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老悟摄影设计 于 2014-8-14 18:01 编辑
摄影爱好者都喜欢照片的虚化效果,即照片的主体(视觉中心、重点)清晰,其余对象相对模糊,因这样可以突出所需要拍摄的主体,削弱对主体干扰的不重要枝节。同时,虚化使主体外其余物象轮廓不清晰,模糊朦胧,从而反衬主体,起到强调辅助突出主体而深化意境的作用。虚化的效果,也符合人眼生理的自然要求。当我们的眼睛在观察景物时,并不是一目了然的,总是在选择对自己眼睛刺激最强烈的对象,如果次要物体对视觉的刺激强度超过了主体的刺激强度,就会削弱所要表现的主体。所以,在拍摄照片取景时,要尽可能排除干扰视觉主体的物体。排除干扰物的方法,可通过改变视角,改变距离,改变光圈,达到改变构图,增减景深,虚化背景或前景的精简增加的作用。对于动态物体,可以调节快门速度,使拍摄对象动静相衬,突出主题。当然还可以用主动增减前景物,遮挡避让等手段达到效果。大千世界,令人眼花缭乱。摄影构图,大多数情况下是做减法。如果对画面感觉单调,缺乏韵律,则需要增加陪衬物。这需要反复推敲。推敲刺激视觉的中心是一个好还是两个好,或者更多。少为孤,如果缺少细节,更是容易乏味。多则繁,如果无序,则眼花缭乱。多少为宜,是一个变量,要综合考察。既要考虑到主体与次要物体的关系,又要考虑到组合后,画面全局的效果。这需要反复推敲。如果拿不准,拍摄中最好的办法是,多拍择优。这样可避免错过好的拍摄对象,以免好景失不再来。所以,看似简单的问题,包含着许多变化的因素,主次关系,节奏关系,局部与全局,轻重平衡,丰富与简洁等等关系。练习的多了,便能眼到手到。浅薄之见供大家参考切磋。老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