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拖拉机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四川广元、都江堰、江油骑游记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4-8-8 17:37:00 | 只看该作者































12
 楼主| 发表于 2014-8-8 17:46:36 | 只看该作者













点评

谢谢您的关注!  发表于 2014-8-9 19:34
13
发表于 2014-8-9 06:15:09 |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4-8-9 16:52:17 | 只看该作者
拖拉机1 发表于 2014-8-7 22:57
昭化,[1]古称葭萌。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和2244年连续建县史,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

广元乃川陝要冲之地武则天故里,1936年为修筑川陝公路一声轰响炸毁崖壁600米,10000躯造像化为山石灰烬,在那个年代古老的文明也显得苍白无力。千佛崖现存窟龛400余,千佛洞造像732躯最多的一窟,游走此线的不多。几位骑友实地观赏,我们也分享了,谢谢!


点评

谢谢您的关注!  发表于 2014-8-9 19:33
15
 楼主| 发表于 2014-8-10 22:08:22 | 只看该作者
7月19日,到达成都























16
 楼主| 发表于 2014-8-10 22:11: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拖拉机1 于 2014-8-10 22:26 编辑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古代的乐山三江汇流之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聚凌云山麓,水势相当的凶猛,舟辑至此往往被颠覆。每当夏汛,江水直捣山壁,常常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海通禅师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招集人力,物力修凿的。佛像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开始动工,当大佛修到肩部的时候,海通和尚就去世了。海通死后,工程一度中断。多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捐赠俸金,海通的徒弟领着工匠继续修造大佛,由于工程浩大,朝廷下令赐麻盐税款,使工程进展迅速。当乐山大佛修到膝盖的时候,续建者章仇兼琼迁家任户部尚书,工程再次停工。四十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捐赠俸金继续修建乐山大佛。在经三代工匠的努力之下,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前后历经90年时间才完工。









都江堰渠首工程位于青城麓的岷江干流上,濒临都江堰市区,距成都39公里,是公元前250年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工程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是中华民族文明史上,与长城比肩而立的伟大工程。都江堰的主体工程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达到了引水灌田、变害为利。另外一条则汇入长江。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主要部分为都江堰渠首工程,这是都江堰灌溉系统中最关键、最重要的设施。都江堰渠首工程主要由鱼嘴分流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流工程三大部分组成。它科学地解决了江水的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三者首尾相接、互相照应、浑然天成、巧夺天工。   宝瓶口是由人工开凿的一通山峡,玉垒山被一分为二,其间只留出20米的入水口,内江水从百米之宽的河道涌向宝瓶口,平水季节奔流而过,高峰时节则节节升高,不加节制的水流不断爬升,一涌而入,成都平原就会遭受洪涝灾害。此间飞沙堰的设计与宝瓶口相互结合,它的高度刚好超过内江河床2.15米。这就意味着当内江水位升高2.15米后,汹涌的波涛将从飞沙堰溢出。宝瓶口入水便始终在一个几乎平衡的常量上。成都平原从此以后既获灌溉又安然无恙,此间的苦心可谓巧也

















17
 楼主| 发表于 2014-8-10 22:41:16 | 只看该作者
宽巷子的“窄”是逍遥人生的印记,窄巷子的“宽”是安逸生活的回忆;逍遥安逸,行云流水,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是成都人的精髓,是仙源故乡人居环境的神韵;短短的宽窄巷子承载着少城太多的历史信息与历史印记,令人遥想,慨然不已……
“窄巷子的特点则是老成都的慢生活。”成都是天府,窄巷子就是成都的“府”。一为收藏,一为丰富,改造后的窄巷子展示的是成都的院落文化。院落,上感天灵,下沾地气。这种院落文化代表了一种精英文化,一种传统的雅文化。宅中有园,园里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树,树上有天,天上有月……这是中国式的院落梦想,也是窄巷子的生活梦想。通过改造,窄巷子植绿主要以黄金竹和攀爬植物为主,街面以古朴壁灯为装饰照明,临街院落将透过橱窗展示其业态精髓。窄巷子将形成以各西式餐饮、轻便餐饮、咖啡、艺术休闲、健康生活馆、特色文化主题店为主题的精致生活品味区。




宽巷子代表了最成都、最市井的民间文化;原住民、龙堂客栈、精美的门头、梧桐树、街檐下的的老茶馆…… 构成了宽巷子独一无二的吸引元素和成都语汇;宽巷子,呈现了现代人对于一个城市的记忆。在宽巷子中,老成都原真生活体验馆将成为宽窄巷子的封面和游览中心。它将集中展现宽窄巷子所代表的成都生活精神。体验馆里将展示民国时期一户普通成都人家一天的生活场景,用一个院落复原这个家庭的厨房、书房、堂屋、新房等,向参观者呈现老成都的生活状态。观众还可以在其中听几十年前的老成都人摆龙门阵,看成都女孩绣蜀锦,晚上看皮影、看木偶戏、即兴写书法等。在业态上,宽巷子将形成以精品酒店、私房餐饮、特色民俗餐饮、特色休闲茶馆、特色客栈、特色企业会所、SPA为主题的情景消费游憩区。









武侯祠[1]是纪念中国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祠堂,因诸葛亮生前被封为武乡侯而得名。成都武侯祠位于四川成都市南门武侯祠大街,是中国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庙,由刘备、诸葛亮蜀汉君臣合祀祠宇及惠陵组成。始建于公元223年修建刘备陵寝。一千多年来几经毁损,屡有变迁。武侯祠(指诸葛亮的专祠)建于唐以前,初与祭祀刘备(汉昭烈帝)的昭烈庙相邻,明朝初年重建时将武侯祠并入了“汉昭烈庙”,形成现存武侯祠君臣合庙。现存祠庙的主体建筑1672年清朝 康熙年间(康熙十一年)重建。196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成立博物馆,2008年被评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享有“三国圣地”之美誉。成都武侯祠现分文物区(三国历史遗迹区)、园林区(三国文化体验区)和锦里(锦里民俗区)三部分,面积约15万平方米。2006年我馆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全世界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成都武侯祠是国内纪念蜀汉丞相诸葛亮的主要胜迹,也是成都市一个主要的旅游参观点。成都武侯祠是中国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以文、书、刻号称“三绝”的《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最为知名。




18
发表于 2014-8-11 11:39:56 | 只看该作者
有很多名胜古迹,不是骑车,很难得有机会到那里去看到,版主拖拉机-1图文并茂的介绍,让我们大开眼界,欣赏了



点评

谢谢常版主的关注!  发表于 2014-8-11 16:1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单车之家 - BikeHome.net

分享你和单车的快乐故事

Powered by Discuz!X3.2 © 2004-2015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