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老悟摄影设计 于 2014-9-23 14:24 编辑
累,疲倦是怎样形成的。
如果是块石头,永远不会觉得累,因为石头不是生物体。生物体的存在形式就是不停的新陈代谢,吐故纳新,推陈出新。新陈代谢如数学等式,等式不成立时,人觉得累,疲倦。
婴幼儿为生长旺盛的幼体,代谢功能旺盛,身体各部分需要生长的能量,吸收的快,消耗的也快。没有足够的能量供给,会影响儿童的发育。儿童代谢的旺盛能力伴随着旺盛的体力自身内循环与运动的外在刺激循环,既能很快的吸收外部供给的能量,自我调节肌体平衡,也能很快地消化吸收能量。儿童几乎不觉得疲劳,一旦精神萎靡,倒下即睡,醒来又生龙活虎,在于肌体本质的活力尚处在上升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至发育成熟,青少年达到精力旺盛的巅峰,随后,上升的曲线成平行走向,进入中青年时期。之后随年龄增长,曲线趋于下行。竞技运动员大多在三十岁之后走下坡路,有些运动项目的巅峰生命期限更短,运动成绩下降。李娜不行了,刘翔也不行了。自然规律,无法抗拒。中年人气血不济,日渐感疲劳。午饭过后,瞌睡上头。实为体内循环放慢,气血供给不足。饭后消化系统加速血液循环,全身供给不足,嗜睡。尤其工作承压,夜晚睡眠不足,体内循环紊乱,白天更绝疲劳。老年人更是肌体吸收循环机能渐渐衰减,思维内省达到巅峰,甚至难以自控,思虑过重不能刹车,这与体力反其道而行。半夜醒来,无法再入眠。思虑过度者加速了体内非正常循环,能量过度消耗,有人吃什么好的都不长肉,有的喝凉水不见瘦,这大概是两个极端不平衡的现象。而老年吸收能量功能却步入衰竭,这是规律。失衡,早衰。累,疲倦接踵而至。
新陈代谢成了生物体的自然存在形式,由弱到强,由强至衰,这是自然规律。知其然,顺其自然。如何顺其然,在于适时调节。肌体内,健康的内在曲线有其自身的规律,无法抗拒,只能因势利导,因人而异自我调节,以达到适时肌体代谢平衡。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中应该加以界定,运动应该是合理的运动。即使是年轻人,也要注意运动的限度。刘翔堪称飞人,当其在终点线时,也已疲于奔命了。说明人的肌体在运动中所能承受的代谢平衡是有极限的。一旦失衡,运动反成了健康的杀手。斗转星移,四季交替,阴差阳错,自然规律。生物体按其自身规律存在。龟寿千年,从生命长短的角度看,乌龟自我调节适应环境,平衡代谢,堪称王者。缩头时缩头,冬眠时冬眠。不亦乐乎。骑行运动因人而异,适时适量,方裨益健康。心有余力不足,不可勉强吧。
题外话,生物起源说,有化学合成说,有外造说,我觉得化学合成说比较合理。新陈代谢,化学物理的合成。推断生物消亡,大概也会因于化学分解,无法再合成,何时分解不得而知。熊猫,东北虎,中华鲟,危在旦夕,环境的合成物不足也。人类的生存的化学合成元素也在受到影响,水变质了,食物转基因了,地沟油常见了,后脑会不会多一双眼睛,或者会不会不再繁衍。。。人的生命过程似乎是生物体起源存在,消亡的一个缩影。当下,尚可繁衍不息。呵呵。《骑行,累了,想入非非》,老悟胡言乱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