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注册吗?一起加入来玩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魔刃小轮公路,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我来阐述一番,
首先还是说说我骑行的经历 我身高1.68米,肩宽425mm,上身短腿长,体重55-57KG, 骑我改装过的山地车累积15000多公里, 公路车累积22000多公里, 大行412折叠车累积4800公里,
骑我研发的各种斜躺车累积23000多公里, 骑我研发的大行683累积460多公里, 魔刃小轮公路车累积2000多公里,
研发高效率小轮公路的原因------------ 之前我经常骑车,那时体能还算不错,曾参加过3次比赛, 后来我工作的厂(永久)从市内搬到郊区,每天坐厂车上下班,单程45公里,来回就是90公里, 曾骑过2次,还是蛮辛苦的,而且骑一身汗,连洗澡的地方都没有,带着一身的汗粘粘的工作自己也不愿意, 从此失去了大量骑行时间,体能也因此一落千丈, 以前体能好的时候,对蹬踏效率也没想现在那么在乎于计较, 有的是马达脚,又有自锁,曾一天最远骑行376公里,上海到南京的江宁, 但体能下降后,骑行的斗志也慢慢降低, 但对速度的要求却从未降低,依然想能尽可能轻松的达到想要的速度, 所以必须强化蹬踏效率,也就是更省力,那样才能在体能不怎么样的情况下依然可以 达到想要的速度,那就必须破解车架几何, 在实际骑行中,我也觉得公路车的轮子对我而言偏大,因为骑过一段时间的折叠车, 明显折叠车的灵活性远超公路车,而且轮子越小,车把也可以越窄,我骑412时,曾把车把改到总宽度才345mm,这样在车阵中的穿梭能力极强, 人可以通过,车绝对可以通过,那种穿梭能力连公路车都无语匹敌, 所以没可能用大轮子,更何况700C车型那么多,我就不主动参战了,
小轮公路的研发初始---------- 一开始研发小轮公路时,第一台样品是14寸的前2速,不折叠的铝合金车架, 412是我曾经骑过加速性最强的单车,1.75外胎,53T齿片带10T飞轮,175曲柄,公路自锁,平地连续加速10秒,即可从5加速到40,那感觉很不错,但踏频过高,40只是一瞬间,没可能保持,所以只是冲一下,等速度低于30又冲一下40,蛮好玩的, 所以很想做一台可以超越412加速性的小轮公路车,可以保持40骑一段时间, 不过当时领导要求做一个系列,所以14、16、20都做了一个样品出来,参加车展, 但我最喜欢的还是14寸,实际道路测试也觉得蛮有潜力的,依然1.75外胎,175曲柄,公路自锁,不过改成53带9,在不顶风的情况下巡航40一小段时间是可能的,但传动比还小了点,踏频还是偏高,理想的是改成56带9 ,但那台车不是我的,是给我表妹做的, 所以给她了,也就没继续折腾下去, 那时的体能还可以,没有继续测试,好可惜,不过研发初见成效,
后来用同样的理念做了一台20寸406的铝合金小轮公路,被一位车友看中, 装好后,我试车验证安装是否到位,在一段大直道,一个加速到40,还未尽全力呢, 那时第一感觉好像回到我骑公路车的时候,一种回归的感觉那么的明显,虽然是20寸,但蛮有潜力的,如果有时间持续的训练,恢复昔日的体能,不顶风的情况下,保持40是完全可能的,研发是有成效的,值得继续, 但那毕竟不是我的车,不能乱来,所以骑了2公里不到就返回了,
铬钼钢魔刃的前世--------原型车的诞生 不久一位车友特意来找我,告诉我小轮公路的主流还是451,他的身材与我很接近, 所以很想找我帮他搞适合他身材的小轮公路,并明确不要铝合金车架,说铝合金太硬,回弹速度太快,太颠,还是铬钼钢舒服些,路感明显更好, 当时我找厂家制作铝合金车架也的确是件很头疼的事,交期也长, 而铬钼钢制作不用热处理,可行性明显提高很多,就此放下了继续找铝合金车架厂的念头,转为寻找生产铬钼钢管子的厂家,并开始自己动手制作铬钼钢车架,因为自己亲自操刀制作车架,所以很多细节可以自己说了算,只要自己愿意,根本不用别人愿意,那时做了些有特色的结构,但那只能是样品, 谁知这个车友在我这里定制了4个铬钼钢车架,一个451魔刃小轮公路,1个406魔刃小轮公路,1个折叠16寸,1个不折叠16寸, 并参与了魔刃的研发,因为他的骑行感知能力明显比我细腻很多,他会把任何骑行感受第一时间告诉,并问我是不是错觉,我把车架结构与骑行感受联系在一起,告诉他那些都不是错觉,而是与机械结构紧密相关,于是一步一步良性循环的进化着魔刃, 当魔刃越来越成熟的时候,他告诉我不满足他拥有的2台魔刃,希望能拆掉零件,把车架不足的地方进行修改,并说只有钢架才可以这样,如果是铝合金就没招了, 的确是这样,虽然这样的折腾是比较费功夫些,但我还是一步一步做完了, 他骑了改进后的魔刃,告诉我很满意,真正达到他想要的效果了,我这才放下心中的一块大石头,满足他的要求实在很不容易,毫不轻松,他也是我接触过的车友里要求最高的一位,如果换成别人,早就缴械投降了,别说4台,一台做完就打死不做第二台, 虽然一路走来很艰辛,还曾为第一台魔刃交期问题搞得很不开心, 因为绝大部分车友见到的都是车店里的成品,根本不知道定制是什么情况,会遇到什么麻烦,需要等多久,所以曾隔三差五的问何时完成,并说再完成不了就不要了, 我当时就火了,既然制作开始,我又没生病,就必须坚持到做完,哪有半途而废的, 所以不理会,继续做下去,当第一台魔刃他骑了一段时间后,他去了一家大学城专门卖公路车的车店,遇到一个老板很认真的看了他的魔刃,告诉他把铬钼钢车架做成这样实在不容易, 然后他很开心的告诉我这个情况,然后他又要了第二台,然后对于交期问题不再那么猴急猴急了,因为有车可以骑了,当然也了解我能做到什么程度,
半年后一天他告诉我,一天晚上他在广州市内闹市区与公路车飙车,一段直道加速他超过那台公路车半个车身的样子,为了避免进一步火拼极速,他看到一个岔路口就转弯了,就这样结束了战斗,真理智,魔刃在闹市区可以到达这样的效果已经很不错了, 他还用魔刃骑过好几次广州的南昆山,当然是从广州海珠区骑过去,再返回, 我与他骑过一次南昆山,我离山顶还差2-3公里实在不行了,只能等他登顶再一起下山, 之后他骑魔刃最远一天230公里,也验证了魔刃是可以骑长距离的, 我的体能不行,有这样的车友帮我验证魔刃的性能,还是很欣慰的, 魔刃的研发成功,他功不可没!
量产的魔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