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注册吗?一起加入来玩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lq老枪 于 2014-3-16 10:50 编辑
瓯江
丽水,古称处州,处于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江南丘陵地带。气候温和湿润的河谷地带成了远古时期理想的聚居地。然而人多田地少,加上常年旱、涝灾害的影响,吃饭成了困扰早期处州人民的一大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今天地处莲都西边广袤平坦的碧湖平原,成了处州重要的粮食产区。
碧湖,古称“西乡”,据说古时候这一代是湖泊众多、地势低平的洼地,四周碧波荡漾,所以叫碧湖。南朝梁时的地方官詹南二司马看到这里地势广袤,土地肥沃,非常适合耕种,于是上请朝廷、下号百姓,展开了修建通济堰的工程。
古时候的瓯江及其众多支流,并不像今天那样安详而平静地流过处州大地。史载詹南二司马修建通济堰的时候,“溪水暴悍,功久不成。”原先想要在溪水上建平坝,却因为溪水冲力过大,坝体还没有建成就往往被冲坏了。相传,一日有老人指溪曰:“过溪遇异物,即营其地。”果见白蛇(小龙)自山南绝溪北。二司马受其启发,改平坝为拱坝,分散了河水冲力,终于成功地建起了通济堰。在没有什么水利知识储备的古代,作为武官的二司马创造性地建造拱坝进行引水,是一项非常伟大的创举。
几百年的修修补补,通济堰延续着它引水入碧、灌溉良田的作用。后来,处州人民迎来了一位著名的文人到处州任知州,他在处州期间干了一件前无古人、功德无量的事情——给通济堰制订堰规二十条,亲笔书写,勒石立碑。这个人的叫做范成大。范成大刚到处州的时候,又碰到通济堰年久失修、迹近荒芜这样的事情。与以往的父母官一样,他主持了通济堰的修缮工程。不过既然作为名声在外的大文人,他做了别人没有想到的事情——给通济堰制规立碑,内容具体详细,包括了修复、监察,甚至是管理詹南二司马庙祭祀工作的内容。什么叫利在千秋?范大人把几十年后的事情都给想到了!
今天,我们漫步在瓯江岸边,看着一座座雕塑、碑刻,望着山水之间的美景,回顾着久远的历史,真正感受到我们祖先的勤劳、智慧。
|