9米,是用1万个自行车铃铛焊接而成的。制作这辆车耗费了他4个多月时间,光是焊缝就有5万多条。起初还担心凹凸不平的路况会让车轴断裂,不过,最终自行车还是经受住了考验。想想骑着这样一辆“铃铛鱼”自行车在路上,一阵风起,叮呤当啷的铃声此起彼伏该是多么有意思的事情!

看到这辆车的第一眼,就想到了德国的一句谚语“女人不能没有男人,就好像鱼不能离开水”。70年代的柏林,女权主义者对这句话嗤之以鼻,反驳到“女人不需要男人,就好像鱼不需要自行车”,然而到了90年代,柏林出现了一家婚介所,就叫“鱼在找它的自行车”。迪迪·森夫特的这辆鱼形自行车就用实际行动宣告了鱼和自行车原来可以完美结合,共同飞驰。我不知道迪迪·森夫特造这辆车的启发是不是因为这句谚语,如果是的话,那真的不得不赞叹,这是个可爱至极的创意。

记得几年前看过陈丹燕的一本小说《鱼和它的自行车》,不同于她以往的任何作品,充斥着龌龊、平凡、细琐、背叛、追逐、隐忍、欲望,用无法抵赖的现实描写刻划了生活的庸碌与无奈。书的简介写到“一个上海女子从十七岁的女孩,到为人妻母的成长过程,她像气球一样每当吹大,就会破灭的爱情,她像雀斑一样可以因为防护而变浅,但永不会消退的痛苦,通过她和大多数上海女子一样在日常生活中经历的故事,再现了鱼到底是怎样找它的自行车的。找到了以后,鱼又是怎样照顾它的自行车……”

鱼和自行车其实不单指男女的爱情,也暗示着某种矛盾和某种局限。鱼和自行车的悖论存在于每个人的生活中,我们总是在不停追寻,却总是失望而返……就好像是一尾游弋的鱼,永远只能无限接近却触不到岸边的自行车,哪怕是美丽的小美人鱼用美妙的歌喉换取了行走的权利,却依然无法跨上她的自行车,化作了泡沫,消逝在空气中……

听齐豫的《飞鸟与鱼》,感叹还好我不是一尾鱼,我需要我的自行车,如果我真的是一尾鱼,那么庆幸的是我已经拥有了自己的自行车。

我是鱼
你是飞鸟
要不是你一次失速流离
要不是我一次张望关注
哪来这一场不被看好的眷与恋

你勇敢
我宿命
你是一只可以四处栖息的鸟
我是一尾早已没了体温的鱼
蓝的天
蓝的海
难为了难为了我和你

什么天地啊!
四季啊!
昼夜啊!
什么海天一色
地狱天堂
暮鼓晨钟
always together
forever apart

睡不着的夜
醒不来的早晨
春天的花如何得知秋天的果
今天的不堪如何原谅昨日的昏盲
飞鸟如何去爱
怎么会爱上水里的鱼
飞鸟和鱼
28
 楼主| 发表于 2007-4-3 22:55:04 | 只看该作者






29
 楼主| 发表于 2007-4-3 22:59:23 | 只看该作者






30
 楼主| 发表于 2007-4-3 23:02:04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单车之家 - BikeHome.net

分享你和单车的快乐故事

Powered by Discuz!X3.2 © 2004-2015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