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阿康 于 2015-2-28 16:19 编辑
高科技的新生事物是不可抗拒的! 谢谢关注!
面对着一片高楼、住宅、商铺,遗迹荡然无存,只有借助资料,扒开历史的厚幕瞧一眼——
吴淞铁路火车开行的那天,《申报》记者前去采访,还没进火轮房,老远就见铁路边“观者云集,欲搭坐者,已繁杂不可计数”。当火车即将启动前,工作人员摇动铃铛,提示车上的乘客就位安坐,还没来得及上车的人只好等下一班了。随着汽笛鸣响数声,火车缓缓起步,“坐车者尽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上海到江湾的一路上,大多是棉花地,“此处素称僻静,罕见过客”。忽然,一条吐着白烟的铁龙从农田间呼啸而过,四近乡民莫不停下手中的农活,诧异地看着,其表情可以说千姿百态:“或有老妇扶杖而张口延唇者,或有少年倚望而痴立者,或有弱女子观之而喜笑者”,“或牵牛惊看,似作逃避之状者”。毕竟是头一回看到火车,无论谁见了都会惊喜交加吧。 上海至吴淞间每日发车7对。每列挂客车6至9列,全程行驶需时35分钟。1877年10月20日,中国赎路款项按时付清,吴淞铁路于当天下午2时正式收回。到这天为止,吴淞铁路载客共16万余人次,营业利润几乎可以和当年英国铁路的运营收益媲美。 此前一再声明要“收回自办”的清政府在拿回吴淞铁路的主权之后,却出人意料地将它一拆了之,拆卸下来的设施全被存放在板箱里。花费一年多建成的吴淞铁路在短短两个月内变成了吴淞“马路”。北河南路上的铁轨和火轮房亦消失得无影无踪,板箱里的这些设备也锈蚀成为一堆废铁。 在舆论呼声下,清政府主导建成了淞沪铁路。淞沪铁路上海站的站址在上海县和宝山县的界浜北岸(今天目东路)北侧。当时,这里四周相当荒僻,很少有老百姓居住,周边多沟浜、荒地。当时的站屋只有两间房,砖木结构,售票房20平方米,行车房仅有售票房的一半,而旅客乘车的月台则是泥土夯制而成的。尽管车站很简陋,但毕竟是自己的,百姓都踊跃来乘坐,有钱的公子小姐自不待言,就是那些拉黄包车的小伙子,或是在四马路书寓里卖唱的女子也来赶一赶时髦…… 读了以上这段文字,不由感慨万千——满清政府保守闭关愚昧武断,先是视火轮车为妖孽,赎回后一拆了之,一拖二十年,为舆论逼迫再度上马,根本不从国计民生想;反观英人高瞻远瞩,雷厉风行,刚柔兼施,1月铺轨,6月至江湾段竣工;7月3日正式营业;12月至吴淞全线通车。因其新奇便捷,一时“铁路两旁观者云集,欲搭坐者已繁杂不可计数”。英人笑也笑不动数钱数的手抽筋,这是愚昧与科学、落后与先进的对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