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拖拉机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6年柳州路集合点活动记录..

  [复制链接]
191
 楼主| 发表于 2016-5-17 11:07:26 | 只看该作者
5月14日,除了参加漕河泾社区活动的骑友外,其他骑友们骑游闵行浦江森林公园和召稼楼

























192
 楼主| 发表于 2016-5-17 11:11:53 | 只看该作者





















193
 楼主| 发表于 2016-5-17 11:29:08 | 只看该作者





















194
 楼主| 发表于 2016-5-17 11:31:00 | 只看该作者









195
 楼主| 发表于 2016-5-18 17:53:54 | 只看该作者
5月18日,柳州路集合点慢车队骑游泗泾古镇,寻找传说中的“阿六汤圆”无果而返。





















196
 楼主| 发表于 2016-5-18 17:56:51 | 只看该作者



















197
发表于 2016-5-18 18:05:33 | 只看该作者

点评

谢谢您的关注!  发表于 2016-5-18 18:35
198
 楼主| 发表于 2016-5-18 18:38:41 | 只看该作者






















在松江区的泗泾镇,去“泗泾大街”排队买“阿六汤圆”,是当年许多松江人元宵节的保留节目,但这样的场景已有很多年不见了,因为“阿六汤圆”差不多已失传。
  “吃的时候,先咬上一小口,小心吮吸尽里面的汤汁,然后细品慢咽。”花甲之年的泗泾人张阿婆回味起儿时的美食,意犹未尽。有一句打油诗描述了当时的几样美味:“阿六汤圆广利粽,洪喜摊粉味不同,腐干出自三星斋,洪兴美酒酱同丰。”其中张协兴汤团店初创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店主张六初,小名“阿六”,所以他包的汤圆得名“阿六汤圆”。
  昨天,记者来到泗泾镇,寻找松江人记忆中的美味。遍寻半条街,终于在一位水果摊老板的指点下,找到了88岁的汪佩芳——“阿六汤圆”创始人张六初的儿媳,当年她和丈夫张凤祥继承父业,将家族生意经营得异常红火,摊位前每天排满了慕名而来的食客。回忆起当年的盛况,汪佩芳流露出留恋之情,但问及“阿六汤圆”为何消失时,王佩芳三缄其口,不愿多提。
  泗泾镇文史工作者李德复说:“阿六家汤圆用料考究,用松江特色香粳米磨成水磨粉,馅子选用纯精腿猪肉,制成肉糜后再放入麻油、芝麻粉及其他调味料。在制作汤圆时,也有独到的手下功夫,搓、揿、揉、捻、捏都恰到好处。并用肉皮熬成冻,抹入肉馅中。烧煮汤圆还有特别的火候要求,因此煮熟后晶莹剔透,大而饱满,咬下去就是一包鲜美的汤汁。”
  1928年张六初去世后,“阿六汤圆”总共传了三代。现在张六初的后代仍有定居在泗泾的,但都不再从事饮食行业。现在,泗泾镇还有几位会做“阿六汤圆”的老师傅,但大多年岁已高。如今,对于消失50多年的“阿六汤圆”,人们期待它能重回餐桌,但理清知识产权关系、合理经营管理,是其面临的棘手问题。


199
发表于 2016-5-18 21:00:05 | 只看该作者

点评

谢谢您的关注!  发表于 2016-5-24 06:54
200
 楼主| 发表于 2016-5-26 17:01:22 | 只看该作者
5月25日,周三,柳州路集合点活动时间,中车队到金山的碟境湖公园,慢车队到交大闵行校区的植物园和闵行水生园。我参加了慢车队的骑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单车之家 - BikeHome.net

分享你和单车的快乐故事

Powered by Discuz!X3.2 © 2004-2015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