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注册吗?一起加入来玩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xuxuxu88 于 2014-8-24 15:07 编辑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清涧的石板瓦窑沟的炭。这句赞美陕北人杰地灵的民谣,开口赞颂的就是米脂婆姨。 这段民谣,在陕西、北,可谓家喻户晓,耳熟能详。这里的第三第四句说的是清涧县盛产石板,而先前的瓦窑堡即今天的子长县盛产煤炭。若是你去过清涧,那最深刻的印象应该就是石板,街道是用石板铺成的,房屋上边盖着的是石板,院子里的地面是石板,窖洞里的炕沿是石板,锅灶的表面也是石板,连存放粮食的柜子也有用石板做成的,这儿竟是一个石板的世界。原因就是清涧县周围都是石板山,就地取材嘛。瓦窑堡的煤炭,在二十世纪上半叶,正当丰产期,对于陕甘宁边区经济上的支持,那功劳就很大很大了。总之,这两句,是说陕北地灵。头两句则是说“人杰”。 在被沉重的山体挤压的陕北沟岔里,出奇的是这个地方偏僻而不荒落,贫困而不低俗。《米脂县志》云:地有米脂水,沃壤宜粟。米汁淅之如脂,故以名城。米脂的小米金灿灿、喷喷香,吃了使人健美、漂亮。 陕北人对头一句的注释:貂蝉是米脂的,吕布是绥德的。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怎样算长得好呢?形容人长得好是“棱棱鼻子老花眼,浑身上下没拨弹”,意思是高鼻梁双皮大眼,从头到脚挑不出毛病。下乡时乡亲们补充说,北京中央警卫团和仪仗部队都从咱绥德拔兵哩!给陕北人挣足面子。 “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怪哩!只有清涧溪河边的青石板可一层层揭开,正好给新窑上窑檐。陕北话“炭”指煤。子长煤好,据说用报纸就能引燃。 绥德、米脂、清涧地面游走着一条有名大河:无定河,都说那地方水土好,桃花水——不知指春三月河水飘着桃花瓣,还是喝了那水脸色艳若桃花?下乡却听说绥米一带苦焦贫寒。有民谚佐证:穿得好嘛走得快,肚里头装些子酸白菜。 绥德有名小吃叫油旋。做法是温水和白面(加少许盐、碱),和好醒一个时辰,在油案上擀为长片,抹上化开的熟猪油,边擀边拉薄,撒上葱花、盐、花椒粉,卷成面团,压扁成饼,上炉鏊抹猪油翻烙,待见火色后排入平鏊之下炉圈内烘烤至熟。其色泽金黄油亮,层层饼旋薄如羽翼,外酥脆里绵软,油香扑鼻。 女老师请笔者吃油旋,还一盘子炒了七个鸡蛋,直吃得吃不下放筷子,老师一旁直叹气。当年那点出息!睡的不记,就记住个吃。 因人文物产出名的四县,除了子长,统统属陕北最北的榆林地区眼下叫榆林市,当年因为贴近北边的毛乌素沙漠太过穷困,连北京知青都没安置。 现在不同了,黄土梁峁下有了煤,又有了石油,那里的人很快富裕起来。榆林北边的神木因全民公费医保闻名全国,多大的财政气魄!神华集团、上市公司……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真成了悠远悠远的传说…… 沿着七转八弯的沟岔和山路,有貂蝉出生地艾好湾叫貂蝉洞。 来到米脂和榆林,听听男人和后生们夸米脂婆姨的酒歌,那可是一种享受:陕北的山来愉林的水,米脂的婆姨实在美、毛格闪闪的眼睛粉格丹丹的脸,米脂婆姨赛天仙……均为白编自唱、现蒸现卖。 陕北人长得帅气。从历史上说,米脂出过李自成,出过貂蝉。米脂的姑娘长得美,所以外嫁的多,人称“丈人县”。在生活困难的日子里,由于外嫁的姑娘寄回来的钱比较多,“外汇”收入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来源。从陕北的民歌信天游上看,直接唱到米脂女子美丽和陕北女子美丽的就不少,如:“陕北的山来榆林的水,米脂的婆姨实在美”,“毛格闪闪的眼睛粉格丹丹的脸,米脂婆姨赛天仙”。从美术的角度说,陕北人的面孔,多半有棱有角,画家喜欢画,好画,也容易画得好。尽管陕北在历史上就是一个穷地方(当然,现在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然而这里的人们,仅仅从肤色脸面上去看,却往往难于断定是否能吃饱吃好。即在年成不好的时候,温饱问题尚未解决的岁月,一般人看上去也还比较健壮,脸上常带一层红润。陕北特别是米脂的姑娘不仅长得美丽,而且有文化,贤惠,延安时期,米脂曾是陕北文化教育最发达的地方。解放初绥德师专的毕业照片一定要在北京天安门广场拍。 总之,陕北这地方,出美女,出帅哥。 陕北人历史上不以大米白面为主要食物。陕北人吃的是杂米、杂面、杂豆。杂米,不包括大米,主要指小米、硬黄米、软黄米、包谷米、高粱米,等等。杂米可以煮粥,可以蒸饭,可以制糕,可以酿酒,在陕北人的饭食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杂面,不包括小麦面,主要指荞麦面、豌豆面、绿豆面、黑豆面,等等。典型的杂面是一半豌豆面一半小麦面的混合体,就叫杂面。在掺入沙蒿等添加剂后,用杂面制作的面条,薄如纸, 长如带,韧性好,有咬头,带一股豆味香,其实很好吃,比单纯的白面更好吃。杂面还可以做“抿夹”。用一种专门的“抿夹床”,架在锅上,水开后,通过这个床子,将杂面团压成寸把长的小圆条,煮熟后即成抿夹。也是一种面食。一般浇羊肉汤吃。陕北人用豆类可以制作出多种饭菜:以绿豆粉浆为汤,加入大米、黄米、豆腐丁、牛肉丁等制作的,叫粉浆饭;将黑豆捣扁,与大米、小米和各种豆类共煮成粥,叫钱钱饭;还用扁豆做凉粉或油粉,用小豆、豇豆等制豆泥包子、烙烧饼,等等。钱钱饭由于煮有捣扁的黑豆,豆香浓郁,若是在麻油汤里煮成,更加香甜可口。总之,陕北盛产杂米、杂面、杂豆,陕北人也便粗粮细作,花样翻新,大量食用杂米、杂面、杂豆。 杂米、杂面、杂豆,总起来就是杂粮。过去我们把大米、白面叫做细粮,杂粮叫做粗粮,并且以细或粗作为优与劣的的标志,认为细粮当然好,粗粮当然不好。这不是完全没有道理。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生活富裕与否的一个标志。然而当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人们从仅仅填饱肚子到寻求食物的营养与美味时,将会发现,其实杂粮往往含有更多的蛋白、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矿物质等人体必须的营养分,并且带有细粮所没有的多种色、香、味,用现代的营养学的观点来看,许多杂米、杂面、杂豆,都是美容食品、减肥食品、保健食品。杂粮是个宝。现如今,陕北的杂米、杂面、杂豆已经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那包装上赫然写着“陕北名贵杂粮”等字样。真是又有名,又珍贵。 小时候常常吃到外婆和母亲做的黄米糕、钱钱饭、杂面和抿夹,觉得很好吃。现在还喜欢吃这些用杂粮精心制作的食品。这些食品应该从陕北引进到西安来,引进到全国各地的大中城市去。只要坚持粗粮细作的原则,并且注意推陈出新,相信这样的健美食品是会受到普遍欢迎的。这样一来,我们的美女和帅哥也会越来越多。你试着吃吃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